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史
2010年周維權所著的圖書
《中國古典園林史》是2010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維權。
《中國古典園林史(第3版)》中所劃分的五個時期,既分別作總的論述,也著重列舉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分析評介,俾便於讀者能夠藉助於具體的、個別的形象來加深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宏觀的、整體的理解。一些著名的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往往歷經百年乃至數百年的一再改建、踵事增華,它們本身的變化即可以折射出中國古典園林在歷史的某一階段上的演進情況。
前四個時期由於缺乏實物,只能依據文獻和極少數遺址情況而或詳或略。最後一個時期有大量實物保留下來,因而選擇了三十一個例子按園林的三大類型分別集中為三個專節加以介紹。
周維權,雲南大理人,一九二七年生,一九五一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常務理事,建築部風景名勝專家顧問。長期從事建築教育、設計工作,以及中國園林和中國建築的研究工作。發表過園林、風景、古建築、建築理論方面的論文三十餘篇,主要學術著作有《頤和園》、《中國古典園林史》、《中國名山風景區》。2007年7月於北京逝世,享年80歲。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園林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二節 中國古典園林發展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
第三節 中國古典園林的類型
第四節 中國古典園林史的分期
第五節 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
第二章 園林的生成期
(商、周、秦、漢)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中國古典園林的起源
第三節 商、周
第四節 秦
第五節 西漢的皇家園林
第六節 東漢的皇家園林
第七節 漢代的私家園林
第八節 小結
第三章 園林的轉折期
(魏、晉、南北朝)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皇家園林
第三節 私家園林
城市私園 莊園、別墅
第四節 寺觀園林
第五節 其他園林
第六節 小結
第四章 園林的全盛期
(隋、唐 公元589-960年)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長安、洛陽
第三節 皇家園林
大內御苑 行宮御苑、離宮御苑
第四節 私家園林
城市私園 郊野別墅園 文人園林的興起
第五節 寺觀園林
第六節 其他園林
第七節 小結
第五章 園林的成熟期(一)
(宋代 公元960-1271年)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東京、臨安
第三節 宋代的皇家園林
東京 臨安
第四節 宋代的私家園林
中原 江南 文人園林的興盛
第五節 宋代的寺觀園林
第六節 宋代的其他園林
第七節 遼、金園林
第八節 小結
第六章 園林的成熟期(二)
(元、明、清初 公元1271-1736年)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大都、北京
第三節 元、明的皇家園林
第四節 清初的皇家園林
大內御苑 行宮御苑和離宮御苑
第五節 江南的私家園林
第六節 北京的私家園林
第七節 文人園林、造園家、造園理論著作
第八節 寺觀園林
第九節 其他園林
第十節 小結
第七章 園林的成熟後期
(清中葉、清末 公元1736-1911年)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皇家園林
第三節 大內御苑
西苑 慈寧官花園 建福宮花園 寧壽宮花園
第四節 行宮御苑
靜宜園 靜明園 南苑
第五節 離宮御苑
圓明園 避暑山莊 清漪園(頤和園)
第六節 皇家園林的主要成就
第七節 江南的私家園林
概說
園林實例
第八節 北方的私家園林
概說
第九節 嶺南的私家園林
概說
園林實例(餘蔭山房、林本源園林)
第十節 私家園林綜述
第十一節 寺觀園林
概說
園林實例
第十二節 其他園林
公共園林 衙署園林 書院園林
第十三節 少數民族園林
概說
藏族園林實例(羅布林卡)
第四節 小結
第八章 結語
參考文獻
第一版後記
第二版後記
第三版後記
附錄一 中國古典園林史年表
附錄二 本書園林分布圖
附錄三 本書主要園名索引
中國幅員遼闊,江山多嬌。面積達960餘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跨越幾個不同的氣候帶。在這個遼闊的地域內山脈蜿蜒,大河奔流,海岸曲折,湖泊羅布,植物繁茂,林相豐富,大自然風景的綺麗多姿,在世界上可謂首屈一指。中國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延續五千多年間所創造的輝煌燦爛的古典文化,對人類的文明和進步曾經作出過巨大的貢獻。大地山川的鐘靈毓秀,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澱,孕育出中國古典園林這樣一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園林體系。它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精英,顯示出華夏民族的靈氣。它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和高度的藝術水平而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被學界公認為風景式園林的淵源。
中國古典園林作為古典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它的漫長發展歷程中不僅影響著亞洲漢文化圈內的朝鮮、日本等地,甚至遠播歐洲。早在公元6世紀,中國的造園術經由朝鮮半島傳人日本。此後,伴隨著日本全面吸收漢文化而陸續出現的園林型式幾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中國的直接影響。可以說,日本古典園林的產生、發展、成熟都一直從中國汲取養分,並與本土園林多次複合、變異而形成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園林體系。18世紀中葉,正當法國資產階級成為一個新興階級崛起的時候,它的啟蒙思想家們從中國借用孔孟的倫理道德觀念作為反抗宗教神權統治的思想武器;隨著海外貿易的開展,歐洲商人從中國帶回大量工藝品,傳教士寄回大量描寫中華文物之盛的文字報告。這些,都在歐洲人面前呈現一種前所未知的高水平的東方文化,歐洲藝術的某些領域內因此而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國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