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詩研究所
中國新詩研究所
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成立於1986年,是國內迄今唯一的研究新詩的實體機構,也是海內外華文詩學界公認的中國新詩研究的重要中心。整合了中國新詩研究所和中文系的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藝學等碩士學位點的詩學研究力量,博士生導師呂進教授擔任中心主任,劉明華教授、蔣登科教授、李怡教授為副主任。
2002年成為重慶市首批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詩學研究中心設有三個主要研究方向:
中國現代詩學研究
詩從來被視為“文學中的文學”。中國文學是具有詩化特徵的文學,詩學的價值超出了“詩”這一特定文體範疇。新詩在“轉型”上的文化價值並不沒有取消中國詩歌在文化、文學中的重要地位。本方向的主要任務就是在與古代詩學及外國詩學的對話中建構、完善現代詩學。自80年代以來,本方向在現代詩學的“史”和“論”的諸多領域均有建樹,建立了中國新詩研究所,並出版有詩學季刊《中外詩歌研究》、詩學年刊《中國詩歌年鑒》,先後主持召開兩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多次全國性學術研討會,和國外與港台詩學界學術聯繫頻繁,培養了數量可觀的碩士生,並從1996年開始培養博士生,是我國現代詩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四川省重點學科、重慶市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帶頭方向。先後承擔“新詩文體學”、“文化轉型與中國新詩”等國家項目和“何其芳研究”、“大西南文化與新時期詩歌”、“20世紀重慶新詩發展史”等省部級項目,多項研究成果、教學成果獲國家級、教育部、省(市)社科獎、文學獎及優教成果獎。本方向學術帶頭人呂進教授系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學術帶頭人,重慶市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曾獲總部設韓國的世界詩歌研究會授予的第七屆世界詩歌黃金王冠。北京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副所長黃怒波筆名駱英。李怡教授在中國新詩研究領域亦有相當的知名度。日本的岩佐昌暲、韓國的許世旭、俄羅斯的謝曼諾夫等教授擔任了本研究方向的客座教授。
中國古代詩歌研究
西南大學自新時期以來就以中國詩歌的研究而聞名,1981年設立的中國古典文學碩士點是國內首批古代文學的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李景白、林昭德、荀運昌、段啟明、徐永年、曹慕樊、譚優學、魏興南等學者在中國古典詩歌研究方面成就突出,《杜詩雜說》、《杜詩選注》、《唐詩人行年考》、《東坡選集》、《詩人屈原及其作品》、《唐人近體詩形式簡介》、《李商隱詩歌中的反傳統傾向》等著作在國內學界影響甚大。在90年代,劉明華、代迅、胥洪泉、韓雲波等中青年學者也有不少成果問世。本方向帶頭人劉明華教授系國內中國古典文學界知名的中青年學者,在唐宋詞與杜甫研究方面成就突出,已出版學術專著八部,合著多部,參編多部工具書,發表學術論文八十餘篇,其代表性著作如《杜詩修辭藝術》、《社會良知——杜甫:士人風範》、《大同夢》、《叢生的文體》等都產生了較大的學術影響,多次獲得省市級優秀科研成果獎。代迅教授已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刊物上發表過頗具影響的學術論文。胥洪泉、韓雲波等人也在李白研究、納蘭性德研究、中國古典詩歌與古代文化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中外詩歌比較研究
中國現代詩學的產生和發展,它的諸多規律和特點、成敗得失以及未來的走向等,都與中西文化緊密關聯。本方向著重從中西文化比較的角度對上述問題展開整體性的理論研究和對具體創作實踐的研究,力圖通過對文化的解析來探尋文學的規律和特點,又通過對文學的解讀來揭示文化的底蘊。西南大學具有長期形成的比較詩學傳統,前輩學者吳宓、方敬、鄒絳等已經做了許多工作。本研究方向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社科項目多項,出版專著、譯著8部,編譯中外詩選7部,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比較文學》等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多人次獲四川省、重慶市政府社科獎。本研究方向目前的主要學術帶頭人陳本益教授,曾留學英國劍橋大學英文系,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較深厚的中西文學和中西文化方面的知識,除長期指導中國現當代文學本方向的研究生外,還曾較長時期為外國留學生開設中國文學課程(用英語講授),已出版專著和譯著數部,發表論文多篇。蔣登科教授本科畢業於西南大學外語系,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博士,美國“富布萊特基金”學者,在美國加州大學留學一年,已出版專著七部,成果頗豐。梯隊成員向天淵、藍露怡、張興成、冠鵬程等,在本方向的研究上也顯露了才能,成果不少。美國加州大學教授葉維廉博士擔任了本方向的客座教授。
建所十餘年來,主持國家社科項目多項,省部級項目多項。該所的科研成果具有較大影響,多次獲得世界、全國、省、市的各種政府獎、文學獎等獎項。其中,《新詩的創作與鑒賞》、《中國現代詩學》、《外國名家詩選》等多次印刷。近年出版的《漢語詩歌的節奏》、《新詩文體學》、《新詩三百首》、《中華詩歌大辭典》、《20世紀中國新詩分類鑒賞大系》、《詩美的創造》、《文化轉型與中國新詩》、《新中國50年詩選》(共3卷)、《西方現代文論與哲學》、《中國現代主義詩歌史論》、《九葉詩派的合璧藝術》等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新詩研究所出版有兩種詩學刊物。詩學季刊《中外詩歌研究》已出59期,其中多篇文章被海內外報刊轉載。
詩學年刊《中國詩歌年鑒》1993年創刊以來,已出版5卷,受到海內外及海峽兩岸詩學界的好評。
