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動物狂歡節的結果 展開
- 聖-桑斯的管弦作品
- 中國首部原創3D音樂動畫電影
- 國產動畫片
- CCTV-3電視節目
- 動畫遊戲
動物狂歡節
聖-桑斯的管弦作品
《動物狂歡節》聖-桑曾於1886年,先後到布拉格與維也納進行旅行演奏,途中在奧地利休息了幾天。就在這些日子裡,他應巴黎好友的請求,寫作了一部別出心裁、諧趣橫生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在《動物狂歡節》中,作者以生動的手法,描寫動物們在熱鬧的節日行列中,各種滑稽有趣的情形。
《動物狂歡節》整部組曲由下面十四曲組成:(一)序奏及獅王行進曲;(二)公雞與母雞;(三)羚羊;(四)烏龜;(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館;(八)野驢;(九)林中杜鵑;(十)大鳥籠;(十一)鋼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鵝;(十四)終曲。其中只有《天鵝》一曲是在作者生前發表的。
1、序奏和獅王的進行曲:由雙鋼琴的序奏開始,出現雄偉莊嚴的進行曲,表示獅子的登場;這隻萬獸之王,邁著堂皇的步伐,帶領著動物們的行列。
2、公雞和母雞:母雞用單簧管表示,公雞則以最高音的鋼琴表達。
3、野驢:由鋼琴飛馳般的演奏,描寫在西藏遼闊的草原上,奔跑追逐的藏野驢。
4、烏龜:這一段音樂是取用作曲家奧芬巴赫的「地獄中的奧菲歐」序曲中的一段,活潑快速的康康舞旋律;在此曲中,慢吞吞地演奏出來,跟前段恰成鮮明的對比。
6、袋鼠:袋鼠以長而健的後腿,踢著地面向前跳躍行進。袋鼠那出奇地長且大的尾巴,也能幫助其跳躍平衡的動作。聖桑用兩台鋼琴交替奏出的裝飾的樂句,描述袋鼠輕快的動作。
7、水族館:由鋼琴彈奏出輕緩的琶音,有如玻璃水族箱裡頭清水的波動,長笛與弦樂,奏出安詳的旋律,描述在水中悠遊的魚。
8、長耳動物: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交互奏出長耳動物的叫聲。
9、森林中的布穀鳥:鋼琴的和弦表現幽靜的森林,模仿杜鵑的單簧管反覆的奏出兩個單音一咕!咕!
10、大鳥籠:由弦樂器的顫音來表示鳥兒振翅飛翔的聲音,長笛主奏表達小鳥飛躍的情景;鋼琴則模仿鳥籠中小鳥的鳥叫聲。
11、鋼琴家:這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動物」,曲中反覆彈奏哈農的練習曲,諷刺鋼琴學生不斷苦練單調乏味的音階,多可憐。
12、化石:木琴跟管弦樂合奏出聖桑自作「骷髏之舞」中,骷髏們跳舞的旋律。
13、天鵝:由鋼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接看大提琴奏出美麗迷人的旋律,描述天鵝以高貴優雅、安詳地浮遊的情形。
14、終曲:這是最後所有動物一起活躍熱鬧的大團圓場面。最後彙集成歡樂的氣氛,在燦爛歡愉的高潮中結束。
第十三曲《天鵝》。此曲是本組曲中流傳最廣的一首,常被單獨演奏,甚至成為作者聖-桑的代表作品。本曲是整部組曲中唯一一首優雅、溫柔的小曲,與其他各曲形成鮮明的對比。一般認為《天鵝》是全組曲中最精美、最著名的音樂,曲中豎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蕩漾的微波,大提琴優美迷人的曲調,則描寫出天鵝高貴優雅的神姿,以及安詳自在地浮遊時的情景。全曲由伴奏豎琴水波蕩漾般的前奏開始,接著大提琴唱出6/4拍子圓滑奏的高雅旋律,時而上行,時而下行,情調極為優美。豎琴伴奏的節奏與音型均與前奏相同,與大提琴的曲調融和無間。結尾樂句也很美,全曲在最弱奏中逐漸消失。
