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八月槎的結果 展開
- 典故
- 八月浮槎
八月槎
典故
晉·張華《博物志》卷十
舊說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槎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覺盡夜。去十餘月,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有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為說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云:『君還至蜀都,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后至蜀,問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時也。」
“舊說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后借喻如期來往的船。
上漢槎 乘槎 乘槎客 仙查 仙槎 八月查 八月槎 八月靈槎 到鬥牛 問津牛浦 客槎 客槎來去 斗邊槎 星槎 槎客 泛槎 泛靈槎 浮槎 海上槎 海客 海槎 滄海使 犯宿槎 犯斗槎 秋槎 蜀客 靈槎 飲牛津
唐杜甫 《秋興》詩之二:“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宋 陸遊 《予以壬戌慨然有賦》詩:“事似談春夢,身如寄客槎。”
舊說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諸者,年年八月有浮搓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搓上,多資糧,乘搓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諸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說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日:“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后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故事中出現了在天河之濱牽牛飲水的牽牛人,和遙遙得見的天宮織婦的身影,顯然同漢代就已化人《古詩十九首》中的牛郎織女的傳說有關。但它不是正面敘說神話故事,而是以牛郎、織女的神話為背景生髮出一個新的幻想故事,主人公並非飛升成仙的得道者,只是一個住在海邊的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他被“天河與海通”的說法所吸引,便異想天開地要到天河去探險,他利用海上漂來或自己製作的木筏,在上面搭了一間小屋子,又準備了許多乾糧,在海上行駛十多個晝夜之後,居然到了牛郎、織女所在的天河、天宮。牽牛人的“驚問”,表明主人公已從人間來到天上。但故事並未結束,也沒有讓主人公上岸觀賞那神秘天宮的奇景,而是設置懸念,讓一個蜀中術士嚴君平通過觀察星象來點明他確曾到天河同牽牛星打過交道,以別具一格的結尾給人以無窮遐想。
本篇的情節結構和敘述風格有別於那些以主人公到異域去尋求財寶和愛情為中心,並有神奇力量相助的故事。主人公出海遠行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探訪遙遠天河的好奇心,表現出人們渴望去天宮探險的大膽開拓精神。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一則富於積極浪漫主義精神的古代科學幻想故事來看待,和今天人們到月球探險的心態息息相通。
這個故事在被人們傳誦引述的過程中,又生出許多枝節,如《太平御覽》卷五一引《荊楚歲時記》注文道:“張賽尋河源,得一石,示東方朔,朔曰:‘此石是天上支機石,何至於此?”,不但將那位探訪天河的主人公附會成漢代通西域的著名探險家張驀,並說他帶回來一塊織女用的支機石。好事之徒還在成都嚴真觀真的擺出一塊所謂“支機石”來讓人們觀賞。唐代趙璘在《因話錄》中指出有關八月搓、支機石的故事及遺跡均屬虛構是很中肯的。如把它作為一個表現探險精神的幻想故事來看,這些變異和附會,正是它深受人們喜愛,具有廣泛影響的表現。八月槎故事不僅常見於唐人詩作之中,元代和清代的劇作家還把它編成《張驀泛浮槎》、《星漢槎》、《支機石》等受人喜愛的雜劇。它成為對後世作家文學具有很強吸引力的新奇題材之一,其生命力至今猶存。
八月搓故事對後世民間口頭文學的深遠影響也有跡可循。重慶著名故事講述家魏顯德講述的《行船到天邊》,就是一個極有意思的例子,其梗概如下:
從前有個叫張三的人,聽人說天有邊邊,就弄了一隻小船,想劃到天邊去看看。他從自家門前的那條小河划起走,劃到六十幾歲,終於到了天上。天上的飢仙娘子和土地爺見他心腸好,送他一個能夠生長糧食和衣裳的仙桃,他又划船回到家鄉。附近一個貪心員外想發大財,也造了一條大船向天邊劃去,結果船被打爛了,後來遇見飢仙娘子,對他說:“口善心不善,打你回去變泥鰍黃鱔,好給農夫下酒下飯。”給了他以嚴厲懲罰。
這個故事將心地善良的窮漢出外得寶和貪心員外學樣失敗進行對比,不用說是近世民間故事中常見的程式。可是主人公懷著好奇心行船探險到天邊這個核心母題或主幹情節,卻同古代的八月槎故事有著令人驚奇的內在關聯。由於八月槎故事同四川的一個著名道士嚴君平有關,其種種遺跡長期留存於世;再加上取材於這個故事的其他文學作品的影響,八月槎故事的母題至今仍存活於民間口頭敘事之中並演化出新的故事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