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西北師範大學委員會
共青團西北師範大學委員會
目錄
西北師範大學為甘肅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設的重點大學、國家重點支持的西部地區十四所大學之一。其前身為國立北平師範大學,發端於1902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1941年遷往蘭州。學校現設18個二級學院、49個系、2個教學部、101個教學科研中心(所)、36個實驗室(中心),1個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個省級重點學科、20個校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以上人才培養基地。具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現有6個博士后流動站,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6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普通本科專業59個。學校自獨立設置以來,已培養各類學生13萬餘人。學校現有團員13771名,佔大學生總數的87%,學校團委設有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科技部和實踐部五個職能部門和團校、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大學生素質拓展認證中心辦公室等機構,下設17個分團委、1個教工團總支,有60個年級團總支、365個註冊團支部和63個活動團支部,全校共有專職團幹部44名,平均年齡29歲。
長期以來,西北師範大學各級共青團組織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16號文件精神,緊密圍繞學校育人的中心任務和整體目標,以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為統攬,認真履行“思想引領”和“成長服務”兩大戰略任務,緊緊把握當代大學生群體的新特點、新變化,進一步豐富和創新青年工作的活動載體,深入實施“共青團彩虹計劃”,紮實開展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團組織建設,努力構建具有時代特徵、凸顯師範特色、符合青年特點,全方位、立體化、開放型的共青團育人工作新體系,全面服務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不斷開創西北師範大學共青團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一、忠實履行政治使命,思想引領成效顯著
近年來,西北師範大學團委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青年學生,以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等重大節慶紀念日和奧運火炬傳遞、抗震救災、學校省部共建慶典等重大事件為契機,利用組織優勢和宣傳優勢,通過專題報告、理論研討、團隊競賽、主題活動等形式,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強化思想道德實踐環節,唱響“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師大同發展”主旋律。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堅決維護祖國統一,反對“藏獨”、“疆獨”分裂活動,有力維護了校園安全穩定。引導學生文明修身、健康生活,組織開展“新時期優秀大學生標準”和“學習長江大學10.24英雄集體——我的青春價值”大討論、“和諧校園,你我同行”、“文明上網、健康成才”、“愛校榮校”教育活動。紮實推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舉辦四期大學生骨幹培訓班,業餘團校培訓2500餘人,組建了學校首屆國旗班,一大批優秀學生骨幹得到了培養和鍛煉。
深入開展三屆“校園明星”優秀大學生評選,選樹優秀典型,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迹不斷湧現。全校團員青年以實際行動投身2008年“5.12”抗震救災、2010年西南抗旱救災,分別募集捐款34.2萬元和4.7萬元。11支青年志願者小分隊奔赴地震災區開展志願服務,3000名師大學子熱情參與奧運火炬蘭州段傳遞,12名奧運志願者出色完成了北京2008奧運會、殘奧會志願服務任務。強臻、謝紹東等五名同學被北京奧組委評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優秀志願者”。“2008中國教育年度人物”候選人惠霞,奧運火炬手張占飛,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者許紀林、“全國優秀團員”楊茂,“全國三好學生”李凱,“全國優秀青年志願者”袁文艷,“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梁琴、田麗慧、郭建慧、時雙成等一批又一批師大學子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忠實踐行者,以他們為代表的當代師大青年呈現出積極進取、勤奮務實、樂觀自信、互助包容的群體風貌,生長於80、90后的師大學子賦予薪火相繼的師大精神以嶄新的時代內涵。
二、大學生素質拓展碩果盈枝,校園文化活動異彩紛呈
