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康鎮
位於縣城西南部
谷城縣盛康鎮位於縣城西南部,東鄰廟灘鎮、南接趙灣鄉,西與南河鎮接壤,北和石花鎮交界,距縣城12.5公里。
轄區版圖面積301平方千米(2017年),所轄27個行政村及1個居委會,總人口64512人(2017年),地勢南高北低,山區、丘陵、平原相間,水源豐富,土地肥沃,山場廣闊,礦藏豐富,林茂糧豐。素有“金龍寶殿”之稱。
鎮政府駐地盛康,原是粉水中游一個重要碼頭,從隋朝起,這裡即為鄉村貿易市場。遠古時代,這裡荒無人煙,野草叢生,黑虎出沒,原名謂之“黑虎峪”,明朝成化年間發大水,南河與黃土河匯合處的三角地帶變成了衝擊小平原,由於南河北岸古山突出迫使粉水在此由北向南急轉東流,造成斷岸千尺的陡坑,因此地居民以盛姓較多,故名為“盛家”,簡稱盛,沿用迄今。原名盛鎮,字拼音:kāng,由於盛鎮的屬生僻字一直未收錄,像郵政等部門一直使用“盛坑鎮”、“聖坑”代替,目前都更正為盛康鎮。
清朝中葉,盛康已形成商業集鎮,且為房、保、谷水陸運輸土特產和農副產品貿易的重要碼頭。鎮內有“一殿兩館三寺廟,四合八井銀水澆”,素有“金龍寶殿”之稱。
大革命時期,李實、高如松、余益庵受中共鄂北特委派遣來盛康進行革命活動,先後吸取了李曉葛、李陶庵、李麟、黃宋鎰、付春泉、付伯績、黃宗友等十一名革命骨幹,播下了革命火種。1926年在雷祖殿建立了中共谷城縣第一個黨支部,成為鄂西北革命鬥爭較早的地區。1927年春,盛康地下黨領導人高如松、黃宗友等發動群眾,建立了區農民協會和十四個村民協會,入會農民達一萬餘人,同時建立了農民武裝即農民自衛軍。農曆三月初八,盛康農民自衛軍一舉殲滅了駐紮在前方武昌廟的國民黨建國軍旅部。有著光榮革命鬥爭傳統的盛康鎮,至今還流傳著“巧襲建國軍,活捉敵劉昆”的故事。1928年在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舉行了震驚鄂西北的盛康、石花、谷城三次大暴動,動搖了反動派在鄂西北的統治基礎。
盛康鎮
解放戰爭時期,1948年5月28日盛康解放,同時成立谷城縣第三區人民政府,1948年7月至1949年5月,中共桐柏區委、中共漢南工作委員會機關和書記廷發、中共谷城縣委機關都駐在盛康。這一時期盛康人民為解放鄂西北提供了糧食、棉花、布匹、軍服等大批支前物資。盛康人民在歷史革命戰爭中,同全國人民一道,英勇奮鬥,流血犧牲,不屈不撓,為最後摧毀蔣家王朝貢獻了力量。
1950年盛康街劃為縣轄鎮;1953年仍為第三區;1956年7月,全縣撤區建鄉,盛康為付灣大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新生活人民公社;1960年公社改為第三區,下轄盛康街、付灣、黃崗、當鋪、南河、龍灘、溫坪、小溝等八個公社;1975年9月撤區並社,把溫坪、龍灘、當鋪三個公社劃出,盛康區改為盛康人民公社;1981年盛康鎮定為社轄鎮,1984年3月2日撤社合鎮,小溝、南河劃歸南河區,當鋪合併盛康鎮;1985年7月,小溝復歸盛康鎮管轄;1987年9月25日撤區建鄉(鎮),當鋪劃出,盛康鎮仍為盛康鎮。2001年3月,當鋪鎮與盛康鎮合併為盛康鎮。
盛康鎮
鎮內土壤分為4類:
1、黃棕壤土類。第四紀黃棕壤,母質為第四紀黃褐色粘土,主要分佈在鎮內的緩丘地帶。紅砂岩黃棕壤,母質為白堊紀——第三紀紅砂岩,主要分佈在盛康、當鋪等丘陵地帶。黃棕壤性土(簡稱石渣子土),母質為各種岩石殘積物和坡積物,分佈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的上部和頂部。
3、潮土類是近代河流沖積物發展而成的土壤,主要分佈在南流域下遊河流彙集區的扇形地帶,在垂直河流方向上依次分佈著流土型、壤土型和粘土型土屬。土層深,質地適中,呈中性偏鹼。種植歷史悠久,熟化程度高,通氣性好,宜耕性強,土地利用率高。
