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西街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的街

陽朔西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的一條步行街。位於陽朔古鎮中心,寬約8米,長近800米,略呈東西走向,東到濱江路,西到蟠桃路,中間與縣前街、城中路交匯。歷經1400多年,是陽朔最古老最繁華的街道,也是陽朔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明城牆、碑刻、古寺、古亭、名人故居、紀念館等這些古老的建築保存皆較完整。

西街,曾是孫中山先生演講的地方,藝術大師徐悲鴻也曾居於此,1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曾在此留下足跡。

歷史沿革


西街是陽朔縣城內最古老的街道,有1400多年的歷史。590年(隋開皇十年)設置陽朔縣時,縣城就已有一條長約200米、寬約5米的街道。當時街上只有幾家經營日用品的店鋪,居民大部分是農民。
西街真正始建於1674年。早期的西街不長,得名緣於其地理位置。陽朔縣城在元代至正年間築成石頭城牆后,以縣衙前的街為署前街,與從東到西的一條橫街相接,往南至碧蓮峰下一段則為小巷,東邊一段通灕江邊城牆,與南街相接,後來把這一帶通稱為十字街,往西街一段最長則叫西街。當年的十字街部分是縣城繁華的商業中心,四大商家各踞十字路口一角。這裡有經營日雜煙酒的萬利祥,有經營南貨土產出名的陳公興,另有蒲同昌和元安商號,都是實力雄厚的粵商。另外本地商家劉來興等,他們對陽朔的經濟生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抗戰勝利后,十字街商業中心逐步走向衰落。
早期的西街西段由於城牆圍住,不能直通膏澤峰下。要從西街出城須經過江西會館對面一段小街叫西橫街的折向正西門才行,所以說西橫街實際上也是西街的組成部分。後來,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后,西街人為了出城方便將城牆拆開一段直接公路,並在旁邊修建有最早的汽車站。並把東邊直到西城邊的一段改稱西馬路。新中國成立后一直叫西街,只是文革期間因避忌“西”字而改稱東風路,取其“東風壓倒西風”之意,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復舊名。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陽朔對外開放,西方遊客發現了西街,同時,他們對當地古樸典雅的民居和傳統文化、民風民俗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從此,每年到西街觀光、休閑的境外旅遊者超過數十萬人次。他們有住幾天、十天半月的,也有住一年幾年的,有的乾脆在西街成婚、開店。西街成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洋人街”,超越地域的“地球村”,規模龐大的“外語角”。

地理環境


陽朔西街位於廣西陽朔縣城中心。它東臨灕江,直對東嶺,西對膏澤峰,旁靠碧蓮峰。略呈東西走向,東到濱江路,西到蟠桃路,中間與縣前街、城中路交匯。

文化


特色文化

●中西文化合璧
西街夜景
西街夜景
這裡是洋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到1998年,發展到每天竟有1000多人在此逗留。其中外國人在此開店就有20多家,因此西街又被稱為“洋人街”。由於西街男女老少都能說外語,故又把西街喻為“地球村”,每年接待的中外遊客達150萬人次之多。
●歷史文化厚重
中西文化的融合在陽朔有著歷史淵源。
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陽朔最早的接觸和融合地。1917年左右基督教傳入陽朔,由李紹庚夫婦主持傳教,地點在西街東段一帶租一間民房進行,有數十人入教。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南京中央研究院部分機構也南遷到達陽朔,大部分入駐西街盡頭體育場后的中山紀念堂,繼續從事研究工作。
另一南遷到達陽朔的群體是國民政府軍官外語補習班。該班為國民政府培訓駐外武官和軍事代表及翻譯人員而設,有英、法、德、日、俄五個語種。我國著名科學家李四光竺可楨都曾到外語班作演講和授課。外語班在陽朔開辦半年,后遷往重慶,抗戰勝利后遷回南京。
除此之外,隨遷到陽朔的尚有“敵國人民收容所”,他們是德、日、意等國僑民。駐桂林的美英盟軍人員也經常到陽朔來,西街成了多國人員的集散地。當時的陽朔縣城由人口由2500多人猛增至10000多人。這是陽朔西街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陽朔西街 洋人街夜景
陽朔西街 洋人街夜景
解放前,何香凝、柳亞子、郭沫若茅盾等一大批革命者及文化名人都到過陽朔,藝術大師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黃賓虹都在西街住過,創作了大批山水畫。從50年代至今,將近有40多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到西街參觀遊覽,美國前總統卡特夫婦還騎自行車在西街觀光。
陽朔西街是一條散發著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的古街。這裡還是是孫中山演講的地方,柯林頓、尼克松、基辛格、撒切爾夫人、胡志明、西哈努克等許多名人在此都留下過足跡。
●民族文化淳樸
“陶潛彭澤五株柳,潘岳河陽一縣花。兩處怎如陽朔好,碧蓮峰里住人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詩人沈彬對住在碧蓮峰里的居民羨慕不已。
歷史上的西街除了幾家店鋪外,居民大多數是農民,相當長一段時期保持著“半是鄉村半是店,可為生意可為耕”的半商半農狀態,使西街人形成了城裡人豁達和鄉里人忠厚的雙重性格。西街,已經成了陽朔主要的旅遊服務街,街中有眾多的工藝品店、書畫店、旅館、咖啡廳、酒吧、中國功夫館。但西街人仍保持著忠厚淳樸的品格。西街也仍然保持著樸實無華的迷人古貌,一條暗青色石板路,兩排清代遺留下來的低矮的磚瓦房,翹角飛檐、雕樑畫棟的江西會館,展示著幽幽古色,散發著濃濃的古香。走進西街,就像走進了一座整潔的農家大院。

