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北科

中國古代詩人

陳北科,原名陳洸,號東石,世稱陳國舅,潮陽縣貴嶼鎮華美村人,是潮汕人的傑出代表。

明正德二年中舉人。明正德六年辛未(1511年)中進士,授為戶科給事中,後任大理寺少卿、黃門侍郎等職,曾與明武宗巡遊江南。當時,與陳洸同朝為官的貴嶼人還有陳江。他是陳洸的從兄,明正德九年甲戊(1514年)中進士,後來任南京戶科給事中。為了便於區別,民間把在北京任戶科給事中的陳洸稱為“北科”,而把在南京任戶科給事中的陳江,稱為“南科”。青年時期陳北科,為了在潮汕建成“四點金”,與奸臣、流氓,進行尖銳複雜的鬥爭,最終贏得勝利,此事至今為人傳誦。

陳北科是潮汕地區有名的先賢,他疾惡如仇,眷戀故土,明世宗褒其為“紫閣名臣”,後人則將其與林大欽翁萬達並稱潮汕三傑。

嘉靖十三年(1534年)因朝廷腐敗,在家鄉抑鬱而終,入祀邑忠義孝弟祠。

大事件

1478

出生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出生於潮陽縣桂山都(今潮陽區貴嶼鎮華美社區)。

1511

中辛未科進士,名揚潮州府,初授戶科給事中

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辛未科進士,名揚潮州府,初授戶科給事中。

1516

任湖廣按察司僉事

正德十一年(1516年)任湖廣按察司僉事,期間曾多次回鄉省親,每次都帶著查詢吏治情況的重任。

1519

陪明武宗游江南

正德十四年(1519年)陪明武宗游江南,武宗要求嶺南進貢佳果荔枝和名鮮膏蟹北科都一一拒絕。

1522

御封“紫閣名臣”

嘉靖元年(1522年)御封“紫閣名臣”。

御封“紫閣名臣”
1524

任大理寺少卿

嘉靖三年(1524年)任大理寺少卿。

1527

任黃門侍郎

嘉靖六年(1527年)任黃門侍郎,御賜“黃門第”。

1534

逝世

嘉靖十三年(1534年)因朝廷腐敗,在家鄉抑鬱而終,入祀邑忠義孝弟祠。

人物生平


陳北科是潮陽貴嶼陳氏始祖陳仲徽的第十一世孫,其先祖曾為福建泉州府莆田知縣,其兄陳南科也同是正德朝進士,陳家至陳北科之祖、父輩,陳家已是貴嶼屈指可數的書香門第,世稱國舅爺。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出生於潮陽縣桂山都(今潮陽區貴嶼鎮華美社區)。
明正德二年(1507年)鄉試中舉人。
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辛未科進士,名揚潮州府,初授戶科給事中。
正德七年(1512年)與鄭一初拜在王守仁門下。
正德八年(1513年)改任吏科左給事中,同年同朝好友潮人御史鄭一初在杭州病逝,北科扶其靈柩還鄉。
正德九年(1514年)其母親逝世,陳洸回鄉丁憂。
正德十一年(1516年)任湖廣按察司僉事,期間曾多次回鄉省親,每次都帶著查詢吏治情況的重任。
正德十四年(1519年)陪明武宗游江南,武宗要求嶺南進貢佳果荔枝和名鮮膏蟹北科都一一拒絕。
嘉靖元年(1522年)御封“紫閣名臣”。
嘉靖三年(1524年)任大理寺少卿。
嘉靖六年(1527年)任黃門侍郎,御賜“黃門第”;嘉靖十年(1531年)因宦官當政,辭官還鄉。
嘉靖十一年(1532年)為讓貴嶼鄉民能夠欣賞到陳北科從京城帶來的字畫,就在貴嶼街最繁華熱鬧的路段搭棚掛畫,次年正式開辦貴嶼街路棚。
嘉靖十二年(1533年)朝廷派欽差視察潮州府,欽差特地前往貴嶼拜訪陳北科,北科陪同欽差一起視察。
嘉靖十三年(1534年)因朝廷腐敗,在家鄉抑鬱而終,入祀邑忠義孝弟祠。

