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
詞語
莽莽是漢語辭彙,拼音mǎng mǎng,注音 ㄇㄤˇ ㄇㄤˇ。作為形容詞時,指草木茂盛的樣子,或廣闊、範圍非常寬廣的樣子。在四川方言中,亦可表達吃飯的意思。
(1) [luxuriant;rank]∶草木茂盛的樣子。
(2) [vast;boundless]∶廣闊;範圍非常寬廣。
(3){方言}四川吃飯的意思,吃莽莽,多用於對兒童說話。
1. 茂盛貌。
晉潘岳《傷子辭》:“奈何兮弱子,邈棄爾兮邱林。還眺兮墳瘞,草莽莽兮木森森。”
2. 眾多貌。猶累累。
梁啟超 《中國史敘論》:“悠悠二千歲,莽莽十數姓,謀謨之臣比肩,掌故之書充棟,要其立法之根,不出此防弊之一心。”
3. 長大貌。
《呂氏春秋·知接》:“戎人見暴布者而問之曰:‘何以為之莽莽也?’指麻而示之。怒曰:‘孰之壤壤也,可以為之莽莽也?’”高誘註:“莽莽,長大貌。”
4. 無涯際貌。
《楚辭·九辯》:“蹇充倔而無端兮,泊莽莽而無垠。”
唐杜甫《秦州雜詩》之七:“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
程善之《革命后感事和懷霜》:“大江 東逝海西流,莽莽風雲轉瞬收。”
5. 指時間的長遠無際;悠久。
梁啟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莽莽千載,念來日之大難。”
6.渺茫;迷茫。
元黃縉《即事》詩:“浮生莽莽吾何計,獨立看雲竟落暉。”
清龔自珍《最錄神不滅論》:“顧儒者曰:神不滅,佛之言也。吾儒不然,此身存即存,此身滅即滅,則吾壹不知儒之於《易》、於《詩》、於《禮》,盡若是其莽莽耶?盡若是其墨墨耶?”
7. 草率;魯莽。
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先進篇七》:“想來 匡 人之暴,亦不是莽莽殺人,處之有道,則自歛輯。”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殆 閔公 莽莽有傖氣,恐其偶然衝出,致敗人意耳。”
8. 氣勢雄渾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