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林爾嘉的結果 展開
- 林叔臧
- 林爾嘉
林爾嘉
林爾嘉
林爾嘉,字菽庄、叔臧,別名眉壽,晚年號百忍老人。原名陳石子,是廈門抗英名將陳勝元五子陳宗美的嫡生長子,6歲時才過繼給台灣板橋林家。生長在商紳家庭的林爾嘉,自幼聰敏好學。是民國年間在閩台兩地負有聲望的人物之一。
林爾嘉
林家家譜
光緒二十一年(1895),清政府因甲午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日本。身為台灣名紳首富的林維源,面臨去留的扶擇。時維源57歲,正值英年,毅然放棄龐大家產,率帶眷屬內渡;21歲的林爾嘉,風華正茂,追隨其父左右,定居廈門鼓浪嶼。此後的半個世紀里,正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在中國大地上凶焰不可一世的時代,有些無恥之輩,賣身投靠日本猶恐不及,而林維源、林爾嘉父子,雖台灣總督府三番五次派遣民政長官后藤新平等要員“遊說”,威脅利誘,始終不渝地保持中華民族氣節,堅決拒絕加入日本國籍,不屑作“大日本”的“臣民”。
林爾嘉關心國家富強,提出改革經濟發展實業的設想,建議政府注重振興商務、興辦工業、開礦禱銀、修建鐵路、整理稅收、裁減冗員,以保證國家的財政收支平衡。光緒三十年(1904)四月,清廷商部右丞左參議王清穆考察東南地區商務,路經廈門,以林爾嘉“才識開敏”,重視振興商務實業,關心地方治安和商民利益,遂向朝廷力薦,奉召以“道員”銜入京條陳新政利弊,光緒30一33(1904—1907)受命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兼廈門商務總會總理,並聘為農工商部頭等顧問。宣統三年(1911)春,又受聘為度支部(財政部)審議員,參與國家財經大事。
辛亥武昌起義,結束了清朝的統治。1912年元旦,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遴選爾嘉為參議院候補議員;1915年.膺任廈門市政會長;並連任鼓浪嶼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會華人董事14年。三等文虎章、二等大綬文虎章。
林爾嘉官癮淡薄,在政壇風雲變幻中能明辨是非,擇善棄惡。1915年袁世凱妄圖復辟稱帝,北京有“籌安會”,各省有“勸進會”。福建省的權貴們舉薦林爾嘉為福建的代表,請他晉京呈奉擁袁當皇帝的“勸進表”,而他堅不從命。帝制破滅后,民國分裂為南北政府。段祺瑞執政的北京政府聘其為“華僑總裁”,相當於中央僑務委員會主任,他婉辭不就。面對軍閥混戰,時局動蕩,他潔身自愛,雖軍政當軸爭相拉攏,不與同流合污。薩鎮冰掌福建省政時,函電交馳,深望他“為時而出”,以所學措諸實用,與鎮冰相助”,他一笑置之。1934年蔣鼎文率東路軍入閩,“求賢若渴”,親赴鼓浪嶼府第拜訪,而他“卻禮聘之車.拒尊賢之路”,今蔣鼎文掃興而別。
自1904年至1907年,林爾嘉在廈門保商局總辦兼商務總會總理任內,革除陋規苛例,方便華僑商旅,主持制定《土地買賣章規》、《華洋交易規約》各64款,推動廈門的對外貿易。1905年福建議建鐵路,籌組”商辦福建全省鐵路有限公司”,由在籍京官、內閣學士陳寶琛主其事。陳寶琛之妹陳芷芳是林維讓的二媳婦,與爾嘉有姻親之誼。由於這個關係,林爾嘉不但是鐵路公司的大股東之一,且實際參與漳廈鐵路工程的具體事務。1907年廈門商務總會興辦電器通用公司,擬在廈門安裝電燈、電話。由於風氣未開,投資者寥寥無幾,拖延數月,業務無法開展,林爾嘉投資30萬銀元為倡,促成其事。二十年代廈門興建近代城市,開闢馬路,拆遷民房遇到地方封建保守勢力和外國籍民的阻撓,身為市政會長的林爾嘉“不避嫌怨,力為其難”,“任其勞而不任其功,辭其利而不辭其責”,秉公辦事,使“忌者不敢謗”,市政建議得以順利進行。此外,他還興辦“廣福”實業公司。參與泉州電力公司和泉安汽車公司的投資。
