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應祥
顧應祥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正德三年(1508年)授江西饒州(今江西鄱陽)推官。時府屬樂平(今德興縣)農民暴動,樂平縣令被俘,眾官皆束手無策。顧應祥攜一老卒,騎一羸馬,徑至義軍營壘,陳明利害,經顧應祥勸說后縣令獲釋。事平,遷錦衣衛經歷,後任廣東按察僉事兼嶺東道。贛、粵、閩交界地區又爆發農民起義,明廷派中丞王伯安(王守仁)率顧應祥前去鎮壓,擒農民軍首領雷振、溫火燒等。又移兵驅逐海盜。正德十四年擢江西副使、分巡南昌道。后又參與鎮壓湖南、廣西的農民起義。嘉靖六年(1527年),遷山東布政使,不久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雲南。雲南任上,極意經略,定永昌府(今雲南保山)騰越諸衛署,添設永昌等府縣師儒,頒王氏公約,申明射禮,行寬軍職襲替例等善政二十餘事,滇人事事稱便。母喪未能及時回候,被罷官,及奔還,與鄉里蔣瑤、劉麟等結社,徜徉於菰城、峴山(均在今湖州市近郊)間,有終老之志。時吏部都察院曾數次奏陳,調顧應祥再撫雲南,滇人大悅。不久升南京兵部右侍郎,未到任,改調南京刑部尚書,居官二年,離職回鄉。
史臣文筆(范元鋒)近觀<楊升庵自書詩卷>,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年)六月四日書於昆明縣高嶢,行草紙本,縱47.5cm,長672cm。款署:"舊詩一卷奉呈大文宗箬翁顧老先生請教。侍生楊慎頓首。嘉靖庚戌六月四日高嶢庄書”。詩卷中箬翁顧老先生,就是顧巡撫應祥。雲南巡撫顧應祥索書,楊狀元升庵遂行書丙午(1546年 嘉靖 二十五年)詩作二十六首。楊狀元慎(1488年---1559年)書此卷時年六十三,寓居昆明滇池西山下。可看出文人雅士楊狀元與地方父母官顧巡撫的文字交。
顧應祥一生勤奮好學,手不釋卷,九流百家,無所不窺;讀書則“必傳證精解,務當於心而後已”。少年時曾隨陽明、增城二先生遊學。喜藏書,先後搜集先代著作數千種,並編撰有《顧氏書目》,收錄其家藏圖書,今已無考,惟見於明末藏書家王道明手抄稿本《笠澤堂書目》中所著錄。著《傳習錄疑》1卷、《致良知說》1卷、《惜陰錄》12卷。尤精於九章勾股之學,著《測圓海鏡分類釋術》10卷,指出:“為數學者,識其大者得其義,識其小者得其數”;“置為數術以測之,於是乎天地之高深,日月之出沒,鬼神之幽秘,皆可得而知之矣!”著有《測復算術》4卷、《弧矢算術》1卷、《勾股算術》1卷,傳於世。涉及天文、法律、奏疏、詩詞、圍棋、方誌等的著作有《南詔事略》、《人代紀要》、《重修問刑條例》、《律解疑辯》等10餘種。其中《南詔事略》為在雲南任上所著少數民族史傳。《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諸書與史互異者,皆別作按語,詳為考證。詮注敘次,頗為簡潔。至所載鄭氏世次及一切事實,皆五代史及五代會要、文獻通考諸書所未載,亦足裨史氏之闕也。”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為家鄉纂修《長興縣誌》,在序言中道:“觀天之文,察地之宜,而審乎人事之變,斯可立政矣;政立而教化矣,此志之所為作也。”嘉靖四十年,刻成書。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病故,終年83歲,賜葬城西北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