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矩,中國五代南唐畫家。建康句容(今江蘇省句容市)人。生卒年代不詳,約活動於南唐中主李璟、後主李煜時期(943~975),後主時任翰林待詔。周文矩工畫佛道、人物、車馬、屋木、山水,尤精於仕女。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畫家。存世作品多為摹本《宮中圖》、《蘇武李陵逢聚圖》、《重屏會棋圖》、《琉璃堂人物圖》、《太真上馬圖》。
五代 周文矩 文苑圖
周文矩美風度,學丹青頗具精思,升元(937-942)中奉命在宮廷作《南庄圖》,精備之至。後主李煜時任翰林待詔。工畫人物、冕服、車器,尤擅仕女,多以宮廷貴族生活為題材,兼精車馬、樓觀,畫風近於
周昉,但其纖麗過之,畫衣紋多作顫筆,獨創“戰筆”描法;畫山林泉石,其筆法亦瘦挺、顫掣,和周昉不同;所畫仕女不施朱傅粉,鏤金佩玉以飾為工。也善畫佛像,嘗於兜率宮內作《慈氏像》,將印度原本中之男像畫成“豐肌秀骨”、“明眸善睞”之中國女性。曾繪《高僧試筆圖》,畫一僧攘臂揮筆,旁觀數士人咨嗟嘖嘖之態,如聞有聲。還善於描寫兒童生活,有《嬰戲圖》卷、《宮中圖》卷等。
五代 周文矩 文苑圖
周文矩善畫道釋、人物、車服、樓觀、山林、泉石,而以人物、仕女最精。學北齊
曹仲達、唐代
吳道子,不墮曹、吳習氣,卻能自成一家。他的仕女畫,繼承了唐周昉的傳統,在面部造型上,得其“閨閣之態”,但也有他獨創的地方:行筆多用較瘦勁的“戰筆”(顫動的線條)來表現衣紋,以別於周昉“秀潤勻細”的畫法(畫仕女不用戰筆);在設色上不同於周昉的“秋艷”,而是“不施朱傅粉,鏤金佩玉,以飾為工”。
他善於深入觀察和體會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人物,把握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因此,塑造出來的人物各不相同,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重屏會棋圖》(宋摹本),畫中刻畫李中主端然而坐,凝神觀看其兄弟下圍棋的情景,顯示出一種思考的儀態,十分生動。衣紋作“戰筆”,無名款,應是文矩的畫法。其《宮中田》(宋摹本),描寫宮廷婦女幽閑生活,有彈琴、彈琵琶的,有梳妝打扮的,有同兒童和狗嬉戲的;或平靜安詳,或悶悶不樂,或驚慌,或虔誠等等,均反映了不同活動中婦女的不同心理狀態。他的《宮女圖》,一宮女於腰帶間插一玉笛,側身而立,目視手指,表現剛演奏之後,情意凝佇,若有所思的樣子。元代湯垕還看到他一幅《高僧試筆圖》。一僧攘臂揮翰,旁觀數士人咨嗟嘖嘖之態,如聞其聲。這些傳神妙筆,無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宗教畫,與吳道子、周昉是一個體系,雖取材於印度佛教經典,但以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做模特兒,按照中國人的審美理想去進行創作的。如畫五欲天宮之
彌勒菩薩,大膽地把印度原本中菩薩男子像,改成“豐肌秀骨”、“明眸善睞”健康美的中國女性,已純屬於中國民族風格的藝術了。這種作風對北宋的宗教畫影響很大。
周文矩曾作《嬰戲圖》卷,塑造了許多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兒童形象,對兒童生活的描寫,頗為生動,開宋代專門描繪兒童題材的先聲。
蘇漢臣、
李嵩等畫家的《嬰戲》和《貨郎圖》等,就是在周文矩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的。
《琉璃堂人物圖》
他的仕女畫從題材內容到表現形式,都繼承了唐代周昉的傳統。論者謂其體近周昉,而纖麗過之,這是由於不同時代的審美風尚和不同地域的婦女體態所存在的差異所決定的。他畫佛道、人物,力求不蹈襲曹仲達、吳道子等人的窠臼。畫人物衣紋,效仿
李後主的書法筆意,行筆瘦硬顫掣。北宋《聖朝名畫評》指出:他“用筆深遠,於繁富則尤工”。說明善於表現繁華富麗的生活場景,是周文矩人物畫的特長。
周文矩
重屏會棋圖
