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康平的結果 展開
康平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康平(1922.6—2007.9)江蘇南通如東人。曾名貽俊,字漢傑。當代書畫家,美術教育家。上世紀五十年代與陳之佛、傅抱石、楊建候、陳大羽等常相往來,相互切磋,受益良多,人物山水花鳥皆擅,有“田園雅士”之譽。歷任江蘇省文化局美術工作室副主任,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南通書畫院院長、如東縣文化局副局長等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特邀研究員、南通市花鳥畫名譽會長。
康平出生於滸零鎮楊堡村一個中等殷實的人家,由於家庭環境的熏陶,他自小就甚愛繪畫。7歲時,康平入鎮小學讀書,校長兼鎮長張可鑒是上海著名畫家張書旗的弟子,是位遠近知名的畫家。他見康平聰明好學,便經常拿出自己的畫作讓康平臨習。14歲時,父親病逝,母親也患有重病,僅讀了一個學期初中的他便輟學於家。然而康平並沒有擱下畫筆,他邊勞動邊習畫,畫藝日進,作品被遠親近鄰索取點雅堂室,還有一些被出售,微薄的收入尚能貼補些家用。
1940年,新四軍東進,滸零、拼茶地區來了民運工作隊。當時,工作隊員經常落戶在康平家。有一名叫曾菲(即國畫大師賴少其妻子)的工作人員對他的字畫很是讚賞,鼓勵他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其時一些進步青年組織建立的"海風俱樂部"經常排演宣傳抗日的戲劇,康平即去設計舞台美術,繪製抗日宣傳畫。1942年,康平脫產參加革命,任泰東縣文化工作隊美術組長。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不久轉入泰東縣敵工部東線聯絡站任聯絡員,后又任東台縣文化工作隊隊長。那時,畫筆成了他特殊的武器,他以滿腔熱情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兩年後,由曾菲、顧理昌介紹,康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5年,抗戰勝利后,康平任東台縣安豐區文教股股長、東台縣人民教育館副館長、泰州專署文教處社教科員,為宣傳發動群眾,開展土改和對敵鬥爭,創作了《不忘階級苦,永記血淚仇》等一大批畫作。1948年下半年康平任蘇北第一渡江支前政治部《支前畫報》主編,自畫、自編,創作許多作品,為渡江戰役作了不少支前工作。
風華正茂 九萬里風鵬正舉1950年,康平調任揚州市人民教育館副館長、館長,從此,他結束了革命征途中那種顛簸生活,有了一個比較安定的工作和創作環境。他滿懷勝利喜悅,一頭撲在工作上,群眾文化搞得有聲有色。他自己也抽空創作大量極富生活氣息和時代精神的作品,歌頌新社會新生活。
1953年,康平任省美術工場場長到館長。次年省文化局成立美術創作室,康平任副主任。從此他結識了許多全國著名畫家,他們一起切磋畫藝,一起到各地寫生,一些作品發表在《雨花》、《新華日報》上。
1955年,省政府決定由康平負責籌建省美術陳列館,館址設在原國民黨美術陳列館舊址,但沒有什麼藏品。康平知難而進,他聘請著名畫家陳之佛為藝術指導,研究方案,積極籌劃。上到修繕房屋,下到製作各種器物,康平事無巨細,不辭勞苦。經過半年多的工作,從全國各地徵集到名人字畫、刺繡、雲錦、竹刻、泥人工藝品共500餘件,為館徵集到第一批珍貴藏品。1956年,江蘇省美術館成立,康平任首任館長,也是全國第一位美術館館長。任職期間,他成功舉辦了《周懷民<宋元明清藏畫展>》(劉伯承元帥曾親自觀看)、《首屆江蘇中國畫展》、《首屆江蘇油畫展》、《首屆江蘇青年美展》、《首屆江蘇剪刻紙展》、《德國造型藝術》等許多大型展覽,先後接待了前蘇聯、東德、法、英、美等數十個國家代表團前來參觀。為宣傳江蘇、增進友誼、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促進江蘇書畫創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康平還在揚州藝校、省國畫院舉辦美術學習班,他擔任班主任,負責教學領導工作,為全省各地培養了一大批中國畫骨幹力量。在工作之餘,他還勤奮耕耘,創作發表了一些具有影響的美術作品,如《牧童會》、《拉洋片》等。
東風─夜河淌流
