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雙廟的結果 展開

雙廟

范成大詩作

《雙廟》是南宋詩人范成大在出使金國途中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的第一、二句憑弔先朝英烈,頌揚他們堅貞不屈的事迹;第三、四句指斥趙宋朝廷的投降誤國。詩人借詠史以抒發對國事的憂憤,結尾以詰問的方式發出深沉一問,令人深思,耐人尋味。

作品原文


雙廟
平地孤城寇若林,兩公猶解障妖祲。
大梁襟帶洪河險,誰遣神州陸地沉?

註釋譯文


註釋

①雙廟,供奉張巡許遠之廟,在睢陽
②南京:北宋應天府為南京,即唐之睢陽,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
③孤城:指商丘。寇:指安祿山叛軍。
④解:此處猶言“能”。障妖祲(jìn):妖祲,如言妖氣,代指安祿山的叛軍。障妖祲指擋住叛軍進犯。
⑤大梁:即汴京,北宋的都城開封,開封古稱大梁。洪河:大河,即指黃河。襟帶:衣襟與腰帶,借喻倚山繞河,形勢險要。《史記·春申君傳》:“襟以東山之險,帶以曲河之利。”
⑥遣:使、教。神州:此處指北方國土。陸沉:無水而沉,比喻國土淪喪。《世說新語·新詆》載:晉代桓溫嘗登樓北眺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夷甫王衍)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譯文

在南京的北門外,有供奉張巡、許遠的廟。世稱雙廟,當地人稱之為雙王廟。
平地一座孤城賊寇多若林木,兩公全力同心猶能抵禦叛軍。
汴京地勢險要有黃河做屏障,誰使神州大陸傾刻之間覆沉。

創作背景


范成大於乾道六年(1170年)閏五月,出使金朝,沿途寫了七十二篇七言絕句和一卷日記《攬轡錄》,這首詩是其中第六首。一路行來,他感慨萬千,過南京雙廟時,他想起了張、許二人堅守睢陽之事,聯想到北宋統治者昏庸懦弱,激憤不已,遂寫下此詩。

作品鑒賞


賞析

這首詩通過故地的吟詠,譴責北宋當權者昏庸誤國,導致中原地區淪陷。詩人借詠史以抒發其對國事的憂憤,表達了強烈的愛國精神。
第一、二句頌揚張巡、許遠二位前朝忠臣烈士的英勇忠義事迹。在唐代的安史之亂中,張巡、許遠合力堅守睢陽,最後矢盡糧絕,城破被執,俱不屈罵賊而死。但睢陽之役對阻遏安史叛軍進犯江淮地區,具有很大的作用。平地,見無險可守;孤城,見外無援兵;寇若林,見眾寡懸殊。總之,形勢極端嚴重。但“兩公猶解障妖欞”,張、許二人尚能“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韓愈《張中丞傳後序》),這是何等氣概。
第三句折轉現實,由詠史變為諷今。汴京乃是宋朝京城所在,將廣兵眾;“襟帶洪河”,又有天險可恃,與前朝張巡、許遠二公所面臨之嚴酷形勢,恰成明顯對照。按理它是可以固守的了,然而它卻如舟船在陸地上沉沒了一般,出人意料地被丟掉、被拋棄了。末句,詩人並沒有去直斥趙宋朝廷投降誤國,而是出之以詰問,給讀者留下了體味、思索的餘地。

評價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楊燕《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范成大楊萬里詩詞選譯》:詩的前兩句即是歌頌兩公的英勇忠義。后兩句筆鋒一轉,指出當時北宋京都兵多將廣,地勢險要,卻未逃脫傾覆的命運。結句“誰遣神州陸地沉"深沉一問,令人深思,耐人尋味,借古諷今之意,不言自明。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號山中居士,又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年間進士,歷任知處州、知靜江府兼廣南西道經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堅強不屈,幾被殺。晚年退居故鄉石湖,卒謚文穆。其詩題材廣泛,與陸遊楊萬里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詞,文賦也享有盛名。著作頗富,傳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船錄》《吳郡志》等,存詩190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