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慈寺

成都市的寺廟

大慈寺也叫古大聖慈寺,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東風路一段,始建於魏、晉,極盛於唐、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規模宏大、高僧輩出、世傳為“震旦第一叢林”。

公元622年玄奘年滿二十歲,正式在此寺受具足戒唐玄宗曾賜額“敕建大聖慈寺”,歷經興廢,多次毀於兵火,現存諸殿為清順治同治年間陸續重建。

由來


相傳始建於隋唐時玄宗賜名“敕建大聖慈寺”,寺內的樓、閣、殿、塔及各種神像、佛像、畫像構成了一座“精妙冠世”的藝術寶庫。大慈寺的始建年代,據宋代普濟《五燈會元》所載印度僧人寶掌“魏、晉間東遊此土,入蜀禮普賢,留大慈”推算,當為公元3世紀至4世紀之間,據今己有1600多年。
成都大慈寺
成都大慈寺
唐代名僧玄奘法師曾在這裡受戒。唐代擴建以後,規模宏大壯觀,當時寺內有96個院子,樓、閣、殿、塔、廳、堂、房、廊共8524間,壁上有各種如來佛像1215幅,天王、明王、大神將像 262 幅,佛經變像114幅。所有畫像“皆一時絕藝”,是一座極其珍貴的藝 術寶庫。宋蘇軾譽為“精妙冠世”。宋李之純《大聖慈寺畫記》稱:“舉天下之 言唐畫者,莫如大聖慈寺之盛。”
大聖慈寺,歷經興廢,多次毀於兵火。現存諸殿系清代順治后陸續重建。殿宇有天王、觀音、大雄諸殿及說法堂、藏經樓等。大雄殿、藏經樓以峽石為柱,雄偉壯觀。寺內殿宇宏麗,院庭幽深,古木參天。

寺院歷史


大慈寺藏經樓
大慈寺藏經樓
唐武德元年(618年),三藏法師玄奘從長安到成都,隨寶暹、道基、志振等法師學習佛教經論。武德五年(622年)春,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律院受戒並坐夏學律。玄奘在成都四五年間,究通諸部,常在大慈、空慧等寺講經,為蜀人所景仰。玄奘不以此為滿足,乃泛舟三峽,取道荊州至長安,實現他赴西天取經之壯舉。
唐天寶十五年(756年),安祿山攻陷長安,唐玄宗避難成都。玄宗見大慈寺僧人英干在成都街頭施粥,救濟貧困百姓,並為國家祈福。他深受感動,乃為英干敕書“大聖慈寺”匾額,賜田一千畝。次年,無相禪師重建大聖慈寺,凡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四十二間。貞元十七年(801年),韋皋鎮蜀,擴修大慈寺普賢閣,又鑿解玉溪流經寺前,使大慈寺環境更趨完美,成為唐代頗具聲望的講經勝地。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高僧知玄(悟達國師)講經於普賢閣下,聽眾每日達萬餘人。
唐會昌五年(845年),武宗滅佛,大慈寺因有唐玄宗題額,故“不在除毀之例”,是當時成都唯一保存下來的佛寺,也是當時蜀中規模最大的佛寺。
由於唐玄宗、唐僖宗先後幸蜀,許多著名畫師也聚集成都,使成都繪畫之風大盛。僅在大慈寺中,就有壁畫千餘堵,留下作品的全國知名畫師多達六七十人。據宋代李之純《大聖慈寺書記》載:“舉天下之言唐畫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較之,莫如大聖慈寺之盛。”宋代范成大《成都古寺名筆記》、黃休復《益州名畫錄》等書,對大慈寺壁畫作者及內容也多有記載。宋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與其弟蘇轍游大慈,對唐代佛畫大師盧楞伽的作品倍加讚賞,稱大慈寺壁畫“精妙冠世”。
大慈寺
大慈寺
唐宋時期的大慈寺,是中、韓、日三國佛教學術交流之重地。唐代新羅國(今韓國)無相禪師,原為新羅王子,開元十六年(728年)到長安,受到唐玄宗召見,后入蜀參拜智洗、處寂禪師,深得法要。玄宗幸蜀,復獲召見,並命重建成都大慈寺,廣開 講席,宋人認為是第455尊羅漢轉世,是凈眾、保唐禪派的創始人。宋代道隆禪師,十三歲出家於大慈寺,在寺學成之後,淳祐六年(1246年)率徒東渡日本,首傳禪法,后嵯峨天皇特召謁見,並敕遷建仁寺。道隆在日本三十二年,弟子眾多,其名望可與唐代鑒真和尚相比。道隆示寂后敕贈“大覺禪師”,為日本有禪師謚號之始。
大慈寺在唐宋極盛時,佔有成都東城之小半,是當時成都的遊覽名區,每逢廟會更加熱鬧。大慈寺附近商業繁榮,寺前形成季節性市場,如燈市、花市、蠶市、葯市、麻市、七寶市等。同時,解玉溪兩岸還形成夜市。從《方興勝覽》“登大慈寺前雲錦樓觀錦江夜市”和田況詩《登大慈寺閣觀夜市》的記述中,說明了宋代大慈寺附近夜市的盛況。夜市習俗,一直沿襲到近現代。
明宣德十年(1435年),大慈寺毀於火災,明末復毀。清順治間重修,知府冀應熊為書“大慈寺”匾額。同治六年(1867年)再次重修,中軸線上建築為山門殿、彌勒殿、觀音殿、大雄寶殿、說法堂及藏經樓、接引殿(1958年辟東風路拆除),兩旁建築為客堂、齋堂、禪堂、戒堂等,共佔地四十餘畝,山門殿上方,刻有四川按察使黃雲鵠榜書“古大聖慈寺”石匾;各殿堂石柱上,刻有清代名士顧復初等撰書的楹聯。

