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條詞條名為劉朝陽的結果 展開
劉朝陽
虎鈕錞於專利持有者
劉朝陽 男 1962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石門縣文聯主席。自1988年以來,在宣傳文化系統工作了24年,參與組織了石門縣連續13屆柑橘節、十一屆茶文化活動以及各類社會文化宣傳活動。重點打造了石門縣禪茶茶藝和虎鈕錞於兩大文化品牌。禪茶茶藝曾經在北京天安門以及老舍茶館獻演。虎鈕錞於創意的錞於樂舞由劇團編演成為舞台演齣節目,曾參加文化部和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主辦的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榮獲太陽神鳥銀獎;參加湖南省少數民族文藝匯演獲得銀獎。個人曾榮獲常德市民族團結模範,其歌曲作品《父親》獲2012年常德市五個一工程獎,湖南省紀念建黨九十周年歌曲徵集活動銀獎。
他讓土家絕響“回聲嘹亮”
音調雄渾,音質華美,音韻靈動,伴之以粗獷、奔放、雄壯的土家族歌舞,《錞於樂舞》似天籟之音穿越時空隧道飄然而至,讓觀眾如痴如醉,接受心靈的洗禮……興盛於2700多年前的商周,出土於1960年,二十一世紀“驚艷”於大雅之堂,劉朝陽用七年時間,讓國家一級文物——錞於重放異彩,為土家族文化擦亮了又一張嶄新“名片”。
“國寶”沉寂二千載
說到錞於,必談及其主人古代巴人。巴人,過去主要分佈在今川東、鄂西一帶,不但作戰勇猛頑強,被稱為“神兵”,而且能歌善舞,極其樂觀。他們曾在商、周、楚、秦等強大部族的包圍中不斷征戰,自強不息,世代繁衍。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滅巴后,巴人與湘鄂西、四川當地民族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巴楚、巴蜀文化。
據史料,商周時期(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771年),錞於就是《周禮·地官·鼓人》記載的“六鼓四金”之器。“擊鼓鳴金”,“四金”為錞於、鐲、鐃、鐸,多與鼓配合,用於號令軍士行動之器。《淮南子·兵略訓》中記載:“兩軍相當,鼓錞相望。”古代巴民族軍士“天性勁勇”,英勇善戰,錞於所發“清響良久”、“聲震如雷”的樂音,正是巴民族軍士這一特點的印證。後來,錞於逐漸“變臉”為巴貴族田獵時使用的打擊樂器,部落歡宴時的娛樂之器。
滄海桑田,時光荏苒。1960年以來,石門縣相繼出土錞於32個。其中1983年6月在新關鎮安樂村熊家崗渫水河灘邊,一次性出土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錞於15件,最高的53.5厘米,最矮的43厘米,最重的14.2公斤,出土總數為全國之最。錞於的上蓋,一般以虎、馬、龍、蛇等圖型為鈕。石門出土的錞於全為虎鈕,虎是巴人的圖騰,以虎的形象做紐的“虎鈕錞於”,表示了巴人祖先的崇拜觀念。由於時間久遠,已沒有一件錞於能清晰發聲。如今,它們靜靜地躺在石門縣博物館的玻璃展架內,追憶著昔日的“回聲嘹亮”。
七年艱辛誰人知
在組委會其他同事冥思苦想之際,縣文聯主席劉朝陽靈光一閃:錞於是編鐘的“前輩”,編鐘文化讓其出土地——湖北隨州風光無限,我們做做錞於文化,說不定會“一鳴驚人”。思路得到領導和組委會的肯定,並明確由他牽頭落實。
真正接觸錞於
儘管全國出土錞於100多個,但只是作為古巴國文化的象徵,被國內外各大博物館收藏,供人觀賞,沒有進行市場開發。
劉朝陽馬不停蹄地跑長沙、武漢和北京。在請教過程中,有專家“大潑冷水”:錞於一直被認定為單音樂器,不存在音高關係,因而不像編鐘那樣可以編組演奏,開發價值不大。但劉朝陽提出了不同意見,為什麼石門會一次性成套出土大小不一的15件錞於?難道聰明的古代巴人,會敲擊著單調、乏味的錞於載歌載舞嗎?
