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瀾紀念室
名人紀念館
張瀾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主席。為了紀念張瀾先生,政府曾於1988 年在張瀾先生生前創辦並任教的南充建華職業中學內興建了張瀾先生紀念室。
張瀾紀念室也稱張瀾舊居,位於南充市順慶區人民南路南充市建華職中校內,建華職中前身為私立南充建華中學,由張瀾等創辦於1940年。
正門前左側塑有張瀾先生半身像。正門門楣上方懸掛著一塊生漆木匾,上刻胡耀邦親筆題寫的“張瀾紀念室”匾額。其生活卧室基本按原樣布置,簡樸、大方。其它展室展出了近百件展品和200餘幅全國書畫名家紀念張瀾先生的作品,其中包括張瀾先生80高壽時毛澤東、朱德的祝詞和張瀾生前的照片、部分著作等。
張瀾塑像
辛亥革命后,任川北宣慰使,繼任國會眾議院議員。1915年後,任四川嘉陵道道尹(民國時期的官名。民國三年即1914年5月,袁世凱公布省、道、縣官制,分一省為數道,全國共九十三道,改各省觀察使為道尹,管理所轄各縣行政事務,隸屬省長。民國十三年即1924年6月,北洋政府內務部通令廢道制,裁撤道尹),主持川北庶政(各種政務),1917年升任四川省省長,1918年在北京設立“四川省省長行署”。他清正廉潔,勤政為民,被譽為“川北聖人”。
五四運動時期,任北京《晨報》執行董事。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期間,由於川軍軍閥劉湘在民國初年是張瀾任川北宣慰使時的警衛營副營長,素來敬重張瀾,因此促成川軍出川抗日張瀾作出了重大努力,同時他還努力為國共團結抗戰而奔走。1941年,張瀾參加發起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改名中國民主同盟),1941年10月繼黃炎培後任民盟中央主席,直至1955年2月共14年。1946年代表民盟出任舊政協首席代表。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55年2月9日逝世,享年83歲。
張瀾紀念室
前廳第一陳列室主要反映的是張瀾先生青年時代到抗日戰爭爆發時期的學習和革命生活,這是張瀾先生用過的小座鐘。
前廳第二陳列室反映的則是張瀾先生1939年—1945期間參加民主革命和新中國建設的主要活動經歷。1949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時,身著布衣參加中華人民共
張瀾紀念室陳列室
后廳有三間,正中懸掛的是陳毅題寫的“民主戰士”,中間大廳陳列有張瀾半身像和毛澤東、朱德等為張瀾先生80 大壽所寫的祝壽詞。左室陳列有張瀾生前部分照片和著作,右室為張瀾卧室,陳列有張瀾生前用過的床、櫃、幾等。
張瀾紀念室原來叫三聖宮,保存在張瀾卧室旁的三聖宮《同結善緣》木刻銘文,記載了三聖宮興建、被毀、重建的時間、過程以及捐資修建人的名單、捐款數額等。這塊木刻是光緒15年(1889)刻,至今已119年。
張瀾卧室
1985年南充市政府在建華中學內設立“張瀾舊居”,2006年順慶區政府又投入100多萬元,歷經4個多月對張瀾舊居進行了徹底的、全面的修繕,並正式對遊客開放。
張瀾紀念室外景
紀念室左側的“建華園”佔地200多平方米,中央矗立著張瀾先生半身玻璃鋼塑像。應該說,張瀾紀念室只是一座簡陋的四合院,裝修簡樸,陳設簡單,相對於國家副主席的顯耀身份來講,顯得有些寒磣,或許應該裝修布置得更堂皇一些。據說,在距南充市49公里的西充縣蓮池鄉觀音堂村張官溝,還有張瀾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