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凌燕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在美國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做博士后研究。現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任助理。從事保險與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

個人經歷


教育經歷

2001年9月至2007年1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博士研究生,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攻讀經濟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8年2月至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任教
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美國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后研究員
2017年6月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教學科研


研究方向

中國保險業發展戰略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衛生經濟學與醫療融資體系改革

講授課程

保險經濟學導論
個人理財
社會保險
保險學原理
個人財務管理專題(研)
中國保險市場專題(研)
保險經濟學(研)

主要作品


專著譯著

《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15》(參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14》(參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13》(參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中國養老年金市場:發展現狀、國際經驗與未來戰略》(參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年。
《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模式探索——兼論醫療保障體系發展的價值與取向》(第三作者),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12》(參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入世十年與中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理論、評價與政策選擇》(參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
經濟學的演化基礎》(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轉型期中國城鎮醫療保險體系中的政府與市場——基於城鎮經驗的分析框架》(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保險制度與市場經濟——歷史、理論與實證考察》(參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6月。

學術論文

《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探析》,《中國金融》,2016年第18期。
《論新形勢下社會保障的協調發展》,《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6年8月,第二作者,合作者孫祁祥、鄭偉
《保險消費決策行為分析——一個行為保險學的研究框架》,《保險研究》,2016年第1期,第二作者,合作者完顏瑞雲。
《可穿戴時代的健康保險》,《中國保險》,2015年第9期。
《社保制度中的政府與市場——兼論中國PPP導向的改革》,《北京大學學報》,2015年第3期,第二作者,合作者孫祁祥、鄭偉。
《中國農村小額人身保險需求影響因素分析》,《保險研究》,2015年4月,第二作者,合作者雎嵐王瑩
《我國商業健康保險地區發展失衡現狀及原因研究》,《保險研究》,2015年1月,第一作者,合作者完顏瑞雲、陳滔
《醫療救助制度的國際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4年9月。第一作者,合作者馮鵬程
《城鎮化背景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建設的國際經驗及其啟示》,《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4年4月。第二作者,合作者孫祁祥、鄭偉。
《銀保業務需深耕細作》,《中國金融》,2013年第8期。第一作者,合作者劉濤
《國際商業健康保險發展與醫療體系績效研究》,《保險研究》,2013年第2期,第一作者,合作者完顏瑞雲。
《轉型期中國養老保障體系形成過程中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經濟科學》,2013年第1期。該文被《新華文摘》2013年第11期轉載。
《壽險業發展動力與稅延型養老保險》,《中國金融》,2012年第19期。
《中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評價與展望》,《中國金融》,2012年第13期,第二作者,合作者孫祁祥、鄭偉。
《綜合風險管理:“十二五”的新命題》,《保險研究》,2011年第6期,第二作者,合作者孫祁祥、鄭偉。
《美國保險風險資本監管系統的改革與發展》,《中國金融》,2010年第23期。
《市場經濟對保險業發展的影響:理論分析與經驗證據》(第三作者),《金融研究》,2010年第2期。
《改革開放30年:保險業的嬗變及發展路徑的審視》,《財貿經濟》,2009年第2期,第二作者,合作者孫祁祥、鄭偉、肖志光
《中國保險業聲譽風險管理研究》,《保險研究》,2008年第9期。
“Pension Changes in China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surance”, The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 – Issues and Practice, October 2007,第二作者,合作者孫祁祥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Developments and Prospects”, Chapter 12 in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Between Global Dynamics and Local Contingencies, edited by J. David Cummins and Bertrand Venard, Springer, 2007,第二作者,合作者孫祁祥、鄭偉
《英美醫療保險體系比較研究及對中國的啟示》,《保險研究》,2007年第7期,第一作者,合作者孫祁祥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s Life Insurance Demand”, 2005年8月首屆世界風險與保險經濟學大會入選論文,第二作者,合作者孫祁祥、劉濤
《保險市場開放面臨的新問題》,《經濟研究參考》,2005年第1期,第二作者,合作者孫祁祥
《中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成就、經驗及面臨的新問題》,《保險研究》,2004年第12期,第二作者,合作者孫祁祥
《中國巨災風險管理:再保險的角色》,《財貿經濟》,2004年第9期,第五作者,合作者孫祁祥、鄭偉、孫立明、李海濤
《論我國洪水保險的模式選擇與機制設計》,《保險研究》,2004年第3期,第二作者,合作者孫祁祥

