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管弦樂隊
中國管弦樂隊
打擊樂器:雲鑼、八角鼓、點鼓、小木魚、梆子,吹奏樂器:嗩吶,彈拔樂器:三弦、揚琴,拉弦樂器:二胡、板胡、京胡、墜胡等等。樂器更為齊全。到了20世紀初,民間陸續還有新的樂器出現,如:喉管、粵胡、書鼓、簡板、腳踏梆子,梨花片。
目錄
歷史
二千多年以前,中國已有很多的樂器:鍾、磬、鼓、塤、鈴等等,到了周代(約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和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發展到了八十多種。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漢(公元前206——公元前23)、三國(公元220——公元280)、晉(公元317——公元412)、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1)、隋唐期間(公元581——公元907),由於各族人民頻繁的交流,又增加了橫吹(現在的笛)、羌笛(現在的簫)、曲項琵琶(今琵琶的前身)、篳(現在的管子)、銅鼓、腰鼓、羯鼓等等,這些都成為現代民族樂器中的重要樂器。五代(公元907——公元979)、宋(公元960——公元1279)、元(公元1279——公元1368)、明(公元1368——公元1644)、清時期(公元1644——公元1911),由於民間文藝的興起又出現了打擊樂器:雲鑼、八角鼓、點鼓、小木魚、梆子,吹奏樂器:嗩吶,彈拔樂器:三弦、揚琴,拉弦樂器:二胡、板胡、京胡、墜胡等等。樂器更為齊全。到了20世紀初,民間陸續還有新的樂器出現,如:喉管、粵胡、書鼓、簡板、腳踏梆子,梨花片等等。
同樂器一樣,中國的器樂合奏在古代也很發達。在歷史上,最有影響的樂隊是漢代(公元前206——公元前23)的鼓吹樂,和唐代(公元618——公元907)的燕樂樂隊。鼓吹樂以吹奏樂器和打擊樂器為主,善於演奏粗獷豪放的音樂,而燕樂樂隊是以絲竹細樂,善於演奏細膩文雅的音樂。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起由於商品經濟的發達,市民階層的大量存在,深受市民愛戴的戲曲和曲藝都有了自己的伴奏樂隊。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民間又有了婚喪喜慶,迎神賽會的吹打音樂。
在中國絢麗多彩的民間樂器中,兄弟民族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演奏《十二木卡姆》的西北樂隊,用各種蘆笙組成的西南蘆笙樂隊以及用馬頭琴、四胡、三弦等組成的北方樂隊等等,這些樂隊的形式也被各地樂隊所採用。
建國以來隨著民族音樂事業的發展,陸續建立了一些新型的民族樂隊,這些樂隊體現了歷史上保留下來的優良傳統,具有鮮明的音響、音色的獨特性和施展民族風格演技的可能性,它的優勢已十分明顯,新型民族樂隊與古代民間樂隊一樣,繼續發揮重要和良好的作用。它已經以嶄新的姿態步入世界舞台。
日照一中 李偉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