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荔枝草的結果 展開

荔枝草

中藥材

荔枝草(學名:Salvia plebeia R.Br.),是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草藥。主要分佈於中國、朝鮮、日本、阿富汗、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地。

荔枝草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主根肥厚,向下直伸,有多數鬚根;莖直立,高15~90厘米,粗壯,多分枝,被向下的灰白色疏柔毛;葉橢圓狀卵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荔枝草喜溫暖濕潤環境,種植土壤以較肥沃、疏鬆的夾砂土為好。

荔枝草的全草入葯,中國民間廣泛用於跌打損傷,無名腫毒,流感,咽喉腫痛,小兒驚風,吐血,鼻衄,乳癰,淋巴腺炎,哮喘,腹水腫脹,腎炎水腫,療瘡癤腫,痔瘡腫痛,子宮脫出,尿道炎,高血壓,一切疼痛及胃癌等症。

物種簡介


名稱

荔枝草又名雪見草
【拼音名】:LìZhīCǎo
【英文名】:CommonSageHerb,HerbofCommonSage
別名:薺寧、雪見草、雪裡青、癩子草、癩團草、癩疙寶草、蛤蟆草、豬婆草、水羊耳、過冬青、天明精、鳳眼草、賴師草、隔冬青、皺皮蔥、野芝麻、癩客螞草、野卜荷、是蟆草、膨脹草、溝香薷、麻麻草、青蛙草、野豬菜、癩蛤蟆草、皺皮草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荔枝草(本草綱目拾遺)皺皮蔥、雪裡青、過冬青、鳳眼草、賴師草、隔冬青、土犀角(本草綱目拾遺),薺薴(植物名實圖考,非本草拾遺、綱目之薺薴),蚧肚草(陝西),黑紫蘇、癲肚皮棵、薺薴、皺皮草、癲頭草、癲蛤蟆草、野豬菜、野芝麻(江蘇),溝香藿、膨脹草(福建福州),癲蛤蟆草、豬婆草、麻雞婆草、野芥菜、毛苦菜(江西),野茄子(貴州安龍),山茴香(貴州甕安),野芝麻、癲格寶草、癲子草、癲疙包草(貴州),癲子草、癲疙寶草、癲肚子苗、波羅子、青蛙草、野芝麻、皺皮大菜(四川),旋濤草、澤瀉(湖北),野薄荷(湖南),魚味草、臭草(廣東),大塔花、劫細(廣西),猴臂草、土荊芥(雲南)
荔枝草
荔枝草

主要價值


全草入葯,民間廣泛用於跌打損傷。

採制

選取冬季或是春季嫩草,藥效更好。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利尿。用於咽喉腫痛、支氣管炎、腎炎水腫、癰腫;外治乳腺炎、痔瘡腫痛、出血。
荔枝草
荔枝草

藥理作用

【性味歸經】:苦、辛,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涼血止血。用於扁桃體炎,肺結核咯血,支氣管炎,腹水腫脹,腎炎水腫,崩漏,便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外用治癰腫,痔瘡腫痛,乳腺炎,陰道炎。
【用法用量】:25~5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外敷,或煎水洗。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荔枝草Salvia plebeia的地上部分。
唇形科鼠尾草屬植物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Brown的全草。6~7月採收,洗凈,切細,鮮用或曬乾。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荔枝草煎劑能延長二氧化硫所致之小鼠咳嗽潛伏期,但無鎮咳作用,卻能延長組織胺所致豚鼠翻倒時間,即有平喘作用;荔枝草中提出的揮髮油,製成乳劑,既無鎮咳亦無平喘效力,如與白楊PopulustomentosaCarr·提取液合用,則有鎮咳作用。其醇提取液試管內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八疊球菌、枯草桿菌。煎劑體外(直接鏡檢法1.9mg/mL,培養法3.9mg/mL)可抑制或殺死鉤端螺旋體。
【性味】:味苦;辛;性涼。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散瘀;利水消腫。主感冒發熱;咖啡腫痛;肺熱咳嗽;咳血;吐血;尿血;崩漏;痔瘡出血;腎炎水腫;白濁;痢疾;癰腫瘡毒;濕疹瘙癢;跌打損傷;蛇蟲出血;腎炎水腫;白濁;痢疾;癰腫瘡毒;濕疹瘙癢;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鮮品15~60g),或搗絞汁飲。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含漱及滴耳,亦可煎水外洗。
荔枝草
荔枝草

