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有業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授

鄭有業,男,1962 年8月24日出生於河南新縣滸灣鄉,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授。在中國地質大學礦床學專業分獲碩士與博士學位。2005年,獲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及“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2006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009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1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指導的碩士生有4人入選“湖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近10年來發表論文42篇(其中SCI收錄論文8篇,EI收錄論文12篇),以第一獲獎人先後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主持國家或省部級重大項目等19項,帶領團隊取得建國以來我國銅礦找礦方面的重大突破,先後發現與評價了驅龍(1036萬噸,我國第一大銅礦)、朱諾等一批大-超大型銅金多金屬礦床,提交新增333+3341銅鉬多金屬資源量1267萬噸(其潛在經濟價值萬億以上),佔1999年大調查以來全國提交的總銅資源量的30.9%;還兼任《國家地質調查成果專報》編委,《西部探礦工程》編委會副主任,中國地質學會礦床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桂林理工大學教育部工程技術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學術職務。

發表的論文


鄭有業,薛迎喜,程力軍等. 西藏驅龍超大型斑岩銅(鉬)礦床:發現、特徵及意義. 地球科學,2004,29(1):103-108.
ZHENG YouYe, ZHANG GangYang, XU RongKe, et al. 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on Magmatic Intrusions and Mineralization of the Zhunuo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n Gangdese,Tibet.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7.52(22):3139-3147.
鄭有業,高順寶,張大權等。西藏朱諾斑岩銅礦床發現的重大意義及啟示. 地學前緣,2006.13(4):233-239.
ZHENG Youye,XU Rongke,WANG Chengyuan, et al. Discovery of early Triassic conodonts in western Gangdise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Tangnale Formation.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2007,37(7):1231-1237.
鄭有業,許榮科,馬國桃等。鋯石SHRIMP測年對獅泉河蛇綠岩形成和俯衝的時間約束.岩石學報,2006,22(4):895-904.
鄭有業,多吉,馬國桃等。藏南查拉普岩金礦床特徵、發現及時代約束. 地球科學,2007,32(2):185-193.
鄭有業,多吉,張剛陽等。西藏吉如斑岩銅礦床的發現過程及意義.礦床地質, 2007,26(3):386-390.
鄭有業,高順寶,張大權等. 西藏驅龍超大型斑岩銅礦床成礦流體對成礦的控制. 地球科學,2006,31(3):349-354.
Z Youye, X Rongke, W Chengyuan,and M Guotao . The first discovery of Permian conodont fauna from peri-Gondwana cool water facies in Tibet,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7, 50(12):1767-1772.
鄭有業,許榮科,張剛陽等。西藏日土岩基三宮岩石序列地球化學年代學及構造意義。岩石學報,2008,24(02):68-76.
Zheng Youye, Duo Ji, Cheng Shunbo, et al. Progress in porphyry copper exploration from the Gangdise belt, Tibet. Earth Earth Sci. China, 2007,1(2):226-232.
鄭有業,高順寶,程力軍等. 西藏沖江大型斑岩銅(鉬金)礦床的發現及意義. 地球科學,2004,29(3):333-339.
鄭有業,高順寶, 樊子琿。西藏岡底斯斑岩銅礦帶找礦新進展及關鍵性科學問題.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 2004,23:162-164.
Zheng Youye, Xue Yingxi, Gao Shunbao. Copper-Polymetal Metallogenic Series and Prospecting Perspective of Eastern Section of Gangdis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3, Volume 14(4):349-355.
鄭有業,許榮科,何來信等。西藏獅泉河蛇綠混雜岩帶—一個新的多島弧盆系統的釐定及意義。沉積與特提斯地質,2004,24(1):13-20.
鄭有業捐款
鄭有業捐款
鄭有業,陳仁義,龐迎春,施俊法,高順寶,左仁廣. “協優”成礦預測方法的理論探索與實踐. 地球科學. 2009.34(3):511-524.

