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花

薔薇科枇杷屬植物

枇杷花,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的花。分佈於甘肅、陝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台灣等地。具有疏風止咳、通鼻竅之功效。常用於頭風,鼻塞流涕,虛勞久嗽,痰中帶血。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花。
性味
味淡,性平。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疏風止咳。
主治
用於頭風,鼻塞流涕,虛勞久嗽,痰中帶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研末,每次3-6g,吞服;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配伍
1、治頭風,鼻流清涕,枇杷花、辛夷等分,研末,酒服二錢,日二服。(《綱目》)
2、治枯癆咳嗽、痰中帶黑血,枇杷花6g,鮮地棕根12g,珠珠七60g,石竹根60g,淫羊藿60g,燉肉服。(《重慶草藥》)
3、治咳嗽氣喘,(枇杷)花9-15g(蜜妙)。水煎服。(《恩施中草藥手冊》)
4、治鼻淵,枇杷花、辛夷、薄荷各6g,蒼耳子12g,菊花9g,煎服。另將藥渣放罐內,煎水,以濕毛巾蓋罐口上,趁熱熏鼻部。(《安徽中草藥》)
炮製
一、採集加工:冬、春季採花,曬乾。
二、炮製方法:凈制,將原葯揀去雜質,篩去灰屑(《江蘇》)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高可達10米;小枝粗壯,黃褐色,密生鏽色或灰棕色絨毛。葉片革質,披針形、倒披針形、倒卵形或橢圓長圓形,長12-30厘米,寬3-9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上部邊緣有疏鋸齒,基部全緣,上面光亮,多皺,下面密生灰棕色絨毛,側脈11-21對;葉柄短或幾無柄,長6-10毫米,有灰棕色絨毛;托葉鑽形,長1-1.5厘米,先端急尖,有毛。圓錐花序頂生,長10-19厘米,具多花;總花梗和花梗密生鏽色絨毛;花梗長2-8毫米;苞片鑽形,長2-5毫米,密生鏽色絨毛;花直徑12-20毫米;萼筒淺杯狀,長4-5毫米,萼片三角卵形,長2-3毫米,先端急尖,萼筒及萼片外面有銹色絨毛;花瓣白色,長圓形或卵形,長5-9毫米,寬4-6毫米,基部具爪,有銹色絨毛;雄蕊20,遠短於花瓣,花絲基部擴展;花柱5,離生,柱頭頭狀,無毛,子房頂端有銹色柔毛,5室,每室有2胚珠。果實球形或長圓形,直徑2-5厘米,黃色或桔黃色,外有銹色柔毛,不久脫落;種子1-5,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1.5厘米,褐色,光亮,種皮紙質。花期10-12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產甘肅、陝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台灣。
藥材性狀
圓錐花序,密被絨毛。苞片鑿狀,有褐色絨毛。花萼5淺裂,萼管短,密被絨毛。花瓣5,黃白色,倒卵形,內面近基部有毛。雄蕊20-25;子房下位,5室,每室有胚珠2枚,花柱5,柱頭頭狀。氣微清香,味微甘、澀。
藥理作用
1、止咳作用。
2、鎮痛作用。
現代應用
治療蟯蟲病百日咳,感冒,氣管炎,支氣管炎咳嗽和青年痤瘡等。
論述
1、姚可成《食物本草》:“治頭風,鼻流清涕。”
2、《重慶草藥》:“治枯癆咳嗽,痰中帶黑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