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天髓

一部古代中國命理學著作

《滴天髓》是古代中國命理學著作,相傳為宋人京圖撰,也有人說是明初劉基所作。清代道光年間,任鐵樵畢生研究命學,針對當時命理學偏離陰陽五行生克制化的正理,混亂蕪雜,偏重於格局和神煞的問題,結合一生命理實踐分篇增注,闡微發隱,正本清源,並以大量時人命造作為例證,這才掃除迷誤,使命理學返回大道,並更加成熟。

徠此書一出,一時洛陽紙貴,人們爭相傳抄,作為經典應用,並世代秘傳。被古人推崇為命理學中的聖經。

簡介


《滴天髓》是古代中國命理學著作。該書文中大多用駢文,言簡意賅。民國命理學家徐樂吾子平真詮評註》序中所說:“此中舊籍,首推《滴天髓》與《子平真詮》二書,最為完備精審,後世言命學者,千言萬語,不能越其範圍,如江河日月,不可廢者。”又說: “後學者研究命學原理,得此二書,不致於誤入歧途。”

目錄


通神論 六親論
一、天道十八、中和一、夫妻十八、戰局
二、地道十九、源流二、子女十九、合局
三、人道二十、通關三、父母二十、君象
四、知命二十一、官殺四、兄弟二十一、臣象
五、理氣二十二、傷官五、何知章二十二、母象
六、配合二十三、清氣六、女命章二十三、子象
七、天干二十四、濁氣七、小兒二十四、性情
八、地支二十五、真神八、才德二十五、疾病
九、干支總論二十六、假神九、奮郁二十六、出身
十、形象二十七、剛柔十、恩怨二十七、地位
十一、方局二十八、順逆十一、閑神二十八、歲運
十二、八格二十九、寒暖十二、從象二十九、貞元
十三、體用三十、燥濕十三、化象
十四、精神三十一、隱顯十四、假從
十五、月令三十二、眾寡十五、假化
十六、生時三十三、震兌十六、順局
十七、衰旺三十四、離坎十七、反局

上篇


通神論

天道

欲識三元萬法宗,先觀帝載與神功。
原註:天有陰陽,故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季土,隨時顯其神功,命中天地人三元之理,悉本與此。
任氏曰:干位天元,支為地元,支中所藏為人元。人之稟命,萬有不齊,總不越此三元之理,所謂萬法宗也。陰陽本乎太極,是謂帝載,五行播於四時,是謂神功,乃三才之統系,萬物之本原。《滴天髓》首明天道如此。

地道

坤元合德機緘通,五氣偏全定吉凶。

人道

戴天履地人為貴,順則吉兮凶則悖。

知命

要與人間開聾聵,順逆之機須理會。

理氣

理承氣行豈有常,進兮退兮宜抑揚。

配合

配合干支仔細詳,定人禍福與災祥。

天干

五陽皆陽丙為最,五陰皆陰癸為至。
五陽從氣不從勢,五陰從勢無情義。
甲木參天,脫胎要火,春不容金,秋不容土,火熾乘龍,水宕騎虎,地潤天和,植立千古。
乙木雖柔,刲羊解牛,懷丁抱丙,跨鳳乘猴,虛濕之地,騎馬亦憂,藤羅系甲,可春可秋。
丙火猛烈,欺霜侮雪。能煅庚金,逢辛反怯。土眾成慈。水猖顯節,虎馬犬鄉,甲來成滅。
丁火柔中,內性昭融,抱乙而孝,合壬而忠,旺而不烈,衰而不窮,如有嫡母,可秋可冬。
戊土固重,既中且正,靜翕動辟,萬物司命,水潤物生,火燥物病,若在艮坤,怕沖宜靜。
己土卑濕,中正蓄藏,不愁木盛,不畏水狂,火少火晦,金多金光,若要物旺,宜助宜幫。
庚金帶煞,剛健為最,得水而清,得火而銳,土潤則生,土干則脆,能贏甲兄,輸於乙妹。
辛金軟弱,溫潤而清,畏土之疊,樂水之盈,能扶社稷,能救生靈,熱則喜母,寒則喜丁。
壬水通河,能泄金氣,剛中之德,周流不滯,通根透癸,衝天奔地,化則有情,從則相濟。
癸水至弱,達於天津,得龍而運,功化斯神,不愁火土,不論庚辛,合戊見火,化象斯真。

地支

陽支動且強,速達顯災祥。陰支靜且專,否泰每經年。
生方怕動庫宜開,敗地逢沖仔細推。
支神祇以沖為重,刑與穿兮動不動。
暗沖暗會尤為喜,彼沖我兮皆衝起。
旺者沖衰衰者拔,衰神沖旺旺神發。