主持的項目


1. 西藏措美縣馬扎拉金銻礦控礦因素與成礦規律研究 , 西藏國土廳藏地( 2000 ) 57 號, 2000-2001 年,已完成, 40 萬元,主持;
2. 西藏江孜—隆子金銻多金屬成礦帶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大調查項目 200010200155 , 2000-2002 ,已完成, 280 萬元,主持;
3.1 : 25 萬茲格塘錯幅區域地質調查,大調查項目 20001300009241 , 2000-2002 ,已完成, 363 萬元,主持;
4. 西藏聶榮—巴青銅多金屬礦評價,大調查項目 20011021100067 , 2001-2003 ,已完成, 260 萬元,主持;
5. 西藏雅魯藏布江成礦區東段銅多金屬礦勘查,大調查重大項目 2002010200001 , 2002-2005 ,已完成, 2050 萬元,主持;
6. 西藏岡底斯斑岩銅礦帶成礦規律及靶區優選,重大項目配套研究項目 2002010200001 , 2002-2005 ,已完成, 40 萬元,主持;
7. 西藏洞中松多鉛鋅礦普查評價,中央財政資補費項目國土資發〔 2001 〕 411 號, 2002-2004 ,已完成, 230 萬元,主持;
8.1 : 25 萬獅泉河幅、斯諾烏山幅區域地質調查,大調查項目 200213000009 , 2002-2004 ,已完成, 476 萬元,主持;
9. 藏南隆子縣查拉普金礦普查,中央財政資補費項目國土資發〔 2001 〕 411 號, 2002-2005 ,已完成, 630 萬元,主持;
10. 藏沖江銅礦普查評價,中央財政資補費項目國土資發〔 2002 〕 130 號, 2003-2005
,已完成, 500 萬元,主持;
11. 西藏驅龍、沖江大 - 超大型斑岩銅礦床成礦流體作用對比,基金委主任基金 40542008 , 2006-2006 ,已完成, 10 萬元,主持;
12. 岡底斯斑岩銅礦帶找礦靶區優選,“ 973 ”專題 2002CB412610 , 2005-2007 ,正在進行, 45 萬元,主持;
13. 西部重要成礦帶選區研究,大調查項目 1212010531504 , 2005-2007 ,正在進行, 160 萬元,主持;
14.1 : 5 萬內蒙南卜塔亥幅、銀號幅地質礦產調查,大調查項目 1212010610414 , 2006-2008 ,正在進行, 320 萬元,主持;
15. 岡底斯銅金多金屬成礦預測與礦體定位新技術方法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 2006BAB 01A 04 , 2006-2010 ,正在進行, 120 萬元,主持;
16. 西藏雅江流域銅金多金屬大規模成礦機制與成礦預測,教育部科技重大項目308018 , 2008-2009,100萬元,主持。
17. 西藏班戈地區地質礦產調查, 國家青藏專項1212010818038,2008-2010, 980萬元(260,280,440),主持。
18. 青海綠梁山地區地質礦產調查,國家青藏專項,1212011121204,2010-2012年, 1700萬元,主持。
19. 藏南金銻多金屬成礦帶靶區優選及示範研究,國家青藏專項,1212011121241,2011-2013, 540萬元,主持。

獲得的獎勵


1. 2004年“西藏措美縣馬扎拉金銻礦控礦因素與成礦規律研究”成果,獲西藏科技進步一等獎(列第一);
2. 2005年,獲“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稱號;
3. 2006年,獲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
4. 2006年,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計劃;
5. 2006、2008年,分獲湖北省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列第一);
6. 2006、2009、2010年,分別獲湖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稱號;
7. 2007年,“西藏岡底斯斑岩銅礦帶成礦規律及勘查選區”成果,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列第一);
8. 2008年,“西藏雅魯藏布江成礦區東段銅多金屬礦勘查”項目成果,獲國土資源科技獎二等獎(列第一);
9. 2008年,“西藏岡底斯成礦帶化探數據處理與靶區優選”研究成果,獲西藏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列第一)。
10. 2009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計劃;
11. 2011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
鄭有業獲獎
鄭有業獲獎
12. 2011,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排名第七。

