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白雉的結果 展開
- 雞型目雉科動物
- 白嫻鳥
- 銀雞
- 日本飛鳥時代孝德天皇年號
白雉
雞型目雉科動物
白雉在我國境內,共計有19個亞種。雉雞在國內的許多亞種,有的具白色頸圈,有的僅具遺跡,有的卻完全沒有;所具的頸圈有的甚狹,有的很寬,有的很完整,有的卻在前頸處中斷或加寬,很不一致,隨各亞種而有不同;有的亞種其雄鳥之間還見有個別變異而互相不同。由於不少亞種特別是在我國沿海一帶,均具有白色頸圈,所以常把雉雞叫做環頸雉,但這名稱卻不能適用於雉雞的所有亞種。
Phasianuscolchicusalaschanicus
賀蘭山亞種與甘肅亞種相似,但具白色眉紋;頸圈亦存在,但很窄狹並常在前頸處中斷。本亞種的肩羽及三級飛羽均暗棕栗色,與上背的焰金色截然有別;在祁連山亞種,肩羽及三級飛羽沙褐而帶玖瑰色,逐漸轉為上背的金黃色。
Phasianuscolchicusdecollatus
貴州亞種頭頂暗綠;無白色眼紋和頸圈;背部底色淺金黃,黑紋粗著,羽端的黑紋與羽毛中部的黑紋不相連接,因而成黑斑狀;胸濃紫銅色,而具寬闊的黑色羽緣;兩脅淡棕黃,羽端具黑色點斑。體色似華東亞種,但較濃些。
Phasianuscolchicusedzinensis
弱水亞種未完全長成的雄鳥頭頂呈棕褐色,雜以白斑及黑端,冠羽端部沾銅綠色;背棕黃,各羽中央白色,而外圍以“V"字形黑褐色寬紋,白色部分沿著羽干兩側具有黑褐色細斑,形成“V”字狀;肩羽紫紅,各羽中央亦白,稍雜以黑斑,外圍以“U"字形黑紋;胸羽銅紅,羽端狹緣以黑色;兩脅淺棕黃,而具黑點。一般羽色與祁連山亞種極近似,但背部的棕黃色較濃著些,各羽中央較純白些。
Phasianuscolchicuselegans
雲南亞種與四川亞種極相近似,但背部黑紋較細,胸部暗綠色範圍較大,兩脅黑色橫斑亦較細。
Phasianuscolchicusformosanus
台灣亞種似華東亞種,但背部較淺淡,呈黃白色,兩脅亦較淺,為淺黃白色。
Phasianuscolchicuskarpowi
河北亞種與華東亞種相似,但背及兩脅均較濃著;白眉紋較寬闊些;白色頸圈也較寬,特別是在前頸處。
Phasianuscolchicuskiangsuensis
內蒙亞種羽色較河北亞種淺淡,而與華東亞種相近,但在胸部無紫色閃輝,而呈鈍棕紅色;眉紋狹而不顯;頸圈通常完整但很狹細。
Phasianuscolchicusmongolicus
準噶爾亞種上體大都銅紅色,而具近青銅色的綠色光澤;白色頸圈很狹,而在前頸處有中斷;翅上覆羽白,而具栗紅色羽緣;胸紫紅而帶綠色;翅長235—250毫米。
Phasianuscolchicuspallasi
東北亞種頭頂淡綠灰褐,有寬闊的白色眉紋;耳後下方的黑色部分有時具一白斑;頸圈寬闊,常在後頸處稍狹;背草黃;胸淺棕紅;兩脅淡草黃。
Phasianuscolchicusrothschildi
滇南亞種似雲南亞種,但背部顯然較淺,而多金黃色,胸部的綠色限於中部,並渲染紅色;兩脅較淡,較多金黃色澤;有時具有白色頸圈的遺跡。
Phasianuscolchicussatscheuensis
南山亞種上體羽色顯著淺淡;頭頂淡綠,稍見有白色眉紋;白色頸圈狹,而在前頸處有中斷;背部淡金黃;胸部銅橙,而具狹形黑色羽緣;兩脅金黃;翅長237—251毫米。
Phasianuscolchicusshawii
莎車亞種上體大都橙紅色;無白色頸圈,或僅有遺跡;翅上覆羽白,而具栗紅色羽緣;胸大都暗綠,中部帶銅紅色,各羽的羽端綠黑色;兩脅金橙色,羽端點黑。
Phasianuscolchicussohokhotensis
阿拉善亞種羽色似甘肅亞種,但上背帶有更多的金黃色澤;胸側暗金棕,黑色端斑占著羽端的大部,但不伸及全部。甘肅亞種上背無金黃色澤;胸側銅紅,羽端全黑,成橫斑狀;無白色眉紋和頸圈。
