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吹歌

流行於河北省的傳統器樂吹打樂

河北吹歌是流行於河北省的傳統器樂吹打樂。以吹管樂器為主,輔以打擊樂器及旋樂器,演奏曲目大多來自傳統民歌和戲曲唱腔,故名吹歌

簡介


民間藝人表演河北吹歌1
民間藝人表演河北吹歌1
演奏這種吹打樂器的班社團組織有吹歌會、吹管會、吹鼓樂、吹打班、為樂會、安樂會等不同名稱。吹歌會的成員,一部分是僧人道家,多在祭祀、打醮、迎神、送殯時演奏;另一部分亦農亦藝者自由組合成各種班社,常為婚喪喜慶和過年過節時演奏,如為傳統民俗舞蹈跑驢、據缸、地秧歌等作伴奏,及在農閑時演奏自娛。其中以定縣子位村吹歌會和徐水縣遷民庄吹歌會最負盛名。
河北吹歌的歷史根據藝人提供的口頭資料推算,至少已有二百多年。也有一種說法是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分類


河北吹歌主要流行於該省的徐水定州安平安國滄縣唐山等地區,河北吹歌按地域不同可分為冀南吹歌和冀中吹歌和冀東吹歌。

冀南吹歌

冀南吹歌以永年吹歌和滄州吹歌最具代表性。永年是歷史上有名的文化古城。永年吹歌隊遍布各地,幾乎村村都有吹歌能手,其吹奏的樂曲異常豐富,分大套曲、小套曲、雜牌曲三類。以《劉備過江》為代表的大套曲、以《唐帝三載曲》為代表的小套曲、以《將軍令》為代表的雜牌曲,具有熱烈火爆、質樸粗擴、溫柔細眺的各不相同的藝術風格和藝術特色。冀南吹歌的主奏樂器是嗩吶,配以笛子、打擊樂等。滄州吹歌主要盛行於南皮東光交河河間獻縣一帶。滄州吹歌除用嗩吶外,還有無孔的咔(kǎ)奏和口內發音的吹唱結合。藝人巧妙地運用各種吹奏藝術,表現戲曲人物中不同角色的音調和聲音。已故的吹奏藝人王金山,1960年9月毛澤東同志觀看了他的吹奏演出,並為他的精彩演奏熱烈鼓掌。他的嗩吶獨奏《打棗》,採用多種演奏形式,再現了人們提籃持竿,收打紅棗的動人場景。他演奏的河北梆子選段,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各種角色的唱腔。有的吹歌藝人還被選拔到中央歌舞團,為全國及世界人民獻藝。他們經常演奏的有《小放驢》、《金枝草》、《扯不斷》、《豆葉黃》及戲曲唱腔選段等。

冀中吹歌

在冀中,吹歌最有代表性的一是定州子位吹歌,二是徐水吹歌。
子位吹歌以齊奏、合奏較多,紅火熱烈,喜慶歡快。演奏的樂曲有《八仙慶壽》、《送情郎》、《萬年歡》、《打棗》等七八十首。子位現有老年吹歌班、婦女吹歌班、少年兒童吹歌班,是名符其實的“吹歌之鄉”。據說蘇東坡任定州知府時,曾為農民插秧時所唱的田歌小曲填詞正曲,所以後人有“蘇吹歌”、“蘇秧歌”之說。定州吹歌的特點是以管子為主奏樂器,嗩吶、笙、笛、板胡等為伴奏樂器。演奏的以反映農家生活和田園風光的《打棗》、《小放驢》、《豆葉黃》等最富有鄉情、鄉音、鄉韻的風味。演奏時情緒熱烈,講究音色和韻味兒之美。其中,“咔戲”是個絕活兒,它用管子、嗩吶吹奏一段樂曲之後,放下手中的樂器,嘴裡繼續發出奇妙的音響,不僅能模仿河北梆子《大登殿》、豫劇朝陽溝》等戲曲唱腔,還能學出各種飛禽走獸的叫聲,令觀眾拍手叫絕。它的秘密是演奏者舌下含個很小的金屬片,可發出奇妙的音響。
徐水吹歌主要是指遷民庄的“躍進吹歌會”,他們以演奏革命歌曲出名。1958年,他們被邀請參加了首都國慶遊行,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還被文化部命名為“躍進吹歌會”。他們演奏的《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騎兵進行曲》、《社會主義好》等,被中國唱片社錄製成唱片,在全國播放。
徐水遷民庄吹歌會獲省文化廳批准成立燕趙鼓吹樂團,音樂輔導基地。積極培養傳承人,廣泛招收中小學生;創新音樂形式,大膽運用現代音樂形式分聲部,多旋律演奏,使傳統的音樂演奏形式煥發新的生機。
遷民庄燕趙鼓吹樂團學員正在演奏
遷民庄燕趙鼓吹樂團學員正在演奏