主要成就


陳北科作為一位潮汕的先賢,為潮汕留下了一大批的文化遺產,這其中最為寶貴的就是潮汕民居和貴嶼街路棚了,潮汕民居是潮汕特有的民居,有下山虎、四點金、駟馬拖車等建築形式,這樣形式的民居全國只有兩個地方有,一個是北京,一個是潮汕,不過北京的四合院建築與潮汕民居相比,建築雖大於潮汕民居而精緻程度卻遠遠不及潮汕民居,而且潮汕民居的門是開在房屋中軸線上的,這是四合院不能與之相比的。潮汕民居出現於明正德年間,因潮汕舊時房屋簡陋,人民無法依靠房屋來躲避自然災害,每逢雨季人民都大受其害,陳北科就向皇帝請求讓潮汕也能有堅固的住所,因為有皇帝下旨,所以潮汕民居在建築方面大量運用石雕、木雕等進行裝飾,而陳北科其姐為皇妃,且陳北科是潮陽人,故此潮陽當地人民大借陳國舅之名,蓋上了黃瓦屋頂,如今潮汕民居已經成為了展現潮汕文化的載體,也是潮汕人的一個精神寄託。貴嶼街路棚被譽為天下第一街,其特點就是為期三日的露天書畫展覽,貴嶼街路棚創建於明嘉靖十二年,現今已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紫閣名臣

紫閣名臣
紫閣名臣
從七品戶科給事中、吏科左給事中,授征仕郎;
正五品按察司僉事,授奉政大夫;
四品大理寺少卿,授中憲大夫;
從二品黃門侍郎,授通奉大夫;
明世宗於明嘉靖壬午年封其為“紫閣名臣”。

個人作品


陳北科一生有兩個身份,一是官員,二是詩人,他一生有很多詩詞作品,現如今存世的作品仍有不少,如:《前題》《南海歌漁》《尊祖收族記》等,後人將其詩文整理合併,加以校勘,合刊為《陳給諫選集》。

軼事典故


陽明弟子

王陽明是明朝有名的理學家,以其陽明心學而聞名,其弟子多為當時國之棟樑,受其心學影響的人數更是不勝其數,而作為王陽明弟子的陳北科更是繼承了陽明心學的核心內容,不過卻很少人知道陳北科和鄭一初是王陽明的首批潮籍弟子,據王陽明的《祭鄭朝朔文》記載道:辛未之冬,朝於京師,君為御史,我留銓司。君因世傑,謬予時賢。予辭不獲,抗顏為屍。君嘗問予:“聖學可至?”予曰:“然哉,克念則是。”隱辭奧義,相與剖析。探本窮源,夜以繼日。由此可見鄭一初是在正德六年冬應新科進土陳北科所邀拜謁於王門的,至正德七年鄭一初與陳北科才一同為王門正式弟子。自然陳北科與鄭一初交情匪淺,也就後來有鄭一初逝世陳北科親自扶其靈柩回鄉的事。

巧拒貢品

正德十四年(1519年)陳洸陪明武宗游江南,正德皇帝因聽說嶺南盛產荔枝,還有潮陽名產膏蟹,便命他歸京時要多帶一些荔枝、膏蟹,作為貢品。陳北科心想:如果給正德皇帝嘗到了甜頭,那以後每年得為朝廷進貢這類食物,這必將加重潮州百姓的負擔。
他口頭上答應了,但回家鄉后一直擱下不予辦理,還故意拖延時間,等到超過假期好久才遲遲上京去。
進獻貢物那天,他懷藏一盤松果,用紅絲線縛了二隻田蟹,從午門外邊牽邊趕,鬧了半天才到達殿前。正德皇帝見他這副模樣,問道:“國舅為何來遲?”陳北科說:“啟奏萬歲,膏蟹此物必須鮮活的才可烹食,如果死了就不可食用。臣為了保住活膏蟹,一路是趕蟹上京,致誤了期限。且路途遙遠,膏蟹經不住跋涉,幾百隻只存下這二隻,也越走越瘦小了。乞望我主恕罪、恕罪。”又奉上一盤松果,奏道:“這荔枝乃嶺南名產,玉液多津,香甜可口。然臣聞晏子有‘桔生淮南,枳生淮北’之說,故荔枝到了北方便變得又硬又澀,難以入口。”嘉靖皇帝拿起荔枝,剛咬了一口,不僅硬、澀、苦,又帶松香的臭味,一連吐了好幾口唾液;又望著那兩隻小得可憐的田蟹,很不滿意地說:“潮州的荔枝、膏蟹,從此免了。”陳北科立即跪下叩頭道:“謝主隆恩!”

