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石雕
金山石雕
金山石雕,以木瀆金山及其附近出產的金山花崗石為材料,藝人以金山、藏書、楓橋金山石三大產區的細石匠為主,是有悠久歷史的吳中地方特色的傳統雕刻工藝。
金山徠石雕技藝,師徒相承,父子相傳,絕技獨存,令世人刮目相看,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佛像、石獅、古龍、燈籠、掛屏、壁景等石質雕塑工藝品遠銷美國、日本、新加坡、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加拿大、馬來西亞、斯里蘭卡、香港等財十個國家和地區,受到國內外藝術家和建築師的普遍好評。
2007年,蘇州金山石雕技藝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作品錄
金山石雕作品
申報人/申報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
遺產級別:省
金山石雕
蘇州吳中盛產“金山石”,這恐怕是江南一帶人所共知的,因為蘇州西部有座名叫“金山”的出產花崗石,明代詩人杜庠有詩為證,“闔閭城外翠微間,揚子江心白渡灣,踏破忙鞵蹤跡遍,始知人間兩金山”,這是對吳縣金山和鎮江金山的描述。其實不僅是“金山”產花崗石,在吳縣木瀆附近的天平山、靈岩山、焦山、開山、象山、天池山、橫山等都是與金山一脈相承的花崗石岩石。這類花崗石呈青灰色或青白色,晶粒細密、質地堅硬、不易風化,且耐酸耐腐蝕,抗壓力強,為我國首屈一指的優質建築石料,只是金山石礦的開採歷史悠久罷了。
正因為有了金山石礦的資源,於是有了以石為業的石匠,有了源遠流長的石雕手藝。現今,蘇州金山的石雕手藝已經名聞大江南北,2007年,蘇州金山石雕技藝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作品錄。
悠徠久輝煌的金山開石
金山石礦的開採歷史悠久,概括地說是始於晉宋,盛於明清,上世紀三十年代為興盛時期,進入八十年代為全盛時期。
據《吳縣誌》記載,金山“初名榮塢山,晉宋年間鑿石得金易今名,山高五十丈,多美石,巉巉高聳,皆碧綠色。”從民間傳說來看,當地的老石匠們聲稱,他們的祖輩曾在山的支脈榮塢浜田雞山開採的萬家池花崗岩中發現過金光閃耀的礦石,從此,“金山”的美名便傳揚開來;也有老人說,“石炮一響,黃金萬兩”這句名諺才是對金山名稱的最好註釋,並舉出一些以開採金山而發了財的石戶為例,因此開採金山石就好比開採金礦,將此山命名為金山也就不足為怪了。
金山石雕石橋貢景橋
解放以後,金山石礦幾經曲折,波浪式向前發展。1952年、1953年先後為上海人民廣場、上海革命紀念館等工程的採石、石料加工和安裝業務。1956年社會主義改選時期,一些私營石號組織起來,成立了幾家規模較大的石廠。在”大躍進”的浪潮中成立了金山人民公社大石廠和藏書、楓橋三家石廠,形成了三大產區。進入八十年代后,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手指引下,金山石礦進入了全盛時期。1985年,金山石料廠分解為第一、第二石料廠和建築工藝雕塑廠,年工程用石150萬噸和料石5萬噸,產品不下近百種。尤其是創新的磨光花崗石板可與大理石比美,成為蘇滬等城市高級賓館、商場的貼牆、、地坪建築物的搶手貨。美國紐約興建的仿蘇州園林古典建築明軒,就採用了這種金山石。金山第二石料廠後來居上。於1988年承接了蘇州火車站的廣場工程。值得一提的是以加工製作種類建築雕塑、工藝石雕及城市裝飾雕像為專業的金山建築工藝雕塑廠在繼承發揚傳統石雕藝術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雕制的作品大的上千斤,小的似手指,石獅威嚴有加,石馬引頸長嘶,石燈鏤空剔透,觀音笑容可掬,無不神情兼備,維妙維俏。這些風格獨特的石雕藝術品深受日本、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十多個國家的外商、華僑和香港、台港客商的青睞。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國家為了保護寶貴的自然資源,保護青山綠水,金山石礦已停止開採,但金山的石業、金山的石雕工藝依舊綻放著奪目的光彩。蘇州金山石雕有限公司、蘇州楓橋石雕工藝廠等一批在上世紀末創立的工藝石雕民營企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正在書寫著新的歷史輝煌。