他請來湖南省文聯副主席、省音樂家協會主席黎曉陽,古音樂專家劉鎮鈺教授,省音協秘書長金沙等專家前來“坐診”,音階、音頻、音色等漸漸有了眉目。為了印證錞於在古時便是編組樂器,他陷進了浩如煙海的音樂資料“汪洋”中,從一份論文中得知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史研究室主任、李純一教授在著作《中國上古出土樂器綜論》中,提出了錞於編組演奏的內容,他大喜過望,但這部書在石門縣、在常德市、在湖南省圖書館都沒有。2006年底一個冬夜,他隻身趕到北京市圖書館,從長達幾百萬字的著述中挑出了關於古錞於的文字,用手機一一拍了下來,連夜坐火車回到石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手機竟途中丟失了,他不得不再一次上北京“重來”。
為將理論化為實物,他篩選中湖北省隨州市古編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合作夥伴。其實,錞於與編鐘的製作區別很大:編鐘是合瓦型,錞於是圓筒型,採用“失蠟澆鑄法”時臘與青銅器的定音換算關係,兩者完全不同。其次,編鐘是一器雙音,可以自帶一個半音,而錞於因其形狀限制,是一器一音,音位的排列、音調的轉換需嚴格控制,只能“另起爐灶”、“摸著石頭過河”進行。
2006年11月18日和2007年5月20日,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國寶檔案》欄目分別播出《虎鈕錞於》和《錞於的秘密》專題節目,給予了苦悶中的劉朝陽莫大的慰藉與支持。作為一個不懂音位、音律的“音盲”,劉朝陽虛心求教,和技術人員們互相切磋,反覆試驗,2007年4月,有兩組音高、15件套的第一套編組錞於終於誕生了。2008年6月,國家專利局授予劉朝陽《虎鈕編錞》實用新型專利證書。2009年初,“中國錞於網”正式上線,開發工作風生水起。
2010年9月,世界上第一套,也是惟一一套擁有完整音律,由31個錞於組成,有高、中、低三組音高的虎鈕編錞研製成功。但申請發明專利時,卻被駁回。國家專利局認為,錞於是出土文物,不存在發明的成分。為此,劉朝陽據理力爭:單個錞於確實屬於出土文物,但是錞於的編組、音位、演奏都已經失傳,是他鍥而不捨組織攻關發明的。精誠所至,國家專利局向他頒發了發明專利證書。
幾年下來,劉朝陽不僅耗費了大量精力,而且個人承擔了50多萬元的研製開發費用。
遠古仙樂登大雅
錞於生產出來了,但怎樣演奏,怎樣走上舞台,怎樣還原古代巴人的風采?錞於是青銅樂器,通過敲擊發音。由於聲音悠長,多個錞於的聲音往往重疊。劉朝陽想,一邊敲擊一邊手撫切音,這樣既能讓錞於清晰發聲而又不產生混音,何不讓演員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編成舞蹈呢?他邀請來石門縣音樂家協會主席申象泉、秘書長張忠富,縣荊河戲劇團副團長、國家二級演奏員張福雄等志同道合者,共同想辦法出主意,決定編排一套錞於樂舞。演奏以錞於為角,配以巴烏、蘆笙等吹奏樂器;舞蹈則以反映土家族古代傳說為元素,如對虎的圖騰崇拜等。演員們身穿豹紋和草編衣服,隨著伴樂翻騰、跳躍,強烈的節奏和張揚的姿態,呈現出一種古老原始的氛圍。旋律簡潔的樂聲響起,蒼茫洪亮,配著清越的古樂,頗有古樸厚重神秘之感。
2009年3月30日,在首屆中國(常德)桃花源旅遊節上,編錞首次亮相,引起了空前轟動,受到媒體密集報道。錞於,終於走出歷史的塵封,走上了現代舞台。2009年8月,錞於樂舞《祭》獲得常德市藝術節金獎。2010年1月5日,在湖南省新年音樂會上,錞於樂舞在湖南大劇院閃亮登場,備受追捧。2010年2月至4月,在長沙博物館,15件套錞於與“李鐵映工藝美術展”同館展覽,影響廣泛。2011年12月30日,錞於樂舞《生命祭》應邀參加湖南省少數民族文藝匯演,獲銀獎。
2011年4月29日,錞於樂舞應邀參加上海第十八屆國際茶文化節演出,首度邁步國際舞台。
2011年5月29日至6月11日,《錞於樂舞》應邀參加第三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每天進行三次現場表演,與來自72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演員同場獻藝,展示中華民族最為古老的青銅打擊樂器的“陽剛”與“年輪”,獲得由國家文化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聯合頒發的太陽神鳥銀獎。錞於,得到了國家及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認可與肯定。
“下一步,我的目標是將錞於作為文化產業做大。”劉朝陽說,“希望與省內外文化藝術機構合作,開發錞於表演、雕塑、繪畫、藝術設計、文化交流以及影視製作等系列產品,讓古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
我們相信,古老的《錞於樂舞》一定能藉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東風,唱響新時代的最強音。
2011年6月
參加文化部和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舉辦的國際非遺節,獲太陽神鳥銀獎:
劉朝陽[虎鈕錞於專利持有者]
2011年12月
2011年12月30日,錞於樂舞《生命祭》參加湖南省第三節少數民族文藝匯演,榮獲二等獎:
劉朝陽[虎鈕錞於專利持有者]
劉朝陽[虎鈕錞於專利持有者]
2012年10月
2012年10月虎鈕錞於走進釣魚台國賓館向專家進行推介:
劉朝陽[虎鈕錞於專利持有者]
劉朝陽[虎鈕錞於專利持有者]
2013年4月
2013年4月,湖南電視台公共頻道《市井發現》欄目專訪劉朝陽:
劉朝陽[虎鈕錞於專利持有者]
劉朝陽[虎鈕錞於專利持有者]
2013年5月
2013年5月,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陶樂進行時》欄目對劉朝陽及其錞於樂舞進行專訪:
2013年5月,虎鈕錞於走進湖南電視台經濟頻道《越策越開心》欄目,同年8月播出:
劉朝陽[虎鈕錞於專利持有者]
劉朝陽[虎鈕錞於專利持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