為了開展群眾性美術創作活動,康平做了大量工作。特別在培養美術創作人員方面,更是竭盡全力。他組織全館美術干群深人基層作調查研究,發現人才逐個登記。1962年,康平聽說孫窯鄉有位名叫曹長玉的老農在水利工地上畫了許多宣傳畫,便步行20多里拜訪他,二人一見如故,成了知心朋友。在康平的幫助下,曹老爹創作了上千幅反映農村生活的作品,多次在北京、南京展出,《新華日報》、《美術》都進行直傳報道。1975年,曹長玉還被南師大和江蘇教院請去參加編寫美術教材。還有一次在出差的路上,他發現路旁的房屋牆上繪有壁畫,非常激動,一定要結識這位作者。經過反覆尋覓,終於找到了壁畫作者副業場養蠶青年吳文燦,后經康平調到縣裡參加業餘美術創作培訓班。幾年後,吳文燦成了我縣一名出色的農民畫家,他創作的作品參加了全國美展。
從到岔東尋訪沈啟鵬,到赴華豐尋訪宋正玉,雙南余曾善,拼茶叢志遠,還有吳元奎、潘金玲等等都曾得到康老的相助,如今這些人都已成知名畫家,有的還出國留學。在被放逐的這些歲月里,康平以極大的熱情扶植培養青年業餘美術愛好者。他堅持抓基本功訓練,提倡到生活中創作。我們來看這樣一份資料,從1969年到1979年10年間,康平領導的縣文化館直接舉辦工農兵美術創作學習班18期,舉辦中、小學生美術學習班16期;先後有150人考取中、高等藝術院校,有14人在高校任教,或在出版部門任美編;全縣80%的中小學美術教師都參加了培訓。據不完全統計,在這10年中,共有8000多幅作品參加各級展覽,其中,入選省級和全國展覽作品287件,於省級以上報紙雜誌發表出版851件,出版單幅43件,省級以上美術館收藏14件,還有一批作品分赴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出版。
一個小小縣城文化館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足為世人所矚目。省美術館、上海朵雲軒、南通都舉辦了"如東群眾美術展覽"。《光明日報》、《新華日報》也多次報道了如東群美活動情況,刊登美術作品。省電視台專程來如東拍攝了題為《黃海之濱盛開美術花》的電視新聞片。《中國新聞》用12種文字對外進行了宣傳。《美術》、香港《文匯報》也作了專題報導。由康平組織的如東群眾美術活動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1991年,文化部命名如東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這裡康平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成績是康平在受衝擊、靠邊站、寫檢查,被扣上"走資派"、"文藝黑線人物"、"漏劃地主"等莫須有的帽子的文革期間取得的。面對這樣的老人,我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
秋意
回到南通后,每在工作之暇,康平又重新拿起畫筆。他畫的是自己從生活中得來的感受和美的發現,他的作品充滿生活氣息和鄉土氣息。他筆下有農家小院輕拂的楊柳,有梅枝上高歌的喜鵲,有氣勢不凡的老鷹。不管是屋檐下的淘米籮,還是曬糧食的大匾,這些生活中普通場景什物,經過他的構思都能增其濃郁的生活情趣,賦予了花鳥畫以嶄新的意境。楊建侯、陳大羽、張文俊、喻繼高、趙緒成、馬鴻增等許多著名畫家都對他的作品作出很高評價。其實,不管順境還是逆境,不管職位的高低、環境的優劣,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信念,放棄自己對美術事業的追求。西泠名家吳靜初贈其朱文印"畫秀為善,人直為高",這就是康平一生為人的真實寫照。
先生從事美術創作半個多世紀,長期擔任組織領導工作,他和許多專家學者、知名人士交往甚密,他所培養的學生遍布省內外。利用自己的影響和關係突出宣傳一下自己,那是輕而易舉的事。但他沒有這麼做,在任職期間,他注重群體推出,不遺餘力宣傳年輕人,唯獨沒有宣傳他自己。熟悉先生的,無不贊他為人誠摯、宅心仁厚。
這期間,康平於南通書畫院創作的“東風─夜河淌流”榮獲海峽兩岸中國書畫精品展金獎。書法被收藏於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集行草字典》和日本《三河書道百選集》等。1988年離休。離休后創作有《報喜圖》發表於《江蘇美術五十年》、《格色青青春已深》發表於《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精品集》,著作有《康平書畫》。70歲時,在省美術館舉辦個展、其後在東台舉辦個展,80歲時又在如東舉辦個展,都引起廣泛的關注,得到美術界的高度評價。他的作品流入俄、美、日、德、新加坡等國,名列《中國美術家名人辭典》、《中國當代畫家辭典》《中國美術年鑒》、日本版《中國現代書畫篆刻家名鑒》等。
2007年9月13日下午,備受尊敬的書畫家,美術教育家康平先生因肺癌晚期不幸辭世,享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