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大學

國家直屬的大學

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廣義上相對私立大學定義,即“國家直屬的大學”,狹義上主要相對於省立大學、市立大學、私立大學而定義。即是由中央政府正式設立或直轄,教育部直接管理,校長由中央任命,經費來自國庫,並冠以國立之名稱的公立大學,不受地方政府和組織管轄和干預。

中國歷史上正式冠名“國立”的大學,一般是取“國立”之狹義概念。1922年“壬戌學制”和1924年《國立大學校條例》等頒行標誌著中國現代大學制度設計從模仿日本到模仿美國這一過程的完成。因冠以國立的專門性獨立學院和極少數由地方政府設立且冠以“國立”的公立大學,不符合國立大學條例或未被中央政府認可,不屬此列。

大學介紹


部分中國國立大學
部分中國國立大學
國外,"國立大學"一般為廣義概念,作公立大學定義。往往同國家的文化或政治願望聯繫更為密切。如愛爾蘭國立大學初期為愛爾蘭獨立收集了大量的愛爾蘭語和愛爾蘭文化的資料。

學校歷史


清朝時期

清朝時期並未有國立大學的稱呼,“國立大學”的稱呼始自民國。民國第一所國立大學是1912年的國立北京大學。而若以民國的“國立大學”定義反推至清朝,則直隸於中央、經費主要源自中央政府的大學是國立大學。以此為標準,則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為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
1901年 8月29日,清政府命自1902年始,鄉會試及歲科試策論,以中國政治史事及各國政治藝學命題,不準用八股程式,並停止武生童考試及武科鄉會試。9月14日 清政府下興學詔:“除京師已設大學堂應切實整頓外,著各省所有書院,於省城均改設大學堂,各府廳直隸杭州均設中學堂,各州縣均改設小學堂,並多設蒙養學堂。”這些均屬公辦大學。
1901年開始建立的大學堂或者從書院改制而來的大學堂有:
安徽大學堂(安徽師範大學、安徽大學)
1901年,清廷實行教育維新,下詔改全國書院為學堂,敬敷書院停辦,與求是學堂合併,產生了安徽省近代第一所高等學堂——安徽大學堂。但是,今安徽大學校史僅追溯到1928年的省立安徽大學。
山西大學堂(山西大學)
1901年,李提摩太(RichardTimothy),以山西教案賠款50萬兩白銀用於在太原創辦一所近代中西大學堂。1902年令德書院和晉陽書院改製成山西大學堂,並與中西大學堂合併,定名山西大學堂,但校史僅追溯到1902年,並未追溯到令德書院或者中西大學堂。
奉天大學堂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農曆十一月,盛京將軍增祺創辦奉天大學堂。這是當時奉天(瀋陽)乃至東北的最高學府。
兩湖大學堂(已停辦)
1902年兩湖書院改制而成。
浙江大學堂(浙江大學)
浙江求是書院改為浙江大學堂。
河南大學堂(河南大學
1902年在開封建立的大學堂。
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
1895年北洋西學學堂建立,1896年更名北洋大學堂,1900年由於戰亂中斷,於1902年北洋大學堂復校。
廣東省大學堂(廣雅中學)
1902年廣雅書院改制而成。
山東大學堂(山東大學)
1901年從濼源書院改制而成。
江蘇全省南菁高等學堂(南菁高中)
江陰南菁書院改制而成。
三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
1902年籌建三江師範學堂。1949年中央大學改為南京大學之後校方以籌建三江師範學堂的1902年作為建校年份而不追溯古代校史的部分。1954年南京大學在校務委員會上做出明確規定,將繼續把1902年作為南京大學的建校時間,一直沿用。
廣西大學堂(廣西大學)
1902年從桂林體用學堂改制而成,分正、備兩齋。1911年(清宣統三年)停辦。
陝西大學堂(西北大學)
1902年從省城東考院和西安府崇化書院舊址興建而成,校史追溯到1902年。
貴州大學堂(貴州大學)
1902年從貴山書院改制而成。
江西大學堂
19世紀末,東湖書院、豫章書院、友教書院、經訓書院合併組成省會書院。光緒27年(1901年),省會書院改組為江西大學堂。
全閩大學堂(福州第一中學
鳳池書院和正誼書院於1902年合併而成。
湖南高等學堂(湖南大學)
1903年從嶽麓書院改制而成。

