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周家村的結果 展開

周家村

周家村

周徠家村位於平度市明村鎮駐地西南8公里處,人口523人,該村重視高效農業和二三產業的發展,該村於2002年榮獲“青島市文明村莊”榮譽稱號引。

目錄

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明村鎮周家村


基本概況

周家村引位於平度市明村鎮駐地西南8公里處,三合山前東南方4公里,村前是四季流水的龍王河。村東以及村后緊臨鎮路,交通便利。2005年有可耕地面積1373畝,居民142戶,人口523人。明朝萬曆年間(1573—1619),安邱人氏周彩虹,周彩旺兄弟因當地發生洪澇災害,遷徙此地,取姓氏為頭,名曰周家村。

經濟狀況

該村重視高效農業和二三產業的發展。高溫棚種植是附近兄弟村莊的樣板帶動工程之一。截止到2005年,發展外貿出口電腦刺繡機12台,每台年收入5萬多元,閑散人員100餘人在此務工。2005年經濟總收入296萬元,居民人均所得4700元。餐飲運輸等服務業戶相得益彰。
由於上級黨委重視三農工作,高效農業發展迅速,截止到2005年,由過去的17戶種植,猛增到20多戶。村委因勢利導,給予較寬鬆的發展政策,為其修路、架電、水利灌溉等配套服務。千方百計促進了百姓增收。

社會事業

1992年,村投資10萬元,在村中心建築村委辦公大樓,設有計生室、民兵活動室。截止到2005年,有固定電話108部,有線電視用戶138戶,居民參加合作醫療保險率達到92%,社會保險63%。該村於2002年榮獲“青島市文明村莊”榮譽稱號引。

山東省煙台市海陽市盤石店鎮周家村


基本概況

周家村位於海陽市東北部,盤石店鎮南部,地處東經121°17′,北緯36°49′。東與院下村為鄰,西與儒家村隔山相望,北與松岩庄接壤,南依窩鋪頂山,北距鎮政府駐地7公里,西距市政府駐地26公里。隸屬盤石店鎮。2002年,全村有200戶,720人。有周、紀、高、伍、成、王、姜、徐、盛、羅、辛、劉、李、董、程、遲等姓。均為漢族。

歷史沿革

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周姓建村,以姓命名周家村。後有高姓、伍姓、成姓等陸續來此定居。
1941年八路軍進駐盤石店,該村解放。
1946年改村進行土地改革,貧苦農民分到了土地。
1947年改村建起了互助組。
1953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5年建起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61年與炭嵐村分別成立行政村。
1964年開展“四清”運動。同年該村調集6個生產隊的勞力,建成馬石溝水庫。
1966年8月12日龍捲風襲擊了該村。自東北向西南,風過之處,寬約100多米,直掃1公里。中心地帶房屋倒塌30多幢,120多間;受不同程度損壞的535間,村民死7人,傷27人。