所取科研成果


針對固體礦產資源短缺的形勢,主動面向國家找礦目標,在中國地調局的大力支持下,在認真學習、吸收前輩成礦預測理論精髓及近些年來大量找礦實踐和理論思考的基礎上,努力探索在西部工作程度極低地區的找礦思路、方法問題,總結出快速逼近找礦目標的“協優”成礦預測法,在藏南、岡底斯、念青唐古拉、聶榮-巴青等成礦帶提出了一系列找礦新認識或構想,率領項目團隊先後發現了驅龍超大型斑岩銅礦床(我國第一)、沖江大型斑岩銅礦床、朱諾大型斑岩銅礦床、吉如大型斑岩銅礦床、蒙亞啊大型鉛鋅礦床、洞中松多大型鉛鋅礦床、查拉普大型金礦、車窮卓布大型銻礦等,並新發現了待進一步評價的得明頂、懂師布、德曲、象背山等斑岩銅礦點以及洞中拉、巴洛、也達松多、色日吉窩、窩肉、洗貢、烏拉堆等銅金鉛鋅銻礦點或重大找礦線索,受到地調局等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團隊完成的項目成果入選2001、2004、2005、2006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重大進展(新聞)地質成果第五名、第一名,第二名、第二名。具體如下:
(一)岡底斯斑岩成礦帶
1. 找礦思路、方法方面:
本著一切服務於找礦實踐與效果的原則,提出了快速逼近找礦目標的定位預測新方法 - “協優”成礦預測法。其基本思想是只要優選出少量的、相互關聯的、目標一致的、最能揭示某一類型成礦特徵的關鍵信息組合,就可能導致礦床被發現。而不用去提取大量的、相互聯繫並不緊密、目標並不一致、成礦意義不明確的信息。其方法途經:從成礦理論、成礦認識→關鍵找礦信息的提取與優選→最佳勘查手段組合→發現礦床。
2. 找礦認識方面:
( 1 ) 2000 年下半年,受東天山斑岩找礦取得較大進展的鼓舞,首次提出“岡底斯東段將會成為一超 1000 萬噸級的銅多金屬巨型成礦帶”的新構想,此為該帶後來斑岩找礦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基礎。
( 2 )首次提出“NE 向斷裂構造是區內最發育、最主要的控(斑)岩控礦構造,並在 EW 方向上具有等距性、雁行狀分佈”的新認識,它們控制了斑岩體及斑岩銅礦床“ EW 成帶、 NE 成行、交匯成礦”的規律性分佈。這與前人“ NW 向構造才是本區最發育的主幹構造”、“南北兩大板塊擠壓所形成的南北向正斷層系統或裂谷地塹控制了岡底斯斑岩銅礦床的空間展布”等基本觀點回然不同。
( 3 )提出岡底斯“成礦斑岩體為多期次侵入的複式雜岩體”這一新認識。首次指岀成岩、成礦年齡具有從東往西逐漸變新的規律性,這與雅江縫合帶從東向西閉合時間越來越晚的規律也是一致的。且礦化時間集中( 3 ~ 2Ma ),斑岩體侵位與斑岩成礦具有相對集中爆發的特殊性,而在南科迪勒拉及安第斯成礦年齡範圍達 50 ~ 60Ma 。
3. 在找礦實踐方面:
( 1 )驅龍斑岩銅礦床的找礦突破:在前人 87-94 年已作三檢、二檢基礎上, 02 年圈定 4 個含礦斑岩體;對 I 、 II 號施工 13 個鑽孔,進尺 6500m ,礦體平均厚度 474m 、最大厚度 572m ,平均品位銅 0.502% ;鉬 0.032% ;銀 3.805g /t 。初步控制 333+3341 資源量:銅 705 萬噸;鉬: 45 萬噸;銀: 5340 噸。截止到 2006 年底,中國地調局發布驅龍斑岩銅礦床已控制的 333+3341 資源量:銅 789 萬噸,伴生鉬 51 萬噸;伴生銀 5931 噸。
還控制低品位礦資源量:Cu : 156.8 萬噸;伴生Mo : 15.57 萬噸;伴生 Ag : 1463 噸。
考慮到礦體仍未控制到邊界及Ⅲ、Ⅳ號含礦斑岩仍未控制,預測總資源量 Cu1400-1800 萬噸, Mo130 萬噸。己成為我國第一大銅礦床
( 2 )朱諾斑岩銅礦床的找礦突破: 03 年 6 月通過運用新的思路對化探數據進行重新處理時發現線索,查證時新發現 3 個含礦斑岩體。 04-05 年主要對 Cu I 礦體進行了初步工程式控制制,平均品位銅 0.83% ;銀 2.65g /t 。當前已控制 333+3341 銅資源量 107 萬噸,伴生銀 340 噸,預測總資源量 200 萬噸以上。
( 3 )沖江斑岩銅礦床的找礦突破:在前人 88-92 年已作查證、礦點檢查基礎上,經普查在沖江礦區地表共圈定了 5 個礦(化)體,礦床平均品位銅 0.67% ;金 0.116 g /t ;銀 4.916g /t 。已控制 333+3341 資源量銅 50.13 萬噸,伴生金 2.84 噸,伴生銀 368 噸,預測總資源量 100 萬噸。
( 4 )吉如斑岩銅礦床的找礦突破: 01 年通過運用新的思路優選靶區,經預查新發現了 3 個斑岩體和 2 個礦(化)體。當前礦區正在施工的鑽孔見礦情況較好,預測該礦床總資源量有望達到 200-400 萬噸。