干支總論

陰陽順逆之說,《洛書》流行之用,其理信之有也,其法不可執一。
天地順遂而精粹者昌,陰陽乖悖而混亂者亡。
天全一氣,不可使地德莫之載。
地全三物,不可使天道莫之容。
陽乘陽位陽氣昌,最要行程安頓。
陰乘陰位陰氣盛,還須道路光亨。
地生天者,天衰怕沖。
天合地者,地旺喜靜。
甲申、戊寅,真為殺印相生;庚寅、癸丑,也作兩神興旺。
上下貴乎情協。
左右貴乎志同。
始其所始,終其所終,富貴福壽,永乎無窮。

形象

兩氣合而成象,象不可破也。
五氣聚而成形,形不可害也。
獨象喜行化地,而化神要昌。
全象喜行財地,而財神要旺。
形全者宜損其有餘,形缺者宜補其不足。

方局

方是方兮局是局,要得方,莫混局。
局混方兮有純庇,行運喜南或喜北。
若然方局一齊來,須是幹頭無反覆。
成方干添一元神,生地庫地皆非福。
成局干透一官星,左邊右邊空碌碌。

八格

財官印綬分偏正,兼論食傷八格定。
影響遙系既為虛,雜氣財官不可拘。

體用

道有體用,不可以一端論也,要在扶之抑之得其宜。

精神

人有精神,不可以一偏求也,要在損之益之得其中。

月令

月令乃提綱之府,譬之宅也,人元為用事之神,宅之定向也,不可以不卜。

生時

生時乃歸縮之地,譬之墓地,人元為用事之神,墓之定方也,不可以不辨。

衰旺

能知旺衰之真機,其於三命之奧,思過半矣。

中和

既識中和之正理,而於五行之妙,有全能焉。

源流

何處起根源?流到何方住?機括此中求,知來亦知去。

通關

關內有織女,關外有牛郎,此關若通也,相邀入洞房。

官殺

官殺混雜來問我,有可有不可。

傷官

傷官見官最難辨,可見不可見。

清氣

一清到底有精神,管取生平富貴真,澄濁求清清得去,時來寒谷也回春。

濁氣

滿盤濁氣令人苦,一局清枯也苦人,半濁半清猶是可,多成多敗度晨昏。

真神

令上尋其聚得真,假神休要亂真神,真神得用平生貴,用若無為碌碌人。

假神

真假參差難辯論,不明不暗受困頓,提綱不與真神照,暗處尋真也有真。

剛柔

柔剛不一也,善為制者,但引其性情而已矣。

順逆

順逆徠不齊也,不可逆者,其氣勢而已矣。

寒暖

天道有寒暖,生育萬物,人道行之,不可過也。

燥濕

地道有燥濕,生成品彙,人道得之,不可偏也。

隱顯

吉神太露,起爭奪之風,凶物深藏,成養虎之患。

眾寡

強眾而敵寡者,勢在去其寡,強寡而敵眾者,勢在成乎眾。

震兌

震兌主仁義之真機,勢不兩立,而有相成者存。

坎離

坎離宰天地之中氣,成不獨成,而有相持者在。

下篇


六親論
1、夫妻:夫妻因緣宿世來,喜神有意傍天財。
2、子女:子女根枝一世傳,喜神看與殺相連。
3、父母:父母或降與或替,歲月所關果非細。
4、兄弟:兄弟誰廢與誰興,提用財神看重輕。
5、何知章:何知其人富,財氣通門戶。
何知其人貴,官星有理會。
何知其人貧,財神反不真。
何知其人賤,官星還不見。
何知其人吉,喜神為輔弼。
何知其人凶,忌神輾轉攻。
何知其人壽,性定元神厚。
何知其人夭,氣濁神枯了。
6、女命章:論夫論子要安詳,氣靜平和婦道章,三奇二德虛好語,咸池驛馬半推詳。
7、小兒:論財論殺論精神,四柱和平易養成;氣勢攸長無削喪,殺關雖有不傷身。
8、才德:德勝才者,局合君子之風;才勝德者,用顯多能之象。
9、奮郁:局中顯奮發之機者,神舒意暢;象內多沉埋之氣者,心郁志灰。
10、恩怨:兩意情通中有媒,雖然遙立意尋追,有情卻被人離間,怨起恩中死不灰。
11、閑神:一二閑神用去么,不用何妨莫動它;半局閑神任閑著,要緊之場作自家。
出門要向天涯游,何事裙釵恣意留。不管白雪與明月,任君策馬朝天闕。
12、從象:從得真者只論從,從神又有吉和凶。
13、化象:化得真者只論化,化神還有幾般話。
14、假從:真從之象有幾人,假從亦可發其身。
