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閣

河南省開封市玉皇閣

玉皇閣,又叫通明閣,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包公湖東北部延慶觀內,始建於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已有近800年的歷史,其建築坐北朝南,通高18.25米,分為上、中、下三層,全部是由青磚、青石和琉璃瓦件砌成,整個建築不施梁木,結構嚴謹,富於變化,是一座無梁式的亭閣建築,在中原乃至全國都非常罕見、漢蒙文化巧妙結合的歷史建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設沿革


金大定九年(1169年),王重陽帶領丘處機等4名弟子從山東返回陝西,途經開封時病逝於王氏客棧。金大定十年(1170年)正月初四,全真教弟子為了紀念王重陽,在王氏客棧原址建立重陽宮。重陽宮自此成為全真教的一個標誌性活動場所。
元代,王重陽弟子丘處機被帝王尊崇,元大祖十四年(1219年)被成吉思汗詔見封為國師,賜號“長春真人”,並授命掌管全國道教。於是,道教大為流行,信徒極多,宮觀林立。重陽宮為道教教祖王重陽病逝之地,更是與眾不同。元太宗五年(1233年),蒙古佔領汴京后,丘處機遺命郝大通之徒棲雲真人王志謹主持重陽宮,並對其進行重修。經過兩代人約30年的努力,建成了一座廣袤七里、規模宏偉、殿宇壯麗的大宮觀。元世祖忽必烈親自賜名為朝元宮,世人又稱之為大朝元萬壽宮。元末,紅巾軍首領劉福通率起義軍攻取汴梁,將大朝元萬壽宮付之一炬。戰火過後,僅存一齋堂,也就是現存的玉皇閣。
明初,延慶觀一度為“寶泉局鑄錢之所”,后移至蔡河灣,而齋堂則徹底荒廢。明洪武六年(1373年)恢復為道觀,改名延慶觀,設“遵紀司”。
明成化、萬曆諸朝的周王府和地方官員又對延慶觀及玉皇閣進行了多次修葺。至明末,延慶觀的規模與布局據《如夢錄》記載為:“大門三間,門前有石獅一對。大門內向東有關王廟三間、向南,二門三間,正殿供三清天尊。”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延慶觀及玉皇閣被黃河水淹沒。
清康熙七年(1668年),縣人趙足行等倡導信善者捐資重修延慶觀和玉皇閣,這是延慶觀和玉皇閣被淹后的第一次修復。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黃河決口,延慶觀、玉皇閣再次被淹。水退後,於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再度重修。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三十四年(1908年),通過兩次修葺,使道觀稍具規模。
1927年,廢觀毀像。
1985年,國家文物局撥款修葺玉皇閣、重建穿心殿。此次修葺,使玉皇閣的面貌大為改觀,基本恢復了原來的狀況,清理出了已經埋於地下3米多深、750多年的玉皇閣基座。
2008年11月21日,正式實施了玉皇閣整體頂升工程,閣體整體提高3.1米,徹底解決了閣體受地下水侵蝕的問題。
玉皇閣雪景
玉皇閣雪景

結構布局


玉皇閣
玉皇閣
玉皇閣第一層(下層)為正方形,四四方方,四平八穩。外部為四坡檐頂,在檐脊上方還雕有標誌等級制度的五個走獸,分別是:龍、鳳、獅、馬、魚。雕刻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它一方面是五行的象徵,金木水火土,另外也是古代等級制度的體現。
第二層是一個八棱形的實體,這種從四方形向八棱形的突然轉變,在古代建築史上是十分少見的,在八棱形的四周用碧綠的琉璃瓦砌出了連續的山花,像一座座高大的山脈波瀾起伏。在每個山尖上都有一個龍頭,龍頭朝里,在龍的背上插有一把箭柄,古人們認為鴟吻五行屬水,將其放在房脊上可以起到鎮除火災的作用。其背上的劍,是為了起到裝飾和加固房脊的作用。山面上砌出正脊吻獸、垂脊、扶風、懸魚等,垂體結構為仿木的柱仿、斗拱、闌額等以承托上層平座。整個中層從外觀來看內外互不相連高低相應渾然一體,並且每一層的裝飾都互不遮擋。
玉皇閣
玉皇閣
第三層是一個八角形的亭閣,亭子的正南門門楣上有一塊匾額,上面寫著玉皇閣三個大字。在亭子裡面供奉著中國珍貴文物,漢白玉雕玉皇大帝,玉皇閣的二三層與底部之間是沒有階梯可供攀登,既體現了玉皇大帝不食人間煙火,超然世外的神仙地位,又使人覺得玉皇大帝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給人們增添了一種神秘之感。
三層的閣頂,是一個八角攢尖頂,上面覆蓋著碧綠色的琉璃瓦,攢尖頂的頂端是一顆銅質的火焰寶珠,在寶珠四周的垂脊上有騎獅子的仙人,還有騎獅子的蒙古武士。
玉皇閣最頂端是一顆銅質的火焰寶珠,它是蒙古族的吉祥物。順著火焰寶珠往下看,在亭閣的垂脊上有兩個騎著獅子的蒙古武士,其身上穿的皮毛衣服的紋路都是非常清晰,此琉璃構件從元代保存至今。
玉皇閣內部,像一個蒙古包一樣,頭頂是一個半圓的穹窿頂,這是蒙古族的建築特點,底下四個角是直角的四塊大青石集成的四個密集的斗拱,體現了漢代的建築特點,整個建築是一個蒙漢的巧妙結合體。上圓下方也印證了古人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說法。
玉皇閣頂端
玉皇閣頂端
玉皇閣原來存在的主要弊端有:地下水位較高,長期大量排水引起閣體地基砂土結構產生明顯變化,致使閣體基礎不均勻變形,加劇了閣體的傾斜、開裂,其中部分裂縫從牆基延伸至穹隆約1米處,且裂縫尚在發展;地下水攜帶有害鹽類上升並侵蝕閣體及磚雕構件,加之凍融作用影響,閣體酥鹼現象日甚;西南角穹隆承重橫樑斷裂,部分石質構件開裂,部分非結構構件(裝飾、雕刻等)受損嚴重。

文物價值


玉皇閣頂升工程正
玉皇閣頂升工程正
玉皇閣採用磚牆穹頂結構,元代穹頂在伊斯蘭教建築中使用較為普遍,但在道教建築中較為罕見,玉皇閣是研究西域伊斯蘭教建築形制與風格對中土建築影響及元明中國磚石拱頂建築嬗變的重要實物,外觀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的風貌,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科學、藝術價值。
玉皇閣既是漢蒙文化巧妙結合的產物,同時,對研究中國元代的文化藝術、建築特點也有重要意義。而且使開封地區自宋朝以來的古代建築保持了宋、元、明、清的完整序列,沒有出現遺憾的空白。

文物保護


保護級別

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措施

玉皇閣屢遭黃河水患,泥沙淤埋近3米,玉皇閣整體頂升保護工程綜合運用了止水、降水、本體預加固、矩形頂管、坑式靜壓樁預壓托換、整體頂升、應力監控等多項疑難土木工程技術,徹底解決了因高水位、局部不良地質、地基支持不對稱等引起的文物建築結構病害,類似的文物保護工程實踐在國內屬第二例,而其難度及成功運用坑式靜壓樁托換頂升技術則屬首例。

旅遊貼士


開放時間:8:00至18:30
門票價格:15元/人(學生、兒童半價,現役軍人免票)
市內公交:乘1路、9路、16路、20路至延慶觀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