傳世作品有《明皇會棋圖》卷,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重屏會棋圖》卷,描繪南唐中主李璟與兄弟們在屏風前對弈的場面。因背景屏風上又畫屏風,所以稱為“重屏”,該圖無名款,宋元藏印均偽,但人物服飾及生活用品為五代遺制,至少可以反映周文矩畫法的面貌。絹本,設色,縱40.3厘米,橫70.5厘米,卷後有明
沈度、文徵明題記,現藏故宮博物院。藏於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的《琉璃堂人物圖》卷為清人摹本,該畫描繪盛唐詩人
王昌齡與其詩友李白、
高適等人在江寧琉璃堂唱和的故事。
宋徽宗誤題為
韓滉《
文苑圖》的傳本其實是該畫的一部分。《宮中圖》一畫為南宋摹本,記載說為周文矩真跡臨本。北宋《圖畫見聞志》和《宣和畫譜》舉述周文矩的作品,“有《貴戚游春》、《搗衣》、《熨帛》、《綉女》等圖傳於世”。現存宋代摹本《宮中圖》,從不同側面表現了宮廷婦女的生活。包括奏樂、
簪花、撲蝶、戲嬰、調犬、畫像等多種情節;全圖分12段,共81人,人物情態及相互間的呼應關係,處理得十分自然而又有條理。其中畫像一段,是中國古代人物畫家,對人寫真的形象資料,尤為難得。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畫家。南唐保大五年(947)元旦大雪,中主李璟與兄弟及近 臣宴飲賦詩,詔令周文矩及宮廷畫家高沖古、
董源、朱澄、徐崇嗣等合作描繪《賞雪圖》。圖中“侍臣、法部絲竹”即由周文矩主筆,甚受稱譽。他還畫過《重屏會棋圖》、《五王酩飲圖》等,也是表現李璟及其兄弟們的群像和生活情態的。《重屏會棋圖》現藏故宮博物院,描繪李璟與其3個弟弟弈棋,在弈棋的高雅生活中流露著友愛氣氛。李璟坐正中,其肖像神情逼真,頗有特色,衣紋細挺而帶轉折,瘦硬戰掣,正是周文矩線描特色。圖中屏風上又畫一屏風,內容系表現白居易《偶眠》詩意,故名《重屏會棋圖》。
宮中圖
鄭文寶《江表志》還記載了這麼一件事:寶大五年(公元947年) 元旦,中主李璟召他的兄弟和侍臣登樓賞雪,吟詩飲酒,並集中當時名家畫《賞雪圖》,由高太沖畫御容,朱澄畫樓台宮殿,董源畫雪竹寒林,徐崇嗣畫池沼禽魚,而周文矩畫太弟以下侍臣及伎樂供奉人像。由於他們在創作上發揮了各自的絕技,合作得非常成功,所謂“曲盡一時之妙”。《聖朝名畫評》、《宣和畫譜》均把他列入宋畫家,可知北宋初期,他尚在人間。
南唐 周文矩 宮女圖 團扇
五代周文矩是南唐重要的人物畫家,工畫人物,尤工仕女,對後世有很大影響。他的作品惜已存世不多,除國內有一部分外,散失海外傳為周文矩的作品亦僅有數本:《琉璃堂人物圖》《後主觀棋圖》《宮中圖卷》《飲茶圖》《浴嬰圖》,成為研究周文矩繪畫風貌的重要參考資料。
幾件海外流傳作品
1.《琉璃堂人物圖》
《琉璃堂人物圖》為宋摹本,31.3厘米×126.2厘米,現藏美國大都會美術館。此卷內容,據有關史料,乃寫唐詩人王昌齡與其詩友在江寧縣丞任所琉璃堂廳前聚會吟唱的故事。共畫十一人:僧一人,文士七人,侍者三人。與僧人對坐穿黑衣者為王昌齡,僧為法慎,後段倚松者為詩人李白。此幅作品同北京所藏殘存的後半段,均為宋摹本,而流入美國的此幅為全摹本,更顯得尤為可貴。
浴嬰圖
全畫共分兩部分,前部分以法慎為中心,王昌齡等二文士正與之談論,兩侍者在後捧盒侍立。後半部 分則以文士構思詩文為主題,李白倚松而思,一侍者正磨墨以待倚石執筆而思者運筆疾書,最後一文士執卷回頭仰望,若有所感,與之同坐黑衣文士則眼望執筆欲書文士,似乎已覓得佳句。全幅人物繁複,布置鋪排錯落有致,真實地再現了當時文人雅會時的情形。此件作品《宣和畫譜》亦有著錄,《勤齋集》所記較為詳細:
賜梨圖 手卷
……圖凡八人,皆唐衣冠,三僮子前,三人與胡僧對坐,朱衣者持梵夾讀,僧屈指為數物狀;衣綠者指左,黃衣者拱手,皆有談說,似是為文事者。中二人偕立,童子磨墨,一則憑曲松而言,若口授其意;一則據石,左執卷,右秉筆而掌其頤,若思概括其意而將之書者。后二人坐石上,共執卷,一讀而指其文,一仰而若有所思者……將此記與現藏此卷人物對照,正與此吻合,“皆唐衣冠”則是作唐人故事。畫面著色淡雅,格調清逸,衣紋線描頓挫轉折而有顫動之感,與今傳《重屏會棋圖》用筆一致。周文矩畫風上承晚唐周昉,設色簡單,又受李後主書法“金錯刀”影響。畫中靠背椅、榻、書箱等,據考古及文獻記載,都證明系五代后才有,排除了作者是韓滉的說法。清末民初,此本為狄平子所得,卷首有其長跋,后流往國外。
2.《後主觀棋圖》
周文矩(傳) 宮織圖