歷代高僧


玄奘與大慈

玄奘法師水墨畫
玄奘法師水墨畫
玄奘(600—664)唐代僧人,法相宗創始人,俗姓陳、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人,家道清貧,玄奘十三歲出家洛陽凈土寺,隋末唐初,玄奘與其兄長捷法師經子午谷劍閣至成都,住城西空慧寺,在高僧雲集的成都。玄奘道訪各寺高僧大德,相繼隨寶暹學《攝大乘論》,隨道基學《毗曇》,隨道震學《迦延》,二十一歲(武德五年)於大慈寺之律院受具足戒,成為正式比丘,通過前後五年的精進學修,玄奘、長捷昆季二人,講經說法,懿業清規、芳聲雅質、名貫蜀、吳、荊、楚時稱陳門二驥。然對諸派學說,玄奘仍有疑惑,故決心返長安求其釋然,其兄以道路不靖相阻,玄奘即私結商侶泛舟離成都而東下,經楚、豫、冀返回京城長安。但未獲唐太宗批准,及“冒越憲章”私往天竺。踏上長途跋涉西行之路。

玄奘文化園

成都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慧眼獨具,在大慈寺現有面積20畝的基礎上再行劃撥50畝土地,開發修建玄奘文化園,此舉措不僅是利於四川省成都市,牽動成都市成為國際大都會和國際歷史名城,並有利於四川省建成文化旅遊大省,而且通過玄奘文化園的建設創立玄奘文化研究、傳播中心,發揮玄奘文化融合的光輝思想。舉辦玄奘文化系列活動也是利於國家的大好事,它對振興中華民族精神,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質,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增進我國與世界各國與周邊國家、尤其是印度與日本等亞洲國家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進世界和平,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魯訊先生所說:“玄奘是中國民族文化的脊樑”。主要是指玄奘主張文化在開放中、交流中、融合中發展。文化融合論是玄奘思想的精華之一,玄奘文化融合論思想是批判當代為戰爭服務的文化衝突論的有利武器。玄奘文化不僅是歷史優秀的傳統文化,而且在當代對民族安危,民族振興的現實意義也是十分巨大的。

歷史保護


1981年,公布了大慈寺為四川省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3年,改建大慈寺為成都市博物館
2003年底,經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大慈寺恢復開放籌備小組。
2004年4月8日,大慈寺正式對外開放。
2005年6月25日,大恩大和尚榮膺成都大慈寺中興第一代方丈。

現任方丈


大恩法師:中國佛教 協會理事、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成都市佛協副會長、成都大慈寺中興第一代方丈、成都新津白雲寺住持、四川省人大代表、青羊區人大代表、四川省紅十字會理事、四川省反邪教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