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故城

廣東省深圳市地標之一

“新安故城”(南頭古城),地處珠江入海口東岸,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天橋北,佔地面積約38.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1.7萬平方米。

南頭古城包括牌樓、南城門、新安縣衙、新安監獄、海防公署、東莞會館、關帝廟文天祥祠、鴉片煙館、接官廳、聚秀樓、義利押當鋪、陶米公錢莊等十餘處人文歷史景觀。自東晉咸和六年(331年)設置東官郡起,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是深圳特區成立前寶安縣政府所在地,被譽為“深港歷史文化之根”,是歷代嶺南沿海地區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對外貿易的集散地。

1988年,南頭古城被公布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南頭古城被列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區”之一。

歷史發展


新安縣衙
新安縣衙
據史載,該城漢時為鹽官駐地,三國時築司鹽都尉壘“蕪城”,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在此築東宮郡城和寶安縣城,明清時為新安縣城,該城系江海交通要衝,海防軍事重鎮。今日所見之南頭城,即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廣州左衛千戶崔皓在原舊城址上修建的“東莞守御千戶所城”。明萬曆元年(1573年)設新安縣,該城系江海交通要衝,海防軍事重鎮。自晉代以來,香港、澳門、珠海、中山、東莞等地長期隸屬南頭古城管轄。1840年鴉片事發,香港從新安縣割去,新安人民在抗擊英軍侵略的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來龍去脈
南頭古城大事記
1、東晉成帝咸和六年(331年)
劃出南海郡的東、南部,設立東官郡,轄寶安(包括今深圳、香港、東莞部分、番禺南部、中山市、珠海市、澳門等地區)、興寧(今興寧)、海豐(今海豐)、安懷(今東莞)、海安(今惠豐)、欣樂(今惠州)等六縣,東官郡治和寶安縣治同在今南頭古城一帶,這是深圳城市歷史的開端。
2、南朝(479—502年)
東官郡治遷至安懷縣(在今東莞境內),寶安縣縣治則沿用東晉寶安縣城(今南頭)。
3、隋開皇九年(589年)
廢東官郡,復置南海郡,寶安縣(包括今天的東莞、珠海、港澳)改屬南海郡管轄,縣治仍設在東晉寶安縣城內(今南頭)。
4、唐朝開元二十四年(736年)
設置屯門鎮,鎮治設在今天的南頭古城內。
5、唐至德二年(757年)
歷時426年之久的寶安縣易名為東莞縣,並將東莞縣治從南頭遷至今東莞市,原寶安縣城也由行政中心轉為海上交通門戶和軍事要塞。
6、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在南頭地區設東莞守御千戶所城(即今天的南頭古城)。
7、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
從原東莞縣分出民戶7608戶,男女共33971口,官、民、灶、僧等田地、山塘共2911傾多,立新安縣(轄今深圳、香港),取“革故鼎新,轉危為安”之意。縣治設在今南頭古城。
8、清順治—康熙年間
清政府為防反清將士鄭成功,下令東南沿海禁海(禁止出海)遷界(向內遷移界牆,深圳地區兩次共內遷80里),新安縣被撤消,大部分地區被遷空,全縣人口僅剩北部山區2172戶。南頭古城除城牆外,城內房屋均遭拆毀,其建築材料用於修建界牆。
9、清康熙八年(1669年)
清政府在廣東巡撫王來仁的再三奏請下復置新安縣,治所在今南頭古城。
10、1949年10月
寶安縣解放后,寶安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在南頭古城。
如今,對新安故城的第一期整修項目告竣,計修復新安故城牌樓、南城門、縣衙、新安監獄、海防公署、東莞會館、關帝廟、文天祥祠、鴉片煙館、接官廳、聚秀樓、義利押當鋪、陶米公錢莊等十餘處。

氣候


新安故城
新安故城
深圳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溫度22.4C,最高溫度36.6C,最低溫度1.4C。年平均降雨量為1948.6毫米。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年平均日照數為2120小時,太陽年輻射量5404.9兆焦耳/平方米。夏秋季的颱風因受山巒阻擋,直接襲擊深圳市平均每年不到一次。雖然到深圳旅遊可以不用過多注意季節,但尤以8、9月為最佳,因為此時深圳及各個旅遊景點的節慶活動較多,此時出遊內容會更豐富。

景區景點


綜述

新安古城包括牌樓、南城門、縣衙、新安監獄、海防公署、東莞會館、關帝廟、文天祥祠、鴉片煙館、接官廳、聚秀樓、義利押當鋪、陶米公錢莊等十餘處。
義利押當
義利押當
新安煙館
新安煙館
新安監獄
新安監獄
聚秀樓
聚秀樓