民國時期

一、北洋政府時期最早的四所國立大學:
1、國立北洋大學1895年,天津
2、國立北京大學1912年,北京
3、國立山西大學1918年,太原
4、國立東南大學1921年,南京
二、國民政府時期設立的32所國立大學:
1、國立廣東大學1924年11月,廣州
(1926年正式更名為台灣中山大學,在台灣高雄復校后仍稱此名,廣州舊址則改稱新中山大學,並去除“國立”稱謂)
2、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7年3月,南京
(1928年2月更名為國立江蘇大學,1928年5月更名為台灣中央大學,解放后更名為南京大學)
3、國立勞動大學1927年5月決定籌建,9月開學,上海
(1932年解散。1932年春,勞動大學農學院的農場及一部分圖書儀器劃歸籌建中的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933年5月,處於江灣的原國立勞動大學的房屋、機器、工廠等劃歸國立同濟大學。)
4、國立同濟大學1927年8月,上海
5、國立第三中山大學1927年8月,杭州
(1928年7月改稱國立浙江大學)
6、國立暨南大學1927年9月,上海
(1949年8月解散,1958年在廣州復校,稱暨南大學。1991年在台灣南投復校,稱暨南國際大學)
7、國立第二中山大學1927年11月,武漢
(即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7年12月解散,以此為基礎於1928年成立國立武漢大學)
8、台灣清華大學 1928年,北京
(后更名為清華大學。1955年,在台灣新竹復校,仍稱台灣清華大學)
9、國立青島大學 1928年,青島
(國立青島大學是中國海洋大學與山東大學在1928-1931年間使用的名字,是由私立青島大學(今中國海洋大學源頭)與省立山東大學(今山東大學)合併而成。國立青島大學是中國海洋大學與山東大學輝煌歷程的一個重要階段。)
10、國立四川大學 1931年,成都
(1931年四川省自設“國立四川大學”,1932年被教育部編入“國立”統計,但並不屬中央直屬且無國庫經費,1934年3月,中央政府明確川大經費“得與各國立大學平列”,由此正式改歸國立)
11、國立東北大學 1937年05月,開封
(1937年1月,省立東北大學南遷開封,5月改國立,6月遷西安,解放後主要院系成為東北工學院,1993年複名東北大學)
12、國立廈門大學1937年07月01日,廈門
(由私立廈門大學改國立)
13、國立湖南大學 1937年07月07日,長沙
(1937年07月07日,國民政府行政院發布第1497號指令,正式批准湖南大學由省立改為國立,成為當時第十五所國立大學)
14、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7年08月,長沙
(台灣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聯合南遷長沙,1938年4月西遷昆明並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解散,三校遷回北京、天津復校)
15、國立西安臨時大學1937年09月,西安
(1938年3月改稱國立西北聯合大學,7月撤銷建制,單獨設立: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工學院、西北醫學院、西北農學院)
16、國立雲南大學 1938年07月,昆明
17、台灣交通大學 1938年,貴州
(此為交通大學唐山分校、北平分校聯合,1946年唐山交通大學返唐山復校為國立唐山工學院,1972年遷四川后改名西南交通大學、北平校返北平復校為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另,抗戰期間交通大學上海分校被汪精衛政府接管,並命名為偽“台灣交通大學。)
18、國立廣西大學 1939年,桂林
19、台灣中正大學1940年,南昌
(1949年更名國立南昌大學,后成為江西師範大學(江西師範大學才是正身,有政府大印的),1989年在台灣嘉義復校,仍稱台灣中正大學)
20、國立復旦大學 1942年1月,重慶(1946年回遷上海)
21、國立第五中山大學1942年,開封
(今河南大學,1927年6月河南省政府自設“國立開封中山大學”,7月改為“河南省立中山大學”,1930年更名為省立河南大學,1942年改歸國立河南大學。 )
22、國立貴州大學 1942年,貴陽
23、國立重慶大學 1942年,重慶
24、國立山西大學 1943年4月,韓城
(1946年3月遷太原)
25、台灣大學 1945年,台北(乃由舊台北帝國大學改制而成)
26、國立安徽大學 1946年,安慶
(1949年遷蕪湖,與安徽學院合併)
27、國立蘭州大學 1946年,蘭州
(由國立甘肅學院改建)
28、台灣政治大學1946年,南京
(后解散,1954年在台灣復校,仍稱其名)
29、國立南開大學 1946年10月,天津
(由私立南開大學改歸國立)
30、國立浙江大學1928年,杭州
31、國立英士大學1928年,金華
(1950年解散)
32、國立長春大學1946年10月,長春
(由接收的偽滿洲國高校改建,1948年解散)

