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大型文化節會活動

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是繼中國北京國際音樂節、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國吳橋國際雜技節后,國務院正式批准的第四個國家級國際性文化節會活動品牌,是國際社會首個以推動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為宗旨的大型文化節會活動。

非遺節”定點四川省成都市,每兩年舉辦一屆。首屆“非遺節”於2007年5月23日至6月10日舉行,至今已成功舉辦三屆。從第二屆開始,“非遺節”在每年6月的第二周的星期一開幕,星期日閉幕(每年6月第二周的星期六是全國法定的“文化遺產日”)。從第二屆“非遺節”開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參與主辦。

2019年10月17日到22日,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舉辦。

成都宣言


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宣言於2007年5月24日正式發布
公元二〇〇七年五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在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一屆特別會議期間,來自世界各國四十餘位專家學者出席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國際論壇,並發表宣言如下: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生命記憶,是人類創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生動展現,是人類永恆的精神家園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越來越大的衝擊,許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消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我們呼籲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給予足夠重視,提高人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覺意識,切實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本宣言於二〇〇七年五月二十四日通過。

組織結構


主辦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承辦

成都市人民政府
四川省文化廳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協辦

成都市文化局
成都市金牛區人民政府

主題公園


責任——傳承保護
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公園選址成都市金牛區兩河城市森林。兩河城市森林是成都市和金牛區兩級政府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推進城鄉一體化而共同打造的重點項目之一,總面積444公頃。國家公園將分三期建成,一期工程(國家公園核心區)佔地1400畝。目前,已建成1個110000平方米的風情小鎮、1個4000平方米的藝術館和3000平方米的運營中心,在建60000平方米的海外風情小鎮和5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今年5月10日前完工。
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公園項目建設,按照“傳承歷史文脈、保護文化遺產、融入生活方式、守望精神家園”的要求,堅持“與生態保護相結合、與產業化相結合、與市場化相結合”,形成文化內涵豐富、生態環境優美、人文與自然交相輝映的主題公園,並將努力打造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AAAA級文化旅遊景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7年5月23日-6月9日,“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將以節慶的形式,打破時空限制,集中展示我國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庫中的精華。主要內容包括:舉辦具有互動性、參與性的國際原生態民歌、民樂、民間舞蹈和民間絕技、絕活以及特色文化展演活動;開展國際民間民俗文化巡演;舉辦“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開展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舞台精品會演活動;舉辦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大觀園活動;集中展示民間文學、美術、手工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社會——和諧開放
“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城西清新的空氣和流水,歷來受到無數名流的青睞與讚賞。
形、色、味、態俱佳的美食文化與閑情、精彩、時尚並存的都市休閑文化使得金牛閃爍出迷人的生活氣息和質感,使金牛成為了各方人士鍾情之地。這裡交通便捷順暢,距離成都雙流國際機場20公里,區內形成了“六縱六橫”的道路網路,擁有成都火車北站、城北汽車客運中心、茶店子汽車客運中心,直通都江堰青城山九寨溝、黃龍、廣漢三星堆等旅遊景點,素有“旅遊黃金通道”的美稱。這都為營造一個和諧開放的金牛創造了極佳條件,金牛區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非常活躍。
這裡生態環境優美,綠化面積達到30%。區內現代成熟居住小區廣布、教育機構與醫療網點分佈合理、運動休閑設施齊備、社會治安良好,人民安居樂業。金牛區現已在全省率先撤消鄉建街道辦事處,目前共有社區112個,實現了城鄉經濟統籌發展。

