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斑點落葉病

蘋果斑點落葉病

蘋果斑點落葉病又稱褐紋病,主要危害葉片,造成早落,也危害新梢和果實,影響樹勢和產量,在各蘋果產區都有發生,以渤海灣和黃河故道地區受害較重。

蘋果斑點落葉病以農業防治為主,輔以化學防治等其他防治措施。蘋果斑點落葉病的防治關鍵,是在搞好果園管理的基礎上應立足於早期藥劑防治。春梢期防治病菌侵染,減少園內菌量;秋梢期防治病害擴散蔓延,避免造成早期落葉。

簡介


蘋果斑點落葉病
蘋果斑點落葉病
主要為害蘋果斑點落葉病又稱褐紋病,在各蘋果產區都有發生,以渤海灣和黃河故道地區受害較重。蘋果葉片,是新紅星等元帥系蘋果的重要病害。造成蘋果早期落葉,引起樹勢衰弱,果品產量和質量降低,貯藏期還容易感染其他病菌,造成腐爛。

癥狀


蘋果斑點落葉病
蘋果斑點落葉病
主要危害葉片,造成早落。也危害葉柄、一年生枝條和果實。,影響樹勢和產量。葉片染病初期出現褐色圓點,其後逐漸擴大為紅褐色,邊緣紫褐色,病部中央常具一深色小點 或同心輪紋。天氣潮濕時,病部正反面均可長出墨綠色至黑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夏、秋季高溫高濕,病菌繁殖量大,發病周期縮短,秋梢部位葉片病斑迅速增多,一片病葉上常有病斑10~20個,多斑融合成不規則大斑,葉即穿孔或破碎,生長停滯,枯焦脫落。葉柄、1年生枝和徒長枝上,出現褐至灰褐色病斑,邊緣有裂縫。幼果出現1~2毫米的小圓斑,有紅暈,後期變黑褐色小點或成瘡痂狀。影響葉片正常生長,常造成葉片扭曲和皺縮,病部焦枯,易被風吹斷,殘缺不全。果實染病,在幼果果面上產生黑色發亮的小斑點或銹斑。病部有時呈灰褐色瘡痂狀斑塊,病健交界處有龜裂,病斑不剝離,僅限於病果表皮,但有時皮下淺層果肉可呈干腐狀木栓化。
果面的病斑有4種類型,即黑點銹斑型、瘡痂型、斑點型和黑點褐變型。①黑點銹斑型:果面上的黑色至黑褐色小斑點,略具光澤,微隆起,小點周圍及黑點脫落處呈銹斑狀。②瘡痂型:灰褐色瘡痂狀斑塊,病健交界處有龜裂,病斑不剝離,僅限於病果表皮但有時皮下淺層果肉可成為干腐狀木栓化。③斑點型:果點為中心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小斑點,套袋果摘袋后病斑周圍有花青素沉積,呈紅色斑點。④黑點褐變型:果點及周圍變褐,周圍花青素沉積明顯,呈紅暈狀。

病原


Alternaria alternaria f.sp mali稱鏈格孢蘋果專化型,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由氣孔伸出,成束,暗褐色,彎曲多胞。分生孢子頂生,短棍棒形,暗褐色,具橫隔2~5個,縱隔1~3個,有短柄。病菌在5℃以下和35℃以上的條件下,生長緩慢,其生長適宜溫度為25~30℃,病菌孢子在清水中發芽良好,在20~30℃溫度下,葉片上有5小時以上水膜,即可完成侵染。
形態特徵
黃褐色至暗褐色,呈棍棒形、卵圓形或橢圓形,有1-7個橫隔,0-5個縱隔,頂端有很短嘴孢,嘴孢大小差別較大。分生孢子大小(6.5-15)微米×(12.5-52.5)微米,表面光滑或有小粒狀突起,通常5-8個鏈生在有分隔的分生孢子梗上。
生理特性
病菌在PSA和PDA(馬鈴薯、葡萄糖洋菜)培養基上生長良好。菌落初期為白色,不久菌落背面為黑色至黑褐色,邊緣灰白色,菌落茂盛,但氣生菌絲較少。在25℃黑暗條件下,培養24-36小時即可產生分生孢子。病菌在5℃以下和35℃以上的條件下,生長緩慢其生長適宜溫度為25-30℃,病菌孢子在清水中萌發良好,在20-30℃溫度下,葉片上有5小時以上水膜,即可完成侵染。病菌對酸鹼度的適應性較廣,但以中性左右最適宜。光照和光源性質對菌絲的影響不大,但對產孢量影響較大。黑光燈(波長360-400納米)照射能促進產孢,而自然散射光則抑制產孢。在蘋果組織液中,孢子的萌發率高於清水和葡萄糖液。田間落地病葉上的病菌在室內乾燥條件下保存190天,仍有10%存活,經保濕培養,8.8%的病斑能產生新的分生孢子。存放350天之後,仍有3.7%病斑上的菌絲成活,但已完全失去產孢能力。