4、水稻土類,水稻土類土壤或母質,經人為長期耕種水稻,逐漸發育而成的一種特殊土壤類型,在鎮內分佈最廣,遍及各個村,主要集中在平原和丘陵地區。
盛康鎮屬山區鎮,地形複雜多樣。地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由南向北傾斜走向的為荊山山脈余脈,由西向東沿南河走向屬武當山余脈,東北有小丘山攔斷,四周群山環繞形成盆地狀。粉水橫穿境內,把盛康分為南北兩部。南部山區,群峰起伏,山谷縱橫,溝壑交錯,多為岩石。最高點天空山,海拔1100米。山區日照少,雲霧多,溫涼濕潤,多產油松、水杉、泡桐、香椿、板栗等優質樹木以及天麻、當歸、黃連、火龍根等珍貴藥材。糧食作物以小麥、稻穀、玉米為主。北部平原丘陵,日照充足,土壤肥沃,多產香茶、油料、棉花等經濟作物,糧食作物以小麥、大米為主,最低點王家灣,海拔90米。
盛康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為積極開發礦產,造福於民,盛康鎮一九八七年成立了礦產公司,負責礦產開發管理和銷售。主要礦產有以下幾種:
(三)白雲石:主要分佈筒車村、小溝村,經縣礦產部門普查,測算藏量2億噸,含鎂量21%。
(四)磷礦石:主要分佈龍堰村的銀礦山和黑虎寨,藏量5萬噸,平均含磷量16—18%。
(五)鐵礦:分佈於小溝村的陳灣、雞窩,藏量約5萬噸,含鐵量36—40%。
(六)晶墨玉石礦:主要分佈於小溝村的旁田、涼水泉村的蘇庄,藏量150萬立方,成材率80%以上。
一九八七年,小溝在修礦產公路時,還發現有水晶石,(已發現一塊10-20公分長)
鉛礦
盛康鎮總面積3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84.7公頃,其中水田2333.5公頃,旱地951.2公頃。
盛康鎮轄村委(社區)28個:
序號 | 名稱 |
1 | 大王廟村 |
2 | 當鋪村 |
3 | 三官廟村 |
4 | 劉畈村 |
5 | 艾畈村 |
6 | 綠窪村 |
7 | 鳳凰村 |
8 | 甘坪溝村 |
9 | 陳家灣村 |
10 | 蔣嶺村 |
11 | 蓮花石村 |
12 | 賈廟村 |
13 | 付灣村 |
14 | 柳鋪村 |
15 | 周灣村 |
16 | 張蓬村 |
17 | 雙堰村 |
18 | 廟子頭村 |
19 | 黃崗村 |
20 | 王家井村 |
21 | 后營村 |
22 | 土嶺村 |
23 | 姜梁村 |
24 | 小溝村 |
25 | 筒車村 |
26 | 涼水泉村 |
27 | 竹園社區 |
28 | 前後街社區 |
醬煲肉
在谷城縣盛康鎮有一種美食,當地人一提到這種美食,自豪與惋惜的表情會相繼出現。自豪的是:“這是小鎮,來這兒專門吃這道菜的人可不少。”在該鎮幾家餐館的院內就可發現不少外地的車輛。他們惋惜的則是這道菜已經被襄陽市區的一家賓館註冊了。這道菜就是盛康醬煲肉。
當這道菜出現在餐桌上時,會著實讓人驚嘆:滿滿一盤子約1厘米厚、7厘米長、5厘米寬的肥瘦相間、色澤嫩黃的肉出現在面前。“別看它個頭嚇人,吃起來絕對不膩,因為它的做法很特別。”當地人熱情介紹。夾一塊肉入嘴后沒有肥膩的感覺,只覺不硬不爛,不油不膩。“這道菜的主料是豬后坐部位的肉,要求肥瘦比例為一比二。如此,一頭豬的可取料也就十分有限,自然添了珍貴。作料中的豆瓣醬要用農家曬制的,而燉鍋必須是土質的。然後,大火煮開,文火烹之,這樣才能做出地道的味道。再配以白色的蔥節、紅色的辣椒,這道菜的色香味就出來了。”
