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隱寺
谷隱寺
襄陽谷隱寺有17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的谷隱寺,環境景色十分幽美,峴山風景和習家園林與之相映。宋代詩人曾鞏在任襄州刺史時來游,並寫了一首《谷隱寺》詩,詩中寫道:“峴南眾峰外,幽然空谷深。丹樓依碧殿,藑出道安林。
習池抱鄰曲,虛窗漱清音。竹靜幽鳥語,果熟孤猿吟。”面對這清靜幽美的所在,詩人不無感慨:“故多物外趣,足慰倦客心。但恨世塵羈,無由數追尋。”他希望能夠擺脫官場世務的束縛,有更多的機會來尋訪這美不勝收的風景。
峴山主峰的東側有一個小山頭,其名曰:谷隱山,俗稱雞籠山。以谷隱名山,源於晉代所建谷隱寺。清代同治年間李士彬編纂的《襄陽縣誌·寺觀》載:“谷隱寺在縣南十里。晉建。唐元徽之《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詩》‘貪過谷隱寺,留讀峴山碑’自注云:‘寺在亭側是也’。”清乾隆二十五年陳鍔纂修的《襄陽府志》卷9《壇廟附寺觀》載:“谷隱寺:城東南谷隱山。晉寧康中建。峰巒環抱,竹樹蕭疏,寺之清幽者也。習鑿齒棲隱於此。唐元徽之詩云:‘貪過谷隱寺,留讀峴山碑’,即此。”又在《山川》中載:“谷隱山在卧龍山西南里許,山勢環抱,有谷隱寺。”谷隱寺遺址尚存,位於閻家沖西部,習家池西南山麓。前些年,寺前的二株銀杏樹,還枝葉茂盛。一株枝葉向上生長,一株枝葉向下垂生,甚為奇特。當地村民稱為“陰陽樹”。
谷隱寺雖已不復存在,但在中國佛教史上,卻也稱得起是小有名氣的古剎。如果真如《襄陽府志》所言,谷隱寺是“晉寧康中(373-375)建”,那它的來歷就十分明顯了。因為當時在襄陽弘傳佛法的高僧,是中國佛教的創始人釋道安。他從北方帶來了四百弟子,其中有象慧遠那樣的高徒。先住白馬寺,因寺宇過狹,創建檀溪寺。據傳,鐵佛寺也是他創建的。看來,谷隱寺也很有可能是釋道安修建的。加之習鑿齒“棲隱於此”,更可說明此寺當與釋道安有關。因為,習鑿齒與釋道安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晉代谷隱寺的情況,由於資料奇缺,我們只能做這樣的推測。
《輿地紀勝》卷82載:“谷隱山,在襄陽縣東南十三里,晉習鑿齒隱遁之所。有僧寺,曰興國院。”除告訴我們這裡是習鑿齒隱居之地外,還告訴我們山上佛寺叫興國院。這興國院很有可能就是隋代的興國寺。果然的話,這裡則有開皇六年(586)李德林撰文,丁道護書寫的興國寺碑。又有柳公權所書的《唐襄州刺史蔣系先廟碑》。丁道護、柳公權皆天下著名書法家,他們的書碑,能不價值連城?
宋代的谷隱寺,高僧眾多。谷隱蘊聰禪師(965-1032),有法嗣三十五人:其中留寺弘法者為可宗禪師、薛大頭和尚。有兩位居士,當特別引起我們關注。一是夏英公(夏竦)(985-1051)居士,一是駙馬都尉李遵勖(?-1038)居士。夏竦做過襄州知州,成為谷隱寺蘊聰禪師的弟子,當在任上。《續傳燈錄》云:“英公夏竦居士字子喬。自契機於谷隱。日與老衲游。偶上藍溥禪師至,公問:‘百骸潰散時,那個是長老自家底?’藍曰:‘前月二十離蘄陽。’公:‘休去。’藍卻問:‘百骸潰散時,那個是相公自家底?’公便喝。藍曰:‘喝則不無。畢竟那個是相公自家底?’公對以偈曰:‘休認風前第一機。太虛何處著思惟。山僧若要通消息。萬里無雲月上時。’藍曰:‘也是弄精魂。’”
除此之外,谷隱寺後山上蠻王洞有一題名,也可證明夏竦為谷隱寺蘊聰的俗家弟子。其文曰:“知襄州夏竦與同官張口董口己口口口孫禹錫口口口弈王崇及長老孫蘊聰口本口口天禧辛酉歲冬至后三日同口”。因年代久遠,其中有十二字磨滅。但“長老孫蘊聰”幾字,清晰可見。夏竦任襄州知州的時間,載籍有不同的說法。有說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的,有說天聖二年(1024)的,有說明道二年(1033)的。有了蠻王洞這個題名,可以佐證夏竦調任知襄州在天禧三年是可信的。天禧五年尚在任上。夏竦明道二年知襄州,或許是復任。