發病特點


以菌絲在受害葉、枝條或芽鱗中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隨氣流、風雨傳播,從氣孔侵入進行初侵染。以葉齡20天內的嫩葉易受侵染,30天以上葉不再感病。分生孢子一年有兩個活動高峰。第一高峰從5月上旬至6月中旬,導致春秋梢和葉片大量染病,嚴重時造成落葉;第二高峰在9月份,可再次加重秋梢發病的嚴重度,造成大量落葉。春季蘋果展葉后,雨水多、降雨早、雨日多,或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上時,田間發病早,病葉率增長快。在夏秋季有時短期無雨,但空氣濕度大、高溫悶熱時,也利於病菌產生孢子和發病。果園密植,樹冠鬱閉,雜草叢生,樹勢較弱,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枝細葉嫩等,易發病。品種以紅星、玫瑰紅、元帥系列易感病;富士系列、喬納金、雞冠等發生較輕。

防治方法


植保防護
(1)嚴格檢疫。盡量不從病區引進苗木、接穗。
(2)嚴格清園。秋冬認真掃除落葉,剪除病枝,集中燒埋。發芽前噴40%福美砷可濕粉100倍液,剷除病源。
(3)預測預報。可用孢子捕捉器監測。做法是用載玻片塗凡士林,繩拴懸掛於樹枝上,距地1.3~1.5米,按地塊近四角處及中心位置掛5片,每3天換1次,取下於顯微鏡下檢查。孢子高峰日第四天,可見病斑小米粒大小;高峰日後第七天,田間發現第一塊病斑,即應打葯防治。
(4)藥劑防治。重點保護早期葉片、立足於防。第一遍葯應在5月中旬,7天後噴第二遍葯。6、7、8月中旬再各噴一遍葯。注意多葯交替使用。
用藥方案
斑點落葉病在春梢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和秋梢期(6月底至7月中下旬)發病重;褐斑病在6~8月均可發病,7~8月為發病高峰期。實踐證明,通過噴葯,預防初侵染,對控制後期發病十分重要。
一般採取A.往年病情發病輕的果園,使用《靚-果-安》200-300液稀釋噴施;B.往年病情發病輕的果園,使用《靚、果、安》300倍液+(沃-豐素)600倍液進行噴施;從花后7~10天開始一直到果實成熟期(11月份),必須堅持每10~15天內噴1次葯,以保護葉片,預防侵染。
重點保護春梢葉,根據降雨情況,從落花后10~15天開始噴葯,噴灑3~5次,每次間隔15~20天。效果較好的藥劑有: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或10%多氧黴素1000~1500倍液,70%三乙膦酸鋁代森錳鋅合劑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斑點落葉病的特效殺菌劑還有:10%多氧黴素1000倍液,50%撲海因1000倍液,10%世高4000倍液,0.15%梧寧黴素400倍液,12.5%烯唑醇2000倍液,25%戊唑醇1000倍液,以上藥劑任何一種與葯肥合劑【果寶】混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防治
微生物菌劑——細奎斑的有效成分是枯草芽孢桿菌(10億/毫升),主要防治葉斑病。該菌劑內含大量有益生物菌,能蠶食細菌,有效控制細菌種群數量,抑制細菌繁衍,有效保護葉片和果實。也能分泌刺激作物生長的蛋白質,快速修復因生理、病理原因形成的創傷,促進傷口癒合。經2018、2019兩年試驗,細奎斑對蘋果斑點落葉病的防治有較好的效果。