近年來,學校團組織以學分制的方式紮實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積極構建層次明確、內容豐富的素質拓展訓練體系。加強校園文化品牌化、特色化、項目化建設,為學生全面發展有效助推。“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劃大賽、科技文化節、讀書節、話劇節、DV節、女生節、從師從業技能大賽、英語短劇大賽等品牌活動構建了具有時代特色、師範特色、學術特色的校園文化,“九月放歌”被評為“甘肅省高校十佳校園文化品牌”。四年來,有2592名同學的590件學術科研項目受到資助,資助金額64萬元。學校在全國、全省“挑戰杯”競賽中成績再創歷史新高,198件學生的科研作品獲得國家級、省級獎勵,322件學術成果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6項獲得國家專利。2009年,本科生牛天水同學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工作緊扣時代主題,結合學生專業,開展了支教助學、普法宣傳、社會調查、崗位見習等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有效整合社會資源,不斷探索“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建設的新途徑、新模式。紮實開展“大學生就業見習行動”,組織千名大學生“進中學、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真正讓學生在社會實踐的大融爐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按照“人人成為註冊志願者,每年服務48小時”的要求,積極開展青年志願服務工作, 2005年以來,選派148名優秀學生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共有7個志願服務項目獲政府部門和社會機構資助,一項獲得“第六屆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項目獎”。先後圓滿完成了北京奧運會、抗震救災、防艾宣傳、保護母親河、禁毒隴原行、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國際會議、日中青年世代友好訪問團、巴基斯坦青年訪問團、蘭洽會、學校省部共建火炬傳遞暨焰火晚會等重大活動的志願服務工作。2010年5月,我校5名大學生志願者將赴上海參加“世博會”志願服務工作。青年志願者用汗水和微笑展示了師大學子的青春風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已經成為青年學子的時尚追求。
三、團學組織建設不斷發展,服務能力有效提升
近年來,西北師範大學團委堅持黨建帶團建,努力提高共青團服務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實施了“團建創新工程”和“雙優示範工程”,持之以恆抓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不斷創新組織保障機制、工作運行機制、評價激勵機制,加強共青團組織宣傳陣地、網路陣地和活動陣地,“青春師大網”、《大學時代》、《旗幟》等團屬校園媒體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大學生活動中心成為學生放飛夢想、展現風采的大舞台。積極構建校團委、基層團委、年級團總支、班級團支部、活動團支部五級運行機制。努力探索社團團支部、宿舍團支部,網路團支部等新型團支部組織模式。全面開展“五四紅旗團委、團支部”創建活動,創新活動形式,提高活動質量。實行目標管理,進行量化考核,緊密聯繫基層,推動團的整體工作由“活動型”向“務實型”轉變。加強共青團工作調查研究,堅持舉辦“青年工作講堂”,推動團幹部理論業務培訓、實踐鍛煉、外出學習考察和出國文化交流。學校各級團組織多次獲得團中央、團省委的表彰獎勵。
校團委不斷加強對學生會、社團聯合會工作的指導支持力度,完善“一體兩翼”工作格局。充分發揮學生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工作職能。按照“突出學術科技型,加強理論學習型,優化志願服務型,鼓勵興趣愛好型”的建設思路,扶持優秀社團蓬勃發展。定期開展“社團巡禮月”、“十佳學生社團”和“優秀社團幹部”評選,陽光服務社、小草服務社、三農問題研究社、環境保護協會等社團受到團中央命名表彰。
按照項目化、社會化、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多渠道爭取社會資金30餘萬元,為學校共青團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堅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抵近前沿,活躍基層,將工作力量、工作資源向基層傾斜。通過建立就業見習基地、舉辦就業創業報告、開展職業能力訓練、組織心理健康教育和春節送溫暖等活動為青年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就業提供有效幫助。四年來,共青團助學行動為經濟困難學生爭取到諾基亞愛心助學金等社會資助共計5項51.4萬元,133名困難學生受到幫助,團組織服務學生的手段更加多樣、具體、務實。
艱辛的汗水,化作枝頭豐碩的果實。2006年,校團委被團中央授予“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先進單位”,《中國青年報》對我校“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推進工作做了專題報道,《以學分的方式紮實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榮獲教育部2006年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學校連續15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評為“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2009年,學校團委被團中央確立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四年來,團學組織獲得省級以上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142項。各級團組織在思想政治教育、學術科技、文體競賽等各類活動中成果斐然。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甘肅日報、甘肅電視台等主流新聞媒體先後多次報道我校的團學工作,擴大了共青團工作的社會影響,為學校贏得了榮譽。
在今後的工作中,西北師範大學團委將更加堅定信念跟黨走,充分發揚共青團善創新、勇擔當、樂奉獻的精神和作風,始終堅持科學發展,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把實踐的精神、實踐的行動貫穿於今後學校團的工作當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奮鬥,為構建和諧校園和服務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積極貢獻力量,把學校共青團的工作不斷推向新的高度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