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和尚的結果 展開

和尚

元朝宗室,成吉思汗六世孫

和尚全名孛兒只斤·和尚,系成吉思汗六世孫,是標準的蒙古族都落孛兒只斤氏。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同徐士本合謀結連勇士上都馬、金那海、伯達兒等設計在宮門外延春閣李樹下將國賊孛羅帖木兒斫死,立下了大功,被封為義王。

基本內容


和尚,孛兒只斤氏,威順王寬徹普化子,封義王,侍從順帝左右,多著勞效,帝出入常與俱。至正二十四年,孛羅帖木兒稱兵犯闕,遂為中書右丞相,總握國柄,恣為淫虐。和尚心忿其無君,數為帝言之。受密旨,與儒士徐士本謀,交結勇士上都馬、金那海、伯顏達兒、帖古思不花、火你忽都、洪寶寶、黃哈剌八禿、龍從雲,陰圖刺孛羅帖木兒。帝期以事濟,放鴿鈴為號,徐士本掌之。
孛羅帖木兒入奏事,行至延春閣李樹下,伯顏達兒自眾中奮出,斫孛羅帖木兒,中其腦,上都馬等兢前斫死之。二十八年,順帝將北奔,詔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而以和尚佐之,及京城將破,即先遁,不知所之。
據《元史》卷一百一十七記載:“和尚者,封義王,侍從順帝左右,多著勞效,帝出入,常與俱。”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孛羅帖木兒勾結老的沙、禿堅帖木兒向元順帝發動兵諫,順帝被逼封其為左丞相總攬朝政。對此,朝野上下有識之士十分氣憤,和尚決心除賊安國,至正二十五年,他和徐士本合謀結連勇士上都馬、金那海、伯達兒等設計在宮門外延春閣李樹下將國賊孛羅帖木兒斫死,立下了大功,被封為義王。
濮陽蘇氏族人輩輩相傳,元至正二十八年(1638年)八月初,徐達率明軍抵達京師,元順帝看大勢已去,一面急令后妃、太子等收拾行裝,一面下詔命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並以慶童為左丞相和義王和尚共同佐之。安排好後事,順帝便帶領后妃、太子等連夜向北逃竄。淮王帖木兒不花與義王和尚之父威順王寬徹普化是親兄弟。順帝離開后,淮王和義王叔侄二人率領殘兵在京城守御數日,哪裡抵擋得住百戰百勝的明軍,眼看城池將破,為保皇族一脈,淮王和義王和尚秘密商議讓義王和尚帶領留守京師的宗室族人突圍逃命,去投奔義王和尚的父親威順王寬徹普化。寬徹普化是擁兵自重鎮守一方的藩王,在元末的戰亂中,他東闖西擋,南殺北戰,戰功卓著。當時,威順王從雲南轉戰於四川,後來又到達成川(今甘肅成縣)。本打算奔赴京勤王,無奈被明軍所圍。義王和尚帶領族人突圍后,準備到父親威順王寬徹普化的駐地重整旗鼓。但是一來這些皇族宗親平時養尊處優哪裡受過這些顛沛之苦,再說到處受到明軍的圍追堵截,行動十分艱難。當這支隊伍南逃走到濮陽馬家寨一帶,又被明軍圍困,義王和尚也身受重傷。相傳義王和尚生九子一女,在這關鍵時刻義王命各個王子分頭帶領族人突圍,自己帶傷斷後。待各個王子和族人突圍成功后,義王化裝成百姓昏倒在一片藥材地的蘇子棵下。當明軍追問其姓名,義王少氣無力地指一指身邊的蘇子棵,言以此草為姓瞞過了明軍。從此義王和尚隱姓埋名,在此隱居起來。為了保全性命義王和尚隱瞞蒙古皇族及親王身份,取名蘇克明(意為立誓“克明復元”),入鄉隨俗雜居於當地漢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