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南鼓吹樂
以嗩吶為主奏的民間器樂
魯西南鼓吹樂是山東鼓吹樂的重要流派,是一種以嗩吶為主要演奏樂器的民間藝術形式。山東鼓吹樂分佈很廣,其中尤以流傳於魯西南濟寧、棗莊、菏澤的鼓吹樂最具有代表性,在中國享有“嗩吶之鄉”的盛譽。在魯西南的城鎮鄉村,到處都有職業或半職業的“鼓樂班”。他們多以家族或近親搭班,遇到民間婚、喪、喜、慶等場合他們便被聘去演奏,往往數日不絕,是民間音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魯西南鼓吹樂是一種以嗩吶為主奏的民間器樂,它以嘉祥鼓吹樂為典型代表,主要分佈在山東省濟寧、棗莊、菏澤三市及周邊地區。它的樂隊組合靈活多樣,嗩吶的哨片較軟,易於控制。代表曲目有《百鳥朝鳳》、《大笛絞》、《大合套》、《風攪雪》、《抬花轎》、《鎖南枝》、《滾繡球》等。以鄒、滕、嶧諸縣為中心的魯中南鼓吹,代表性曲目有《集賢賓》、《採茶歌》、《五六五》、《十樣景》等。銅桿嗩吶是魯中南鼓吹的特有樂器。魯西南鼓吹樂主要依賴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等民俗活動而存在。是山東鼓吹樂中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在我國享有"嗩吶之鄉"的盛譽。
據當地鼓吹藝人的回憶,有的已有十幾代的家傳技藝,僅從這一點來推算,魯西南鼓吹樂的歷史沿革至少可以將它追溯到三百多年以前。另外,根據魯西南鼓吹樂(嗩吶、錫笛主奏部分)經常演奏的曲目來看,有些是宋、元以來的雜劇曲牌,如《混江龍》、《滾繡球》等,大量的是明、清時期流傳的小曲、牌子,如《山坡羊》、《鎖南枝》、《駐雲飛》、《一江風》、《朝天子》、《到春來》、《疊斷橋》、《採茶兒》之類。因此魯西南鼓吹樂有可能早在明清時期就已在當地流傳。
魯西南的城鎮鄉村,到處都有職業或半職業的"鼓樂房",它們多以家族或近親搭班,平時以理髮為業,遇到民問婚、喪、喜、慶等場合他們便被聘去演奏,往往數日不絕,是民間音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魯西南鼓吹樂使用的樂器,主要是管樂器、打擊樂器兩類。管樂器有嗩吶、笛子、笙、把攥子(只用於咔戲)、大號(俗稱"老嗡",目前很少使用)。打擊樂器有小鈸、梆子、鈸子、雲鑼、小鑼、樂鼓(也稱"小墩鼓")。如奏"咔戲",則加用皮鼓、簡板、中鈸、大鑼、小鑼等。
魯西南鼓吹樂樂隊組合常見的有五種:一、用一嗩吶(一般用中音嗩吶)主奏的形式,民間稱呼為"單大笛"。所用管樂器有嗩吶、笛子、(笙(一至二人);打擊樂器有小鈸、雲鑼、汪鑼、樂鼓。樂隊人數一般為八人,是魯西南鼓吹樂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演奏形式。二、用兩支嗩吶(用兩支低音嗩吶)演奏的形式民間稱呼為"對大笛"。所用管樂器有低音嗩吶(二人),打擊樂器有小鈸、雲鑼(或鈸子)、銅鼓、樂鼓。樂隊人數一般為六人。三、用錫笛(以錫制桿的海笛)主奏的形式或錫笛(以錫制桿的海笛)主奏的形式或錫笛、笙、笛合奏的形式,此編製為演奏大弦子戲曲牌的專用樂隊。所用管樂器有錫笛、笛子、笙(二人);打擊樂器只用小釵或梆子。樂隊人數一般為五人。四、笙、笛合奏形式,此編製是用來演奏柳子戲曲牌或民間小曲的樂隊。所用管樂器有笛、笙(二人);打擊樂器僅用小。樂隊人數一般為四人。五、卡戲樂隊,所用管樂器有嗩吶(兼奏把攥子)、笙(-至二人)、笛子;打擊樂器有皮鼓、簡板、小釵、小鑼、大鑼。樂隊人數一般八至九人。