計抗徭役

陳北科告老還鄉以後,鄉親們紛紛向他訴說地方上徭役很重,如每年潮陽縣都得派出大批民工前往潮州參加修治“竹竿山”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官府還要乘機敲詐勒索,弄得百姓怨聲載道,叫苦連天。
這一年陳北科心生一計,吩咐知縣不要派出民工,而他自己則邀了幾位老人,帶領一群兒童挑著工具去竹竿山。
潮州知府得知潮陽縣上竹竿山工地的人全是老弱之輩,大為惱怒,親往交涉。
知府出門,鳴鑼罷道,好不威風。陳北科率領了眾父老和孩童上前迎接。知府見陳北科親自上工地,不敢怠慢,連忙下轎施禮說:“國舅爺為何親自來竹竿山?”
北科說:“府尊大人有所不知,因連年來潮陽縣龜頭海發生隙崩為害極大,全部壯丁都出動參加堵塞隙口的工程,只剩下老弱在家,今因官府催迫甚緊,老朽雖手無縛雞之力,然不敢不前來,萬望府尊大人見諒、見諒。”
知府見他們老的老、少的少,實在不成樣子,便說:“竹竿山工程再緊,國舅爺您老人家也不必親自來。”
陳北科乘勢稱謝道:“承蒙府尊美意,潮陽縣今後就不再派人來修竹竿山了。”
說罷立即傳命眾人回縣。知府目瞪瞪地望著他們回去,不敢阻擋。從此,潮陽縣就不用再派工上竹竿山了。

與周不錯

陳北科告老回家,終日吟詩作賦,力所能及為人解厄。一天,原三邊總制已故翁萬達的夫人,哭哭啼啼來求見,說是翁萬達在官時與新任潮州知府侯天來有讎隙,現在侯天來要殺戮翁家,請求陳北科消災解圍。陳北科同情翁家,但苦無良策,整天在家中悶坐,恰好瞎子周不錯在府外敲鈴招卜,陳北科本是不信命卜,聽到周不錯招搖過市,就命人呼喚他進來,以求開心。周不錯不知此家是陳北科府第,信口開說陳北科有鐵鎖之厄。陳北科大怒反問周不錯:“那你自己有什麼厄運?”周不錯知道自己失口,忙說:“小人也有厄,幸有貴人相救。”陳北科覺得好笑。命家人將周不錯鎖於貴嶼大橋下,看看當潮汛漲起時,有誰人去救他。眼看水位漸漲,周不錯大聲呼救,正好陳北科的家兄陳南科路過,不知是誰惡作劇,忙將周不錯救起。
陳北科原想戲弄周不錯,卻觸悟起解救翁家的對策。第二天,他喬裝到潮州府,在大街上故意衝撞新任知府侯天來,侯天來不認識陳北科,命差役用鐵索將陳北科捆縛,按當時朝廷慣例,當朝要人被緝,龍頭炮便連天響至京城。龍頭炮一響,侯天來大驚,一打聽,才知原是鎖了國舅爺,連忙哀求陳北科諒情。陳北科不允,堅持要同上金鑾,侯天來知道事情弄大了對自己不利,苦苦請求陳北科相救。陳北科大聲說:“小子有眼不識泰山,若依我三件事,此案不究”。侯天來滿口答應。陳北科提出三個條件:一是立碑向潮州父老反省,二是不私報翁家前仇,三是贈送一塊牌匾給周不錯,牌匾要大書“潮州名卜”四個大字。鑒於陳北科的威望和聲名,侯天來只得照辦這三件事。一場風波平息了。