經濟發展

全村佔地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3.33公頃,適宜種植小麥、玉米、花生、芋頭、西瓜、蘋果等農作物。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03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為82%、15%、3%,人均純收入3470元。
第一產業
1955年,糧食畝產僅145公斤左右,總產1萬公斤。之後,通過整地改土,興修水利,農業生產得到發展。1978年,糧食畝產達到280公斤,總產4.2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畝產達到460公斤,比1978年每畝增產180多公斤。2000年,糧食畝產達到700多公斤,總產59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786公斤,總產47.2萬公斤。
1958年,村黨支部發動群眾在山坡上開墾梯田,栽植蘋果樹。到20世紀70年代,全村果品常年產量10萬公斤。80年代,由於果樹品種老化,果品市場不景氣,收入下滑;黨支部及時帶領果農,進行高接換頭,提高果品質量,收入不斷地增長。1999年,在村后和河東14公頃的好地上,栽植紅富士蘋果,黨支部和村委齊抓共管,果樹長勢喜人。
為了發揮山區優勢,在20世紀70年代,黨支部就積極引導村民養殖長毛兔。2002年,全村長毛兔存養量達到4000多隻,增加收入16萬元;辦起個體養雞場3處,收入3萬多元。2002年,第一產業收入910萬元,其中農業收入520萬元,畜牧業收入370萬元,林業收入20萬元。
第二產業
建國后,該村辦起了粉坊;全村從事勾花的婦女有150多人,常年收入15萬元。21世紀起,村裡辦起個體石材加工廠2處;同時,發展起羊毛衫加工3家,從業人員20多人,常年收入80萬元。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20人,收入160萬元,其中工業收入150萬元,建築業收入10萬元。
1951年,村辦起了供銷合作社代銷店,但規模不大。改革開放以來,黨支部帶領群眾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先後發展起理髮、電氣焊、維修和商飲業等。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50人,收入33萬元,其中運輸業收入5萬元,服務業收入18萬元,商飲業收入10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1年,辦起了第一所小學。1974年,在小學的基礎上辦起了初中班,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180多人。同時,集體出資對校舍進行改造。1988年,完成了學校的“六配套”改造,硬化了校園的路面,綠化了校園的環境。1989年,全村學令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被評為煙台市級“花園式學校”;自建國至2002年,該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4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外出扛活、要飯的有30多人。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000多元,有各種運輸車輛130多輛,摩托車80多輛,電話140部,電視普及率達到95%以上,其中彩電佔50%,電冰箱50台,洗衣機20多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齊,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住房面積不足6平方米。1984年起,全村統一規劃街道、房屋建設。經過幾年努力,新房區街道整齊,布局合理,村民住房全是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25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1年,村裡建立了合作醫療站,達到了小病不出村,極大地方便了群眾。1978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0年,村裡集資5萬元,用上了電網供電。1981年,購買16mm電影放映機1台,自放電影。1989年,投資6萬多元,修建自來水蓄水池,全村用上了自來水。1994年,投資4萬多元,安裝了閉路電視。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9年,成敬堂在南庄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該村第一名黨員。1941年秋,成敬堂回村發展成學欽、盛化明、周在梅、高丕春、高練等人入黨,並成立村黨支部,成學欽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的領導下,黨員隊伍不斷壯大,先後發展十幾人入黨。黨支部先後領導了反奸、反特、反惡霸等鬥爭,進行了土地改革,發動群眾積極參軍、參戰,先後有30多名青年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有30多名民工參加支前大隊,有5人隨軍參加了渡江戰役。同時,黨支部又領導群眾積極發展生產,建立了互助組,使參軍、支前者解除了後顧之憂。繼成學欽之後,高練、高丕春、紀守俊、紀守嶺、高進顯、紀萬芝、紀虎芝先後任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5個,黨員44名。1989年紀虎芝任職以來,村黨支部多次被市(縣)、鎮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4月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紀壽祿、高鋒、成學校先後任村長。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高崇任大隊長。1968年6月,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高進顯、高世芹任主任。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紀萬芝任主任,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1999年5月,紀虎芝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

人物簡介

紀幫仙(1919-?)1945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地方后曾任海陽縣高家區區長。后調東北工作,任齊齊哈爾市副市長。已去世。
周世忠(1927-?)1945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3年轉地方工作,任杭州市交際處處長。1972年調省外辦任副主任,行政12級。
成敬堂1914年生,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海陽縣政府教育科科長。1947年參加南下工作隊,先後任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長,市文教局長,鄭州大學教務處處長等職,行政11級。
成學忠1919年生,1945年參加教育工作,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任福州軍區電機廠廠長,副師職。
紀壽在1926年生,1945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過抗美援朝。回國後轉地方工作,曾任瀋陽市和平區中級人民法院院長,行政12級。
成學純1927年生,1945年入膠東公學學習。解放后,曾任山東省水產局科長、青島市水產局局長等職。行政12級,享受地專級待遇。
高小川又名高家駿。1948年離開家鄉,20世紀70年代遷居美國。曾創建華人冷凍食品廠,經銷面類產品;經營房地產開發、商場物業、租賃管理公司。先後任山東同鄉會三屆會長、東吳大學校友會會長、南加州中國大專聯合校友會理事長、南加食品加工協會會長、美國烈山宗親聯合會會長、美國華裔祖國統一會會長等職。其夫人鄧若桂曾三次當選為不同社區的模範母親。其六個子女取得八個博士學位。長子高從賢為哈佛大學醫療政策博士,其博士論文《管理醫療制度下的醫生和病人的關係》,得到最佳論文獎,並為賓州大學醫學院內科博士,是美國醫學會(AMA)唯一的華裔醫師、副總裁兼執行長。長女高從衍取得柏克來加大和紐約大學兩個博士學位,為SFH醫院心臟科主任。次子高從邁為芝加哥大學腦外科醫學博士,CH醫院首席副院長。三子高從藩是康乃爾大學的法律博士,sfg總經理。次女高從徽是柏克來加大電腦博士,LAD電腦公司總裁。三女高從術是南加大法律博士,律師兼會計師引。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周家村


