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騅
楚霸王項羽的坐騎
烏騅,楚霸王項羽的坐騎,建立功勛無數,心甘情願地供霸王驅使了一生。“烏騅”出自於《西漢演義》,在項羽時期號稱“天下第一駿馬”。
烏騅是一匹黑馬,通體黑緞子一樣,油光放亮,唯有四個馬蹄子部位白得賽雪。傳說,項羽自刎於烏江邊后,忠於主人的烏騅也自跳烏江而死。
烏騅
西楚霸王
秋風戲馬
後世還流傳出美麗的傳說,安徽馬鞍山也是由此傳說而得地名。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和縣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便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后,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有“江東第一山”的美譽。
烏騅作為項羽的坐騎,一直跟隨他南征北戰,建立功勛無數。可項羽終究不是成帝業之人。公元前202年,劉邦的大將韓信布置十面埋伏,那項羽圍困在垓下。項羽幾次率領軍士們突圍,但可惜都失敗了。韓信果真是個將才,夜晚,他命令漢營的將士高唱楚國的歌曲。項羽的軍隊主要來自江南的楚國,這樣一來,聽見家鄉熟悉的曲調,簡直是一點鬥志都沒有了。項羽也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這一夜,他喝了很多酒。追隨他多年的親密愛人虞姬也自刎殉情。此時的項羽已經了無牽掛,跨上烏騅,帶了八百子弟,衝殺出去。天亮了,他們逃到了烏江邊。這時跟著項羽的兵丁只剩下了二十幾個人。一位亭長勸項羽到江東稱王,重建霸業。但項羽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於烏江邊。臨死前,他把愛馬烏騅送給了亭長。亭長帶著它過江,但是忠於主人的烏騅自跳烏江而死,上演了一曲悲歌。
項羽的楚辭: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中騅即為烏騅馬
烏騅馬又名“玉追馬”,關外名駒,千里絕群,張飛之馬,長坂橋上與三將軍共退大魏雄師,為馬中英雄,與關雲長的“赤兔馬”齊名。
在三國時期,張飛劉備關羽可以說是所有人最為熟悉的人物了,這三個人在桃園三結義成了兄弟,後來更是組成聯盟,一起打天下,在劉備還有張飛關羽這三個人當中,劉備是謀事之主,而關羽和張飛就是劉備手下的兩員大將了。
在三國中,將軍都是會有屬於自己的坐騎的,一般來說,坐騎都是馬,而且這些馬都是品種非常純正的良駒,劉備在歷史上所使用的坐騎名字被稱為盧,而關羽的是赤兔,那麼張飛坐騎的名字是什麼呢?張飛的坐騎也是一品良馬,他的馬的名字叫做烏騅馬。這種馬性能非常優秀,可以說算的上是馬中豪傑了。
而大家也都知道,在三國當中,張飛也是非常厲害的一個人物,有著萬夫之勇,是劉備手下的一員大將,有著不菲的戰績,俗話說好馬配好鞍,張飛的坐騎自然也要配的上張飛這樣的大英雄了,用烏騅馬這樣的良駒來配張飛這樣的大英雄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烏騅馬被人們稱為是踏雪烏騅,可以日行千里,有著非常良好的性能,也是非常穩重的一種馬,張飛這個大英雄,就是騎著這匹烏騅馬一路過關斬將,為劉備打下血汗江山的。一直到現在,不管是張飛,還是張飛坐騎烏騅馬都還是人們非常關注,並且一直在研究的對象。也有很多的人們,對於張飛非常的敬仰,這確實是一代英雄豪傑,值得我們紀念和仰望。在我國著名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中有很多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這些人物雖然不是主角,但他們由於個人特點明顯而且性格鮮明所以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張飛就是其中個人特點最鮮明的一個,張飛的性格是比較豪爽熱情和耿直的。
一個人的性格特點與他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環境是有一定關係的,在《三國演義》中張飛是一個魯莽豪放的人,這與他賣豬肉為生的人物定性是有很大關係的。那麼張飛的性格特點到底有哪些呢?
在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對張飛的描寫並不是很多,但張飛成了所有人物中,這人性格最鮮明的人物之一,我想把意提取張飛,我們都會覺得他是一個很豪放很耿直的人。同時張飛也是一個很重情義的人,他對於他的哥哥劉備很崇拜,而且他也絲毫不掩飾他對劉備的這種崇拜之情。同時張飛也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所以看過《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人都會喜歡張飛的這種性格,張飛雖然魯莽,但他魯莽的可愛,他有至真至純的真性情,同時他又重情重義不會像其他人一樣攻於心計。
在相關明間傳說當中,張飛之名馬 古籍以至小說戲曲中,對張飛坐騎(或坐騎名字)的說法都是烏騅馬。烏騅馬又叫做「玉追」,很多地方都指出處是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並有「人中有張飛,馬中有玉追」之說,與「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同一模式。
我以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為據,發現陳耀文《天中記》卷五十五、王世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七、徐應秋《玉芝堂談薈》卷三十三、顧起元《說略》卷三十、董斯張《廣博物志》卷四十六,這些明代的書都提到張飛的「玉追」。清初的書都依從它們所說。
五書中,「人中有張飛,馬中有玉追」此語,有《天中記》和《廣博物志》提到。
當中除了《弇州四部稿》沒有列明出處,《玉芝堂談薈》、《說略》、《廣博物志》都指出處是《寰宇記》。而重點在《天中記》卷五十五里:
玉追:張飛有馬號玉追,時歌曰:「人中有張飛,馬中有玉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