雲遊田野

陳北科因在朝為官二十載一直剛正不阿,在朝內得罪宦官眾多,在先前就有宦官搞鬼導致他的“黃門第”無法建完,而宦官當政后,陳北科被迫告老還鄉,宦官仍然想置陳洸於死地,曾向嘉靖帝提出要對陳洸實施絞刑,雖嘉靖帝沒有採納,不過宦官也沒有放棄,一直誣陷他居鄉不法,以致後世的各類文獻的陳北科的記載都是一個不法小人,而他的真實面目則不在存在,在嘉靖十二年欽差來潮州視察,順便到貴嶼拜訪陳北科,據說在與陳北科交談中有說到朝內官員要滅他全家,要陳北科小心應對,北科則在第二年選擇“詐死”,后隱名去了海陸豐。現如今在海陸豐大約有陳北科子孫後代四五萬人。

假國舅

話說陳洸中了鄉舉之後,即上京赴試。路上遇著一位姓陳的書生,兩人結伴同行。半途,那陳生突患急病,卧床不起。陳生對陳洸吐露真情,這次是奉皇命入宮認親的。自己命薄無福,只好拜託陳洸上京后想辦法見到他的姐姐,把將此事稟明。他把各種信物交給陳洸,吩咐完便斷了氣。
陳洸進京后,便頂冒死者的身份,通過潮州在京的朝官,奏知了皇帝。
正德皇帝派人對陳洸進行詢問,校對信物,認為確實無疑,親自召見陳洸,決定讓陳洸進後宮認親。
認親那天,陳洸進入後宮,長跪於地。只見從內宮走出一隊同樣裝扮的宮娥、美女,陳洸從未見過皇后,實在無從識別,一時間被難住了。這時,他急中生智,對著眾宮人用潮州方言大聲說:“潮州阿姐,你的頭釵要掉下來了!”只見一位宮人用手去摸頭釵。陳洗立即上前跪下,口稱:“娘娘千秋”!這女人正是當今皇后。她連忙伸出雙手把陳洸扶起來,連稱:“國舅免禮”。
事後,陳洸將實情密奏了娘娘。皇后一來因當眾認了親,二來陳洸是家鄉人,他敢將事情披露也就算了。陳洸也就假戲真做了。
當然,皇帝也知道了這件事,但為培植自己的勢力,也就將差就錯。

赴宴席

陳北科因任湖廣僉事時而在鄉居兩年,期間普寧有一大商人與其要好,喬遷新居,擺桌請親戚朋友前來赴宴,北科也在其中。
參加宴席的還有一位是新科舉人,因北科赴宴時並無鳴鑼開道而是帶二家丁徒步前往,外人並不知道其來歷。主人則安排北科坐宴席主桌的大位,新科舉人及主人在兩旁,舉人心想普通小民敢來坐這大位,就問北科:先生至今是有坐有幾次大位?北科則答:三次,一是我中了秀才父母設桌請我,二是我中舉人時先生請我,三是我上京認姐后皇帝設宴請我。新科舉人聽后立刻借故離開主桌。
后舉人打聽得知當時與其在主桌同坐之人乃當朝國舅、湖廣僉事陳北科。這新科舉人受北科的為人簡樸所影響此後再也不敢自以為是。

街路棚

明正德六年,陳北科上京赴試,途中與一姓陳舉子相依為伴,結拜為兄弟,陳姓舉子有姐姐為正德皇帝妃子,上京考中進士之後,陳貴妃認北科為義弟,故史稱陳北科為“國舅”流傳潮汕各地,至今還在香港和東南亞潮人圈影響深廣。
陳北科為官清廉,不畏權勢,在任大理寺少卿期間(大理寺為朝廷審處官吏犯罪機關,少卿為副職首長)得罪當朝權貴,明嘉靖十年(1531)被“恩准回梓”(即告老回鄉)。史料記載,北科回鄉時,官船駛至練江村前登岸,船上雜役抬上五隻大箱子,鄉鄰以為北科當了大官,發財歸來。到家時,陳北科當眾打開箱子,裡面都是書畫作品。
後來,為了讓全鄉人都能欣賞這些佳作,陳北科把全部書畫作品懸掛於貴嶼最繁華街道的商店門頂,夜晚兩旁配上大燈籠,街路上面搭上白布遮陽,這種沿街的書畫展覽,當地人稱為“街路棚”。消息像春風一樣,傳遍邑內鄉里,前往觀賞者成千上萬,有走路來的,有坐轎來的,也有駕小船從練江來的,練江上一時舟楫林立,燈光倒影,滿江風月,小街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街路棚”書畫展覽延續至今,2014年,已被批准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潮州厝

