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三祖的結果 展開

三祖

魏氏三祖

魏氏三祖,三國魏太祖曹操、高祖曹丕和烈祖曹叡。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年)立三祖廟,故稱。

《宋書·樂志》引王僧虔《論三調歌表》:“魏氏三祖,風流可懷。”南朝·梁鍾嶸《詩品》下:“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叡不如丕,亦稱三祖。”“三祖”中,曹操文學成就最高;曹丕詩歌,形式多樣,細膩多致,其散文與文學批評影響很大。曹叡僅存詩十三首。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魏太祖
魏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 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
曹丕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魏國。
曹丕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建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謚號文皇帝,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葬於首陽陵

曹叡


魏烈祖
魏烈祖
魏明帝曹叡(206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長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公元226年-239年在位。曹叡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三祖”,文學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其散文二卷、樂府詩十餘首。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即位,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然而統治後期,大興土木,耽於享樂。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病逝於洛陽,時年三十四歲,廟號烈祖,謚號明皇帝,葬於高平陵。因其臨終前託孤不當,導致後來朝政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