這道菜在過去是鎮上家家會做的一道菜,人們並不認為它有什麼特色,也沒有名字,在上世紀80年代,當地人胡太和在小鎮開了一家小店,起初生意並不好。有一天,店裡來了幾個外地客人,問他有什麼特色菜,他馬上突發奇想,報出了醬煲肉的名字。隨後,胡太和挽留住客人,用兩個小時精心製作出了盛康醬煲肉。客人吃后,交口稱讚。因為有了這道菜,胡太和的生意越來越好。隨之,在該鎮做這道菜的人家也越來越多。後來,許多人又把這道菜帶到了外面。該鎮的一位負責人說,就這樣,盛康醬煲肉成了該鎮的一張名片。
盛康醬煲肉的傳說
相傳,周文王的幼女不顧父王的反對,下嫁給布衣盛生。文王很惱火,王后卻認同了女婿。一天,盛生上門,王后親自為女婿煲出一鍋肉來。盛生吃后,還學會了製作技法,把它傳給了眾鄉鄰。後來,醬煲肉便成了當地丈母娘款待女婿的特色菜。
油桃
當鋪村油桃基地位於當鋪村三組,基地面積25畝,2001年由鎮中心學校下屬的成校投資5萬元興建,2003年承包給柳鋪村村民柳正波經營。基地油桃是從老河口引進的新品種,具有成熟早、口感好、易保鮮、價格高的特點。2005年初見成效,油桃產量2500公斤,市場價為4元/斤,實現產值2萬元。2007年產量實現翻番,達到5000公斤,實現產值4萬元。
油桃
2003年,全鎮完成稅收626萬元,其中國稅、地方稅、農業稅各106萬元、161萬元、350.1萬元,財政收入、支出分別為1028萬元、10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35元。2003年,全鎮農貿市場1個、總面積13340平方米,個體工商經營戶315戶,比上年增加50戶,實現經營額515萬元,稅金40萬元。
2005年年末全鎮生產總產值3.99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為1.65億元、1.44億元、0.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或下降)5%、6%、8%;一、二、三產業比重由2005年的4:4:2調整為4:3:3。農業總產值中,糧食作物0.54億元,經濟作物0.045億元;漁業0.015億元。農產品總產量:糧食29538噸(其中小麥7502噸、水稻16772噸),油料作物1899噸,瓜果500噸,肉類6100噸,水產品310噸,禽蛋418噸。稅收289萬元,財政收入1252萬元,支出125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132萬元,比上年增長11.5%。到2008年,該鎮個體工商經營戶達到1350戶,經營總額650萬元,稅金50萬元。
特色農業初步顯現。在養殖業上,引進山東肉牛育肥新品種、新技術,開發了以當鋪村為主的養兔小區,百頭以上的養牛戶達到了6家,規模化的蛋雞養殖也正在興起,三元雜交良種生豬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在種植業上,加強了優質糧、優質油菜制種基地建設,全鎮建立優質稻基地1萬畝、優質油菜制種基地3000畝。成功引種70畝改良葛根,盛康當鋪無核蜜桔、油桃、川香米首次上了包裝,進了超市。
工業經濟逐步壯大。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推介力度,優化發展環境,全年共引資4900萬元(其中縣外4700萬元,縣內200萬元)。興建了劉台水電站;改組了原金興棉紡廠,組建了金滿盛紡織公司,實現了產銷分離;盤活了已停產的棉織廠,成立了俊竹布業有限責任公司;興建了盛康木板廠;新增了1家礦產公司和王家井、當鋪、竹園等三家新型建築材料加工廠。
1.放開經營範圍。凡國家放開的行業和商品,內外商都可以投資生產和經營,國家專營的商品和限制的行業和商品,可以積極創造條件讓其經營。
2.實行項目手續協辦代辦,跟蹤服務。鎮內手續在兩個工作日內辦畢,須上報辦理的手續,派專人積極爭取儘快辦理。