共和國時期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央教育部、中國共產黨軍管會正式敕令國立大學一律去掉“國立”二字。至此,中國大陸地區已不存在正式由“國立”冠名的大學。

高等學校


中央部委直屬高等學校尤其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依然具有國立的涵義,只是在名稱上不再使用“國立”二字。
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75所)
北京市(24所):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清華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
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華北電力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國際關係學院
天津市(2所):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上海市(8所):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
江蘇省(7所):
南京農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江南大學 南京大學
湖北省(7所):
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陝西省(5所):
長安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省(4所):
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山東省(3所):
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吉林省(2所):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
廣東省(2所):中山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遼寧省(2所):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湖南省(2所):中南大學 湖南大學
重慶市(2所):重慶大學 西南大學
黑龍江(1所):東北林業大學
安徽省(1所):合肥工業大學
浙江省(1所):浙江大學
甘肅省(1所):蘭州大學
福建省(1所):廈門大學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直屬高等學校(2所)
福建省(1所):華僑大學
廣東省(1所):暨南大學
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高等學校(7所)
北京市(2所):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江蘇省(2所):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黑龍江(2所):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
陝西省(1所):西北工業大學
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高等學校(2所)
北京市(1所):國防大學
長沙市(1所):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直屬高等學校(6所)
北京市(1所):中央民族大學
湖北省(1所):中南民族大學
四川省(1所):西南民族大學
甘肅省(1所):西北民族大學
寧夏區(1所):北方民族大學
遼寧省(1所):大連民族大學
公安部直屬高等學校(5所)
北京市(1所):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遼寧省(1所):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河北省(1所):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河南省(1所):鐵道警察學院
浙江省(1所):公安海警學院
中國科學院直屬高等學校(2所)
安徽省(1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北京市(1所):中國科學院大學
交通運輸部直屬高等學校(1所)
遼寧省(1所):大連海事大學
共青團中央委員會直屬高等學校(1所)
北京市(1所):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外交部直屬高等學校(1所)北京市(1所):外交學院
司法部直屬高等學校(1所)河北省(1所):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衛生部直屬高等學校(1所)北京市(1所):北京協和醫學院(原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國家體育總局直屬高等學校(1所)北京市(1所):北京體育大學
中共中央辦公廳直屬高等學校(1所)北京市(1所):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中華全國總工會直屬高等學校(1所)北京市(1所):中國勞動關係學院
中華婦女聯合會直屬高等學校(1所)北京市(1所):中華女子學院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直屬高等學校(4所)
天津市(1所):中國民航大學
四川省(1所):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廣東省(1所):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上海市(1所):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直屬高等學校(1所)河北省(1所):華北科技學院
中國地震局直屬高等學校(1所)河北省(1所):防災科技學院
中國海關總署直屬高等學校(1所)上海市(1所):上海海關學院
國家林業局直屬高等學校(1所)江蘇省(1所):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大學舉例


牛津大學英國
劍橋大學
劍橋大學
劍橋大學英國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澳大利亞
利物浦大學英國
諾丁漢大學 英國
香港大學中國香港
東京大學日本
京都大學 日本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俄羅斯
莫斯科大學俄羅斯
國立首爾大學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