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水金關遺址

肩水金關遺址

金關位於地灣城約2公里處居黑河東岸,為漢代邊塞關城,含有固若金湯之意,故名金關。為漢代烽塞關城,是進出河西、南北通往的咽喉,關門為6.5米×5米的兩座長方形樓櫓殘壁,最高1.12米,厚1.2米,樓櫓中間門道寬5米。兩側壁腳各殘存四根半嵌於牆內的排叉柱。樓櫓外築土坯關牆。塢在關門西南側,塢牆系夯土築成,厚70一80厘米,殘存處最高為70厘米。塢西南角殘存烽台和方堡,堡門內有迂迴夾道,兩側有住室、灶房、倉庫、中有院落。

遺址介紹


1930年西北科學考察團在此出土漢簡850枚。
1973年甘肅省居延考古隊又掘漢簡11577枚,其它文物1311件。金關出土的實物很多,有貨幣、殘刀劍、箭、鏃、表、轉射、積薪、鐵工具、鐵農具、竹木器械、各類陶器、木器、竹器漆器絲麻、毛、衣服、鞋、帽、漁網網梭以及小麥、大麥、糜、谷、青稞、麻籽等,還有啟信、印章、封泥、筆、硯、尺、木板畫和麻紙等。
肩水金關(今甘肅省金塔)
肩水金關(今甘肅省金塔)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至太初三年(前102年),為防匈奴族進犯,西漢王朝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同時,為進一步鞏固邊防,經營西域,在邊地大規模修築關城、烽、堡等設施,並駐守戍兵,置官開渠,移民屯墾。金關故址就建於這一時期。金關屯戍的衰落約在王莽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