舊社會的富商巨賈,多數滿身銅臭,為富不仁。家財萬貫的林爾嘉,樂善好施。1908年南靖一帶水災,倒塌民房一千多間,傷亡二百多人,他當仁不讓,除自己帶頭捐獻救災外,還以廈門商務總會名義函電海外僑團,發動僑胞、香港同胞募捐,計得銀十萬多元,大米一千多包。他重視教育,主張創辦學校,傳播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國家培養人材。清末廢科舉后,福州將致用書院改辦全閩師範學堂,他即赴漳州與地方人士商議,將丹霞書院改辦為福建第二師範學堂,不但捐款,還親任堂監,主持校務。他反對封建禮教的“女子無才便是德”,認為“改造社會當自家庭始”,“女學之宜興”,“不亞男校”。於是,先與施涵宇等在福州創辦泉山高等女子學校,繼而在鼓浪嶼烏埭角創辦華僑女子學校,自任總理兼校長,親執教鞭。他還捐資廈門同文書院(后改為中學),廈門大同學校、鼓浪嶼普育學校和香港大學等。
鼓浪嶼
1910年7月,林爾嘉以度支部審議員身份搭乘輪船赴滬參加大清銀行審議會,在海上看見日本兵船十餘艘,噴濤吐浪,所經之處,漁船隨告翻復。目睹此情此景的林爾嘉,痛心疾首,仰天長嘆:“國勢推移.天祿將終,若言國強,非興練海軍不可。”慨然捐獻40萬銀元,協助清政府增置艦艇。
有些外國人憑藉不平等條約的規定,任意欺凌中國人。遇到涉外案件,中國官員往往仰承外國人的鼻息,不敢正視事實維護中國人的正當權益。而林爾嘉卻敢與違法的外國人斗,毫不示弱。菽庄花園因與廈門海關洋人稅務司公館毗連,“迭遭侵害”。1929年11月lO日,洋人稅務司夏禮威竟然蠻橫地拆毀菽庄花園的石橋,事件發生后,林爾嘉依法向法院提出刑事訴訟。同年12月,他起草《為菽庄石橋被毀及私權橫受侵害事謹告同胞書》,印成單行本分發國內外,以大量事實並引用中外法律,痛斥夏禮威故意違法侵權的行徑。在《告同胞書》中,林爾嘉指出:“現任稅務司夏禮威系中國雇傭官吏,其以中國官吏資格所為之犯罪行為,當然適用中國法律,絕對不許其借口領(事裁)判權,逍遙法外。”他希望“法曹當局,社會人士主持公道,無令洋員憑藉權勢欺侮同胞,以後我國人民,亦庶免受此種種之凌虐也。”詞鋒稅利,正氣凜然。沒料到向來盛氣凌人的洋人稅務司夏禮威竟然不敢與林爾嘉對簿公堂,而是托工部局洋人董事書面調解,承認理虧,賠禮道歉。華人告倒洋人,大快人心。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那洋人橫行中國的年代,林爾嘉提出“洋人稅務司無非中國行政僱員”的觀點.膽識非凡。
手書對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寶島台灣也在被日本殖民奴役半個世紀以後,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是歲重陽,林爾嘉登上當時號稱“遠東第一高樓”――上海國際飯店之第二十一層樓,欣然而作《乙酉(1945年)重陽登春申江上二十一層樓酒家感賦》雲:“老來倍愛重陽節,就菊今情似昔不?有酒有詩高雅會,無風無雨太平秋。暮年曆劫人尤瘦,一字題糕句已酬。還我河山償我願,登臨更上幾層樓。”興慨之餘,又作《乙未(1895年)割台灣,挈眷歸原籍龍溪,五十有餘年矣。乙酉(1945年)台灣收復,余旅滬輒思回台,未能立即成行,感賦四絕志之》,其一雲:“看到瀛東復版圖,年過稀古老狂夫。故人來道故鄉事,無恙河山風景殊。”
嗣而台灣光復回歸祖國懷抱,他又寫了感賦四絕,並有序云:“乙未割台灣,挈眷歸原籍龍溪,五十有餘年矣,乙酉台灣收復,余旅滬輒思回台……”未幾,即返回板橋故園,安度晚年。1951年11月8日,病逝寓所,享壽77歲。
1895年同父親及弟妹內渡祖國大陸,回原籍龍溪,后授為知府。
1898年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兼商務總理,居鼓浪嶼菽庄花園。
1905年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廈門總商會總理,發起建設廈門的電話、電燈,自來水等公共事業。
清末捐巨款晉陞為侍郎。