技藝精湛的金山石雕
金山石礦的開採和石料加工,有分有合,往往同為石業。與金山悠久的石業開採同時名聞遐邇的金山工藝石雕同樣有著悠長的歷史。自成行業的石料加工業以手工作坊的“石作”、“石鋪”形式為主,遍佈於蘇州的城鎮。行業內將從事石雕的統稱為“細作”或“細石匠”。
凡承接的石料工程,包括橋樑、陵墓、界石、建築等需要精工雕刻的均需請細石匠,獨立製作石雕作品的如石獅、石馬等均由細石匠承擔。上世紀三十年代,蘇州曾設立石業同業公會,當時入會的石作,城區有25家,鄉鎮20家,共計細石匠有143名(不含臨時工匠)。
金山細石匠,名家輩出。晉代以來的名匠由於鮮有記載,也難以敘說,明代以來有與香山幫蒯祥齊名的陸祥。陸因擅於石雕和石料工程建築而官至工部侍郎。民國初年,湯根寶和陳根土率金山細石匠二百餘人赴南京建造了中國最宏偉的花崗石工程中山陵,並巧接石牌坊斷柱而技壓群雄,更使金山巧匠聲名遠播。名石匠顧竹亭以擅長摩崖石刻而譽滿吳中;“造橋王”許松齋、錢金生則以修建蘇州寶帶橋築石亭和建造橫塘彩雲橋而著名。
金山石匠的後代,在繼承傳統的金山石刻技藝的基礎上,對雕刻工藝進行了大膽的革新,豐富和發展了雕刻產品。現在不僅能雕大到八九噸重的蟠龍盤踞的石碑、烈士紀念塔,還能雕鑿佛像、仕女、駿馬、飛禽等。蘇州市政府贈送給義大利威尼斯、加拿大維多利亞市和日本金澤市等友好城市的三對高達2。5米的大型石獅,就出自楓橋石雕工藝廠的藝人之手。1987年,蘇州金山石匠為中國銀行蘇州支行製作的全套石欄桿、貼面、石獅等雕塑及其布局和式樣和發國時期上海的中國銀行如同一轍,被評為十大街景名建築之一。一些石雕工藝廠還與浙江、南京工藝院校著名雕塑家合作製作大型城市雕塑石雕藝術品,如“母與子”、“珍珠女”、“鮮花與少女”、“王安石”等。如今,出自於金山、楓橋等雕刻廠生產的、出自金山石匠之手的佛像、石獅、古龍、燈籠、掛屏、壁景等雕塑工藝品遠銷美國、日本、新加坡、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加拿大、馬來西亞、斯里蘭卡、香港等財十個國家和地區,受到國內外藝術家和建築師的普遍好評。
名震華夏的石雕絕技
金山石雕技藝師徒相承,父子相傳,做細匠的,即從事雕刻類加工的更是有一套絕技,真是有了這一套絕技,才令世人刮目相看,才能成為今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金山石雕杜瓦爾絕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蘇州金山石雕-家有祥龍
三是“冰梅紋”石牆砌築絕技。這是石匠加工砌築的高難度技術活。“冰梅紋”是指石塊拼縫似碎冰狀,有的呈梅花狀,酷似天然,以不留拼接加工痕迹為最,非頂尖高手不敢問津。蘇州靈岩山後花園西側圍牆目前尚保留有較完好的“冰梅紋”石牆若干段,這是晚清和民國時期金山石匠留下的傑作,業內人士無不稱奇讚歎。
四是“斷柱接柱”絕技。民國年間,建造南京中山陵“博愛”牌坊時,因三期工程承建者剋扣石匠工資而引發勞資糾紛,金山石匠巧斷石牌坊大柱,迫使承建者賠償八千銀元后再接上大柱,上演了“斷柱接柱”的絕活,成為石料建築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迹。
五是石拱橋建築絕技。一般石拱橋建造時均要搭建腳手架或木支架,以便於拱頂合攏時防止坍塌。技藝高超的金山石匠不用任何支架,拱形石材拼接嚴合,所築橋樑美觀又堅固。如橫塘彩雲橋、寶帶橋修建等。
