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章申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內地男演員
- 國家水產總局辦公室負責人
- 中國科學院院士
章申
中國科學院院士
章申(1933.10.24-2002.9.3)景觀地球化學研究學者,江蘇常熟人,1956年畢業於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業化學系。1962年獲蘇聯莫斯科大學生物學副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60年代首次揭示珠穆朗瑪峰地區冰、雪、水中氫氧同位素的含量、分佈和分餾規律。在國內率先開展環境中元素分佈與克山病等地方病的生物地球化學病因學研究,他與同事提出了生物地球化學質、量、比營養概念及我國生物地球化學省的劃分方案。70年代系統揭示了薊運河、湘江等河湖重金屬污染規律,取得防治成效。1993年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於江蘇省
在延安進行大骨節病研究調查工作
在延安進行大骨節病研究調查工作
十年動亂,許多的研究項目被擱置,研究人員被迫中止了手上的工作,但是,章申始終沒有停止自己的研究工作。1967年,他與同室的三位打起背包來到了南泥灣、延安革命老區,開始了大骨節病和克山病等地方病的防治研究調查工作。試圖從地理環境,環境元素含量分佈、遷移與病因的關係來研究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大骨節病是一種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病,在中國分佈較廣。一旦得了這種病,在很短的時間就會喪失勞動能力。克山病是最早在中國東北克山縣發現的一種心肌病。這兩種地方病在世界上還是沒有攻克的難題。?
南京大學
在這一階段中,章先生的學術思想也產生了一個飛躍。他與同事們一起提出了化學地理和生物地球化學系統的學術思想:生命與環境的化學組成相關律,揭示活質、植物和人的化學元素平均丰度增減變化趨勢與地殼、土壤、海水的化學元素平均丰度的增減變化趨勢基本是一致的;根據最適營養濃度規律和章申提出的生物地球化學質、量、比概念,提出了新的化學元素地球化學生態學分類,劃分中國生物地球化學省。他在景觀地球化學和生物地球化學方面的成果和論文被國內外著名學者在有關地球化學、化學地理、土壤學和環境科學領域中的專著和大學教科書中廣泛地引用,有的甚至是全文引用。
近十幾年中,章先生曾先後發表論文約120篇,編、著文集(書)4本;獲獎17項,以主持或主持人之一,獲國家級科技獎3項,中國科學院一、二、三等獎5項。到過美國、前蘇聯、義大利、澳大利亞等八個國家進行學術交流,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當讚譽章先生為中國和世界地理科學所做出的成績時,章先生謙虛地微笑著說“我所做的,都是我應該做的,離地理與環境科學的殿堂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
大氣污染
2.他在莫斯科大學研究生學習期間,發“狂”地購書,使他一生受益。
為及時了解學科研究的進展和科學的發展,收集和購買新出版的,以及過去出版的有關書刊,就成為他學習的重要部分。他幾乎每天在中午休息時間去逛莫斯科大學的幾個書攤,每2~3個星期就要跑遍莫斯科的新書店和舊書店,尋找所需的書籍和刊物,可以說購買書刊已經成了他的癖嗜。當時的助學金,除了生活費用外,幾乎全部花在購買書籍上。回想當時購買到一本好書總是興奮至極,如獲至寶,以至學成歸國時,書籍有幾大箱之多。這些書籍不僅在他研究生期間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直到今天,不少書刊仍在發揮作用,購買書籍真是人生一大樂趣和精神上的極大享受。
3.在地方病病因項目調查的日日夜夜,他深深感到理論研究的艱巨,解決生產實踐問題的艱苦,深入調查的危險。中國常出現地域界線明顯而非傳染性的地方病流行區,當地老鄉常稱水土病。
例如:1967年陝西一些地區的插隊知青倍受地方病的折磨。
他和同事們與當地醫生全作,深入病區和生產隊,蹲點實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勞動),採用點面結合的方法,開展了大骨節病、克山病水土病因調查研究,或參加省衛生工作隊,深入重病區防治地方病。在病區寒去春來,轉眼間前後共六年。前二三年主要在山大溝深、林子較多的陝北黃龍縣克山病、大骨節病高發病區和其毗鄰非病區,結合病情調查,研究病區和非病區水、土、糧等化學元素成分分佈和分異的不同,同時也注意了解和學習當地群眾長期以來防病、治病的經驗。經常一天徒步幾十里採樣、運樣。有時機會好一點時,可租借到自行車,以車代步。在一個嚴寒的冬天,他和同事羅修岳完成病情和採樣工作,清早運樣品返回營地,由於對山區路遙估計不足,行將翻山越嶺時,已日落西山,此時糧盡勞累,饑寒交迫,進退兩難,雖頑強竭力抗爭向前,但已預感不久會倒在這荒山野嶺之下,陷於重危之中。就在邊艱難緩慢向前,邊商討對策之際,忽聽山上遠處傳來汽車之聲,抬頭向四處望去,隱約可見運木材卡車在山樑頂部徐徐通過,他倆放聲呼救,揮動兩手,渴望營救,遠眺卡車停了下來,當時已難於站立和行走,幸得司機下山搭救。待吃了司機帶來的一些乾糧后,才把章先生攙扶上山,在夜暮中坐上運木材卡車方回到黃龍縣城。
在冬春季節病區克山病流行甚重,病人急性發作常不易搶救,大骨節病嚴重的患者常失去勞動力,如何解除病人的痛苦已是他們日夜思考的主題。通過前期調查研究,發現一般病區水、土(水溶性硫)中含硫量較非病區低,同時考慮到當地小煤窯區很少發生大骨節病等現象,又考慮到骨關節的硫酸軟骨素與人體硫代謝等因素,經過衛生隊全體集思廣益,逐步形成通過食物鏈增加一點硫來解除病區群眾疾苦的想法。他和中國科學院土壤研究所,