動物狂歡節(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又稱《動物園大幻想曲》。作於1886年,是一首十分獨特的作品!獨特之一是樂器編製:是由兩架鋼琴與九件樂器(小提琴二、中提琴、大提琴、倍大、長笛、單簧管、木琴各一)的室內樂組成。獨特之二是:組曲由多達十四個樂章組成,獨特之三是作者大量採用通常被認為最不足取的單純音響模仿手法,可是卻富於美感,逗人喜愛。獨特之四也是最為獨特的一點:作品中不僅用了他本人以前的音樂主題,而且還引用了其他作曲大師的許多旋律,並加以誇張、變形、漫畫化。難以斷言,這是出於“善意的玩笑”、童心不泯的“惡作劇”還是意有所指的刻薄諷刺。
其實這部作品是作者專為自己鬧著玩而寫的由於其中引用其他作曲家的一些曲調,大都經過並非善意的改動,常常帶有譏諷的意味,因此,在作者在世時,除在1887年2月在巴黎秘密為朋友演出過一次外,聖桑禁止在他生前演奏或出版這部作品,唯獨其中的“天鵝”一曲可以例外。聖桑死後,人們看到他的遺囑已經取消對這部作品的各種限制,自此以後,《動物狂歡節》便作為一套管弦樂組曲經常出現在各國音樂會舞台上。在《動物狂歡節》中,作者以生動的手法,描寫動物們在熱鬧的節日行列中,各種滑稽有趣的情形。
整部組曲由十三部標題小曲和終曲組成:
(Introduction and Royal March of the Lion)
編製:雙鋼琴、弦樂五部
兩架鋼琴從弱轉強的和弦顫奏,是獸王出場的威武先導,我們還沒有看到獅子的身影,但在弦樂組中已經可以聽到它那一陣強過一陣的咆哮聲,這就是全曲的引子。接著,音樂的速度轉快,兩架鋼琴模仿的是軍號合奏,這種合奏作為王公貴族出場的信號,我們都已熟知,而獸王呢,它居然也講究這樣的排場!隨後,這隻獅王便在威武的進行曲中出現了。獅王的出巡由主題的反覆進行來表現,它的儀仗隊(軍號合奏的模仿)經常跟在它的身旁,這獅王也不時用吼叫來顯示它的威風(鋼琴和低音弦樂器的半音進行樂句)。
(Hens and Cocks)
編製:單簧管、雙鋼琴、雙小提琴、中提琴
真想不到小提琴能夠把母雞生蛋的叫聲模仿的這樣惟妙惟肖,這個動機從拉摩的一首著名鋼琴曲引來的。鋼琴與小提琴的另一個音型讓我們聽到了公雞報曉。
(Wild Asses)
編製:雙鋼琴
作者把原來的標題“敏捷動物類”改為副標題時,特指中亞細亞草原的野驢,雙鋼琴飛馳般的快速演奏,描繪了野驢馳騁時的野性十足。有趣的是,這些樂句自始至終幾乎沒有變換過節奏和力度,喜歡挖苦人的聖桑在這裡明確無誤地嘲弄那些在技巧上看來令人眼花繚亂的鋼琴表演者——這些人的音樂素質要是能夠像他們的運指功夫那樣靈巧伶俐,倒是會成為音樂家的。聖桑是一個地道的鋼琴家和管風琴家,因此,他對鋼琴演奏上那種刻板和機械的訓練特別反感,在這組作品的十四首樂曲中,他兩次把它當作一個諷刺對象,這並不是偶然的。
(Tortoises)
編製:第一鋼琴、弦樂五部
它是從奧芬巴赫著名喜歌劇《地獄中的奧菲歐》拿來這首風靡一時的《康康舞曲》的曲調,不同的是他將原來狂熱的急板放慢了無數倍。低音弦樂器演奏出烏龜詼諧緩慢地由遠而近地爬行,不時地東張西望,偶爾吃一兩口路邊的青草,不慌不忙,憨態可掬。這支旋律在電影《河東獅吼》里也被惡搞過,當時古天樂唱著“來來我是一個蘋果,果果果果果果.....”用的就是這支旋律,而張柏芝則在一旁“擊節而喝”。看來,咱們新新人類的惡搞癖好,還是跟聖桑爺爺學的呢。
(The elephants)
編製:第二鋼琴、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作為主奏樂器,演奏出較輕快的圓舞曲,低沉的聲響加上舞曲的節奏,一聽便可想象大象扭動著那笨重龐大的身軀,顯得即滑稽可笑又形象生動。取自伯遼茲的戲劇傳奇《浮士德的沉淪》中輕盈飄逸的《仙女之舞》,要是伯遼茲看到聖桑如此糟蹋他的作品,會作何感想呢。
(Kangaroos)
編製:雙鋼琴
雙鋼琴交替奏出了跳躍性的音型,刻畫出袋鼠輕快而敏捷的身影,互相追逐、嬉戲、無憂無慮,恰與大象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照。頓音同休止符交替組成的輕捷跳動音型,惟妙惟肖地模仿出袋鼠驚人的跳躍本領,而穿插其中的停頓音型,似乎是在描寫袋鼠在跳動中不時出現稍為躊躇不前的片刻。
