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記

樊記

樊記是臘汁肉夾饃的品牌。

品牌淵源


相傳,唐朝長安城東有位姓樊的官宦人家,一年陝南發大水,許多災民選列長安,樊家開倉放糧,並曾資助一青年葬母安業。10年後,這青年靠經營臘汁肉成為富戶。為報恩,他借樊老爺80大壽之機,用百株花椒木做一上等棺木,再從10頭生豬身上剔下500斤精肉,烹製成上等臘汁肉放進棺內,密封後送進樊府。樊老爺因客人甚多沒有在意,由家人抬入後院柴房,一放就是幾年。後來,樊老爺被削職為民,一病離開了人世。沒過幾年,家產變賣一空,生活艱難。這時,家人稟告柴房內有一棺木,可變賣度日。樊夫人叫人打開察看時,卻見滿滿一棺木臘汁肉,香氣四溢,色澤鮮嫩。她讓家人拿一些上街去賣,一時就賣完了。消息不脛而走,登門買肉的越來越多。眼看棺木中的臘汁肉即將賣完,樊夫人又買鮮肉,用棺木中的肉汁煮成新的臘汁肉,結果味道仍很鮮美。於是,樊家開起肉鋪,經營起臘汁肉來,名氣也越來越大。及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祖籍“烹飪之鄉”陝西藍田的樊炳仁在西安南院門盧進士巷(今盧盪巷)經營起臘汁肉。他繼承唐代傳統技法並加以改進,在諸多臘汁肉鋪中獨樹一幟,名噪古城。1926年,他把在北京從廚的兒子樊鳳祥叫回來參與店務,並把兒子的別名“茂春”用在店名里,取名“義茂春”。從此,掛起了“義茂春臘汁肉”的牌子。當時,南院門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是西安最繁華的地方。不說白天的鬧市,每天晚上戲散以後,商號的掌柜們總要打發學徒到“樊記”臘汁肉鋪買些臘汁肉夾饃,以供消夜。特別是每年端陽節,無論是商號的老闆還是一般市民,總以互贈“樊記”臘汁肉引以為榮。當時,樊家備有用豬血塗抹內壁的木藤條簍作為包裝,遠近的食客買上一簍肉,用紅紙貼於封口,以此饋贈親友,使“樊記”臘汁肉走州過縣,帶向全國。更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臘汁肉在炎熱的夏季仍能貯存數月而不餿。20世紀50年代,在第一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陝西代表團就曾以“樊記”臘汁肉作為禮物贈送外國友人,備受歡迎。

品牌特色


1982年,樊家第三代傳人樊少華等為繼承烹飪傳統與祖業,在家母的指點下,在西安市老店新開,恢復了“義茂春”老字號招牌。經營中,除嚴格按照祖傳技藝製作外,為方便顧客和適應當代人的飲食時尚,增加了滷味滷雞、鹵雞蛋鹵豆腐乾)、餛飩、酒水等。慕名前往品嘗者絡繹不絕。1989年,“樊記”臘汁肉榮獲國家商業部金鼎獎。
“樊記”臘汁肉選料精細,配料適宜,製作不同一般。它用的全是一級硬肋肉,並以丁香草果、寇仁、良姜八角花椒等為佐料。湯為陳臘汁湯,不加生水,著糖色,不放醬油。所以,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含油,食后就覺味郁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