冀東吹歌

吹歌會1
吹歌會1
冀東吹歌以唐山和撫寧吹歌為代表。音色甜美、淳厚、娓娓動聽。吹奏時一般由兩支嗩吶交替配合,再加鼓、鈸組成。演奏時有時兩支喇叭同時吹奏,有時上、下句交替吹奏,還有對奏學舌、模擬人聲等。還有一種吹奏形式叫“花吹”,就是把喇叭依次拔成3節,還要做摘腕、反手、倒手等動作,聲音始終不斷,樂曲完整。在冀東一帶被譽為花吹之最的是嗩吶演奏家陸雲起(綽號陸鐵嘴)。《花吹》是以長桿大嗩吶為主奏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冀東吹歌中獨有的。陸雲起高超的演奏藝術,嫻熟的表演技巧,把長桿嗩吶的音色控制得極為純凈、甜實。尤其是花吹中的連續三次拔節、摘碗、反手、倒手,剜、點、扭、轉等演奏技藝絕妙異常,令人讚不絕口。據說冀東一帶的農民每逢佳節,只要從電視機或收音機里收聽到陸雲起吹奏的《柳青娘》、《滿堂紅》等樂曲,不管男女老少都會情不目禁地扭起地秧歌。2006年,河北省撫寧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為全國唯一的“中國吹歌之鄉”、“中國吹歌研究基地”。

樂器及曲目


民間藝人表演河北吹歌2
民間藝人表演河北吹歌2
吹歌常用的樂器有嗩吶(suǒ nà喇叭)、笛、笙(shēng),也配以二胡、板胡、三弦、鼓、鑼、鈸(bó)等樂器。樂隊組合有兩種基本類型:一是以管子、海笛為主,輔以絲選,在加一種打擊樂器;另一種是以嗩吶為主,加上一組打擊樂器。
曲目除《二十四糊塗》、《摘棉花》、《四貝兒上工》、《花鼓曲》、《鋦缸》等近代流行民歌外,還有不少與元明時南北曲同名的曲牌。如《青天歌》、《豆葉黃》、《金字經》等;民間器樂曲牌有《小放驢》、《小二番》、《小開門》、《八板》等;增道用的曲目有《焚香倡》、《聚魂祭》、《五供養》、《大讚》、《大祝筵》、《三獻》等;“咔戲”曲目通常採用河北梆子、京劇、評劇哈哈腔柳子調等劇種的一些傳統劇目。

藝術特色


吹歌會2
吹歌會2
河北吹歌由於要“吹歌”和“咔戲”,所以管樂器的吹奏技巧得到了很大發展,如《梆子調》、《河北梆子》等,演奏者能對戲曲行腔和人物性格模擬得惟妙惟肖。另外還創造了模擬三弦彈奏和細雅的簫聲的特技,如《山東大鼓》、《小開門》等。河北吹歌的演奏形式生動活潑,音樂格調清新剛健,音樂高亢明亮、優美動聽,急則熱烈奔放、緩則感人至深,頗具燕趙之風,富有地方色彩。
河北吹歌是以管子為領奏,笛子、嗩吶、鏜子、龍頭翁子等民樂為合奏的音樂形式,喜慶、熱烈,極適合在重大節日和慶典等時機表演,因此在在民間極具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