基本情況

周家村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位於墾利縣西部,鎮政府駐地以西,2006年有人口840人,戶數223戶,耕地690畝,糧食產量去年196公斤,實現人均收入5610元。

自然資源

2006年村土地690畝,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指引下,實行農村土地承包,最大限度地調動了村民的勞動積極性。

經濟發展

主導產業以種植棉花、小麥、玉米為主,農田種植基本以小型機械為主,自改革開放,實行農村土地承包制以來,村民勞動積極性高漲,經濟收入糧食收入逐年提高,經濟收入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幾百元增長到2006年的經濟收入達人均5610餘元。廣大村民物質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出現了空前未有的政通人和,安居樂業的興旺局面。

村容村貌

街道新鋪油漆路面,排水暢通,街道整潔衛生,2007年村民喝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新建文化大院一座,其中建有村兩委辦公室,計劃生育辦公室,圖書閱覽室,集娛樂、辦公於一體的綜合場所,2007年積極創建市級小康文明村。

精神文明建設

風氣良好,村民願意主動地到圖書室,看書學習,查閱農業種植技術及增長文化知識和科學知識,提高了科學種田的能力,達到精神食糧和農業收入雙受益。引

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湖鎮鎮周家村


基本概況

周家村位於集鎮所在地南邊,截至2007年,全村總戶數347戶,人口1119人,10個村民小組,村幹部6人,黨員43名,全村土地面積5259.2畝,其中耕地面積1373.7畝,山林面積1084.8畝。200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3.9萬元,年人均純收入達4560元。

村容村貌

該徠村通過開展村莊整治工程,徹底改變了村莊道路亂堆放嚴重,生活污水隨處排放等嚴重影響村容村貌的現象。現在村莊內的道路均為硬化路面,排污排水管網已建成,新建村級辦公樓一幢,公共廁所一座,建有多個垃圾收集池。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極大的提高了村民對村莊整治的積極性,掀起了扎紮實實搞好村莊環境的熱潮。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界首鄉周家村


截至2008年11月,周家村共有151戶,人口431人,耕地總面積為343畝。村子距國際花園城——千島湖22公里,環境優美,村風淳樸,治安良好。全村的主要收入為桔子和蔬菜,蔬菜的品種主要有茄子、辣椒、豇豆。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檀溪鎮周家村


周家村位於浦江西北部,周家村不但完成了道路硬化,而且還有了自己村的特色產業“潘周家”牌手工面,不但受到縣裡關注,在外地更有一定的知名度.曾受到中央電視台《致富經》欄目採訪報道,多次在市農產品展銷上獲獎等等。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黃避嶴鄉周家村


基本概況

周家村位於黃避嶴鄉東首,東鄰大斜橋村,南鄰兵營村,北鄰象山港。下轄6個自然村,截至2007年,有農戶206戶,637人,其中黨員13人,村民代表30人。主要有三大主柱產業,其中建築業、傳統農業、養殖業。擁有耕地面積575畝,山林約870畝,村留用土地350畝,其中海水養殖塘200畝,淡水養殖塘60畝,柑桔60畝,其它30畝。農民人均年收入達9872元,集體年收入25萬元。

經濟發展

由於歷史原因,該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2006年8月,成立了“創周家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籌備小組”,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該村企業界人士的幫助下,在黨員幹部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建造了農民會所、小山公園和黃家塘公園,並對多年尚未完成的1.15公里村道進行路面硬化、全村自來水進行二次改造和宅基地改造,使村貧困落後面貌得到了顯著的改變。同時與寧波水產研究所進行合作,建立水產育苗基地,村擁有25%的股份。

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中山鎮周家村


周家村隸屬於中山鎮法魯古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中山鎮西邊,距離法魯古村委會公,距離中山鎮16公里,海拔2200米,年平均氣溫12℃,年降水量846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58.3畝,人均耕地 1畝;有林地700畝。全村轄1民小組,有農戶12戶,有鄉村人口60人,其中農業人口57人,勞動力3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7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67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核桃為主。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三岔河鎮周家村