(The Aquarium)
編製:長笛、雙鋼琴、弦樂四部(減去低音提琴)
兩架鋼琴奏出節拍交錯的反向琶音進行,展現了微波蕩漾的水面、陽光在清徹的水中直射水底、千姿百態的魚群在悠遊,在這一成不變的節奏上,長笛和小提琴演奏著同樣純凈的旋律,鋼片琴以晚半拍的方式復奏主題旋律以及近結束時出現的多次滑奏,則有如魚鱗在陽光下閃爍的光點似的。整曲美麗得令人猶如身臨其境。
(Persons with Long Ears)
編製: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
小提琴以特殊的方法齊奏,怪誕的聲響表現了莎士比亞喜劇“仲夏夜之夢”中一種驢頭人身的怪物在聲嘶力竭地鳴叫(也正是日常人們所見的驢叫),這是聖·桑在諷刺那些饒舌的所畏藝術權威們。
(Cuckoo in the Heart of the Wood)
編製:單簧管、雙鋼琴
鋼琴以和弦輕輕地表現出幽靜的森林,杜鵑的啼聲在單簧管的模仿演奏下,栩栩如生。一種和諧寧靜的大自然與前一段的聲嘶力竭又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心理感受。
(The Aviary)
編製:長笛、雙鋼琴、弦樂五部
弦樂器奏出的顫音呈現出群鳥振翅高飛的畫面,其間不斷地有小鳥在跳躍在歡唱。
(Pianists)
編製:雙鋼琴、弦樂五部
車爾尼的鋼琴簡易音階練習在此反覆彈奏。我們知道,鋼琴家同擺在動物園裡供人們觀賞的動物,應該說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我們也知道,那些只會沒完沒了地彈車爾尼的學生,可能是不大會有出息的。為了說明這點,聖桑索性讓鋼琴反覆演奏這首車爾尼簡易練習曲,而把樂隊只限於小心翼翼地提供轉調的和弦而已。看來聖桑對初學鋼琴者那樣拙劣的演奏是深惡痛絕的,他在這裡甚至把他們關進動物園去了。
(Fossils)
編製:單簧管、木琴、雙鋼琴、弦樂五部
這回,聖桑不但嘲笑了別人的作品已經僵化和過時,也嘲笑了他自己。聖桑自己的《骷髏之舞》中已為人們所熟知的那些白骨的聲響,現在用木琴乾枯但明亮的音色再現了出來;而同這些只剩下白骨一副的鬼魂主題相交織的,還有兩首古法國民歌的動機以及摘自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的理髮師》中羅西娜的詠嘆調的一個樂句(單簧管)。所有這些曲調都這樣快就變成化石了嗎?
(The Swan)
編製:雙鋼琴、大提琴
這是整套組曲中最受歡迎和流傳最廣的一首樂曲(《不能說的秘密》中周杰倫在畢業音樂會上彈奏的就是這個主題的變奏);有人可能並不知道聖桑寫過《動物狂歡節》,也不了解《天鵝》的出處,但很早便被《天鵝》迷人的旋律所陶醉——當然這種情況在古典音樂中很常見。當各種不同性格、不同形態的動物全部出場之後,高貴神聖的天鵝才緩緩游來,清澈的湖水映襯著潔白美麗的“皇后”,在美麗和神聖面前,誰不肅然起敬?極其優美的旋律在大提琴上輕緩地流出,它的主要旋律幾乎沒有什麼裝飾,但就這樣的輕描淡寫卻比華美的辭藻更適合於天鵝本身,也顯得更加一往情深。兩架鋼琴的起伏音型,當然可以理解為模仿水波的蕩漾,這裡只作背景作用,它輕聲細語地烘托主題的敘述,使整個曲子既主次分明,又渾然一體。
(Finale)
編製:短笛、單簧管、木琴、雙鋼琴、弦樂五部
當美麗與神聖到來之後,真正的狂歡開始了,在序奏的引導下,整齊而有節奏的歡慶主題隨即出現,這支舞曲性旋律在其反覆陳述過程中,還可以明顯聽到動物園裡幾乎所有的角色,都出來做最後的謝幕:快腿野驢搶先一步出場,母雞也緊緊跟上,然後是袋鼠,至於烏龜和大象,對這樣疾快的舞步可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呆在一旁湊個熱鬧咯。充滿著生機、充滿著激情、充滿著平等與博愛,沒有物種界線、沒有強弱之分、沒有貴賤之別、沒有時空間隔……只有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