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十八省

漢地十八省

內地十八省,即漢地十八省,指清朝將原明朝漢人統治區中的十五個承宣布政使司中的湖廣分為湖南、湖北,南直隸(先改名為江南省)分為安徽、江蘇,從陝西中分出甘肅,所設置的18個省份。

這十八個省份維持晚明原有的政治制度,而不同於滿人佔領的關外三將軍轄區及新疆、內外蒙古、青海、西藏等其它地區。十八省與其它地區的界限主要是長城。

內地十八省的概念與範圍自康熙年間至光緒年間兩百多年來大致維持不變,屬於郡縣直轄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則在少數民族及漢族聚居的地區設立了五個自治區,另設有自治區以下級別的民族自治行政單位。

歷史


清代行省

地方設行省這一制度始自於波斯,蒙古西征后流傳於元朝,元朝設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朝曾設十大行中書省(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陝西、四川、甘肅、雲南、江浙、江西、湖廣),兩個單列區(北京中書省腹里、吐蕃宣政院)。這一制度後為明、清兩代所沿用。
晚明政治腐敗朝廷不斷丟疆失土,漢人活動範圍被壓縮在內地十八省內,清廷征服中原后帶來的中國邊疆領土擴張,再次將東北地區、新疆、青海、蒙古等邊地與內地置於中央政府的統治之下。但由於清朝前期實行種族隔離制度,建立清長城對各民族分而治之,嚴格地限制邊地人口流動,內地與邊疆地區難以產生大規模經濟文化互動,導致邊疆地區的開發長期停滯不前,領土不斷被列強蠶食。清政府最終不得不廢除禁關令實行“移民實邊”政策。
清朝末年清廷進行了行政體制改革,東北地區和新疆建省。而在民國時期,行省制已在全國普遍推廣。

範圍

內地十八省大致是清代時漢族的主要居住區。包括:江蘇(包括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包括重慶)、福建(包括台灣)、廣東(包括海南、香港,澳門)、廣西、雲南、貴州、直隸(包括北京、天津兩市,河北中、南部地區和河南、山東的小部地區)、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包括寧夏)。
助記口訣:兩湖兩廣兩河山,蘇皖浙贛雲貴川,西北陝甘閩東南。

原十八省

鐵血十八星旗(1912.5-1928.12)
鐵血十八星旗(1912.5-1928.12)
清朝施行因俗而治的地方行政制度,本意在於對不同的民族分而治之,以維護滿人的絕對統治。然而事實上,一些地區本為漢族所有,卻列為其它民族居住區。例如遼東自戰國以來就是漢族的傳統居住的地區,但清入關后驅除了那裡的漢人,並把其列為禁地,禁止漢人進入。類似的禁地還有新疆、蒙古、西藏。於是,清末時歐洲人創造了一個China Proper的概念,有人將其翻譯為“中國本部”。
辛亥革命成功之後,曾有人主張未來的中華民國領土為內地十八省,鐵血十八星旗即為例證。
鐵血十九星旗是鐵血十八星旗的變體。
藍白井字旗(1912-1928.12)
藍白井字旗(1912-1928.12)
1912年(民國元年)1月10日,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通過專門決議以十八星旗為陸軍旗。
1912年(民國元年)5月,中華民國的臨時參議院在北京提出“國旗統一案”,仍然以五色旗為中國國旗,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海軍旗。
但是否繼續以十八星旗為陸軍旗則受到多數東三省籍的議員反對,因為十八星旗並不包括東三省,更不能代表全中國。於是議員們提出意見修改十八星旗,先是有提議在旗中央加上一顆較大的黃星,以表示中國的統一。后又認為中央黃星大有側重中央之意,忽視地方之意,中央黃星又改成與其他黃星一般大小。成為十九星旗。十九星旗的提案被議會表決通過,取代十八星旗成為陸軍旗。1912年6月11日,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公布此次國旗議案結果,成為中華民國第一個具有法律意義的國旗方案。1928年12月17日北伐成功后,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全面廢除鐵血旗。

位置變化

隨著清廷國勢日衰,漢地18省人民生活陷入困頓,越來越多的漢人基於生計,被逼向十八省外的中國領土移民。例如“闖關東”、“下西口”等。結果使得清朝前期禁止漢族居住的地區如東北、內蒙古等地區的漢族人口比例快速成長,甚至超過了當地其他民族的成長。他們帶去了漢族的文化,帶動了其它民族的共同繁榮。十八省所代表的漢族文化,因而傳播到整個大中華地區。
十八省在1912部分省份的轄區有了變化。
直隸(1928年改名為河北省)喪失了內長城以外的土地(宣化地區於1928年併入察哈爾省、承德以北建立熱河特別區,於1928年建省)。
甘肅的甘邊寧夏護軍使轄區與甘邊寧海鎮守使轄區於1928年分別建省。
前者併入銀川地區成立寧夏省。
後者併入西寧地區成立青海省。
四川西部藏族地區劃出川邊特別區,於1928年改名為西康省,於1937年又划入西昌地區。
廣東劃出海南島成立海南特別行政區
另外另有成立數個直轄市。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各省區的邊界有小幅調整。
張家口地區(即宣化地區)與承德地區(不包含北方蒙古族地區)划回河北省
濮陽地區由河北省划入河南省,武安、涉縣則相反
河北山東邊界有小幅調整
范縣由山東省划入河南省,又分出台前縣,東明縣則換予山東。
微山湖南岸,以及解放前由山東省暫時代管的徐州及連雲港部分地區劃入江蘇省
江蘇省利用碭山縣與蕭縣向安徽省交換盱眙縣,泗洪縣天長市部分鄉鎮。
婺源縣由安徽省划入江西省
廣西省(現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利用懷集縣向廣東省交換雷州半島(不含)以西地區
海南行政區於1988年升格為海南省
西康省撤銷,金沙江以東划入四川省,並與青海邊界有小幅調整
攀枝花市成立時將附近雲南省地區劃入四川省
雲南省金沙江以北地區劃入四川省,但從四川省獲得中甸縣北部(稻城縣亞丁三神山: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以南)
陝西省北部部分地區連同山西省北部黃河以西地區劃入內蒙古自治區
瑪曲縣由青海省划入甘肅省
甘肅省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邊界有小幅調整
寧夏省更名為寧夏回族自治區,並將賀蘭山以西划入內蒙古自治區,但自甘肅省划入固原地區
甘肅青海邊界由舊有習慣線改為以黨河、南山為界。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轄區逐漸擴大;1997年,重慶恢復中央直轄市,併合並涪陵地區、萬縣地區、黔江地區。
其餘直轄市撤銷。

關係


從清代,內地十八省就等於中國核心地帶,而西方人有把這一地帶稱為China Proper,有人翻譯為中國本部。但後來的人口流動和資源產業的開發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比如新疆已經在很多產業上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東北地區在經過蘇聯援建后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區之一,因而觀念上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領土應當無差別對待,因而核心地帶的說法是對邊疆地區的歧視。

獲贈清代地圖


1735年清朝統治的漢族地區
1735年清朝統治的漢族地區
2014年3月底,正在訪問歐洲的習近平收到了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禮物:“這是1735年德國繪製的第一幅精確的中國(內地十八省)地圖。”
這份特殊的禮物是默克爾28日晚間在總理官邸私人宴請習近平夫婦時送出的。習近平送給默克爾一套瓷器花瓶,夫人彭麗媛則贈送了一套中國民族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