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蜥

毒蜥科毒蜥屬動物

毒蜥:有毒的蜥蜴,包括北美洲的兩種毒蜥,即美國西南部到墨西哥西北部的鈍尾毒蜥(Heloderma suspectum)和分佈於墨西哥到瓜地馬拉太平洋沿岸的珠毒蜥(Heloderma horridum),它們是現存僅有的有毒蜥蜴,與毒蛇不同,毒蜥的毒牙不是在上頜而是在下頜。珠毒蜥體長可達1米,生活於熱帶落葉林或灌叢地帶,鈍尾毒蜥體型幾乎要小一半,生活於荒漠和乾草原。毒蜥都是行動緩慢的肉食動物,主要食洞穴中的幼鼠,也食鳥蛋等其它多種食物。

科普簡介


人們曾一度相信毒蜥是殺不死的,認為它具有某種神奇的力量。這雖然不是事實,但從不同的角度來說,這一點還是很值得注意的。在3000種不同的蜥蜴中僅有兩種是有毒的。毒蜥通過牙齒放出毒液。它會狠狠地咬敵人一口,並像鉗子一樣牢牢地抓住它,並緊貼其上。它的毒液會導致腫脹和噁心,但並不能毒死人,除非是被它一次又一次反覆咬過。毒蜥不會用毒液殺死它的獵物。它會慢慢地爬過去,吃那些無法逃跑的東西,比如動物的蛋和非常幼小的動物。

生活習性


毒蜥活動時會吃下很多東西,並把一些暫時不需要的東西,例如脂肪,儲存在它的身體里,主要是在尾部。它能依靠儲存在身體里的脂肪存活很長一段時間。據記載,一隻毒蜥曾經創下3年不吃東西而仍然存活下來的紀錄。

外形特徵


毒蜥
毒蜥
蜥蜴目毒蜥科毒蜥屬毒蜥種。體粗尾短,外形笨拙,體表華麗,在黃色或橙色的背景上具暗色的網紋。頭部略扁,背面和四肢外側被有大的骨板。

分佈範圍


有2種:毒蜥分佈於美國西南部,全長多在500毫米左右;珠毒蜥分佈於墨西哥,全長達900毫米。本屬頸椎8枚。無顳弓,只有少數齶骨齒和翼骨齒。以小型哺乳動物、他種蜥蜴以及鳥和爬行動物的卵為食。

生長繁殖


7月交配,7月末到8月中在開闊地帶挖掘深約125毫米的洞穴,然後在穴中產卵3~7枚,卵徑(67~75)×(33~39)毫米,白色,殼薄而粗糙。孵化期28~30天。毒蜥的下頜有毒腺,毒液通過導管注入口腔,再經毒牙的溝注入被毒蜥咬住的傷口內。人被毒蜥咬傷有痛感,但極少致命。

藥用價值


蜥蜴的唾液或許是我們在尋找減肥藥的良方時最不可能考慮的東西,但在大毒蜥身上,這證明是個正確的選擇。作為唯一有毒的蜥蜴,大毒蜥是美國特有蜥種,廣泛分佈於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儘管外表上看上去讓人心驚肉跳,但它們不會給人構成真正的威脅,這主要是因為大毒蜥行動過於遲緩。與其他一些爬行動物不同,大毒蜥不會直接將毒液射入獵物身上,相反,位於下頜的唾液腺在大毒蜥開始咬住獵物時緩慢分泌毒液——神經毒素。這種毒液會引發浮腫,令血壓驟降。過去十年間,研究人員從大毒蜥的唾液中提取出十多種蛋白和毒素。其中,一種名為exendin-4的蛋白被發現同人體消化管中的一種激素有著50%的相似之處。人體消化管中的這種激素可在血糖升高時刺激胰島素分泌,從而降低血糖;在血糖較低時則無此作用,故不會引起低血糖
一項歷經3年的研究發現,exendin-4有助於2型糖尿病患者維持健康的血糖水平,還有減肥的功效。在此之後,即2005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最終批准使用exendin-4合成版本(稱為exenatide)。距現在更近的一項研究發現,exenatide還可以幫助非糖尿病患者減肥:服用這種藥物的志願者報告稱,在6個月內,他們體重減少的幅度是服用安慰劑的志願者的3倍。