15、假化:假化之人亦多貴,孤兒異性能出類。
16、順局:一出門來只見兒,吾兒成氣構門閭;從兒不管身強弱,只要吾兒又得兒。
17、反局:君賴臣生理最微,兒能救母泄天機;母慈滅子關因異,夫健何為又怕妻。
18、戰局:天戰猶自可,地戰急如火。
19、合局:合有宜不宜,合多不為奇。
20、君象:君不可抗也,貴乎損上以益下。
21、臣象:臣不可過也,貴乎損下而益上。
22、母象:知慈母恤孤之道,始有瓜瓞(dié)無疆之慶。
23、子象:知孝子奉親之方,始克諧成大順之風。
24、性情:
無氣不戾,性情中和;濁亂偏枯,性情乖逆。
火烈而性燥者,遇金水之激;水奔而性柔者,當火土之神。
木奔南而軟怯,金見水以流通。
最拗者西水還南,至剛者東火轉北。
順生之機,遇擊神而抗;逆生之序,見閑神而狂。
陽明遇金,郁而多煩;陽濁藏火,包而多滯。
羊刃局,戰則逞威,弱則怕事;傷官格,清則謙和,濁則剛猛。
用神多者,性情不常;時支枯者,虎頭蛇尾。
25、疾病:
五行和者,一世無災;血氣亂者,平生多疾。
忌神入五臟而病凶;客神遊六經而災小。
木不受水者,血病;土不受火者,氣傷。
金水傷官,寒則冷嗽,熱則痰火;火土印綬,熱則風痰,燥則皮癢。
論痰多木火,生毒鬱火金。
金水枯傷而腎經虛,水木相勝而脾胃泄。
26、出身:
巍巍科第邁邁倫,一個玄機暗裡存。
清得盡時黃榜客,雖存濁氣亦中式。
秀才不是塵凡子,清氣還嫌官不起。
異路功名莫說輕,日幹得氣遇財星。
27、地位:台閣勛勞百世傳,天然清氣發機權。
兵權獬豸(xiè zhì)弁(biàn)冠客,刃煞神清氣勢特。
分藩司牧財官和,清純格局神氣多。
便是諸司並首領,也從清濁分形影。
28、歲運:休囚系乎運,尤系乎歲,戰沖視其孰降,和好視其孰切。
何為戰? 何為沖? 何為和? 何為好?
29、貞元:造化起於元,亦止於貞。再肇貞元之會,胚胎嗣續之機。

後世影響


《滴天髓》原文本身對世人影響不大,在任鐵樵疏《滴天髓》之後,使《滴天髓》成為八字命理學的經典之作,對後世影響極大!

價值


《滴天髓》一書,相傳為宋人京圖著,明初劉基注。《滴天髓》之名最初見於《明史》,其《藝文志》錄有《三命奇談滴天髓》一卷。到清初順治十五年,禮部尚書陳素庵編輯的《滴天髓輯要》問世,后康熙時期又有千頃堂木刻本《命理須知滴天髓》,可見在清初,就至少有兩種以上的版本流行於世。然而能以嚴肅的治學精神,註解《滴天髓》的,清朝以來,功勞最大的當屬任鐵樵、徐樂吾。
任鐵樵窮畢生精力,研究註解,並針對當時命理學偏離五行生剋制化正理,偏重格局和神煞的現象,以其深厚的命學理論功底,結合一生的命理實踐,條分縷析,闡微發隱,培根敷葉,正本清源,並以大量的時人命例,廣證博引,揭開其神秘的面紗,成為研究《滴天髓》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世代相傳,至今人們仍奉為命學經典,所以《滴天髓》就成為和《三命通會》、 《窮通寶鑒》、《子平真詮》齊名的命學“四書”之一,堪稱中華命學的集大成之作。
自《滴天髓》面世以來,命學界就給予極高的評價,比如清初的陳素庵,雖然自視清高,目空一切,但站在學術的立場上,他仍對《滴天髓》給予很高的評價,他說:“其書窮干支之情、通陰陽之變,不拘格局,不用神煞,但從命理推求:愈入愈微,愈微愈顯,誠此道之專精,術家之拔萃也。”在《命理約言》中,他又稱讚說:“其筆朗而快,言理皆瞭然心手。”並認為該書所言,應成為命家法式。
命理大師徐樂吾更是頗有心得地說過:“仆研習命理有年,生平最服膺者為《子平真詮》、《窮通寶鑒》、《滴天髓》三書。”民國初年命理學家方重審認為:“此中舊籍,首推《滴天髓》與《子平真詮》二書,最為完各精深,后之言命學者,千言萬語,不能越其範圍,如江河日月,不可廢者。” “倘能合天才、學識、經驗三者俱全,於斯道庶幾入聖矣!”