陳北科一次在京城與皇帝下棋,突然天空出現一道閃電,頃刻間下起了暴雨,與皇帝下棋的陳北科停止了手中的棋子,對著窗外嘆氣,鄒著眉頭,皇帝問他心想何事?陳北科答道:看到這雨我想到了家鄉的父老鄉親,現在有到了家鄉的雨季,不知又要倒多少房子又要死多少人了。皇帝問:為什麼不把房子加固?北科答道:啟奏聖上,大明朝律令:房屋是有建築是有規定的,本來潮汕地區靠近海邊,那裡的百姓本可以用那裡的貝殼燒成白灰,加沙加土建起的房屋非常堅固,可是沒有聖上批准,老百姓們哪裡敢建這白灰屋,就算能建老百姓也不知道建什麼樣的才好,不過臣在京城看到這裡的房屋非常堅固也非常繁華。皇帝說:心懷百姓疾苦,也罷,以後卿之家鄉的房屋就按京城的房子建。後來陳北科把京城的三合院和四合院帶到潮汕地區來,並且根據南方地區雨多的特點進行改造,而潮汕地區的祠堂則按皇宮內的精美程度進行修建,並且潮汕地區的房屋按皇宮的開門方式開,而由於陳北科是潮陽人,所以潮陽地區的祠堂屋頂還用黃瓦,自此潮汕地區有句俗語:潮汕厝皇宮起。

宴鄉紳

潮汕民間流傳著一句咒罵官員魚肉鄉民、大吃大喝揮霍公款的俗語叫“食屎食尿”,據說它是出自明朝嘉靖年間潮陽國舅爺陳北科之口而傳播的。
陳北科性格詼諧,不拘小節,卻又愛僧分明,不入俗流。他對鄉里的鄉紳豪強和村外河邊碼頭官商船主坑害百姓的行為很不滿;加之豪紳們常常埋怨堂堂國舅爺從未宴請過他們一次,他就成竹在胸,想一箭雙鵰教訓他們。
一天夜裡,陳北科讓孫子到停泊碼頭的商船甲板上出恭,船主一見,不知是誰就破口大罵,其他商船的人也一齊湧上來,有的動手打他,有的說要推他落溪。陳北科說:“官司不如屎尿緊,你們打我何來?”大家聽聲看人,才知是國舅爺,一驚非小!“你們連我這國舅爺也敢打,真是目無朝廷,反了,反了!”眾人怕惹大禍,便同他私了,談妥由各船主合資聯辦幾桌酒席,於隔天中午在陳氏祖祠宴請眾鄉紳。
席間並沒有看見國舅到來,宴客之事全由管家料理。將散席時,陳北科才姍姍而來,對眾紳士們說:“你們知道我這些酒席的來歷嗎?那是我孫放屎撒尿換來的,大家吃的是什麼,便可想而知了。”祠堂外有群眾起鬨說:“食屎食尿呀!”“食屎尿”一語便這樣傳開了。

史籍記載


陳北科的進士出身在官方史籍和民間文獻都有記載,
據《潮陽華美陳氏族譜》記載:陳洸於明正德二年(1507年)考中舉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二甲進士,授戶科給事中,兩年後改授吏科左給事中。后歷任大理寺少卿、黃門侍郎等銜。
據《潮陽縣誌》記載:陳洸,字世傑,世稱北科,貴山都貴嶼人,正德六年登進士,歷任戶科給事中,吏科左給事中,大理寺少卿等職。
據《潮州府志》記載:雙鳳鳴陽坊在大街,為給事中陳洸(陳北科)、陳江(陳南科)建。
據《廣東通志》記載:正徳六年辛未楊慎榜-陳洸潮陽人給事中。
據《貴嶼鎮志》記載:進士亭建於明嘉靖十八年,為三門四柱三樓結構,高11.8米,全石結構,是朝廷為華美村進士陳南科、陳北科所建,全亭為三層結構,最高層為“恩榮”石匾,二層為嘉靖帝御書的“聖旨”石匾,第三層為進士石匾,全亭雕龍鳳,十分堅固。
據《潮陽縣文物志》載:黃門第,外稱國舅府,位於華美老寨前,建於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朝廷為進士陳洸陳江所建之府第。