此卷亦為宋摹本,全圖31.3厘米×50厘米,與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重屏會棋圖》為同一母本,畫中主與其兄弟娛樂相得情境。周文矩傳世作品,以《重屏圖》最為著名,南宋
王明清考定其中一人為南唐中主,後有人考定畫中會棋四人為南唐中主兄弟四人。此本題為《李後主觀棋圖》或有所據。《揮塵三錄》卷三《尤延之博物洽聞》言《重屏圖》為南唐李中主像:樓大防作夕郎,出示其近得周文矩所畫《重屏圖》 ……明清云:‘頃歲大父牧九江,於廬山圓通寺模江南李中主像藏於家,今此繪即其人。……亟走介往會稽,取舊收李像以呈,似面貌冠服,無毫髮之少異,因為跋其後,樓(大防)深以賞激。(《揮塵三錄》)《研北雜誌》又言:
《重屏圖》至汝陰王明清氏始定正坐者為南唐李中主像……江南李中主兄弟四人圍棋,屏上書樂天前詩……
仕女 園光鏡心
圖中畫一人居中觀棋,如有所思,另一人正關注棋局,其中二人正執子欲著棋,爭鬥方酣。旁畫侍者一人。背景置一屏一榻,屏上又畫屏風人 物。此圖未見《故宮已佚書畫目》著錄。現藏弗利爾美術館。
3.《宮中圖卷》
此卷共有三段,為南宋摹本。1947年左右流出海外。第一段28.3厘米×168.5厘米,藏
克里夫蘭美術館,曾名《仕女圖》,第二段名《宮中圖》,藏哈佛大學福格博物館,第三段名《唐宮春曉圖》,原為英國私人藏,現藏大都會美術館。藏克里夫蘭美術館《宮中圖》本,卷後有南宋淡岩居士張激紹興十年(1140年)跋:
周文矩《宮中圖》,婦人小兒,其數八十。一男子寫神。
嫦娥 鏡心
明代張丑《真跡目錄》、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現代
鄭振鐸《韞輝齋藏唐宋以來名畫集》等均有著錄。此卷畫後宮貴妃、宮女日常生活情境,有不同的生活場面。或與女官一起從事文事活動,或吹奏絲竹、撥阮彈琴,或對坐談天,或梳洗照鏡、整裝理容,或照看皇子、嬉戲娛樂……種種不一,寫出了宮中日常情 境。人物歡快而有序,神態自然愉悅,完全沒有一些詩人所描繪的宮怨氣氛,實為宮廷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八十位人物,或三五一組,或六七人一叢,人物交插井然有序,充分表現了作者駕馭大場面的能力。據畫史記載,周文矩為翰林待詔,具有多方面的繪畫天才,善道釋人物、山林泉石,而尤精仕女畫。前人論畫仕女之工,不貴施朱敷粉、鏤金佩玉、以飾為工,而貴在得其閨閣之態,即能寫出仕女的神態、氣韻。觀周文矩此卷作品,其對宮中生活觀察之細、造型之優美、人物之繁複變化,確實令人讚歎,雖非原作,仍讓人感受到他過人的才華。
4.《飲茶圖》、《浴嬰圖》
此兩件作品舊傳周文矩,亦是宋人摹本,為團扇、絹本,均縱35.8厘米,橫35.9厘米。鑒藏印前圖有“信公鑒定珍藏”“信公珍賞”“公”等收藏印章,後圖則有“丹誠”“真賞”“都尉耿信公書畫之章”等,同藏美國弗利力美術館。《飲茶圖》畫一貴婦正向一茶盤中取茶,作正面低頭狀,神情端注,一手伸向茶杯,一手從後面正欲伸出托住茶杯。一綠衣侍女雙手托茶盤,小心翼翼,專心注視茶盤中茶。不遠處一貴婦合扣雙手於胸前,微微低頭迴向她們而立,儀態端莊,似正等待執茶婦人向其獻茶,其後一侍女手托錦盒緊隨其後。全幅布局緊湊,雖然是四人,不好作安排,但將兩人排為一組,而另外兩人則和其拉大距離,成為兩組,在後一組中又將二人距離微微拉開,這樣就形成三分式構圖,形成疏密相間的格局,而又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安排極為得當。此本雖是扇面小品,亦精心為之,頗見宋人用意之工,造型之美。從中亦可見周文矩畫風之一斑。
周文矩作品
《浴嬰圖》則繪三婦人為四嬰兒洗澡情形。右面一婦人正給一小兒脫衣,小兒手放盆中,露出極不情願的 神態。中間則繪一婦人正為一小兒洗澡,盆中小兒坐在水中,亦臉露哭容,好像被大人摁在水中,極不耐煩,盆旁一小兒上衣已脫,扶住盆沿觀看正在脫衣的兒童。左面一婦人坐於凳上,一小兒正擁其懷中作撒嬌狀,好像已洗過澡,正欲依偎母親懷中尋乳吸吮,坐凳婦人一手擁抱小兒,兩眼則觀看正為小兒脫衣之婦人。全幅選取從脫衣到洗畢整個情境加以描繪,將日常洗澡的全過程極細緻地表現出來,構圖豐富嚴謹,極富有生活情趣,在表現仕女、兒童題材上,不愧為優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