該村隸屬於三岔河鎮棠梨村委會,屬於壩區。位於鎮東南邊,距離村委會0公里,距離鎮政府所在地2.5公里,是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有2.5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氣溫14.7℃,年降水量92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蠶豆和洋芋等農作物。截至2008年底,有耕地922.2畝,其中人均耕地0.49畝;有林地950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82戶,有鄉村人口1733人,其中農業人口1863人,勞動力101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24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14元。該村屬於中等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

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三街鎮周家村


周家村隸屬於三街鎮黑泥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5 公里,距離三街鎮13公里,海拔1650米,年平均氣溫25 ℃,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宜種植烤煙、玉米、小麥、水稻、蠶豆等農作物。截至2008年底,有耕地54.6畝,其中人均耕地0.42畝;有林地74畝。有農戶30戶,有鄉村人口157人,其中農業人口123人,勞動力6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6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6萬元,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林業、畜牧業、外出務工為主。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墨紅鎮周家村


周家村隸屬於墨紅鎮吉克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墨紅鎮東北邊,距離吉克村委會0.5 公里,距離墨紅鎮15公里。國土面積2.37畝,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5 ℃,年降水量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煙葉、小麥等農作物。截至2008年底,有耕地154畝,其中人均耕地0.69畝;有林地3000畝。全村有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7戶,有鄉村人口228人,其中農業人口228人,勞動力13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7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96元。農民收入主要以二、三產業為主。
12、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駕車鄉周家村
周家村隸屬於駕車鄉屋基村委會,屬於半山區。位於駕車鄉西南邊,距離屋基村委會1 公里,距離駕車鄉12公里。國土面積2.7平方公里,海拔2190米,年平均氣溫16 ℃,年降水量0.5毫米,適宜種植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截至2008年底,有耕地172.5畝,其中人均耕地1畝;有林地5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8戶,有鄉村人口232人,其中農業人口231人,勞動力15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3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2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三桃鄉周家村


村情概況

該村隸屬於三桃鄉新街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4 公里,距離鄉鎮12公里。國土面積0.83平方公里,海拔650米,年平均氣溫16.3 ℃,年降水量950毫米,適宜種植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30.3畝(其中:田37.1畝,地393.2畝),人均耕地2.8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602.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1畝,主要種植柑秸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4畝;荒山荒地194畝,其他面積12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有6戶飲用井水,有1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有3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0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小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公里。摩托車4輛。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0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8萬元,佔總收入的43.8%;畜牧業收入10.73萬元,佔總收入的53.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5頭,肉牛24頭);第二、三產業收入0.4萬元,佔總收入的 1.9%;工資性收入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8.00元。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6人,在省內務工19人,到省外務工17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5戶,共鄉村人口144人,其中男性81人,女性63人。其中農業人口144人,勞動力8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苗族13人,漢族131人。
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1人,參合率 70.1 %;享受低保1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2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街小學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三桃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4公里,距離中學1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7人,其中小學生25人,中學生1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3.71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

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紫溪鎮周家村


村情概況

周家村隸屬於紫溪鎮雲慶行政村,屬於半山區。位於紫溪鎮南邊,距離雲慶村委會2.5公里,距離紫溪鎮14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8.47畝,其中:田74.37畝,地114.1畝,人均耕地1.15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 800 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4戶通自來水,有1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戶(分別佔總數的28%和28%)。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6公里。拖拉機2輛,摩托車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0畝,有效灌溉率為8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畝。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8.0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9萬元,佔總收入的46%;畜牧業收入11.3萬元,佔總收入的40.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93頭,肉牛39頭);林業收入1.3萬元,佔總收入的4.6%;第二、三產業收入2.06萬元,佔總收入的7.3%;農民人均純收入203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4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人(占勞動力的7.5%),在省內務工4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4戶,共有鄉村人口77人,其中男性38人,女性39人。農業人口77人,勞動力5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 7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人,占人口總數的28%;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8人,參合率77%;享受低保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紫溪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紫金明德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前進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8公里,距離中學1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1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 財務。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8.47畝,無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阿旺鎮周家村


村情概況

該村隸屬於阿旺鎮安樂村委會,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2.5 公里,距離鎮4公里,國土面積1.68畝,海拔1650米,年平均氣溫16.1 ℃,年降水量900毫米,適宜種植經濟作物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4畝(其中:田74畝,地70畝),人均耕地0.51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9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1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2畝,草地1200畝;其他面積18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今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68戶通自來水,有4戶飲用井水,有6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 %)。有68戶通電,有6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90 %和90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戶(分別佔總數的 31 %和 21%)。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 土木 路(或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水泥路、柏油路、彈石路或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4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公里。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65戶。
該村到今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本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3.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5萬元;畜牧業收入38.7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3.4萬元;工資性收入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86.8元,農民收入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人在省內務工12人,到省外務工2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8戶,共鄉村人口280人,其中男性141人,女性139人。其中農業人口280人,勞動力163人。
到今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6人蔘合率 62 %;享受低保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龍頭小學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阿旺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2.5公里,距離中學4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0人,其中小學生25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今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6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5畝.