( 5 )得明頂斑岩銅鉬礦床的找礦突破: 03 年新發現,在礦區地表共圈定 5. 得明頂礦區的找礦突破項目組在得明頂礦區地表圈定了 5 個斑岩體和 3 個礦(化)體,地表礦石 Cu 平均 0.1% , Mo 在 0.05 ~ 0.1% 左右,以富 Mo 為特點,預測該礦床有望達到大型以上。
( 6 )吹敗子斑岩銅鉬礦床的找礦突破:在前人 91-96 年已作三檢、二檢等工作基礎上,共圈定了 2 個斑岩體和 5 個銅鉬礦(化)體, Cu1 和 Cu ( Mo ) 3 規模較大,預測該礦床有望達中到大型。
( 7 )象背山礦區的找礦突破: 05 年新發現,在礦區地表圈定了 2 個銅礦體,礦床類型為斑岩型與矽卡岩型的複合型。其中矽卡岩型礦體平均品位 2.3 %。預測該礦床有望達中型。
( 8 )懂師布斑岩銅礦致異常的發現: 04 年新發現,明顯為斑岩銅礦致異常。野外踏勘發現了兩個石英斑岩體,面積約 0.5 km 2 ,局部可見到孔雀石黃銅礦,顯示較好找礦潛力。
( 9 )沙讓斑岩鉬礦的發現: 03 年新發現,地表發現了 1 個鉬礦體,礦化具斑岩型及細網脈 - 大脈狀石英脈型礦化。平均品位 Mo 0.127% ,推測該礦區資源遠景可達中型規模。
( 10 )窩肉層矽卡岩型金銅礦床的找礦進展: 03 年新發現,地表出露長大於 500m ,寬度 45m ,金平均品位 5.68g /t ;銅平均品位 3.8 %;平洞控制礦體寬度 28m ,顯示良好的找礦潛力。
( 11 )根據當前市場行情,初步估算已獲得資源量的驅龍、沖江、朱諾礦床的潛在經濟價值共 9422 億元,《雅江》項目 2002-2005 年總投入勘查經費 1990 萬元(不包括多不雜 200 萬元),單位銅金屬勘查費為 2.3 萬元 / 萬噸,取得了非常好的勘查效益。
(二)北喜馬拉雅金銻成礦帶
2001 年,首次提出了“羊卓雍錯—哲古錯深海斷陷盆地四周,與然巴、邛多江等變質核雜岩的複合部位是賦礦最有利部位”的新認識。
2001-2002 年,首次提出在北喜馬拉雅“尋找卡林型金礦熱泉型銻礦”的新認識,建立了“晚三疊世 - 早白堊世的一套噴流或濁流灰黑色碳硅泥岩系、同造山期的韌脆性剪切及拆離構造疊加改造、中新世基 - 中基性淺成 - 超淺成脈岩(包括鹼性雜岩)發育”這“三位一體”的找礦模式,進一步為找礦指明了方向。結合化探數據處理等工作,使北喜馬拉雅的找礦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 1 ) 2001 年在措美縣的預測區內新發現了大型的車窮卓布銻礦:控制 333+3341 銻資源量 16.5 萬噸。同時還發現了勇日、壤拉、澤日 3 個礦產地。
( 2 ) 2001 年在隆子縣的預測區內發現了查拉普大型金礦, 02-05 年連續 4 年列入國家資補費項目,控制金資源量在 20 噸以上。
( 3 )經過重新認識, 2002 年在措美縣的預測區內前人工作過的礦點上,在哲古發現了斑岩型金礦床;具較好的找礦前景。
( 4 ) 2002 年在江孜縣的預測區內發現了具大型找礦前景的烏拉堆金(銻)礦化帶,長 13Km ,有待進一步控制。
(三)蒙亞啊—洞中松多陸內裂谷帶
2001 年首次提出“洛巴堆-蒙亞啊—洞中松多陸內裂谷帶控礦”的新認識,指出沿碳酸岩鹽、火山岩及晚古生代地層這 3 套岩系接觸帶所構成的 2 個不整合面及其附近,就能找到噴流作用形成的貧( CuFe ) PbZn 礦;若有晚新生代中酸性岩漿侵入及構造疊加改造,就能找到噴流 - 改造型富( CuFe ) PbZn 礦。
( 1 )洞中松多噴流沉積 - 改造型鉛鋅礦: 2002 年新發現,共發現 3 個礦帶 16 條礦體,礦帶延長大於 4km ,單礦體長約 54 -3000m ,寬 3 -15.4m ; Pb 平均品位 2.01-5.35% , Zn 平均品位 2.46-4.27%,Cu 平均品位 0.06-0.31% , Ag 平均品位 24.84 -103.03g /t 。控制資源量 80 多萬噸。
( 2 )蒙亞啊噴流沉積 - 改造型鉛鋅礦: 2002 年新發現,已發現兩條礦化帶和 19 個礦(化)體,單個礦體長約 400 ~ 1000 米,寬約 1.92 ~ 33 .33m ,平均品位 Pb 3.25 ~ 18% ,局部地段達 30-40% ; Zn 2.31 ~ 5.88 %,礦床規模達大型以上, 06 年已進入開發。
( 3 )隨後又連續發現了洞中拉、多其木、巴洛、瑪雄朗等 PbZn 礦床。 06 年蒙亞啊 PbZn 礦床也進入開發。
(四)聶榮 - 巴青銅金多金屬成礦帶
2001 年 , 首次提出“在該帶尋找海相沉積—改造型砂頁岩銅礦”的新思路,當前已發現查吾拉、查學曲、查萊拉、巴瑪拉、老巴青、崗巴通、卡巴桑巴等該類型銅礦床(點),規模多為中 - 小型,證實具有一定的找礦潛力,這也是在西藏地區首次發現該類型銅礦。