後世紀念


故居

陳北科故居
陳北科故居
陳北科故居世稱國舅府,位於汕頭市潮陽區華美社區老寨前,建於明嘉靖六年(1527),坐東向西,總面積3829平方米。由國庫出資,以皇室風格建造,採用圍牆式的建築方法,圍牆平均厚度為八十二厘米,一個大門可供出入,門檻高達六十八厘米,這在當時是除紫禁城外少有門檻這麼高的府第了。大門為皇式銅釘門,門匾額書“黃門第”。府內雕樑畫棟,屋頂為琉璃瓦加龍頭,寓意千里揚威,是封建時代皇帝詔封有功的大臣的一種殊榮。走進大門,是一個六十多平方米的廳,正廳掛著嘉靖帝御賜的”紫閣名臣“和“立朝風載”兩塊牌匾,廳的右邊牆立著嘉靖皇帝的聖旨。從現今保留下來的建築看仍可以看出陳國舅當時地位的顯赫。
站在府前可見練江蜿蜒流過,據說古代練江的商船到此皆紛紛為“黃門第”的建築形式而讚嘆不已,因其建築結構是以紫禁城的造法建的,故也有小紫禁城之稱。

人物評價


《潮陽縣誌》:陳洸職居掖署,亦兼內直,每逢議政,皆切中時弊,且辨事公正,遂得朝中大臣佩服。
《志原子衣冢記》:“以故文敏(霍韜)少許可,今海內獨稱殿撰康海、邦君顏木,而吾鄉則稱太常彭澤、給事陳洸及原子(羅虞臣)。”
傳習錄》:世傑為人剛毅,勇於任事,敢作敢為。
《嘉靖革新研究》:陳洸﹙陳北科﹚是一光明磊落的官員,是個公正且頗具才幹的大臣...........陳洸(陳北科)無需附黨,張璁不會結黨,他們都是光明磊落之人。
《南越遊記》:北科其能言善辯,言辭流利、率真如此。
《廣東通志》:陳洸(陳北科)雖其仕途生涯處於明朝大禮儀矛盾最尖銳時期,卻不受迂腐陳規的束縛,敢於藐視禮教,對當時社會具有非常大的進步意義。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電視劇
電視劇圖片
電視劇圖片
傳奇國舅陳北科》這是潮汕地區第一部自製的大型潮語古裝電視連續劇,該劇以陳北科為主線,故事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寫陳北科從平民到進京當上國舅爺;第二部分寫陳北科在京為官智斗奸臣、巧拒貢品與建潮汕民居的事;第三部分則是寫陳北科辭官還鄉后在家鄉創建街路棚和解決翁侯兩家冤讎的事。本劇內容穿插潮汕本土的飲食、俗語等,既填補了潮汕影視在電視劇方面的空白,同時又是第一部獲得中國廣電總局頒發電視劇播出許可證的潮語電視劇。
《陳北科傳奇之國舅爺善解兩世仇》本劇主要描寫陳北科辭官之後回鄉安度晚年,不料兩廣巡按侯天來為報當年的殺父之仇,在登科出仕后就請命按察兩廣實來潮州找翁家報仇,此時翁萬達已經逝世僅存翁家母子,而今唯一能救翁家的只有告老還鄉安度晚年的陳國舅,翁家只能前往貴嶼求救,陳北科想救卻一籌莫展,正好有算命先生周不錯到貴嶼算命,陳北科讓人叫周不錯到府邸中算命,周不錯算出陳北科有帶鎖劫,觸悟出救翁家的辦法,第二天就到潮州府攔侯天來的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