雲南省臨滄市雲縣忙懷鄉周家村


村情概況

周家村隸屬於忙懷彝族布朗族鄉拉弄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半山區。位於忙懷鄉西邊,距離 村委會8.00 公里,距離 鄉10.00公里。國土面積2.04平方公里,海拔1,360.00米,年平均氣溫22.00 ℃,年降水量1,450.00毫米,適宜種植紫膠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01.00畝(其中:田29.00畝,地272.00畝),人均耕地2.20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2,119.6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6.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0畝,主要種植黃果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635.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有34戶通自來水,占農戶總數的100 %)。有3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55.8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戶(分別佔總數的5.88%和5.88%)。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00公里。有摩托車2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9.00畝,有效灌溉率為9.6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9.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1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8.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80萬元,佔總收入的44.76%;畜牧業收入7.60萬元,佔總收入的26.5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4頭);林業收入1.70萬元,佔總收入的5.94%;第二、三產業收入2.80萬元,佔總收入的9.79%;工資性收入3.70萬元,佔總收入的12.94%。農民人均純收入968.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4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人(占勞動力的9.56%),在省內務工6人,到省外務工7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4戶,共鄉村人口136人,其中男性77人,女性59人。其中農業人口136人,勞動力83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71人,布朗族25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1人(人員名單附后),參合率88.97%;享受低保5人(人員名單附后)。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10公里。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京劍希望小學,中學生就讀到忙懷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10.00公里,距離中學1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 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01.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2.00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170.00元(人均1.25元),一事一議籌勞12個(勞均0.14個)。有固定資產2.6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會議方式公開。

雲南省昆明市尋甸縣金所鄉周家村


村情概況

周家村隸屬於金所鄉清海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位於金所鄉西邊,距離清海村委會1.5公里,距離金所鄉人民政府15公里。國土面積7515畝,海拔2214米,年平均氣溫13.4 ℃,年降水量1116毫米,適宜種植馬鈴薯、玉米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65畝(其中:地365畝),人均耕地2畝,主要種植馬鈴薯、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3673.5畝;草地150畝;荒山荒地384畝,其他面積2942.5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47戶通自來水。有4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78.7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3戶(分別佔總數的91.49%和91.49%)。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摩托車14輛。
無耕地有效灌溉面積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5萬元,佔總收入的42.65%;畜牧業收入15萬元,佔總收入的44.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30頭,肉牛20頭,肉羊155頭);第二、三產業收入2.5萬元,佔總收入的7.35%;工資性收入2萬元,佔總收入的 5.88%。農民人均純收入80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占勞動力的7.63%),在省內務工1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7戶,共鄉村人口187人,其中男性97人,女性90人。其中農業人口187人,勞動力131人。該村以漢族185人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2人,參合率97.33%;享受低保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15戶,占農戶總數的31.95%。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清海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金所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8公里,距離中學2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4人,其中小學生25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4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0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本年度未發生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年末集體無收入,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財務。