特色美食

陽朔西街啤酒魚
陽朔西街啤酒魚
啤酒魚這道菜是陽朔有名的特色菜,用料極為講究。魚是灕江清水魚,啤酒和魚肉的香味保證可以讓你胃口大開。做啤酒魚的時候,先將魚開膛破肚,去掉鰓和內臟,不刮鱗,平剖成均勻的兩半,每半邊橫砍幾刀但不砍斷,保持完整,撒上薑絲等作料,投入約兩三匙油的熱鍋中猛火煎,直煎得魚鱗變黃捲起,才淋上醬油,撒上紅辣椒,倒入半瓶啤酒,蓋上鍋蓋燜。好吃的陽朔啤酒魚一定要用新鮮灕江活鯉魚加灕江水煮。魚要放在一個平底盤子里,盤子下面的盆子里放些水,再用火燒。這樣魚不易燒糊且受熱均勻,入口鮮辣可口,絕無腥味。需要提醒你的是,正宗的啤酒魚一定要吃帶鱗的。最有名的就是“彭大姐啤酒魚”、“陶家正宗啤酒魚”。
●田螺釀
田螺最大的個頭類似乒乓球,而味道則絕對不是簡單的螺肉味道,裡面的肉不全是螺肉,而是掏出螺肉,再混合其他輔料和調味品剁碎,回填入空螺殼裡混合湯汁燒制,有螺螄釀、蚌釀、瓜類釀、花類釀、豆腐釀、柚皮釀、荸薺釀等十幾類30多個品種。

社會


街道特點

陽朔西街——有名的洋人街
陽朔西街——有名的洋人街
陽朔西街全長近800米,大理石路面,呈彎曲的S形,房屋建築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濃厚。用本地產的檳榔紋大理石鋪成,暗青油亮,兩旁是清代遺留的低矮磚瓦房,白粉牆紅窗,透著嶺南建築的古樸典雅。西街的建築大都是六七十年前的老房子,也有一些是明清時期的,所以歷史比較久遠。西街的街道用大塊的石板鋪成,也頗有歷史韻味。1984年經初步改造,建成了古樸典雅的旅遊文化街。1999年到2004年,陽朔縣又完成了保護性整治,使整條街道建築凸顯出“小青瓦、坡屋頂、馬頭牆、木門窗、吊陽台”式的桂北民居特色;與桂花街組成并行的步行街,頗具特色。

旅遊


●交通
從桂林到陽朔65公里,可以到桂林汽車站乘坐中巴車或豪華直達大巴,每15分鐘就有一趟車發往陽朔。
假如到陽朔站下車,再南行200米左右就到陽朔西街了。
陽朔縣城與各景點、鄉鎮之間有四通八達的水路、公路相連,除縣外來往遊船、客車、計程車外,本地的交通工具基本可以滿足遊客的需要。桂林到陽朔可以乘坐遊船,陽朔返還桂林;因為逆水而行,不能載乘客。
陽朔西街
陽朔西街
陽朔縣的主要交通工具為中巴車,機動三輪摩托車,中巴車主要是從陽朔到桂林,陽朔到興坪楊堤方向。
在陽朔旅遊,主要交通工具應該首推自行車。陽朔縣的面積並不大,同時,許多相當不錯的景緻是在鄉村,而且自行車的租金便宜、環保,可控性強,都讓它成為了陽朔旅遊的首選交通工具。
●氣候
陽朔西街平均氣溫25℃,最高溫度32℃,全年都適合度假。4-7月為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