有關資料


毒蜥同龍、獨角獸、巨人一樣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種怪物,曾經出現在大量史料之中。“Basilisk”這個單詞來自希臘語“Basiliskos”,意思是“小國王”。最先對這種怪物作詳細描述的是古羅馬科學家普林尼,他的著作《自然史》收錄了古代關於毒蜥的60多處記載(大多源自古希臘),其中第13卷的描述比較細緻,普林尼先是介紹了另一種可以用目光殺人的怪物卡托布萊帕斯(見Catoblepas),然後才開始介紹毒蜥:
“……毒蜥擁有相同的能力,它產於昔蘭尼加省(註:古利比亞東北臨地中海的地區,公元前7世紀為希臘人統治,公元前1世紀成為羅馬的一個省),長約12英寸,頭部有亮白色斑點,像皇冠。它在面對其它蛇類時毫不懼怕,會發出嘶嘶的威脅聲以嚇退來敵。它不像蛇那樣蜿蜒而行,而是隆起身體中部前行。毒蜥不但可以通過接觸還可以通過氣息殺死或燒焦草木、擊碎岩石,對於其它動物它同樣毫不手軟,曾經有人騎在馬背上用長矛刺殺了一隻毒蜥,結果毒素很快沿著長矛傳染到那個人的身上,而它的馬最後也倒地身亡。儘管這種生物非常致命,但許多國王還是希望能在它死後得到它的標本。毒蜥的毒液是自然界中最毒的一種東西。”(翠微居小說)
古希臘人之所以用“國王”來命名毒蜥,原因大約有三:一、它們的頭部有白色斑點,像皇冠一樣;二、古埃及學者赫拉波羅在他的著作中曾經記載:“希臘人稱之為‘Basilisk’的生物在埃及被稱為‘Quraion’,埃及人用金子鑄造這種生物的樣子,並放在神的頭頂”,顯而易見,毒蜥在古埃及人的眼中是神聖和高貴的象徵,在人面獅身像的額頭上就雕有一條類似眼鏡蛇的標記;三、毒蜥通常出沒於沙漠之中,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喜歡居住在沙漠里,而是因為它 的目光和氣息具有如此大的破壞力,以至於它所居住的地方難逃沙化的厄運,因此“毒蜥”成為“暴君”的代名詞,希臘語“Basileus”的意思是“異邦的國王”,“Basiliskos”的意思是“小暴君”,這些詞都含有貶義。因不恰當的行為而導致惡果的故事中也常出現毒蜥的形象,例如莎士比亞的《麥克白》和《荷馬史詩》。
許多人認為毒蜥實際上是埃及眼鏡蛇,它們的頭部有白色斑點,而且劇毒無比,可以噴射毒液致人死地,而且在攻擊前會把頭高高仰起,這些特徵經過人們的傳言而被大大誇大。
據說毒蜥的皮可以驅走蛇和蜘蛛,在阿波羅(太陽神)神廟和黛安娜(月神和狩獵女神)神廟的門口曾經掛有毒蜥的皮,用於驅走蛇、蜘蛛以及黑暗的生命。文藝復興時期的鍊金術中記載說用毒蜥的灰摩擦銀子可以點銀為金。
希臘神話中曾經提到毒蜥來自蛇髮女妖美杜莎的鮮血,美杜莎被珀爾修斯殺死後它的鮮血落在人間成為毒蜥,因此毒蜥可以用目光殺人。殺死毒蜥的方法有三種:一、像珀爾修斯那樣使用鏡子;二、根據公元前3世紀時的記載,黃鼠狼是毒蜥的天敵,把毒蜥丟入黃鼠狼的洞里,黃鼠狼會用臭氣將毒蜥熏死;三、根據克勞迪亞斯·艾伊連在《動物習性》(公元1世紀)中的記載,公雞的叫聲可以殺死毒蜥,這是人們第一次將公雞與毒蜥聯繫在一起。此後關於毒蜥的傳說開始漸漸發生了變化。
在羅馬帝國毀滅之後,傳說中的毒蜥已不再是一種劇毒的蛇,勞倫斯·布萊納曾經解釋過這一變遷:“羅馬帝國崩潰后,歐洲與非洲之間無法再保持經常的聯繫,在隨後的幾個世紀里,這片大陸上的傳說變得越來越離譜,中世紀時期的歐洲人開始把毒蜥想象成一種渾身長滿羽毛的怪物。”此時的毒蜥開始“本土化”,由非洲特產變為一種隨處可見的生物,據說英格蘭曾經遍布毒蜥。
毒蜥
毒蜥
傳說中毒蜥的產生很特別,最早的記載出現在《舊約聖經》的“以賽亞書”中:“他們敲碎蝰蛇的蛋,編織蜘蛛的網。吞下蛋的人在擊碎風之卵后將在裡面發現一條毒蜥。”此後的聖經著作中也有不少記載,但都不一致,甚至會出現相反的情況。現在廣為人知的關於毒蜥誕生的傳說出現在亞歷山大·奈卡姆寫於公元12世紀80年代的一本書中,不過並未收入“毒蜥”而是歸在了“公雞”這一節里,它是由蟾蜍孵化而成的,上半身為雞,下半身為蛇,“它的蛋必須生在天狼星的日子裡,受精於7歲的公雞。這種蛋很容易辨認:它並非普通的卵形,而是球形,沒有外殼,而是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皮。而且這個蛋必須由蟾蜍孵化,這樣就會孵化出這種劇毒無比的怪物——一條擁有蟾蜍和公雞的特性的蛇。”

保護級別


毒蜥
毒蜥
除毒蜥的瓜地馬拉亞種,毒蜥屬所有種都是附錄二物種。

分類


希拉毒蜥
這種蜥蜴的毒性很強,生長於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的東南部、新墨西哥州、內華達州、猶他州等地區。它的體形特徵為頭大尾粗,全身呈現為黑色,間或帶有黃色或者粉紅色。平均身長30厘米,最長者可以達到50厘米。
墨西哥珠皮蜥蜴(串珠狀蜥蜴、墨西哥毒蜥)
這也是一種劇毒蜥蜴,主要生長於墨西哥與中美洲。它的全身或者呈現為黑色並且帶有淺黃色的圓環,或者通體為黑色。長度:平均60厘米,最長者可以達到1米。

中毒臨床表現


1.高熱、乏力、視物模糊、發音及呼吸困難、驚厥等,並可發生癱瘓,偶致死亡。
2.噁心、嘔吐、嘔血。
3.脈搏及心率增快,血壓稍下降,可因驚恐而心臟驟停。
4.急性全身癥狀持續3~4日,嚴重者可持續數周。

治療


毒蜥消毒處理傷囗
3%過氧化氫溶液清洗傷口后塗2.5%碘酊,再用75%酒精脫碘,然後用消毒紗布或繃帶包紮,傷口周圍可用0.25%鹽酸普魯卡因浸潤封閉,並冷敷。傷口每日消毒直至癒合。
毒蜥防治感染
1.注射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250國際單位或破傷風抗毒素(TAT)3000U,用前應皮試。
2.抗生素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