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兵器
古代較長手持格鬥兵器的統稱
長兵器,是古代較長的手持格鬥兵器的統稱。長兵器的稱謂是與較短的手持格鬥兵器比較而言的,長兵器具有時效性好,可先發制人的優點。
古代長兵器與短兵器的劃分沒有嚴格的尺寸標準,一般將等於身長或超過身長,多用雙手操持的冷兵器列為長兵器。
長兵器與短兵器相比,具有時效性好,可先發制人的優點。在《周禮·考工記》中,對此就有明確的記載:長柄兵器,以不超過使槍人身長的三倍為原則。但是也曾出現過超過人身長三倍、長達6米的長兵器。在戰車成為戰場主力(公元前16至前3世紀)的年代,攻擊力甚強的矛、戈、戟、鈹這些帶有青銅刀尖的長柄兵器主要以刺為攻擊方式,其中又以直刺最為常見。
槍
長兵器
棍
棍是歷史最悠久的長兵器,最早被叫做“殳”(古時的殳有棱無刃)。棍有多種,從形制上分,有長棍、齊眉棍、三節棍、梢子棍等;從質地上分,有木棍、鐵棍、銅棍等,以木棍最常見。
三節棍是將三節短木棍用鐵環連在一起,可收可放,夭矯多變。梢子棍是在棍之末端以鐵環連一短棍,在應敵時可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三節棍和梢子棍都比較難練,稍有不慎,容易傷著自身。
大刀是將刀身後裝上長柄,又名“春秋大刀”、“偃月刀”、“長刀”。唐代大刀全長達3米,重7.5公斤,兩面有刃,稱為“陌刀”,當時軍中專門組建有陌刀隊。如今武林中所用大刀皆是一面有刃。另有一種朴刀,其刀柄比大刀的短些,刀身窄長,也是雙手使用。朴刀套路現代仍有流傳。
戟
在長兵器中另外還有幾種。戟在南北朝以前是一種流行兵器,有長柄單戟和知柄雙戟兩類。短柄雙戟屬於短兵器。長柄單戟又分兩種:在末端置有左右兩個月牙的,叫“方天戟”;僅有一側有月牙的,叫“青龍戟”。東漢末年,呂布是使戟的能手,曹操善於使短戟。現代武林中仍有演練者。
叉
叉是一種常見的兵器,古代多為獵戶所用。末端分兩股的,名“牛角叉”;末端分三股的,名“三頭叉”或“三角叉”,俗稱“虎叉”。叉法本於槍法,重在中平一勢,也可鎖拿對方兵器。晚近以來,練叉者多在叉身上套上若干鐵環,演練時可嘩嘩作響。也有人能使叉在全身上下滾動,俗稱“滾叉”,頗具觀賞性。
鏟
鏟是一種不多見的兵器,最早是農村用的除草工具。鏟桿的前後都裝有兵刃,前端是一個彎月形的鏟,內凹,月牙朝外;尾部是一個斧狀的鏟柄,末端開刃。相傳鏟最初是佛門兵器,又名“方便鏟”或“月牙鏟”,演練時身法輕盈而別緻,有推、壓、拍、支、滾、鏟、截、挑等擊法,其招式命名也多與佛教有關。
鎲
鎲屬於罕見兵器。其形制如叉,末端正中有尖頭,稱為正鋒,長約0.5米。正鋒靠後處橫一月牙,月牙朝外,月牙上嵌著一排利刃。鎲柄長達2.5米,尾端裝有棱狀鐵鑽,稱為“鐏”。鎲可用於擊刺架格。由於這種兵器過於長大,分量又重,所以只有身高力大者才能使用。
鈀
鈀也是從農具演變而來的兵器,其末端裝九齒鐵鈀,齒鋒利如釘。鈀全長2.4米左右,重2.5公斤,可拍擊,亦可防禦,在明代抗倭戰爭中曾為軍中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