中國新詩研究所是國內培養新詩研究後繼人才的重要基地。1986年獲得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在國務院學位辦1993年組織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查評中,被評為“A”級碩士學位點,1996年被四川省政府定為省級重點學科,2000年轉為重慶直轄市市級重點學科。1989年起開始招收國內訪問學者,1997年起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中國新詩研究所和世界華文詩學界建立了廣泛聯繫。建所以來,研究所多次接待了來自美、日、韓、俄、英的同行專家,香港、台灣詩學界的專家也是研究所的常客。研究所多次舉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1993年9月主辦‘93華文詩歌國際學術研討會,一百餘位中外專家共同探討了華文詩歌的交流與發展等詩學問題,引起世界詩學界的關注。2004年9月舉辦首屆華文詩學名家國際論壇,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和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泰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詩學名家就“新詩的二次革命”與“華文詩學的全球整合”兩大主題進行了廣泛而有成效的討論。新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先後到英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韓國、法國以及港台地區講學、開會或訪學。1993年韓國世界詩歌研究會授予呂進教授第七屆世界詩歌黃金王冠。
中國詩學研究中心注重資料建設,除學校圖書館投入大量經費採購中心所需要的圖書資料外,多次參加學校組織的集中採購活動,研究中心在2002年以來投入的資料採購費用超過3萬元,其中,詩學典藏與研究中心購買、獲贈的圖書資料超過8000冊。
一、國際性學術成就獎
1993年9月,呂進教授的新詩研究成就榮獲世界詩歌研究會(設韓國)頒授的第七屆“世界詩歌黃金王冠”
二、科研成果獎
呂進的專著《新詩的創作與鑒賞》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呂進的專著《給新詩愛好者》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呂進的專著《中國現代詩學》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劉揚烈的專著《魯迅詩歌簡論》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劉揚烈的專著《詩神·煉獄·白色花——七月詩派論稿》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黃子建主筆的專著《中國當代新詩發展史》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呂進主編的《愛我中華詩歌鑒賞》(五卷)獲四川省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陳本益的專著《漢語詩歌的節奏》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呂進的專著《一得詩話》獲四川省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呂進的專著《新詩文體學》獲四川省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呂進的論文《新時期十年:新詩,發展與徘徊》獲得四川省文學獎
呂進的論文《寫詩技巧的“有”與“無”》獲《詩刊》1991年度優秀詩文二等獎
呂進主編的《外國名詩鑒賞辭典》獲得北方十五省市優秀圖書獎
蔣登科的專著《詩美的創造》獲四川省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呂進、蔣登科、毛翰、莫海斌等的專著《文化轉型與中國新詩》獲重慶市社科研究成果一等獎
蔣登科的專著《九葉詩派的合璧藝術》獲重慶市社科研究成果三等獎
蔣登科的專著《散文詩文體論》獲重慶市文學獎
呂進的論文《20世紀下半葉的中國新詩研究》獲重慶市文學藝術獎
蔣登科的專著《九葉詩派的合璧藝術》獲重慶市現當代文學研究會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陳本益的專著《中外詩歌與詩學論集》獲重慶市現當代文學研究會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向天淵的專著《中國現代漢語詩血液話語1917~1937》獲重慶市現當代文學研究會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呂進主編的《20世紀重慶新詩發展史》獲重慶市現當代文學研究會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熊輝的論文《九葉詩派研究的當下意義》獲重慶市相當代文學研究會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三、學術成就獎、榮譽稱號
1989年9月,呂進的新詩研究成就獲得新中國成立四十周年重慶市文學獎
1989年9月,鄒絳在文學編輯上的成就獲得新中國成立四十周年重慶市文學獎
1993年,呂進獲曾憲梓基金會優秀教師二等獎
1993年9月,蔣登科被評為西南師範大學優秀教師
1994年,呂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4年第十個教師節時,呂進被四川省評為四川省十大優秀園丁。頒授儀式在成都錦江禮堂舉行,李嵐清副總理為呂進頒發證書。
1997年蔣登科被《淮風詩刊》評選為“中國當代十大傑出青年詩評家”。
2004年9月,呂進被評為西南師範大學優秀教師。
2004年9月,左鳳麗被評為西南師範大學優秀教育工作者。
黃怒波的名片上,除了印著中坤集團董事長外,還有中國登山協會副主席、中國網球協會副主席、中國航空運動協會副主席的身份。其實,黃怒波還有一些身份並沒有印在上面。他還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北京大學詩歌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新詩研究所副所長、同濟大學兼職教授。黃怒波在某些企業家聚會的場合,公開自己是一名詩人的時候,“往往會聽到譏諷的笑聲”。
中國新詩研究所
“我首先是一個詩人,只是後來從商了,才是商人。詩對我來說從來不是展露才華,從來都是寄託。”後來,黃怒波宣布退居二線,這也讓他有了更多的時間進行創作。他的創作時間一般是在午夜,他自喻自己如“困獸沉沒在陷阱”,儘管他已經在努力地建設著城市,卻“日日想從這城市逃亡”。黃怒波說:“我覺得詩是我的精神,是一種生存方式,我沒想過到處宣揚。”他最想做的還是一個“天涯孤旅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