採收和儲藏

6~7月割取地上部分,除將泥土,紮成小把,曬乾或鮮用。冬季或是春季嫩草,藥效更好。

鑒別

性狀鑒別
全草長15~80cm,多分枝。莖方柱形,直徑2~8mm,表面灰綠色至棕褐色,被短荔枝草(2張)柔毛,斷面類白色,中空。葉對生,常脫落或破碎,完整葉多皺縮或捲曲,展開后呈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5~6cm,邊緣有圓鋸齒或鈍齒,背面有金黃色腺點,兩面均被短毛;葉柄長0.4~1.5cm,密被短柔毛。輪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具花2~6,含集成多輪的假的總狀或穗狀花序;花冠的頂生或腋生,花序具花2~6,集成多輪的假總狀或穗狀花序;花冠多脫落;宿存花萼鍾狀,長約3mm,灰綠色或灰棕色,前面有金黃色腺點及短柔毛,內藏棕褐色倒卵圓形的上堅果。
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呈不規則多邊形,壁較平直;下表皮細胞略小,壁彎曲。氣孔直軸式為主,以下表皮為多。上下表皮均有多數非腺毛,由2~3細胞組成,長116~160μm,基部的細胞膨大,直徑約40μm,上部細胞縊縮變狹而漸尖,外壁有小刺狀突起。非腺毛基部附近的表皮細胞壁常增厚。
理化鑒別
⑴取該品粉末2g,加乙醇適量,熱提10min,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5mL,煮沸,趁熱濾過,。取濾液1mL,加鎂粉少許,鹽酸數滴,溶液顯櫻紅色。(檢查黃酮類
⑵另取上述濾液,加1%三氯化鋁乙醇溶液,呈鮮黃色。(檢查黃酮類)

化學成份

全草含高車前甙(homoplantaginin),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楔葉澤蘭素(eupafolin)即是尼泊爾黃酮素(nepidulin),楔葉澤蘭素(eupafolin)即是尼泊爾黃酮素(nepetin),楔葉蘭素-7-葡萄糖甙(eupafolin-7-glucoside)即是尼泊爾黃酮甙(nepitrin),4-羥基苯基乳酸(4-hydroxyphenyllact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

附方

● ● 治咳血,吐血,尿血:鮮荔枝草根五錢至一兩,瘦豬肉二兩。燉湯服。(江西《中草藥學》)
● ● 治喉痛或生乳蛾:荔枝草搗爛,加米醋,絹包裹,縛箸頭上,點入喉中數次。(《救生苦海》)
● ● 治雙單蛾:雪裡青一握,搗汁半茶鍾,滾水沖服,有痰吐出;如無痰,將雞毛探吐。若口乾,以鹽湯、醋湯止渴。切忌青菜、菜油。(《集效方》)
● ● 治風火牙痛:癩子草含口中。
● ● 治耳心痛:耳心灌膿:癩子草搗汁滴耳。
● ● 治痔瘡便毒,口腔白泡瘡,走馬牙疳:大五倍子一個,貫穿一孔,將癩子草炕干,打成粉注入,裝滿封口,在火上煅后研粉,外加冰片,調麻油搽患處。(④方以下出《重慶草藥》)
● ● 治痔瘡:雪裡青汁,炒槐米為末,柿餅搗,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雪裡青煎湯下。(《慈航活人書》)
● ● 治痔瘡:選取嫩草沒生苔者荔枝草一、二兩(或加烏梅七個)。水煎,先熏后洗,亦治脫肛。[《江西中醫藥》⑹:57,1957〕
● ● 治鼠瘡:過冬青五、六枚,同鯽魚入鍋煮熟,去草及魚,飲汁數次。(《經驗廣集》冬青汁)
● ● 治紅腫癰毒:荔枝草鮮草同酒釀糟搗爛,敷患處;或曬乾研末,同雞蛋清調敷。[《江西中醫藥》⑹:57,1957〕
● ● 治乳癰初起:一·雪見草連根一兩。酒水各半煎服,藥渣敷患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二·鮮荔枝草葉二片,揉軟后塞鼻,如右側乳腺炎塞左鼻孔,左側塞右鼻孔。每次塞20分鐘,一日塞二次。(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 ● 治疥瘡、諸種奇癢瘡:癩子草嫩尖葉搗爛取汁塗。(《重慶草藥》)
● ● 治跌打傷:荔枝草一兩,搗汁,以滾甜酒沖服,其渣杵爛,敷傷處。[《江西中醫藥》⑹:57,1957]
● ● 治蛇咬、犬傷及破傷風:荔枝草一握,約三兩,以酒二碗,煎一碗服,取汗出,效。(《衛生易簡方》)
● ● 治白濁:雪裡青草,生白酒煎服。(《綱目拾遺》)
● ● 治急驚:荔枝草汁半鍾,水飛過硃砂半分,和勻服之。(《醫方集聽》)
● ● 治小兒疳積:荔枝草汁入茶懷內,用不見水雞軟肝一個,將銀針鑽數孔,浸在汁內,汁浮於肝,放飯鍋上蒸熟食之,(《醫方集聽》)
● ● 治紅白痢疾:癩子草(有花全草)二兩,墨鬥草一兩,過路黃一兩。煎水服。每日三次;現墜脹者,外加土地榆、臭椿根皮各一兩。(《重慶草藥》)
荔枝草
荔枝草