《續傳燈錄》:“駙馬都尉李遵勖居士,汴州人。謁谷隱,問出家事。隱以崔趙公問徑山公案答之。公於言下大悟。作偈,曰:“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趣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公一日與堅上座(懷堅,智儼弟子)送別。公問。近離上黨得屆中都方接塵譚。遽回虎錫指雲屏之翠嶠。訪雪嶺之清流。未審此處彼處的的事作么生。座曰。利劍拂開天地靜。霜刀才舉鬥牛寒。公曰。恰值今日耳聵。座曰。一箭落雙鵰。公曰。上座為甚座著草鞋睡。座以衣袖一拂。公低頭曰。今日可謂降伏也。座曰。普化出僧堂。公臨終時膈胃燥熱。有尼道堅謂曰。眾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都尉切宜照管主人公。公曰。大師與我煎一服藥來。堅無語。公曰。這師姑葯也不會煎得。公與慈明問答罷泊然而終。語見慈明傳中。”
谷隱寺蘊聰禪師,號慈照,南海人。首山省念法嗣。景德三年(1006),襄州知州查道,請他住持石門寺(在今南漳縣,時為乾明寺),在此弘法約十四年。天禧四年(1020),夏竦為襄州知州。請他為谷隱寺(即太平興國禪院)住持。弘法七年,從方丈席上退位。駙馬都尉李遵勖仰慕其名,派人將其接入京師附近的資聖寺,李遵勖成為俗門弟子。明道元年(1032)蘊聰圓寂后,李遵勖將舍利的一部分送回谷隱寺安葬。有法嗣五人:其中留寺弘法者為契崇禪師、法海禪師。
據《續傳燈錄》,宋代元豐年間,承皓禪師首眾於襄陽谷隱寺。禪師,姓王氏,眉州丹棱人也。張無盡(即張商英)奉使京西南路,就謁之。致開法於郢州大陽,時谷隱主者私為之喜。師受請升座,曰:“某在谷隱十年,不曾飲谷隱一滴水,嚼穀隱一粒米,汝若不會,來大陽為汝說破。”攜拄杖下座,傲然而去。尋遷玉泉。蘇東坡曾經謁見過承皓禪師。《宋稗類鈔》載:“(東)坡參玉泉皓禪師。師問:‘尊官高姓?’坡曰:‘姓稱,稱天下長老輕重。’師喝曰:‘且道這一喝,重多少?’坡無對。於是,尊禮之。”
宋代住持谷隱寺的高僧,還有石門慈照禪師法嗣可琮禪師。劍門關慈雲重謐禪師法嗣法全禪師等。可見,谷隱寺在宋代佛教史上的地位應是相當高的。
有詩人為這裡的勝景所迷,甚至產生了“幽棲”於此的想法。彭汝礪便是其中之一。他在所作《谷隱寺》詩中寫道:
樓台寄山顛,屹屹與雲齊。登臨覽昭曠,感慨發悲淳。
西顧隆中廬,北睨漢陰畦。願言脫樊籠,超然此幽棲。
與之有同感的,還有被稱為“蘇門六君子”之一的李廌。他在遊覽谷隱寺后,也寫了一首《谷隱寺》詩:
挈巢江湖去,端為山水癖。蠍來谷隱游,契我賞心適。
寒江渺平楚,復嶺轉層壁。誰與龍象筵,一掃狐兌跡。
彩雲布樓台,迎日麗金碧。堂高磬聲邃,壑遠松響激。
山光晚相照,空翠濃欲滴。行當就墟中,幽棲買泉石。
日詠招隱詩,時過彌天釋。
除此之外,谷隱寺的牡丹也是別具特色的。彭汝礪在《谷隱寺》中寫道:
谷隱多牡丹,一花百千葉。一根出一切,一切一根攝。
愛君看花處,立悟恆沙劫。其誰知此意,只有花間蝶。
詩的前半是實寫牡丹花,後半則寫由觀賞牡丹而體味出的禪趣。游谷隱寺而能悟出禪味的。
還有哲宗時期曾任襄州教授的鄒浩。他在《與節推李師益游谷隱習池》詩中寫道:
無心一何求,無垢一何洗。與子入山來,放腳東風裡。
岩根初著花,溪冰半流水。一笑真偶然,松聲為誰起。
唐代的谷隱寺,可謂香火鼎盛。龐蘊居士的一些故事,也與谷隱寺有關聯。其《雜詩》之七曰:“焰水無魚下底鉤,覓魚無處笑君愁。可憐谷隱老禪伯,被唾如何見亦羞。”虛堂禪師《虛堂和尚語錄》卷六《代別》中,有記曰:“舉鹿門真和尚因韶國師到,問:‘近離甚處?’云:‘谷隱夜宿龐居士岩。’”由是知,谷隱山旁有“龐居士岩”又稱“龐居士山。清代王士禎路過襄陽寫過一首《望龐居士山》詩:“雲煙杳杳樹幢幢,消息憑誰問老龐。斜日漢江秋水闊,居然一口吸西江。”
唐代著名詩人段成式,也在這裡留下了《題谷隱蘭若》詩三首:
