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功夫
源於福建福安市坦洋村的茶葉
坦洋工夫源於福安境內白雲山麓的坦洋村,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進四)者,試製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很受歡迎,此後茶商紛紛入山求市,接踵而來並設洋行,后因茶類布局的變更,由“紅”改“綠”,坦洋工夫尚存無幾。近年來,經有關部門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復和發展。
坦洋功夫
3、壺泡法。用壺泡:取7-10g的白茶投入壺中,用90度開水溫潤後用100度開水悶泡,45秒-60秒就可出水品飲,這樣可以品到清純中帶醇厚的品味。
4、大壺法。用大壺:取10-15g的白茶投入壺中直接用90-100度開水沖泡。喝完直接加開水悶可以從早喝到晚,味道特別醇厚和清爽。
坦洋工夫紅茶是福建三大工夫紅茶之首,久已聞名於國內外茶葉市場。其主要品質特點為:外形條索緊細勻直,葉色潤澤,凈度良好,毫尖金黃,香氣高銳持久,滋味濃醇鮮爽,醇甜、有桂圓香氣,湯色紅亮,葉亮紅明。“坦洋工夫”紅茶的製作過程,將注重保留其傳統“坦洋工夫”紅茶的品質特徵,在此基礎上經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檔次,以適應市場對高檔紅茶的需求,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坦洋工夫”紅茶的生產工藝主要包括鮮葉採摘、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精製等工序。
1、鮮葉採摘:選擇晴天採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品種以坦洋菜茶為佳,鮮葉要求芽葉肥壯、不帶魚葉和鱗片無病蟲傷害、無異雜、無損傷,嚴格實行分批、分品種、及時付制,保持鮮葉的新鮮度。
2、萎凋:萎凋室要保持通風良好,槽體內溫度一般控制在30-35℃左右,具體溫度和風量的掌握依據鮮葉含水量而定,一般原則為“先高后低”;萎凋芾的攤葉厚度一般為10-15cm,每隔20-30分種翻葉一次,以獲得茶葉萎凋均勻一致。一般萎凋時間4-6小時,萎凋葉葉質柔軟,手捏成團,鬆手不易彈散,嫩梗折之不斷,葉面失去光澤,色暗綠,青草氣大部分消失,略有清香,減重率達30-40%,則萎凋適率。
3、揉捻:採用揉捻機,揉捻室避免陽光直射,室內溫度宜低,濕度宜稍高;採用輕壓長揉的方法,時間掌握在60分鐘左右,使茶葉的成條率達到85%以上,細胞破損率達80%以上,茶汁溢出而不滴流,使之條形緊結,初步形成其成品外形特徵。
4、解塊:主要目的是解散茶團,降低葉溫,使葉內某些有效成份不致因受熱劇變,乾燥后可減少團塊。但使用解塊機會影響到高檔茶的條索外形,因此“坦洋工夫紅茶”實際製作中以手工解塊效果為佳。
5、發酵:發酵是工夫紅茶加工的獨特階段,它使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充分氧化,形成紅茶色香味的品質特徵。紅茶的發酵實際上從揉捻時就開始,因此揉捻時室溫宜低。發酵溫度控制在22-24℃,空氣濕度一般要求80%以上,空氣流通,使氧化供給充足,發酵充分均勻,整個發酵過程一般維持2-3個小時,待發酵葉青草氣消失,出現桂花香、果香,葉色大部呈鮮明的銅紅色為適度。
6、乾燥:目的是制止繼續發酵,蒸發水份,達到毛茶成品要求。採用焙籠烘焙或烘乾機乾燥,掌握“高溫初烘,低溫復火”的原則。初烘溫度掌握在90-100℃,時間為l5-20分鐘,攤葉厚度2-3cm,每隔5分鐘翻拌一次,至八成干左右,中間攤涼1-2小時。復火溫度掌握在50-60℃為宜,時間為20-30分鐘,攤葉厚度3-4cm,每l0分鐘翻拌一次,足火后成品水分控制在7%以下。
1.茶葉最好放在茶葉罐里,移至陰暗、乾爽的地方保存。2.開封后的茶葉最好儘快喝完,不然味道和香味會流失殆盡。3.不同茶葉不宜混合飲用,以免不能欣賞到該種茶的原味。功效坦洋功夫紅茶具有提神消疲,生津清熱,利尿,消炎殺菌,解毒,強壯骨骼,抗氧化、延緩衰老,養胃護胃等功效。
坦洋村,福建東北部寧德福安市境內白雲山麓的一個古老茶村,中國著名紅茶“坦洋工夫”的發祥地。
相傳一百多年前,坦洋村有人試製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成為英國王室專供茶葉。此後,茶商紛紛入山求市,接踵而來並設洋行,周圍各縣茶葉亦漸雲集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