各家論述

● ● 《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傷,去瘀,洗痔瘡。
● ● 汪連仕《採藥書》:涼血,止崩漏,散一切癰毒。
● ● 《綱目拾遺》:《葛祖遺方》,治咽喉十八症,消癰腫,楊梅、痔瘡。
● ● 《草木便方》:解毒。治白禿,疥癩,風癬;除腳脛瘡癢黃水,殺蟲,調油塗。
● ● 《分類草藥性》:治一切久年癍瘡,洗痔瘡、癢瘡。
● ● 《藥物圖考》:治濕熱風疹,陰癢、腎囊風,消腫利水。
● ● 《江蘇植葯志》:水煎服,治腹脹。
● ● 《中國葯植圖鑑》:搗爛敷肚臍上,除肢脹病腹水
● ● 《四川中藥志》:清肺熱,除風濕。治咳嗽、痢疾、牙痛及痒疹、瘡毒

臨床應用

治療陰道炎、宮頸糜爛
取鮮荔枝草1斤,洗凈切碎,加水6~7斤,煮沸10分鐘,過濾即成沖洗劑;另再取鮮草一斤,洗凈切碎,加水1000mL,煮爛,放在2層紗布內擠出葯汁,再用6層紗布過濾,濃縮至500mL。
治療時先用沖洗劑沖洗陰道,然後用干棉球浸吸濃縮劑納入陰道內宮頸處。每日治療1次,7天為一療程,間隔2-3天再進行第二療程。
觀察441例,其中陰道炎140例,宮頸糜爛301例。經一療程治癒陰道炎82例(63.7%),宮頸糜爛67例(28.4%);第二療程治癒陰道炎33例(25.6%),宮頸糜爛72例(30.5%);第三療程治癒陰道炎14例(10.9%),宮頸糜爛97例(40.1%)。共治癒陰道炎129例(佔92.13%);宮頸糜爛236例(78.65%)。未治癒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轉。治癒后3個月,複查陰道炎19例,未見複發現象,僅2例陰道粘膜有輕度充血,但無自覺癥狀;複查宮頸糜爛27例,有3例有不同程度的複發,但自覺癥狀很輕。
2·治療慢性氣管炎
【來自圖書】單方草藥選編
採用多種製劑觀察:
2·1·鮮草片劑:將荔枝草去根粉碎,過篩得粉,用2斤鮮草(去根)煎濃汁同1斤乾粉搓粒,壓片,每片重0.5g。每次5g,每日2次。
2·2·鮮草針劑:取鮮品製成每毫升約含生葯1.4g的注射液。每日2次,每次5ml,肌肉注射
2·3·擠汁煮沸劑:取鮮草(去根)500g,搗爛擠汁;藥渣再加水250mL,煮沸至100mL左右去渣,將兩汁混合,再加熱煮沸冷卻。為1人的5天量,每日量分2次服(相當每人每日鮮草2大兩)。
2·4·鮮草蒸餾煮沸劑:用秋季採集的鮮荔枝草(去根),先蒸餾后煎煮,然後將2次藥液混合。每人每日40mL(相當鮮草2大兩),分2次服;或以去根的乾草(夏季採集),按上法製成藥液,每人每日60mL(相當乾草1大兩)分2次服。
2·5·上述製劑均10天為一療程,共治2619例,觀察一療程565例,近控34(6%),顯效103(18.3%);二療程2054例,近控167(8.1%))顯效541例(26.4%)。前不久初步認為控制率鮮草大於乾草;不同劑型中以針劑療效較高;對止咳、祛痰、平喘及哮鳴音消失均有相似療效,但見效時間大部分在24小時以後。治程中無明顯副作用,僅部分病人有輕微頭痛、頭暈、口乾、噁心、上腹部不適等。此外,用鮮荔枝草適量洗凈搗爛,搓成小團塞入患側鼻孔,每次20~30分鐘,每天2次,對乳腺炎有一定療效。觀察65例,治癒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