報刊文章

《十三五:保險要補三個短板》,《中國保險報》,2016年10月11日。
《關於完善我國保險市場體系的一些思考》,《中國保險報》,2016年8月2日。
《把握稅優政策契機推動健康險創新發展》,《中國保險報》,2016年2月23日。
《莫忽視消費者的改變》,《中國保險報》,2015年12月15日。
《探索商業保險與政府戰略合作的最佳實踐》,《中國保險報》,2015年8月11日。
《大病保險何以全面推進?》,《中國保險報》,2015年4月14日。
《理解“新常態”,避免“內卷化”》,《中國保險報》,2015年1月29日。
《從工業4.0到保險4.0》,《中國保險報》,2014年12月9日。
《“新國十條”開啟保險業新時代》,《中國保險報》,2014年8月19日。
《壽險業需警惕三大風險》,《中國保險報》,2014年5月6日。
《求解大病保險擴面難題》,《中國保險報》,2014年3月4日。
《保險業轉型“三問”》,《中國保險報》,2013年10月22日。
《鄉土文化、新型城鎮化與“保險夢”》,《中國保險報》,2013年8月7日。
《打造激勵相容的監管體系——從說起》,《中國保險報》,2013年5月21日。
《“開門引客”重於“靜思己過”——也談壽險業的“寒冬”》,《中國保險報》,2013年1月22日。
《險企參與大病保險要有“持久戰”準備》,《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李曉剛、曲一歌,2012年12月25日(專訪)。
《用“中國式”市場解決中國問題》,《中國保險報》,2012年9月18日。
《醫保體系可持續的關鍵在於“頂層設計”》,《中國保險報》,2012年8月14日。
《要延遲退休年齡嗎?》,《中國保險報》,2012年6月26日。
《“人和”是健康保險發展的首要前提》,《中國保險報》,2012年2月7日。
《退休后的“憨豆先生”》,《理財師》,2012年1月。
《成熟過渡期應格外關注信任重建》,《中國保險報》,2011年10月12日。
《中國版401(K)胎動》,《理財師》,2011年10月。
《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之一——“綱要”凸顯三大亮點》,《中國保險報》,記者謝柳,2011年9月8日(專訪)。
《“速度時代”的保險業經營要點》,《中國保險報》,2011年8月3日。
《重構監管理論基礎》,《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7月5日。
《十年之問:外資還好嗎?》,《金融時報》,2011年6月22日。
《有效益的增長須適應風險結構的改變》,《中國保險報》,2011年6月15日。
《樂活在“杏花深處》,《理財師》,2011年5月。
《“80后”的退休困境》,《理財師》,2011年2-3月。
《金融扶貧不要忽視小額保險》,《中國經濟》,2011年2/3月。
《為了體面的退休》,《理財師》,2011年1月。
《從67到70》,《理財師》,2010年11月。
《金融消費者保護重在形成合力》,《中國保險報》,2010年8月18日。
《求解健康保險難題》,《中國保險報》,2010年7月22日
《如何破解保險營銷體制之惑?》,《中國保險報》,2010年4月21日
《尊嚴、民生與保險業》,《中國保險報》,2010年3月17日
《加快保險業發展須注重外部“軟環境”建設》,《中國保險報》,2009年4月29日
《莫讓保險業在醫改討論中缺席》,《中國保險報》,2009年2月18日。
《化“危”為“機”:再論中國保險業發展》,《中國保險報》,2008年11月19日
《從側翼突破“醫”“保”合作困局》,《中國保險報》,2008年5月7日
《新農合制度的基本面》,《中國保險報》,2008年3月12日
《發展現實考驗監管藝術》,《中國保險報》,2006年6月7日
《“聞雞起舞”未若“築巢引鳳”》,《中國保險報》,2005年11月23日
《老調新彈:行業誠信與監管者的角色》,《中國保險報》,2005年9月21日
《“看不見的手”還是“看得見的手”?——重新審視〈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草案)〉》,《中國保險報》,2005年3月30日
《“500元免賠”咋成了“霸王條款”》,《中國證券報》,2004年11月9日
《實行差異化管理是大勢所趨》,《中國證券報》,2004年9月10日
《壽險“變臉”期待行為模式變革》,《中國證券報》,2004年7月16日
《保險缺位——公眾安全所“不能承受之輕”》,《中國證券報》,2004年3月12日

研究課題


2014年10月至今,教育部重大項目“我國商業養老保險制度體系與運行機制研究”,子課題負責人之一。
2013年7月至今,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研究”,子課題負責人之一。
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中國保監會部級課題“壽險業稅制比較研究”負責人。
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參與美國信安集團委託課題“中國養老年金市場”,課題組執筆人之一。
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美國維朋公司委託課題“探索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模式 更好服務醫療保障體系建設”負責人。
2011年10月至今,參與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項目(培育)“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課題組執筆人之一。
2011年9月至今,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中國養老保險制度‘參量式’改革效應評估及政策應用”,課題組執筆人之一。
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中國保監會部級課題“國際金融保險監管改革及對中國的啟示”負責人。
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中國保監會“十二五”規劃課題“十一五”保險業發展基本情況與“十二五面臨形勢研究”負責人。
2010年6月至今,參與英傑華集團委託“對外開放與保險業”課題研究,課題組執筆人之一。
2009年1月至2009年4月,德國安顧集團委託“小額保險:農村地區居民所面臨的風險類別以及風險管理現狀”研究項目負責人。
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參與英傑華集團委託“保險制度與市場經濟”課題研究,課題組執筆人之一。
2007年1月至2007年9月,參與美國藍十字藍盾牌健康保險公司(BCBSMA)與波士頓醫療科技公司(BSC)聯合委託課題《馬薩諸塞州醫療技術評估體系重構》,課題組執筆人之一。
2007年2月至2008年1月,參與美國Shriners兒童醫院委託的“燒傷兒童醫療護理服務質量研究”課題。
2006年6月,參與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的《保險知識學習讀本》的編寫工作。
2003年11月至2005年1月,參與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十一五”規劃課題《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與國家經濟安全》,課題組執筆人之一。
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參與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十一五”規劃課題《世界經濟新格局下中國外貿風險及管理對策研究》,課題組執筆人之一。
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十一五”及中長期發展規劃研究課題《全球視角下的中國保險業》,課題組執筆人之一。
2004年7月至2004年9月,參與中國三星總部委託課題《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課題組執筆人之一。
2003年6月至2003年9月,參與英國勞合社委託課題《中國巨災風險管理:再保險的角色》,課題組執筆人之一。
2002年11月至2003年7月,參與《人壽與健康保險》一書的翻譯工作。
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參與美國保險學會(IIA)INS課程基本教材的初譯工作。

榮譽獎勵


北大賽瑟(CCISSR)論壇優秀論文獎,2014
唐立新獎教金優秀學者獎,2014
第八屆中國保險教育論壇優秀論文三等獎,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