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蘭

芷蘭

芷蘭,即南接洞庭澧水流域的野生蘭花,為蘭科地生蘭。它的名字由來,因愛國詩人楚大夫屈原遊歷於此留下的絕妙詩句“沅有芷兮澧有蘭”而得名。

釋義


“芷”通“芝”,芷蘭是蕙芷的簡稱 ,指蕙蘭和白芷。
①芷和蘭,兩種香草:芳若芝蘭;芝蘭生深林。
②比喻優秀子弟:芝蘭有秀;芝蘭重茂。參見“芝蘭玉樹”。
《孔子家語·在厄》:“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按《荀子·宥坐》作“芷蘭”。芷亦芳草,作“芝”者借字。也比喻才質之美。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這首詠蘭詩不僅僅寫出了蘭花的特點,也刻畫出蘭花的品格和可貴的情操。

種類


我國蘭花的種類很多,就蘭科植物來說,可分為地生蘭、氣生蘭兩大類。人們最常見的有春蘭建蘭寒蘭等。多叢於空氣潮潤,山谷溪邊或樹木庇蔭之處。
芷蘭
芷蘭

文學作品


後人(清)張之洞“也任你說拳椎黃鶴,也任你說盤青螺,也任你說艷摘澧蘭”的精妙構思,濃縮出極其動人的詩情畫意。芷蘭四季常青生命力很旺盛,葉柄中間盛開一束束小小的黃花。幽香向四周瀰漫,這種香味既不象玫瑰花的香味那麼強烈,又不象桂花的香味那樣甜膩,也不象梅花的香味那樣清淡。但卻樸素大方、爽心愜意、馥香襲人。乃有“香祖”或“國香”之美譽。敢問,君以為然否?然也!!
一代文學巨匠沈從文在名著《桃源與沅州》中欣然撰寫:“小溪谷里生芷草,到如今還隨處可見。這種蘭科植物生根在懸崖隙間,或蔓延到松樹枝丫上,長葉飄拂,花朵下垂成一長串,風致楚楚,花葉形體較建蘭柔和,香味較建蘭淡遠。”這些具體生動的描繪,也含蓄地抒發了作者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綿綿之情。
芷蘭的清美芬芳美德,大美不言的韻致,自然會贏得人們各種讚譽和喜愛。一來花朵純真質樸,無需濃妝艷抹,更無俗氣媚態。正如洞庭第一長聯中所云:“沅芷南芬,澧蘭北秀”。這個“秀”可謂得體佳麗也!是一種內在美,具有較強的藝術魅力。二來由於聖潔高雅,幽居深谷,不趨炎附勢,“雖無艷色如嬌女,自有幽香似德人”。人們常把它與“常德德山有德”相提並論。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有“岸芷汀蘭,鬱郁青青。”吾不願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淵明《世外桃源》中也有“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事實上,都是芷蘭繁衍的生命群體,確為正氣所宗。凡是邪惡、腐敗之流,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君不見,兩千多年前的蘭心慧質的孟姜女,就是從澧州嘉山腳下起步千里尋夫,她的深情、以及她的無怨無悔、忠貞不二的精神,不正是清心去邪、香滿乾坤的中華民族文化芷蘭嗎?
澧縣三面環山,東瀕洞庭,腹地澧陽平原,澧水徑流其間,山、川、平、湖,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物產繁盛,素有魚米之鄉。先秦為楚國屬地,據說當年孔子遊說到這裡,見澧水兩岸落花滿地,芳草連天。不禁謂然長嘆“習習谷風,以陰為雨。何比蒼天,不得其所。時人闡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孔子愛蘭,把自己也比做芷蘭了。《周易》中“同心之言,其嗅加蘭”。被老人家解釋為同心協力的人,氣味像蘭花一樣芳香。可見,夫子愛蘭有了更深刻的文化內涵。
唐代大詩人李群玉更是為家鄉芷蘭所陶醉。特地把家由城內遷至城外仙眠洲(今縣委會對面一帶),建宅名“水竹居”修身養神,惟吾德馨。對此好友周朴有詩曰:“群玉才名冠李唐,投詩換得校書郎。吟魂醉魄知何處,空有幽蘭隔岸香。”《李群玉詩》等傳世詩文自然飄逸,舒捲自如,表現了一種執著、堅毅的精神境界和理想生活。
1961年秋,毛主席看完《離騷》后,沉思片刻,揮筆寫下《七絕、屈原》光輝詩篇。“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路沖向萬里濤。”其中“椒蘭”二字為申椒和芷蘭,皆為芳香植物,在這裡比喻賢德之士,賦予蘭嶄新時代的革命鬥爭精神和風格。
澧陽大平原懷抱萬頃孕育生命的沃土肥壤,像山間落葉腐殖了的海綿地,似乎折枝也能綻出新綠,是一片有感情和智慧的土地。近代的蔣翊武、林伯渠等生於斯長於斯的仁士志傑,把“澧有蘭”特有的芳香發揮得淋漓盡致。不由得令人平添一份自豪!而澧州人習慣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改革開放的大花園中又迎來花滿古城,香滿萬家的瑞祥佳氣。糧、棉、油豐收在全省舉足輕重,全國勞模、狀元、先進個人比比皆是,不知有多少“花中君子”默默地、悄悄地用青春把美好家園裝點……隨著人們富裕程度的提高,不僅菜籃子盛了、花籃子也更妍了。勤勞勇敢、正直善良的澧人具有創造性和藝術性的靈感,總結出“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幹、冬不濕”的養蘭十二字訣,市民還竟以花卉相饋,送人一份美麗的驚喜,表達一種人間和愛的情味。專業花農根據芷蘭生長田間要求不高,喜半陰半濕等特點,還培育出深黃、淺紅等花色的園藝栽培品種,作為一種室內盆景花卉,可供長期觀賞。最好的新品種花朵多,細葉纖長,濃綠而又光亮,其造型千姿百態、美則美矣!平時家裡擺上兩盆顯得生機盎然,如果懸掛空中成“吊蘭”則另具一番極高情趣,觀其葉瀟灑、優柔、隨風而動,好象欲說自己的喜悅。同時也更加烘托出花朵婀娜、清麗、高雅的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