六是摩崖石刻和碑刻絕技。摩崖、碑刻分文字和圖像兩類,其中文字鑿刻需要石匠掌握較深的書法功底,鑿刻時以鋼鑿代筆,接刀處不留斧鑿痕,刻鑿深淺恰到好處,酷似書法運筆輕重,遊絲枯筆均需反映原作風貌。民國時期的顧竹亭便是專事摩崖石刻的高手匠人,摩崖石刻達十年之久,吳中名勝遍留手跡,章太炎先生曾親書對聯“班氏功名詩投筆,魯公碑誌有傳人”。圖像碑刻必須精通畫理,運刀如運筆,圓角轉折處不露接刀痕迹。金山石匠何根金承接的泰州鳳凰河景觀帶石料工程,其中長廊以內《水滸》、《西廂記》、《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古典名著為題材的戲文故事石刻畫像達999幅,精湛的石刻技藝受到業內外人士廣泛稱讚。
金山石雕不僅有其實用價值、技藝傳承價值,更有其文化藝術價值。當我們置身於園林名勝、馬路廣場,或置身於名宅大院、博物館、企事業單位,目睹一座座建築石雕裝飾品、一處處石雕景觀,一件件廳堂的石雕陳設,一種對石雕藝術的敬仰之情將會油然而生。特別是在今天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中,當許多傳統手藝開始被現代化浪潮逐漸湮滅的時候,一種“留住手藝,就是留住我們的生活”的緊迫感將會顯得更加強烈。
何根金,1939年生於吳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石雕)。1990年中國輕工部給他頒發了榮譽證書。2005年,獲得了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師稱號,2008年被評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997年,何根金和兒子何建青一起,創辦了蘇州市金山石雕藝術有限公司,並擁有自主礦石開採工場、石材加工和工藝石雕工廠、石雕工程公司。輟學與石頭結緣
何根金上小學時,因為家境貧寒,不得不輟學進礦,隨父學藝,從此與石頭結緣,開始了石雕藝術生涯。讀書不多,但是頭腦還算靈活,悟性還行,學藝時比較刻苦勤奮,青年時期,就成了蘇州金山地區一個小有名氣的石雕藝人。解放后,他被金山礦區吸收為正式的工人。1957年在山東施工時,他向工程技術人員王書高學習繪畫技術,石藝從仿製傳統產品到創意設計新的作品,邁上了一個較高的台階。
承接“國禮”任務
說到1976年由毛主席作為珍貴禮品贈送幾內亞總統杜爾的“幾內亞紀念雕塑”,何根金還是比較自豪的。1970年,北京雕塑工廠承接了國家下達的為幾內亞紀念碑雕塑戰士、婦女、兒童等人物的“國禮”任務,北京雕塑工程專門邀請他北上參與製作。最終比較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將非洲人民的形貌精神刻畫的栩栩如生,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
金山石雕技藝艱苦
雖然金山石雕的藝術效果令人驚嘆,但這卻是一門艱苦的技藝,包含著眾多的工序,不但需要創作者有較高的審美觀和藝術價值觀,而且也是一門艱苦的體力活,將這門傳統工藝更好的流傳下去,是香山幫匠人的願望。何氏石藝,塑、刻、鑿、雕、磨、鑽、鏤、削、切、接等技法無所不用;傳統佛像、建築裝飾、石藝橋樑、人物塑像、環境石品、動物造型、浮雕碑刻、陵墓供器等產品都有所及。
對未來信心十足
以前蘇州地區從事石雕行業的人員達到數千人,另外還有上千的外來打工者,但關閉了採石宕口,對當地的石料產業意味著永久性的“斷糧”。於是,眾多的小企業倒閉了,眾多的從業人員也下崗了,政府部門正在積極引導他們轉向其他行業,而外來的打工者則多已返鄉了……現在能生存下來的都是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它們都留有比較充足的庫存,或者只能轉變經營策略,轉從安徽、福建等地買進石料加工。對此,何根金早有準備,金山石雕藝術有限公司的庫存大概還可以用三年,早在企業成立之初,他們已經開始向外採購石料並嘗試用其他材料替代。原料雖然不同,但只要選用得當,蘇州香山幫技藝中的石雕技藝依然能很好的傳承並源遠流長,何根金對此充滿信心。
金山石雕大師——何根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