雲南省臨滄市雲縣忙懷鄉周家村


村情概況

該村隸屬於忙懷彝族布朗族鄉拉弄村委會,屬於半山區。位於忙懷鄉西邊,距離 村委會8.00 公里,距離 鄉10.00公里,。國土面積2.04平方公里,海拔1,360.00米,年平均氣溫22.00 ℃,年降水量1,450.00毫米,適宜種植紫膠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01.00畝(其中:田29.00畝,地272.00畝),人均耕地2.20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2,119.6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6.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0畝,主要種植黃果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635.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有34戶通自來水,占農戶總數的100 %)。有3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55.8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戶(分別佔總數的5.88%和5.88%)。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00公里。有摩托車2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9.00畝,有效灌溉率為9.6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9.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1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8.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80萬元,佔總收入的44.76%;畜牧業收入7.60萬元,佔總收入的26.5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4頭);林業收入1.70萬元,佔總收入的5.94%;第二、三產業收入2.80萬元,佔總收入的9.79%;工資性收入3.70萬元,佔總收入的12.94%。農民人均純收入968.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4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人(占勞動力的9.56%),在省內務工6人,到省外務工7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4戶,共鄉村人口136人,其中男性77人,女性59人。其中農業人口136人,勞動力83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71人,布朗族25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1人(人員名單附后),參合率88.97%;享受低保5人(人員名單附后)。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10公里。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京劍希望小學,中學生就讀到忙懷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10.00公里,距離中學1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 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01.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2.00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170.00元(人均1.25元),一事一議籌勞12個(勞均0.14個)。有固定資產2.6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會議方式公開。引
19、雲南省昆明市石林縣板橋鎮周家村
周家村隸屬於板橋鎮青山村委會,屬於半山區。位於鎮邊,距離村委會0.5 公里,距離鎮2公里。國土面積0.45平方公里,海拔1705米,年平均氣溫16.8 ℃,年降水量927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烤煙、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399畝,其中人均耕地0.69畝;有林地68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60戶,有鄉村人口519人,其中農業人口519人,勞動力32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12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28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全村有160戶通自來水。有13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3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5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已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13輛,摩托車15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71.5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71.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7 畝。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1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新村鎮周家村


村情概況

該村隸屬於新村鎮臘曲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新村鎮南邊,距離臘曲村委會1.5公里,距離新村鎮15.5公里,是臘曲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有4.79平方公里,海拔1264米,年平均氣溫24℃,年降水量850毫米,適宜種植烤煙、小麥、水稻、包穀、豆科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7.76畝(其中:田47.86畝,地69.9畝),人均耕地0.93畝,主要種植烤煙、小麥、包穀、水稻、豆科等作物;擁有林地6421.2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 483.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3.8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無水面面積。有松脂、野生菌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四通工程,該村內無路燈。全村30戶飲水全部得靠人力輸送,安全人畜飲水存在很大困難。有30戶通電,占農戶總數的100%;擁有電視機農戶28戶,占農戶總數的93.3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戶(分別佔總數的100%和60%)。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 路面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5.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5輛,摩托車29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6戶;建有小水窖68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1畝,有效灌溉率為71.83%,因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諸多因素的影響,該村內的耕地未能達到高穩農田地的要求。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08萬元,佔總收入的38.92%;畜牧業收入7.85萬元,佔總收入的 16.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7頭,肉牛19頭,肉羊107頭);林業收入10.45萬元,佔總收入的22.5%;第二、三產業收入5.88萬元,佔總收入的12.66%;農民人均純收入260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4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占勞動力的6.8%),在省內務工6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0戶,共鄉村人口128人,其中男性61人,女性67人。其中農業人口126人,勞動力8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該村居民100%均為漢族。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7人,占人口總數的45.24%(人員名單附后);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6人(人員名單附后),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2人(人員名單附后)。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 鄉(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5公里,距離鄉(鎮)衛生院15.5公里。該村沒有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居民住房主要以土木結構房屋為主,其中:居住磚木結構房屋的農戶有4戶,居住土木結構房屋的農戶有26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臘曲完小學校,中學生就讀到新村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1.5公里,距離中學15.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人,其中:小學生9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政務公開、組務公開、組賬公開。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7.76畝,該村沒有已流轉的土地。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但沒有組織實施過一事一議籌資酬勞。有固定資產15.728萬元,年末集體無有收益集體收入,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西舍路鄉周家村


周家村隸屬於西舍路鄉閘上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2 公里,距離鄉18公里。國土面積1平方公里,海拔1700米,年平均氣溫14 ℃,年降水量1000毫米,適宜種植烤煙、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120畝,其中人均耕地1.2畝;有林地138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3戶,有鄉村人口103人,其中農業人口98人,勞動力6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7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33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烤煙為主。

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樹苴鄉周家村


該自然村隸屬於樹苴鄉二街村委會,位於樹苴鄉東邊,距離樹苴鄉集鎮45公里,海拔2200米,年平均氣溫13℃,適合種植烤煙、玉米、小麥等農作物。耕地面積20畝,林地50畝,人均耕地0.95畝,共有經濟林果地20 畝。有農戶4戶,共21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21人,勞動力13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