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性肝腫瘤

病症

肝臟是各種惡性腫瘤易發生轉移的臟器,為轉移癌的好發部位之一。腫瘤均可經血行或淋巴途徑轉移至肝臟,常見的肝轉移腫瘤多來自消化道、肺、胰腺、腎及乳腺等部位。一般先有原發癌癥狀,晚期才出現轉移癌癥狀。

病因病理


轉移癌的大小、數目和形態多變,以多個結節灶較普遍,也有形成巨塊的。其組織學特徵與原發癌相似。轉移灶可發生壞死、囊性變、病灶內出血以及鈣化等。

臨床表現


臨床兼有原發癌癥狀及轉移癌本身引起癥狀,一般先有原發癌癥狀,晚期才出現轉移癌癥狀。早期無特異癥狀,有乏力、消瘦、肝區痛、繼而為肝大、黃疸、腹水、發熱等。此外,CEA高值有一定意義。

影像學表現


1.超聲表現:
肝內單發或多髮結節,可為低回聲、強回聲或不均勻回聲,呈“牛眼狀”改變。
2.CT表現:
(1)平掃:肝內單發或多發圓形或分葉狀腫塊,大多表現為低密度,多在低密度病變內存在更低密度區域,從而顯示為同心圓狀或等高線狀雙重輪廓為其特徵。邊界多為模糊不清。
(2)增強:腫瘤強化,境界清楚,中央密度多低於周圍部,腫瘤邊緣可顯示環形不規則強化,部分可見“牛眼征”,表現為病灶中心為低密度,邊緣為高密度強化,最外層密度又低於肝實質。
(3)少數如宮頸癌、食管癌等肝轉移性腫瘤內部幾乎全部壞死、液化表現為囊性密度,壁較厚或有不規則強化。此外如大腸癌、卵巢癌等的肝轉移性腫瘤也可合併有鈣化,表現為點狀、斑塊狀、羽毛狀之高密度灶。
3. MRI表現:
對較小的轉移癌也比較敏感,T2加權像多表現高信號。

鑒別診斷


單發肝轉移癌需與原發肝細胞癌、肝膿腫鑒別。

概述


肝臟是惡性腫瘤轉移最易受累的器官之一,胃腸道,胰腺,肺,乳腺,腎臟,卵巢等部位原發的惡性腫瘤都可以轉移到肝臟。其中來源於消化系統臟器最為多見。這是由於消化系統的血液經門靜脈入肝,因此,消化系統的腫瘤容易轉移到肝臟,同時腸系膜上靜脈的血液匯入門靜脈后,其血液並未完全混合,呈流線形分流,原發腫瘤通過其在肝內的轉移灶呈非隨機性主要分佈於肝臟右葉內,加之肝右葉體積大於左葉,故消化系統的腫瘤轉移至肝右葉的機會遠遠多於左葉。
轉移性肝腫瘤肝臟的形態學改變多不明顯,大多數無門靜脈高壓的表現,多表現為肝內多髮結節狀佔為性病灶,直徑1----3mm,少數為單髮結節,病灶越多,大小分佈越均勻,部分病灶表現為圓形或不規則的巨塊狀,巨大的肝內轉移瘤多伴有中心明顯的不規則壞死,轉移瘤通常不伴有門靜脈癌栓,一般也無假包膜徵象,增強后腫瘤實質期多表現為典型的環行強化或靶繒,有時可見到腹腔臟器的轉移灶如胰腺,脾臟轉移灶,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結腫大,報告中心應注意加以描述。

飲食注意事項


飲食需注意之一:蛋白飲食慎量,雖然強調患者需進高蛋白飲食,但是有肝性腦病者應低蛋白飲食。
飲食需治癒之二:進食慎量,進食量以八成飽為佳,切勿過量,以進食后不感到腹脹為度,用餐后腹脹者,應減少進餐前後的湯量。
飲食需注意之三:對症,食物品種應以易消化食物為主,黃疸時減少蛋白質的攝人,等黃疸消退再逐漸增加蛋白質攝入,以免誘發膽囊炎發作,加重黃疸或使黃疸不易消退。
飲食需注意之四:忌空腹,肝硬化的飲食可選用的食物為魚、青菜、豆芽、豆製品等,水果以橙子、蘋果較好,但要注意不要空腹進食水果。
飲食需注意之五:衛生,肝硬化調理過程中,所有食物均應新鮮乾淨,以免因抵抗力下降,出現腹瀉等腸道感染表現而加重病情。
飲食需注意之六:忌粗糙,肝硬化的飲食食物不宜過於粗糙,以免誘發曲張食道靜脈破裂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