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士吉

俞士吉

俞士吉,男,出生於1354年,號櫟庵,晚號大瀛海客。明初,舉為賢良方正。洪武三十年(1397),中舉人,授兗州府學訓導。

人物簡介


俞士吉(1354—1430) 又說生卒年為(1360—1435.6.25),字周貞(又說字用貞),號櫟庵,晚號大瀛海客。明初,舉為賢良方正。洪武三十年(1397),中舉人,授兗州府學訓導。建文中,上疏言時政得失,為朝議所允,晉監察御史,出按鳳陽徽州,繼出按湖廣。永樂元年(1403),以政績擢右僉都御史,奉使朝鮮。時浙西大水,命偕戶部尚書夏元吉,往督農政。二年,湖州災,奏捐糧六十萬石賑民。三年夏,浙西大飢,又隨夏元吉發粟三十萬石往賑。四年(1406),命以禮部侍郎銜出使日本,封其國山為“壽安鎮國之山”。六年(1408),為襄陽知府。時仁宗在東宮,聞士吉善詩,詢以古詩唐律,命作《聖節》詩各一體,援筆立成。宣德初,授南京刑部侍郎,越五年致仕。史傳稱其“儀錶修潔,舉止清雅,文采蔚然,諛之不喜,犯之不怒,偉度洪量汪如”。著有《櫟庵自怡稿》。據石浦《武氏家譜》載,曾與鄭和率船隊下過西洋。《明史》有傳。

史籍記載


《明史》——列傳第三十七
俞士吉,字用貞,象山人。建文中,為兗州訓導。上書言時政,擢御史。出按鳳陽徽州湖廣,能辨釋冤獄。成祖即位,進僉都御史。奉詔以水利書賜原吉,因留督浙西農政。湖州逋糧至六十萬石,同事者欲減其數以聞。士吉曰:“欺君病民,吾不為也。”具以實奏,悉得免。尋為都御史陳瑛所劾,與大理少卿袁復同系獄。復死獄中,士吉謫為事官,治水蘇、松。既而復職,還上《聖孝瑞應頌》。帝曰:“爾為大臣,不言民間利病,乃獻諛耶!”擲還之。宣德初,仕至南京刑部侍郎,致仕。

文言文


士吉,字用貞,浙江寧波府象山縣人。永樂三年,浙西大水,士吉與戶部尚書夏原吉、通政趙居任、大理少卿袁復奉敕往治,兼督農務。時湖州被災尤極,虧糧五六十萬。同事者以所虧之數反十倍於所輸,欲損其數以上。士吉力爭曰:“欺君病民,吾不忍為也。雖重得罪,吾自任之。”竟以實聞。上允
納,悉蠲其輸,仍敕發廩賑之,民賴以蘇。四年,坐事謫為辦事官,尋復原職,命賑恤兩浙飢荒。六年,出守襄陽,政清訟簡,郡以大治。未幾,唐妖婦惑眾謀叛,藩臬諸臣悉置於法。士吉以督浚后至,眾謂可自為計,應曰:“背死逆命,非臣節也。”遂就獄。上念舊臣,釋之。后改刑部侍郎,尋命清理直隸郡縣軍伍,再蒞郡事,績用尤著。

翻譯


俞士吉,字用貞,浙江寧波府象山縣人。永樂三年,浙西發大水,士吉與戶部尚書夏原吉、通政趙居 任、大理少卿袁復奉皇帝命令前往治理,並監督農業事務。當時湖州受災最嚴重,順勢糧食五六十萬。一同去處理這項工作的官員 都認為所虧數量太多了,遠遠超過朝廷準備賑災的救濟物資,就想要不再去賑濟這一部分的災民了。士吉竭力反對,說到:“欺瞞皇上,讓百姓受苦,我不忍心這麼做。既然災情嚴重到這地步,那就讓我親自去那裡賑災吧。”以實稟告朝廷。皇帝批准了他的申請,並按災情增加了賑災物資,百姓因此渡過了難關。永樂四年,他由坐事一職調任為辦事官,後來復原職,皇帝任命他去賑濟兩浙荒災。永樂六年,(他)離開京城后駐守襄陽,他在那裡政治清明,襄陽郡得到很大改善。永樂十六年,任期屆滿,升遷為山東 左參政。永樂十八年(1420)2月,山東東部發生唐賽兒起義,從者數萬。山東布政使、按察使都因失職下獄。俞士吉以督浚后至,同僚認為可以說明情況,避免罪責。但他卻說:“違背命令而免除罪責,不是臣子應有的節操。”主動投案入獄,勇於承擔責任。結果是布政使、按察使均遭誅戮,俞士吉被開釋出獄。後來又任命為刑部侍郎,政績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