版本


任鐵樵所注《滴天髓》大約成書於道光二十八年(即1848年)前後,傳世者有《滴天髓闡微》、 《滴天髓征義》、《滴天髓真解》、《命律預言真解》等書名,這些書名,都是由出版刊行者,或傳抄者所署,並非是原來的書名。且內容、編次、文字等均因出版刊行或傳抄者的不同而各有所異。其中以四明銀行孫衡甫出版、袁樹珊校序的《滴天髓闡微》,和由徐樂吾校正、刊行的《滴天髓征義》以及梁煒彬解讀的《滴天髓精解》最為流行。
孫衡甫刊行的《滴天髓闡微》分四卷,編輯框架以《通神論》、《六親論》為兩大綱,《通神論》包括:天道、地道、人道、知命、理氣、配合、天干、地支、干支總論、形象、方局、八格、體用、精神、月令、生時、衰旺、中和、源流、通關、官殺、傷官、清氣、濁氣、真神、假神、剛柔、順逆、寒暖、燥濕、隱顯、眾寡、`震兌、次離,共34章;(六親論)分為夫妻、子女、兄弟、何知章、女命章、小兒、才德、奮郁、恩怨、閑神、從象、化象、假從、假化、順局、反局、戰局、合局、君象、臣象、母象、子象、性情、疾病、出身、地位、歲運、貞元,共29章,任鐵樵在書中共引512個命例。這樣的編輯,瑣碎割裂,如串珠斷線,內容跳脫,不相連綴。如在(六親論>的大綱奉中,卻包含了許多非屬於六親的章節,把原文內容斷章取義,前後顛倒,正如鍾義明先生所說的, “一看就知道是由外行人所編輯的書”。
徐樂吾所評註、編輯、刊行的《滴天髓征義》則顯然具有完整的體系和結構,他把全書分為四卷,編輯框架以《通神頌》、 《形象格局》、《體用精神》、《徵驗》為綱,第一卷包括:通神頌、論天干、論地支、干支總論;第二卷包括:形象、方局、八格、官殺、傷官、從化、化象、真從、假從、順逆、反局;第三卷包括:源流、通關、清濁、真假、恩怨、閑神、羈絆、四柱總論;第四卷包括:六親、富貴貧賤吉凶壽天、性情、疾病、出身、地位、女命章、小兒章。
較為權威的版本為易學專家梁煒彬註解的《 滴天髓精解》,書中還原了宋代京圖的原著、劉伯溫的撰注,並對全文進行白話翻譯,對原著理論做了客觀的評價,更可貴的是解讀部分幾乎是對劉伯溫撰注部分的逐句翻譯,這一點打破了以往版本解釋不足和白話文看不懂的缺陷,對初學八字的易友有極大的幫助,而京圖、劉伯溫前輩的原文再現,使得本書極具研究和搜藏價值,是《滴天髓》今譯版的精華版本,對《滴天髓》研究上有里程碑意義!

白話詳解


《滴天髓》屬於命理學中最深奧古籍,文中大多用駢文,加之言簡意賅,今人研究時不免生澀難懂。古人著書立說,“喜故為要渺之詞,蹈玄妙之積習,後學之士,卒難了解”。雖有任鐵樵、徐樂吾二人潛心作注,見解足以讓人振聾發聵,但他們二人畢竟距離我們今人很遠,他們的行文,也不適合今人閱讀,正如徐樂吾先生所說,“文辭優美,義理亦精深,非初學者所能領會,且文字故意藏頭露尾,亦為識者所不取。”所以,為了讓現代的人能夠順利的了解《滴天髓》的風采,很有重新作注的必要。後有周易學者卓飛宏結合自己命理實踐,用白話文分篇註解,並穿插了自己對命理的看法著成《滴天髓白話詳解》。
《滴天髓》以命理論盡百態人生。任鐵樵論五行生剋衰旺顛倒之理,固極玄妙,而尤以旺者宜克,旺極宣洩,弱者宜生,弱極宜克二條最為精湛。至雲人有厚薄,山川不同,命有貴賤,世德懸殊,此又以天命而合地理人事言也。故其為人論命,嘗曰某造純粹中和,太子宰相;某造仕路清高,才華卓越;某造經營獲利,勤儉成功;某造背井離鄉,潤身富屋;某造貪婪無厭,性情乖張;某造揮金如土,破家亡身;某造不事生產,必有后災;某造出身貧寒,為人賢淑;某造青年守節,教子成名;某造愛富嫌貧,背夫棄子;某造若不急流勇退,能無意外風波?某造蒲柳望秋而凋,松柏經霜彌茂。袞褒斧貶,莫不各具苦心,大義微言,要皆有關世道。古之君子所謂既沒而言立者,其在斯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