魯西南鼓吹樂曲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其一,為一曲多變的靈活運用。普西南鼓吹樂一曲多奏所使用的手法主要有嚴格變奏、板腔式變奏、移調指法變賣二種。變化最豐富、最集中的是《開門》和《抬花轎》這兩首樂曲。以民間器樂曲牌《開門》為例,可變化派生為《上字開門》、《尺字開門》、《凡字開門》、《六字開門》、《五字開門》、《大合套》、《風絞雪》、《婚禮曲》等十幾首樂曲。以《抬花轎》曲牌為基礎而形成的各種變體有《抬花轎》、《拜花堂》、《大笛二板》、《大笛鑼》、《百鳥朝鳳》、《快慢笛絞》等十幾首樂曲。其二,魯西南鼓吹樂富於特點的展開部分“穗子”。"穗子"在全曲是一個具有對比展開性的獨立部分,它的持點是演奏上具有極大的即興性,音型細碎,展開自由,旋律在環繞中心音不斷變換游移時,伴隨著豐富的節奏音型和多種演奏技巧,是顯示民間演奏家卓越才華和高超演技的段落。魯西南鼓吹樂嗩吶、錫笛常用的演奏技巧有花舌音、氣控音、氣拱音、滑音、打音、泛音、蕭音、苦音等。
除由《開門》、《抬花轎》派生的樂曲外,還有嗩吶曲《慶賀令》、《十樣景》、《採茶歌》、《集賢賓》、《風陽歌絞八板》、《一枝花》、《一江風》、《越調步步嬌》、《混江龍》等;錫笛笛《山坡羊》、《駐馬亭》、《鎖蘭枝》、《駐雲飛》、《羅羅》等;笛曲《雙合鳳》、《小笛曲》、《花香蜂嬸舞》、《越調黃鶯》、《風落松》、《喜新婚》、《步步高》等。
在長期的傳承實踐中,魯西南鼓吹樂形成了豐富的曲目家族、多樣的調類系統、精湛的演奏技藝、數以百計的民間樂班和數以千計的鼓樂傳人。代表性曲目有《百鳥朝鳳》、《六字開門》、《一枝花》、《大合套》、《風攪雪》、《抬花轎》等,曲目總數在三百支以上;代表性演奏家有任同祥、賈瑞啟、袁子文、魏永堂等,代表性樂班僅嘉祥一縣就有以楊興云為代表的“楊家班”,以曹瑞啟為代表的“曹家班”,以任同祥為代表的“任家班”,以趙興玉為代表的"趙家班"和以賈傳秀為代表的"賈家班"。其中,楊家班的演奏風格古樸典雅,莊嚴肅穆;曹家班演奏時音色純正,柔和甜美;任家班演奏時音色明亮,感情細膩;趙家班演奏時音色寬厚,高昂明亮;賈家班演奏時音色清脆,激蕩起伏。一個時期以來,這五大班社帶領其他鼓樂傳人活躍於當地民間社會生活中,爭奇鬥妍,各領風騷,深得民眾喜愛,並使嘉祥成為譽滿中國、聞名遐邇的“嗩吶之鄉”。
魯西南鼓吹樂風格獨特,質樸豪放,高亢激昂,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得到專家和廣大群眾的喜愛。魯西南鼓吹樂這種普及面較廣的民間藝術,經過專業文化工作者長期的挖掘、整理和推廣,已在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婚喪嫁娶活動中的演奏,逐步擴展到大型節日聯歡、開業慶典、參軍升學、豐收喜慶等場合的演奏,為豐富城鄉文化生活、滿足群眾文化需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