蘋果晚期落葉病


蘋果晚期落葉病重要包羅蘋果褐斑病、灰斑病、圓斑病、輪紋斑病等多種病害,是我國各蘋果產區重要產生的病害。為害嚴重年份,形成蘋果樹晚期落葉,減弱樹勢,果實不克不及正常成熟,對花芽構成和果品產量、質量都有顯著影響。這些病除傷害蘋果外,還可傷害沙果海棠等。
1、癥狀
1.褐斑病。重要傷害葉片,葉片病斑初為褐色小點,后可生長為以下三品種型:一是輪紋型:葉片病發早期在葉上面泛起黃褐色小點,逐步擴展為圓形,中間為暗褐色,周圍為黃色,病斑四周有綠色暈,病斑中泛起玄色小點,呈齊心輪紋狀。葉背為暗褐色,周圍淺黃色,無顯著邊沿。二是針芒型:病斑似針芒狀向外擴大,無邊沿。病斑小,數目多,充滿葉片,前期葉片漸黃,病斑四周及背部綠色。三是混淆型:病斑年夜,不規矩,其上亦有小斑點。病斑暗褐色,前期中間為灰白色,邊沿有的仍呈綠色。
2.灰斑病。重要傷害葉片,也可傷害枝條、嫩梢及果實。葉片受益早期發生近圓形黃褐色、邊沿清楚的病斑,今後病斑麋集或相互團結使葉片呈焦枯狀。病斑中散生多個小斑點。
3.圓斑病。此病重要損害葉片,有時也損害葉柄、枝梢和果實。染病葉片病斑呈圓形,褐色,邊沿清楚。
4.輪紋斑病。病斑較年夜,呈圓形或半圓形,邊沿清楚整潔,暗褐色,有顯著的輪紋。氣象濕潤時,病斑反面發生玄色霉狀物。多雨年份,多個病斑連片,很快形成葉片零落。
2、防治要領
這幾種病害的防治要領重要以化學防治為主,合營掃除落葉,可以有用掌握病發水平。藥劑防治要害在控制好噴葯時光。
1.從病發前15天開端噴80%普諾M-45可濕性粉劑。此葯可在葉片和果面構成一層掩護膜,剋制並殺逝世病菌。用代森錳鋅或其他掩護劑防治也可。然後在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接踵噴葯3次,所用藥劑有80%噴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3%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400倍液、60%輪紋殺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藥劑,可瓜代應用。未效果的幼樹可於5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上中旬各噴1次,多雨年份8月聯合防治炭疽病再噴1次葯。
2.增強種植治理,加強樹勢以進步抗病力。同時留意蘋果樹的整形修剪,改良透風透光前提。
3.秋冬聯合修剪網路病枝落葉集中銷毀。

分佈範圍


蘋果斑點落葉病在世界各蘋果產區均有發生;主要分佈於中國、美國、紐西蘭和辛巴威等國,日本、朝鮮半島發生較重。

流行規律


發病時期:一年有2個發病高峰期。第1高峰從5月上旬至6月中旬,孢子量迅速增加,致春秋梢和葉片大量發病,嚴重時造成落葉;第2高峰在9月份,這時會再次加重秋梢發病重度,造成大量落葉。
寄主抗性:不同品種的發病情況有明顯差別,如富士、金冠等抗病。
發生條件:蘋果展葉后,雨水多、降雨早,則田間發病早。在夏、秋季,空氣濕度大、高溫悶熱時,也有利於病原產孢和發病。春天氣溫上升到15℃左右,天氣潮濕時,產生分生孢子,隨氣流、風雨傳播,在葉面有雨水和濕度大、葉面結露時,病菌在水膜中萌發,從皮孔侵入進行初侵染,溫度為20-30℃、葉片有5小時水膜,病菌可完成侵入。在17℃時,侵入病菌經6-8小時的潛育期即可出現癥狀。果園密植,樹冠鬱閉,雜草叢生,樹勢較弱、地勢低洼均易發病。此外,樹勢衰弱、通風透光不良、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枝細葉嫩及沿海地區等均容易發病。此外,葉齡與發病也有一定關係,一般感病品種葉齡在12-21天時最易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