1941年任廈門市政會會長,對廈門的城市建設多有貢獻。曾連任鼓浪嶼工部局“華董”14年。
民國建立後任國會議員、福建行政討論會會長、華僑總會總裁。曾遊歷歐、亞。
1945年日本投降(台灣光復)回到台北板橋,重振家業。作品有《碩石山房筆記》、《林菽庄光生詩稿》。
1895年攜眷內渡,寓居鼓浪嶼,其鼓浪嶼住處,現闢為“菽庄公園”,成為旅遊景點。
林爾嘉對故鄉的教育事業也極為關心,由他創辦或支持下興辦的有:廈門師範學堂、漳州師範學校、華僑女子學校,林爾嘉還是香港大學的捐創人之一。
林爾嘉晚年
他擔任廈門總商會會長、廈門市政會會長期間,為廈門第一波城市改造建設貢獻頗大,廈門老市區就是在他當會長時形成的,至今仍在造福廈門人民;他為廈門的土地買賣、華洋交易,安裝電燈電話,督辦深廈鐵路,審議全國財政,編輯出版《菽庄叢刻》,捐款建設中國海軍,救濟漳洲水災、建筑西漳大堤等十分慷慨,成就突出,至今令人懷念。
尤為突出的是在那麼多位高權重的人士多次誘他“勸進”袁世凱當皇帝的大是上非問題上,他立場鮮明,態度堅決,豪不猶豫地斷然拒絕,並將來電撕得粉碎拋向大海。這種高尚品德給後人們作出了榜樣,表現了高貴的民族精神!
原是台灣富紳林爾嘉的私家花園。
菽庄花園
1905年林維源去世,林爾嘉繼承父業。1913年,他為懷念台北板橋故居,選定鼓浪嶼金帶水之湄,草仔山之下的一面坡,仿造台北板橋別墅,參照江南名園修建花園,取名“菽庄”,乃主人“叔臧”的諧音,也是“稻菽主人莊園”寓意,因為林爾嘉的祖先是以墾殖發家而富甲台灣的。他花1萬銀元的“潤筆”費,請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題寫“菽庄”園匾。
林爾嘉對花園的結構布局精心設計,力求再現台北板橋別墅的風貌,又具江南園林的韻致。他利用一塊不到十畝的坡地,創造出寬闊的空間,把能看到的景色全納入花園的懷抱。花園內設置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聽浪閣、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觀潮樓、小蘭亭等十景,小巧別緻,自成一格。
菽庄花園集世界園林藝術十大特點中的三個最有藝術個性的特點於一園,是很難得的。第一個特點是“藏海”:就是人走在路上見不到海,到了花園門口甚至進了門仍見不到海,一堵黃牆擋住了視線,待到轉出月洞門,繞過竹林,突然“海闊天空”,取得突然見海的驚奇效果。先把海“藏”起來,而後大海奔騰聚至,引人踏海而行,來到海中的“觀潮樓”,觀賞海景,真是豪情滿懷,可惜觀潮樓被颱風吹倒后一直未能恢復。瑞士園林專家參觀菽庄花園后說:“我們只有藏湖,而廈門有藏海,十分難得。”菽庄花園的第二個特點是“巧借”:是林爾嘉把臨海的坡面,海灣里的礁石,漲落的海水全部利用起來,圍地砌階,造橋建亭,使原本十分狹窄的一個小海灣,借四周自然美景為鋪墊,變成涵納大海,頗有層次,視野寬廣的海上花園。這在中國的任一個城市,任何一個公園都無法領略到如此美妙的意境和情趣,這是菽庄花園最誘人的地方。
在這裡可以看到洶湧激越的海浪,澎湃往返;遠處的南太武,近處的擔嶼、青嶼、浯嶼,煙波浩渺、風姿綽約;前方的日光岩,英雄山乃至海滄的嵩嶼角都成了花園的外景,構成一幅動感的立體畫,十分秀美。菽庄花園的第三個特點是:“動靜結合”:林爾嘉對動與靜的處理也頗為獨到,坡面建一片假山,按地支分列為“十二洞天”,洞洞相聯,讓孩子們去追玩,顯出跳動出沒的動景;坡邊建有小亭小閣,休息觀景,表現靜雅的環境。海潮的流動,長橋的安卧,岸上花團錦簇,海中百舸爭流,都體現了動與靜的交融與和諧,匠心獨俱!還有林爾嘉把台北板橋別墅的小板橋也搬了進來,把眉壽堂,壬秋閣等建得小巧玲瓏,採用重檐歇山頂,飛檐翹角,琉璃粉牆,小橋流水,淡雅高潔,與海色、山色、天色渾然一體。組成了風格統一的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群體,使整座花園既有江南園林的秀美,又兼閩南園林的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