歷屆盛況


第一屆
(2007年5月22日-6月10日)
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全國政協常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李仁臣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文章研究員,文化部社圖司巡視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小璞,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慶善研究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田青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魁立遼寧大學教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烏丙安國際文化財產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總幹事MounirBouchenaki(布希納基),中共成都市委副書記、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長葛紅林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澤波,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郝康理,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何華章,成都市文化局局長朱樹喜,成都市金牛區人民政府代區長馬旭等領導和嘉賓以及海內外專家學者五十餘人出席了論壇開幕式。論壇開幕式由王文章院長主持,葛紅林市長致歡迎辭,周和平副部長發表了重要講話。
周和平副部長指出: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活動。我國積極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活動。自2001年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公布以來,我國先後有崑曲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與蒙古國共同申報)入選“代表作”,並成為擁有“代表作”數量最多的國家。我國政府也是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較早的國家。2006年6月,中國當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成員,並組團參加了在阿爾及利亞舉行的政府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2007年4月,由文化部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總部舉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以展覽、展演的形式使中國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一次以完整鮮活的姿態與世界文明對話。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內的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不僅讓世界了解了其燦爛的傳統文化,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對其他國家而言,更具有示範性和啟示性。此次“遺產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生效后,舉辦的第一次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大型活動,產生了巨大反響。為了進一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2006年5月,中國政府公布了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決定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文化遺產日”,確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形成一套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機制,建立由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體系。今年還將在全國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工作正在進行。再過幾天,我們又將迎來第二個“文化遺產日”,屆時在北京、在全國都要開展豐富多彩種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列活動。在今年的“文化遺產日”期間,還將公布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表彰獎勵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公布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這些重要舉措必將進一步的推動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周和平副部長認為,本次論壇是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重要的組成部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保護“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來,已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沉澱著歷史記憶和民族文化基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豐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類歷史上留存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環境受到較大影響,由於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發生的改變,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瀕臨消失的危險。因此,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神聖的歷史責任。
為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營造全民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推動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更好地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文明、資政育人、普及知識、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建設和諧文化和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的作用,論壇安排了面對政府有關工作人員、廣大市民以及高校學生的專題講座,邀請王文章院長、田青副主任、布希納基總幹事等在成都圖書館、金牛區政務中心、四川大學分別以《守護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護與發展》等為題分別在成都圖書館學術報告廳、金牛區政務中心演講,布希納基總幹事以《文化遺產概念的新觀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為題在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報告廳演講;24日下午田青副主任在成都圖書館學術報告廳以《保護與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幾個問題》為題演講。