風惹閑雲半谷陰,岩西隱者醉相尋。草衰乍覺徑增險,葉盡卻疑溪不深。
鳥啄靈雛戀落暉,村情山趣頓忘機。丹成道士過門數,葉盡寒猿下嶺稀。
風帶巢熊拗樹聲,老僧相引入雲行。半坡新路畲才了,一谷寒煙燒不成。
詩寫秋遊谷隱寺所見的山水景色,第一首,先以比擬寫深秋蘭天,風惹白雲,后從感覺角度寫山路高險、溪水清徹。第二首,主要寫村情山趣,鳥啄靈雛、寒猿下嶺和道士數丹。第三首,寫入寺途中聞見,風掠樹林枯枝亂響,畲田燒畲,滿谷寒煙。
谷隱寺還立有臨川、廣陵二先生詩碑。臨川先生就是王安石,廣陵先生就是王令。二碑由王令的外甥吳說書丹。立碑的時間是至和元年(1054)[《襄陽縣誌》謂宣和元年(1119),時二人已去世多年,當誤。]仲春乙巳日。據傳,此碑就立在谷隱寺前田中,前些年被推土機推埋于山谷中。其中王令的《於忽操並序》寫得比較特別,以致陳鍔修《襄陽府志》將其誤為龐德公所寫。其詩並序如下:
劉表見龐公,將起之而公不願也。表曰:“然則何謂?”公曰:“我可歌乎?”既歌,命弟子弦之,凡三操。
於忽乎,不可以為,其又奚為。離婁之精,夜何有於明。
瞽曠之耳,聾者亦有爾*。束王良之手兮,後車載之。
前行險以既覆兮,后逐逐其猶來。雖目盼而心駭兮,
顧其能之安施。委墨繩以聽人兮,雖班輸亦奚以為。
於忽乎,不可以為,其又奚為。椽櫨桷榱之累重,顧柱小之奈何。
方風雨之晦陰,行者艱而莫休,居者坐以笑歌。
不知壓之忽然兮,其謂安何。
於忽乎,不可以為,其又奚為。謂雞斯飛,誰得而羈。
謂豕斯突,何取於縛。是皆以食而得之,吾方飢而噫*。
雞兮豕兮,死以是兮。
*一本作“塞何有於聲”。*一本“噫”前有“后”字。
詩意取自《後漢書·龐公傳》,由龐公之口唱出。可稱為代言體。王安石的詩是歌頌諸葛亮的。詩作者是著名的文學家,碑刻書丹者吳說也是著名的書法家。二碑的文化價值,自不待言。
與谷隱寺有關而值得探討的,是關於孟浩然墓碑的事。不少文獻記載,宋初孟浩然的墓碑放進了谷隱寺。《輿地紀勝》卷82《襄陽府》載:“唐故處土孟君墓碣銘,樊澤撰,碑今在谷隱寺。”庄季裕《雞肋篇》也說:“余嘗守官襄陽,……孟浩然葬風林關外。後人遷其墓碑於谷隱寺中,遂失冢所在。”《湖北通志》卷98《關於孟浩然墓》一節下註:“按《寰宇記》,孟浩然碑在縣南十二里,蓋亦指鳳林山而言。《碑目記》謂‘在谷隱寺’,寺在縣南十二里,殆後人移置寺中歟?”根據這些記載,孟浩然的墓碑在宋初被移置谷隱寺,是毫無疑問的。需要明白的是:孟浩然的墓碑為什麼要從風林關外放人谷隱寺?這塊墓碑後來怎麼樣了?因為這兩個問題對孟浩然研究很有幫助,所以提出,請博學君子予以解惑。
千載勝緣逢盛世,好將佛事助文治。經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襄陽市政府批准,谷隱寺重建奠基暨灑凈祈福儀式在峴山谷隱寺舊址舉行。市領導別必雄、萬桃元、楊緒春、羅瓊玖出席。
谷隱寺是佛教中國化第一人釋道安大師於襄陽弘法期間親自選址修建的第一座寺廟,也是漢傳佛教寺院重要發祥地。
此次,襄陽市佛教協會籌資15億元,以“谷隱釋界,道安天下”為主題,重建谷隱寺。規劃通過2至3年時間,打造一個以道安文化為主線,具有魏晉寺廟和山水園林特色的“道安文化”傳承地、“魏晉寺院”展示地、養心休憩地和“農禪並重”生態地。除核心寺廟區外,還設有佛教教化區、體驗區、服務區、禪修區等配套區,集佛教朝覲、禪修、教化、養老、休閑等功能於一體,打造佛教文化主題社區,
灑凈祈福儀式由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武昌寶通寺方丈隆醒法師帶領15位高僧舉行,祈福保安平善。
市政協主席萬桃元在奠基儀式上希望此次谷隱寺重建要儘可能保持山形水態的原生態和生物的多樣性,打造生態寺院、園林寺院。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對谷隱寺重建工作積極作用的認識,大力支持,通力協作,早日促成谷隱寺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