Phasianuscolchicusstrauchi
甘肅亞種頭頂銅綠,無眉紋;白色頸圈亦缺,有時卻存在;背淺栗色,黑斑粗著;上胸(有時僅胸的極上部)暗綠,下胸銅紅,而具狹細的黑色羽緣;兩脅淺金棕或栗色,羽端具黑色橫斑。
Phasianuscolchicussuehschanensis
四川亞種頭頂暗銅綠;無眼紋及頸圈;上體羽色暗濃;背部栗以至棕栗色,黑紋粗著,羽端常稍沾白;胸暗綠,中部常呈紫銅紅色;兩脅金棕或棕栗色,羽端具黑色橫斑(黑斑幾乎伸及羽端全部)。
Phasianuscolchicustakatsukasae
廣西亞種羽色似華東亞種,但較暗而濃著,背部較深金黃色,胸深紅,肩羽褐紅,翅長225—245毫米。
Phasianuscolchicustarimensis
塔里木亞種頭頂青銅綠色,無白色眉紋和頸圈;上背淡金橙色,各羽端緣中央的缺刻具一小黑斑;下背和腰等橄欖黃色,雜以綠色和栗色斑;翅上小覆羽淡灰,大覆羽淡沙褐色而具栗色斑;胸的極上部和極下部暗綠,其餘部分為紫銅紅色;兩脅棕黃,而具黑色點斑。
Phasianuscolchicustorquatus
華東亞種羽色較暗而濃著,背部較深金黃色,胸深紅,肩羽褐紅,翅長225—245毫米。
Phasianuscolchicusvlangalii
青海亞種頭頂暗銅綠,無眉紋;白色頸圈亦缺,或僅有遺跡;背淡棕黃,羽端點黑;胸大都暗綠,兩脅金棕,羽端黑而成橫斑狀。
白雉腳強健,善於奔走。飛行也很有力,不過飛行僅短距離,不能持久。平時多潛伏草間找吃;如受任何驚動,就在稠密的草堆中竄匿,隱蔽不了時才驟然振翅飛起,在幾次拍翅后,就能飛得相當迅速,但飛得不遠,又悄悄地潛入草叢中逃去。
白雉
雉雞的食物很雜,隨地區和季節的不同而有變化。在湖南各地的雉雞,胃部主要是野生植物的碎片和種子,及鞘翅目昆蟲和其他昆蟲的碎片。在江蘇南部,雉雞冬時主要吃麥芽、谷及豆類;入春後主要以草莖、草芽及野生植物等為食;至繁殖期則吃很多的粘蟲幼蟲。在吉林省各地,雉雞在冬季啄吃野生植物的嫩芽、種子、果實等及豆類和各種穀類,而在夏季卻主要以草原的蝗蝻及其他昆蟲的幼蟲為食,還兼吃不少草籽,它們在春天喜到初播地啄吃穀粒和禾苗,至秋收后也常群集在耕地上覓食。
雉雞繁殖期為每年自3—4月至6—7月間,南北方相差約一個月。一隻雄雉與1—2隻雌雉相配共處。在開始繁殖時,在山區常見到兩隻雄雉格鬥的情況,一直斗到把另一雄雉趕走為止,發情姿態為側面型。巢一般在草叢或蘆葦間的地面凹陷處,以柔軟松葉或茅草構成淺窩狀。在江蘇南部一帶主要在麥田中作巢。一年通常孵兩窩。麥收之後,一般不再孵卵。卵每產6—14個,為淺橄欖黃色,呈橢圓形。
雉雞的天敵,是狐、黃鼬、靈貓和鷹等。
雉雞在雉科中,國內分佈範圍最廣,除西藏羌塘高原及廣東的海南島以外,遍及全國。
分佈於歐洲東南部、中亞細亞、蒙古、朝鮮、蘇聯西伯利亞東南隅以及越南北方和緬甸東北隅。
雉雞在狩獵鳥類中數量較多,分佈較廣,是國內主要的狩獵禽之一。它的肉質堅實而肥,口味鮮美,是有名的野味。除供食用外,雉雞體上的彩色羽毛,特別是雄雉的尾羽,均可供作飾羽工藝用;全身帶羽的皮張也可作為裝飾品。
在山區,雉雞常結成小群遷到居民點附近的耕地上找取食物,如穀類、豆類等。所以在春播期及秋收期,造成危害,可進行狩獵,化害為益。在雉雞的繁殖季節,則應予保護,禁止捕獵及揀卵等。在繁殖期中,雉雞主要吃草籽、草芽及野生植物等,還兼吃蝗蝻、甲蟲及其他害蟲等,對農業無害而有益。
狩獵方法,主要有下列二種,即槍擊法、囮子誘捕法。
雉雞由於適應性強,繁殖快,近年來還被引入許多歐美各國及其他地區,成為鳥類中主要狩獵對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