景點

東莞會館
東莞會館
東莞會館
又稱“寶安公所”。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是清代東莞商人在新安縣設立的商會會所。建築面積53平方米,內仍保存有修建“寶安公所”時立的4塊石碑。保護現狀:1996年南山區政府出資進行了整修。現由新安故城管理處負責管理。備註:1984年9月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海防公署
新安故城海防所相當於今日之“海軍司令部”,據《新安縣誌·海防》載:南頭寨轄今深圳、香港一帶六處防地。明萬曆十九年,有戰船112隻,駐軍2000餘人,被稱為“虎門之外衙,省會之屏藩”。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廣東巡海道江西人汪鋐駐節南頭,翌年,在他的指揮下取得了屯門海戰的偉大勝利,打響了中國人民反抗西方殖民者侵略的第一槍。此處亦為鴉片戰爭期間諸多海戰的指揮中心,其歷史地位極為重要。
新安關帝廟(又稱南頭關帝廟)
新安故城
新安故城
南頭關帝廟位於新安故城南門外東側。創建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為參將張萬紀建,據嘉慶《新安縣誌》載:“關帝廟……一在南門外教場演武廳之左,萬曆四十年參將張萬紀建。”原存建築物為三開間二進深帶敞蓬結構,包括前殿、敞蓬、後殿,後殿已毀,面寬13米,進深25.3米。民國時曾作為“寶安縣議會”,1997年重修,現由新安故城管理處負責管理。
新安古城南城門
新安故城
新安故城
該城門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據測量,該城城基是用黃泥砂土堆築的,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四周有濠溝圍繞。城址範圍東西最長距離為680米,南北最寬處為500米。現南北城牆尚存基址,南城門保存完好。南門底寬10米,高4米半,城樓已毀。拱形城門上有一塊長方形石塊,上用小篆陰刻“寧南”二字。
古樸雄偉的南頭古城,是嶺南古文化的寶貴遺存,它經歷並記錄著深圳地區的歷史變遷。
新安文天祥祠
該堂位於新安古城內的文天祥祠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是文天祥之弟文壁的後裔所建,被列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特產


是深圳最著名特產。產於珠江口鹹淡水交匯之地,個體肥壯,色澤乳白,肉質嫩美,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含碘量是牛奶和蛋黃的200倍
深圳南山荔枝果實肉嫩如水,潔白透明,滑爽無比,汁多而甜,食后餘味無窮。
西鄉基圍蝦
產於珠江入海口東側的寶安區西鄉,體形較小,狀如中指,全身透明略帶麻點,蝦皮特薄,肉質非常細嫩,味道鮮美,其蛋白質含量與沙井蚝相媲美。
魚蓉燒麥
一大堆油里吧唧的烤串裡面,最乾淨的就是它。魚肉絞成粉嫩的白,加上一些些紅色蘿蔔丁,用鮮黃色蛋皮包裹著,香又不張揚,很端莊地隔在蒸籠上面,有詩曰:美人如花隔雲端。我看有點像。
鐵板肉串人
經常逛街的人用腳趾頭都能想出那是什麼樣子。一個玻璃的大框框,裡面罩著鐵板爐子,外面陳列著一排魷魚串、牛羊肉串、雞翼等等東西,有些會鋪在辣椒粉上,3元一串,要吃即往鐵板上一丟,要不要辣椒、要不要醬汁都隨自己。
新安故城
新安故城

交通信息


去往新安故城的交通便利,其中公交232、355、433、105、204、210、21、22、37、42、105、201、226、233、301、310、311、315、327、435、477路均可到達。

歷史沿革


南頭古城地處珠江入海口東岸,是歷代嶺南沿海地區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對外貿易的集散地,歷史文化久遠厚重。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在南頭古城設置東官郡。
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唐朝在南頭設置了一個軍事機構“屯門軍鎮”,鎮治即在南頭城。自此直至明代,南頭古城由行政中心轉為海上交通門戶和軍事要塞。
據《新安縣誌》記載,現存的南頭古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初始為“東莞守御千戶所所城”。
明萬曆元年(1572年),明朝設新安縣,取“革故鼎新,轉危為安”之意,南頭古城就是縣衙所在。清代,南頭古城經歷了遷海與復界,見證了割讓香港的屈辱歷史。
清代康熙年間,清廷實行遷界禁海,取消新安縣,南頭古城居民大量內遷,除城牆外,古城內的房屋被拆毀,建築材料則用於修建界牆。
民國時期,南頭古城仍為寶安縣治所在地,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在南頭古城上修建大量碉堡等軍事設施,嚴重破壞了古城的城體結構。
改革開放初期,當地居民拆除城牆磚塊,在城牆遺址上修建房屋。

建築格局


明代南頭城與子城周長共578.5丈,高2丈,城牆南寬1丈、底寬2丈。有東、西、南、北的4個城門名為聚奎、鎮海、寧南、拱辰。在正門南門外,尚有一外門名迎恩,城牆上有4個城樓、25個哨衛、1200個雉堞。城外有3個弔橋、2個水關,水關分別位於東南隅和西南隅。現南城門保存明代建築,北城牆殘存,東城門清代重修,城內街道位置大體如故。
南頭古城城內闢建9條街道,故得俗名“九街”。中山南街是“九街”之一,也是古城內直通古城南門的一條南北向大街,南起南門北抵中山東、西街,正對廣州府新安縣衙遺址。街兩側有多處民居和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莞會館、海防公署遺址。

