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心菊

菊科堆心菊屬植物

堆心菊(學名Helenium autumnale Linn.)在園林中多用於花壇鑲邊或布置花境,近幾年用作地被,效果很好,金花綠葉顯得生機勃勃。

堆心菊原產北美,分佈於美國及加拿大。幼苗8至10枚真葉帶土坨定植,株距40厘米;栽植后適時澆水,性耐寒,喜陽光充足,對土壤要求不嚴,栽培容易。

堆心菊為菊科堆心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長習性


性喜溫暖向陽環境,抗寒耐旱,適生溫度15℃至28℃,不擇土壤,在田園土、砂壤土、微鹼或微酸性土中均能生長。播種繁殖,一般8至9月陽畦育苗,翌春3月中旬移植,株行距15×20厘米。
栽植前要翻整土地,加施基肥,例如豆餅、麻醬渣或雞糞干。生長期每周澆水一次。花謝后及時修剪枯枝葉以促使花蕾形成。堆心菊在園林中多用於花壇鑲邊或布置花境,近幾年用作地被,效果很好,金花綠葉顯得生機勃勃。
堆心菊
堆心菊

物種分佈


堆心菊原產北美,分佈於美國及加拿大。中國有引種,逸出為雜草。中國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有分佈。習性喜熱、喜光,耐高溫高濕也耐高溫乾燥。地栽株高30-35厘米,冠幅50-70厘米。適應性強,養護管理簡單。

繁殖培育


堆心菊
堆心菊
種子點播在培養土,復沙土約種子直徑的兩倍,約10-15天出苗。幼苗8-10枚真葉帶土坨定植,株距40厘米;
栽植后適時澆水,性耐寒,喜陽光充足,對土壤要求不嚴,栽培容易。
景觀用途:在園林中多作為花壇鑲邊或布置花境,用於地被效果也不錯。
堆心菊為菊科堆心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厘米以上,葉像菊芋,闊披針形,頭狀花序生於莖頂,舌狀花檸檬黃色,管狀花黃綠色。花期7至10月,果熟期9月。

藥用信息


【葯 名】:堆心菊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菊科植物堆心菊的帶花全草。
【功 效】:補益肝腎。
【主 治】:用於肝腎陰虛、頭昏目眩、腰膝酸軟、鬚髮早白、風濕性關節炎
【性味歸經】:甘、平。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動植物資源分佈】:國內有引種栽培。
【拉丁名】:堆心菊 Helenium autumnale L.
【考 證】:始載於《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詞典》。
【中藥化學成分】:帶花全草含堆心菊內酯(he-lenalin)、秋心菊內酯(autumnolide)、墨西哥寧(mexi-canin)。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或基部稍彎曲,高50-100厘米,莖頭縱棱,具有稀疏長柔毛。
基生葉叢生,有葉柄,葉片線狀披針形,長6-10厘米,寬0.5-1.5厘米,花后凋落;莖葉線狀披針形,無柄,互生,長5-12厘米,寬1-2厘米,全緣或有疏粗齒,葉基沿莖下延成翼狀,翼的邊緣全緣或波狀,葉頂端銳尖或鈍,兩面近光滑或疏具柔毛,背面散生暗褐色斑點,僅主脈顯著或有時有離基三出脈。
堆心菊
堆心菊
頭狀花序直徑1-1.5厘米,有長柄,單生於枝頂或再排列成傘房花序;花序橢圓錐狀,有小凹點;總苞片2-3層,外面2層,總苞片幾等長,披針形,綠色,開花後向下反卷,內層總苞片長不及外層的1/2;緣花舌狀,10朵,雌性,花冠倒卵形,頂端3齒裂,黃色;盤花管狀,極多,兩性,花冠5齒裂,綠色,頂端棕褐色,雌蕊開花后伸出花冠,柱頭2裂。
瘦果長圓形,有粗毛;冠毛8片,鱗片狀,頂端長尖,白色。花期7至10月,果熟期9月。

栽培技術


上盆介質用草炭、蛭石(或珍珠岩)、田園土以1:1:1的比側混合,pH值5.5-6.5,添加適量氮磷鉀緩釋肥。適宜溫度19℃-30℃,可耐35℃高溫,相對高溫利於縮短生長周期。堆心菊喜日照充足和長日照,日照少於12小時植株不長高甚至出觀蓮座化,需補光或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打破蓮座化。除施底肥外,每周澆施1-2次200ppm的全元素複合肥。堆心菊分枝性好,一般不需要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必要時可用3000-5000ppmB9控制株高,也利於延長觀賞期。播種到開花出售需要12-14周。

病蟲防治


病害較少,偶爾可見粉霉病、莖腐瘸。可用65%代森鋅600-800倍液、50%速克靈1000-1200倍液噴灑防治。常見蟲害為薊馬蚜蟲,可分別施用氧化樂果吡蟲啉1000-1200倍液防治。

主要價值


園林應用堆心菊花純黃,花開不斷,即使在炎熱的夏季,觀賞期也能長達3-4個月,是炎熱夏季花園地栽、容器組合栽植不可多得的花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