本次論壇為期三天,將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國際間合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文化身份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發展等問題展開討論,以達到加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國際間合作、進一步交流世界各國政府和學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取得的經驗、總結和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具體實踐中出現的理論問題、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更加科學有序地推進的目的。在閉幕式上,本次論壇還將發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都宣言》,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相關問題,闡述海內外專家、學者所達成的共識。
2007年5月23日至6月10日,以“傳承民族文化、溝通人類文明、共建和諧世界”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市成功舉辦。為此,成都專門修建了一個用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展示的主題公園——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公園,作為“非遺節”博覽會的主會場。節會期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成都召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府間委員會特別會議;32支國內外隊伍在“非遺節”開幕式——“天府大巡遊”上展示了原生態民族文化的魅力;節會期間通過的國際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宣言——《成都宣言》被鐫刻在石碑上,永久矗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公園內。參加首屆“非遺節”的有6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以及國際民間組織,國內觀摩代表團68支,節會活動270項,近萬人參加各種表演,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匯聚了全國23個省、區、市和其他3個國家的90多支參展團隊,展示展演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230多個,10個項目(節目)獲得“太陽神鳥金獎”。2007年5月23日下午,“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論壇”在成都開幕。
第二屆
(2009年6月1日—6月13日)
6月13日,第二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舉行了閉幕式,並在頒獎晚會中向七十家成績突出的參演參展單位頒發了太陽神鳥獎。至此,歷時約兩周的第二屆非遺節在成都圓滿落下帷幕。
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在閉幕式致辭,第二屆非遺節自6月1日開幕以來歷時十三天,內容豐富、活動精彩,組織有序、參與廣泛,舉辦了街頭巡遊表演、國際論壇、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優秀劇目與節目演出、主題分會場活動與遍及城鄉的配套活動共計六大類三百多項;三十一個國家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使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與包括十三個國家和國內各省區市的一百三十多個代表團參加了相關活動。
趙少華表示,第二屆非遺節的成功舉辦得到了多方關注與廣泛讚譽,此次非遺節不但展示了非遺魅力、宣傳保護知識、推動保護事業和促進國際交流的平台,也成為了文化的盛會和民眾的節日,更成為了成都市及四川省向世人展示災后非遺搶救與文化重建成果,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舞台。趙少華希望在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感召下,在國內外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能夠再接再厲、越辦越好,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平台。
閉幕式上頒出了太陽神鳥金獎十名、銀獎二十名和銅獎四十名。閉幕式結束后舉行了名為“多彩、家園”的文藝演出及煙火表演。
第一大亮點:本屆非遺節將專設“5·12大地震重災區非遺搶救保護成果展”,在崇州、都江堰設分會場,並將舉辦以“災難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主題的高水平國際論壇。詳細
第二大亮點:本屆非遺節將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參與主辦,有13支國外隊伍參加天府大巡遊,36個國家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使、代表及7個國家駐蓉領事館外交官參加,國際化特色更加突出。預計參與的代表、遊客和市民超過600萬人。
第三大亮點:非遺節主會場的非遺公園博覽會和主題分會場在展覽展演的同時,將組織非遺項目保護性生產的產品銷售,市民可在現場買到精美的非遺產品。
第四大亮點:本屆非遺節更注意專業和權威性。
第三屆
(2011年5月29日—6月11日)
2011年6月11日晚,第三屆“非遺節”在主會場國際非遺博覽園完美落幕。據成都市執委會統計,本屆“非遺節”吸引來自72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名國際嘉賓和表演人士參與,比上屆增加20%。
在天府大巡遊活動中,巡遊演出的國外隊伍數就佔到巡遊隊伍總數的近一半,共有來自5大洲的20個國家的表演隊伍共500餘人參加,巡遊人數較上屆增加300餘人,隊伍總數和表演人數均創歷屆最多。
此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37個國家和地區的40名官員專家出席非遺節參加國際論壇。加拿大、斯里蘭卡越南、澳大利亞等國家的13個非遺項目參加了首次進駐國際非遺博覽園的國際非遺商品展銷會
96%的受訪者認為本屆“非遺節”對成都城市形象提升明顯;超過2/3受訪者知道“非遺節”已經永久落戶成都;97%的受訪者非常認同“國際非遺節”是成都城市品牌的代表。
99%受訪者還想耍“非遺節”
古琴藝術大展、中國戲劇梅花獎展演、國際非遺博覽會等七大類主要活動共為市民、遊客帶來了286場文化活動,展示上千個非遺項目,活動場數和展示項目均創新高。據市執委會統計,共有570餘萬市民和遊客直接參與各類節會活動,比上屆非遺節增加50萬人。而參與活動的市民、遊客也給予了“非遺節”高度評價:95%的受訪者表示對本屆“非遺節”的總體印象良好;近99%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再次參加非遺節活動。
“非遺節”拉動各類消費61.5億元
本屆“非遺節”活動不僅規模規模再創新高,檔次繼續提升,內容更加豐富,國際特色更加突出,也讓成都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取得豐碩成果。據市執委會透露,本屆“非遺節”直接拉動我市各類消費61.5億元,比上屆非遺節增長13.6%。
“非遺節”期間,不僅有大批國內外嘉賓和表演團隊來到成都參與活動,眾多外地遊客也沖著“非遺節”來成都旅遊,對市內住宿、餐飲、購物、文化旅遊等消費刺激作用明顯。在此期間,成都市的酒店入住率維持在85%左右,較平時增長20%-30%;餐飲行業營業額增長也在25%以上。“非遺節”期間百貨行業平均客流量較平時增加35%。
而在“非遺節”上,非遺產品展銷、戲劇展演、分會場活動等活動對文化、旅遊等消費拉動明顯。調查顯示,國際博覽園和全省、全市各分會場非遺展銷收入1.1億元;梅花戲劇展演吸引2.5萬觀眾走進劇場;超過60%的受訪外地遊客有旅遊計劃,人均計劃旅遊消費740元。
第七屆
2019年10月17日到22日,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舉辦,此次非遺節將舉辦包括非遺國際論壇、國際非遺博覽園等四個板塊活動,重點展現“非遺+扶貧”的路徑探索和實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