文物遺存


綜述

南頭古城內現存有1處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頭古城垣)、5處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莞會館、信國公文氏祠、育嬰堂、解放內伶仃島紀念碑、南頭村碉堡)、10處保護建築和34處歷史建築(新安縣衙、新安監獄、海防公署、關帝廟、報德祠、鴉片煙館、接官廳、聚秀樓、義利押當鋪、陶米公錢莊、城隍廟、觀音閣井、顯寧街井、品芳井)等。
主要建築簡介圖片
南頭古城垣南頭古城垣是南頭古城內的一處牌坊,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頭古城的城垣東西最長有680米,南北最寬為500米。
東莞會館東莞會館又稱“寶安公所”,位於南頭古城中山南街81號,始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該建築坐西朝東,面闊三開間,進深兩進,通面闊12.13米,灰塑屋脊,琉璃瓦面,雕刻有鳥獸花卉,同治年間梁金鰲手書石門楷書館名,是深圳市唯一保存的會館建築。
信國公文天祥祠信國公文天祥祠,位於南頭古城中山東路15號,是清嘉慶年間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至今保存完好。
新安縣衙新安縣衙是南頭古城內的一處古建築,明萬曆元年(1573年),明朝政府擴建東莞守御千戶基地,建立新安縣,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今深圳市及香港區域。
海防公署海防所相當於“海軍司令部”,據《新安縣誌海防》載:南頭寨轄今深圳、香港一帶六處防地。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有戰船112隻,駐軍2000餘人,被稱為“虎門之外衙,省會之屏藩”。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廣東巡海道汪宏駐節南頭,翌年,在他的指揮下取得了屯門海戰的勝利,打響了中國人民反抗西方殖民者侵略的第一槍。此處亦為鴉片戰爭期間諸多海戰的指揮中心,其歷史地位重要。
南城門城門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文物價值


對於深圳而言,南頭古城的存在有著特別的意義,這裡是深港歷史文化的根源,是深圳特區成立前寶安縣政府所在地,從東官郡到所城,再到新安縣,南頭古城成為深港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見證了東晉以來深圳地區的歷史變遷、興亡更替,被認為是深圳和香港的歷史之根、文化之源。
南頭古城的存在,體現了歷代嶺南人民對海洋文化的探索與追求,也體現了深圳文化的包容性、多元化以及嶺南人民奮勇抗擊外敵的愛國主義精神。南頭古城具有歷史、政治、軍事、貿易、建築、宗教、書院、改革開放等多重文化價值,歷史文化淵源深厚。承載1700年歷史的南頭古城,在體現深港澳“同宗同源文化底蘊”方面具有重大歷史意義,極具“跨界重大文化遺產保護”價值。

歷史文化


綜述

深圳雖然是一座只有短短36年歷史的新興移民城市。事實上,深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00年前的東晉時期。南頭古城見證了這座活力之城的千年歷史,訴說著這座改革之城的前生今世。正如深圳地方史研究學者所言,深圳不是“文化沙漠”,歷史上深圳原本就是南海之濱的一座邊城。

文化活動

2017年,南頭古城作為主展場舉辦了第七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的主展場。
2019年7月19日,由南頭街道舉辦的南頭古城民俗文化廟會正式開幕,在南頭古城內上演粵劇、京劇、黃梅戲等民俗文化表演,展示剪影、內畫、滿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年8月26日,經過改造提升,南頭古城南北街示範段開街營業,經歷世事滄桑的南頭古城終以新貌“迎客”。

榮譽表彰


2017年,南頭古城高票當選廣東十大海上絲路文化地標。

保護措施


1983年,南頭古城南城門和北城門牆被公布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南頭古城內的信國公文氏祠、東莞會館、育嬰堂、解放內伶仃島紀念碑被公布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南頭古城被公布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6月,南山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和市規劃國土局南山分局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制訂了保護規劃。
2002年,南頭古城內的南頭村碉堡被公布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南頭古城垣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5月,廣東省市文物專家對南頭古城南門廣場保護進行論證,2002年11月,廣東省文化廳批複同意南頭古城南門廣場保護方案。
2011年12月,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編製了《深圳市南頭古城保護規劃》。
2018年,深圳市委六屆十次全會將南頭古城列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區”之一。
2019年10月,南山區委區政府將南頭古城保護與利用工作列為全區“三大戰役”之一,力爭打造為深圳最具魅力的文化名片和全景歷史博物館。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地址:南頭古城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天橋北。

開放時間

全天:周一至周日,門票免費。

交通

地鐵:乘坐深圳地鐵1號線至大新站或桃園站(步行至南頭古城約900米)。
公交:乘坐深圳公交42路、m371路、m435路、m506路、高峰專線62路至新安古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