在陝西麟游縣的生產隊里開始搞起硫酸根療法的試驗,首先通過他們自己在飲水和饅頭中加少量硫酸服一段時間覺得安全后,就和西安醫學院病理學大夫、縣醫院醫生和生產隊的赤腳醫生在一個大骨節病重病區的生產小隊里,每天給村民家裡水缸中加一定量的硫酸,調控水的酸度為微酸,接近中性(PH6.5左右),進行防病、治病的臨床觀察試驗和配以X—光檢驗,當時確有一定的效果,這就成了當地70年代防治大骨節病的一種硫酸根療法(現在已採用服含硒片來防病治病)。在研究地方病這段時間內,不僅在生物地球化學病因上取得成果,更主要的在艱苦條件下所受到的鍛煉使他終生難忘。
投身拯救地球行列 近幾十年,保護地球環境的呼聲日高。人們對臭氧層的破壞、全球氣候變化、酸雨、森林銳減、沙漠化、大氣污染、海洋污染等環境問題給以極大的關注。救救地球成了當今社會輿論焦點。
面對這種局面,章先生以拯救地球為己任,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地球環境科學的研究中去。由於長時間對化學地理的研究實踐和積累,他駕輕就熟,很快就進入角色,承擔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官廳水庫水污染與治理研究,這是一項直接關係到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任務。
北京有兩盆水,一盆是官廳水庫,另一盆是密雲水庫。官廳水庫一污染,北京城西郊的供水就成了問題。當時官廳水庫最主要的現象是水庫死魚,在水庫周圍的一些學生上課頭暈。章先生作為該項目的主持人之一,和科研院校進行大協作攻關,綜合應用地學、化學、生物學、土壤學的原理與方法,經過兩年的奮戰,圓滿完成了國家交辦的任務。
官廳水系水源的保護研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項大型、綜合性水污染控制和水源保護的國家級重大任務,是一項開創性工作,也是中國環境保護科研工作的起點。這項研究成果為中國開闢水環境研究,防治水污染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研究程序、原則和方法,總結出的一些帶有基礎應用性的環境科學理論,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環保事業和環境科學的開展,該成果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隨後,他在薊運河水源保護和湘江污染綜合防治的研究中,都圓滿地取得了預期的成果。他對水體中重金屬污染物的含量水平、賦存形態,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學遷移過程、污染物形態轉化的環境動力學機理進行了研究,作出沉積物汞污染的三度空間分布圖,提出了水體污染的防治措施,他的成就豐富了環境科學,開拓了中國水環境地球化學研究領域。
近年來,章申主持完成的國家科技攻關課題:“長江水系環境背景值研究”,與合作者建立了嚴格的質量控制系統,全面揭示了5800餘個水、懸浮物、沉積物、生物(魚)樣中約30種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空間分佈和形態分配規律,以及一些湖泊沉積物中近百年來的演變過程,這是世界上迄今規模大,系統性綜合性強,測定元素多的水環境背景值研究。該項成果已被“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等工作和較多部門應用,經專家鑒定,該成果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1992年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33年10月24日,出生於江蘇常熟市。
1952年8月—1956年6月,南京農學院土壤農業化學系畢業,獲學士學位。
1957年5月—1958年12月,南京大學化學系研究生進修。
1958年12月—1962年12月,蘇聯莫斯科大學生物-土壤系景觀地球化學和生物地球化學專業研究生,副博士學位。
1963年—2000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工作,1986年晉陞為研究員,1995年任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1年8月至今,任中國科學院環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
1979年至今,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1995年當選為副理事長;1990年選為國際Ramazzini學院成員;1991年選為歐州科學和藝術學院成員。
1993年—1998年,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6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998年當選為國際環境地球化學和健康協會亞太區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西藏南部珠穆朗瑪峰地區冰雪水中氘和重氧的分佈”(與於維新、張青蓮、張榕森合作),《中國科學》,1973年4期。
ToxicelementsinthesedimentsofwaterbodiesinChina‘ssemiaridareaandtheirenvironmentalchemicalbehavior.《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Rutgers.theStateUniversityofNewJersey,USA,1978
“生物地球化學省和地方病”(與王明遠合作),《中國科學》,B輯,1985,10
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itscountermeasuresinChina.AnnalsoftheNewYorkAcademyofSciences.610,1990(WithTangYijing)
“環境問題的由來,過程機制,中國現狀和環境科學發展趨勢”,《中國環境科學》,1996年,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