3.實行“無干擾制度”。對外資企業實行掛牌保護,各部門不得擅自到企業進行檢查,確需檢查的,須經政府批准後方可進行,但不得隨意擴大檢查範圍,延長檢查時間,更不得交叉檢查,重複檢查。
4.執行稅收優惠政策。對從事開墾荒山、荒灘、荒水、荒坡,搞農業科技開發就經營農特產品的外來業主,不論採取那種方式,其標的價嚴格按規定標準執行。對來該鎮參與租賃、承包、合作合夥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從優享受國家規定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除水、電費用和國家地稅外,其他符合規定的收費,從立項之日起,三年內按下限減半徵收。
5.外來客商在子女上學、入托、就醫、生活等方面,享受本地常住人口待遇。外來客商的人身及財產安全將得到嚴格保護。
6.實行對污染投資環境行為從重處罰,責任上朔追究制度。凡不全面履行工作職責,對企業進行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檢查、亂卡立障、吃拿卡要隨意查封財產和帳戶以及隨意對企業停水停電、強買強賣、強裝強卸、強攬工程的,均視為污染投資環境的行為。對上述污染投資環境行為的人和事。一年發生兩起以上的單位,對其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實行誡免;執法執紀部門對污染經濟環境的案件,確保做到舉報必查,查實必究,再犯重處。
盛康鎮堅持文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著力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切實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
建立一家農民服務中心。圍繞建設和諧盛康目標,充分發揮鎮直部門在建設新農村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的職能作用,挖掘、整合各類資源,建立了鎮委主導、村級參與、部門服務的農民服務中心,各村相應成立農民服務站,明確服務內容,完善服務機制,由農民服務中心成員單位常年輪流為農民提供理論、科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綜合服務。各成員單位共進村開展活動200多次,收集處理各類意見建議50餘條,受益群眾5000餘人。
培訓一批文藝骨幹。鎮文化服務中心牽頭,利用多功能文化活動廳,聘請縣專業藝術教師和民間藝人,舉辦以舞蹈、電子琴、交誼舞、老年健身舞等為主要項目的文體培訓班6期,培訓文藝骨幹250餘人。同時,利用多功能文化活動廳和鎮文化宮廣場,每晚7時至9時由文藝骨幹組織居民跳交誼舞和健身舞等,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了居民的夜生活。
盛康鎮
建立一個文化圖書室。鎮文化站投資2000多元,購買涉及種、養、加等科普圖書500餘冊,建立了鎮文化站圖書室,常年對群眾免費開放。
開辦了一家農民書屋。切實加強村級農民服務站建設,在條件較好的當鋪村開辦了全縣首家農民書屋,爭取縣文體局捐贈價值2.5萬元的科技圖書。
開展了一次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在縣文體局的指導下,組織專班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收集整理周灣村打獅子、黃崗村旱船、竹馬子等民間技藝和龍王泉、古神柳等民間傳說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