參加學術會議


2004年6月17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首屆探礦者年會”上,經中國地調局推薦,筆者作為在全國篩選出的2項國家公益性地質找礦突出成果之一,作了“雅江成礦區銅多金屬礦勘查新認識新進展”的大會演講。
2005年元月27-29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地質工作會議上,中國地調局要在1998年大調查計劃實施以來所取得的成果中、篩選出7項突出成果作大會交流。筆者作為其中的第一項做“加強選區研究,開拓雅江成礦區找礦工作新局面”的首場大會報告。
2006年11月27-29日,在南昌召開的第八屆全國礦床會議上,筆者受組委會特邀作大會報告“岡底斯斑岩銅礦帶找礦評價的新思路與新突破”。
2006年12月6-8日,由中國地質學會國土資源部聯合組織,在北京召開了“十五”重要地質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礦成果交流會,筆者受組委會特邀代表高教系統作大會報告:“岡底斯斑岩銅礦帶找礦重大突破的思路及啟示”。
2006年12月6-8日,由國際中國地球科學促進會組織,在武漢召開的第六屆“IPACES”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受大會特邀作“岡底斯斑岩銅礦找礦的理論與實踐”報告。
2010年9月20-25日,在長春召開的第八屆全國礦床會議上,筆者受組委會特邀做分會主席,並作會前大會報告“找礦思路新探索—協優成礦預測法”。

興趣和研究


1 .成礦規律與找礦預測; 2 .礦床地質地球化學;
3 .區域構造與成礦; 4 .礦床成因理論;
5. 地質經濟管理; 6. 數據處理的思路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