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優則商
學而優則商
《學而優則商》是一本從中國古代哲學、管理哲學和人生哲學三個方面研究現代職場的書籍,2008年3月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作者陳少峰是文化管理哲學家;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國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文化產業30人論壇召集人。
本書內容很有新意,把中國古代哲學、管理哲學和人生哲學三個方面的內容一起研究,啟發最大,就今天的企業職業人來說,“學而優則商”,是說通過經營企業,照樣經世濟民。企業里的“學而優”,不只是要求老闆的“優”,更要求員工的“優”;就是說,這裡的“學而優”意思是要求人人都要以“極高明”的境界為目標。
陳少峰:
陳少峰教授1964年出生於福建省漳浦縣。1980年起先後在福建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大學學習。1991年獲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91至1993年在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3年起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2000年起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少峰教授多次參與國家部委和省市有關文化產業政策、體育產業、動漫、電影、藝術產業、文化出口等領域的課題研究或者發展規劃的制定,為許多城市主持文化產業集聚園策劃和大型文化企業的發展戰略規劃,並且主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論壇研討和高級文化經營人才項目,國際國內高端論壇演講及授課400餘場次。目前兼任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顧問;中國動漫集團公司顧問;文化部遊戲內容審查專家;文化部文化產業專家;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專家;河南省文化產業專家。
陳少峰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產業、管理哲學和倫理學,近年來著重研究社會正義、企業家管理哲學和企業文化,以及文化產業的商業模式等專題。已經發表了《文化產業戰略與商業模式》、《文化產業讀本》、《正義的公平》、《學而優則商》、《企業家的管理哲學》、《企業文化與企業倫理》、《中國倫理學史》、《德育志》、《倫理學的意蘊》、《宋明理學與道家哲學》等多部專著,以及《中國文化產業十年》(與朱嘉合著)。
楔子
第一章 道中庸
第二章 學而優則商
第三章 過猶不及
第四章 無為而治
第五章 以法為師
第六章 致中和
第七章 厚德載物
第八章 文質彬彬
第九章 時中
第十章 太極生兩儀
第十一章 本立而道生
第十二章 盡人力而聽天命
第十三章 實者虛之
第十四章 極高明
尾聲
第七章 厚德載物(5)
【方法精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①“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②
所謂君子,是德才兼備的人,也是拿高標準自主地要求自己的人。在企業管理中,所謂德才兼備的德,主要是指職業道德的德,或者說是指職業化的要素。職業化是企業文化的支撐,也是衡量企業文化建設成敗的重要標準。
本方法的精義是,要通過法治建設和員工培訓,實現企業全員的職業化,從而實現組織化的厚德載物。
【應用分析】
職業化要求自主承擔責任,避免轉嫁道德風險。由於職業化強調對職責的嚴格要求,這就可能對當事人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導致某種“負激勵”的結果。因此,需要立法對各種違反職業道德或逃避責任的行為進行法律上或者規章制度上的約束。在一些情況下,對責任人及其職責的認定應考慮到是否會帶來消極的後果。例如,某政府部門審批了某個項目,那麼如果該具體項目的成敗都要由該部門負連帶的責任,這就可能會損害其審批項目的積極性,影響他們的決策態度,甚至促使他們的“行政不作為”。企業應當重視主動承擔責任的職業化,也要客觀地看待各種失誤。假如企業能夠解決團隊決策的職業化管理,就有助於化解企業內部的官僚化作風。
【問題聚焦】
對於制度化建設來說,職業化是一種重要的軟力量。制度化是法制化的要求,而職業化則是職業道德或職業文化的要求。職業化既涉及到職業道德的約束作用,還需要有相應的職業文化體系的支持;包括務實的態度、職業榮譽感、減少主觀性,以及不斷提高自身履行職業職責的技能,等等。由於單憑職業道德自身並不能完全解決約束問題,因此還需要法制化的支持。職業化中的職業道德需要法律的配合。一些職業道德的原則同時也是法律所約束的。職業道德的實現,需要有市場中的法制化秩序的支持。這種法制化的秩序是很重要的。例如,就民營企業來說,由於政府或司法機構在主持正義上的不力,採取了非正式的或是違法的方式來處理問題,結果使一些民營企業里的不法行為沒有得到懲罰,這不僅違背了促進職業化的要求,而且助長了解決問題上的不規範的風氣。
【專題】
職業化是對任何職業的從業人員在現代職場的基本素質要求。這既是對從業人員自身的要求,也是職責委託機構如企業的要求。委託機構等可以通過職業化管理來進一步促進全員的職業化。可以說,通過幫助從業人員不斷達到職業化的要求,企業也將因此而建立起良好的企業文化,包括實現職業化的制度建設,進而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此外,現代從業人員在履行工作職責時,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也需要具有勝任自己所承擔的職責的技能。
在企業管理中,無論是職業道德的要求還是不斷提高職業技能的要求,它們既是從業人員自身的自主追求,也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
◎職業化與職業精神
在現代社會中,無論是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還是其他的一些非營利組織,要執行自己的任務、履行自己的職責、實現自己的目標,都離不開職業化管理。職業化首先是從業人員對自身的要求,這是一種積極的職業精神;其次,職業化也是一種管理上的成果。或者說,職業化管理的文化是現代組織管理中的核心文化。可以說,培養職業化的管理者和員工、推行職業化管理是擺在當前各類社會組織面前的重要課題。
首先需要了解職業化的特點。職業化也稱為“專業化”。它是一種自律的、符合職業道德要求的工作態度;它應符合標準化、規範化、制度化的職業道德標準;它要求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用合適的方式,說合適的話、做合適的事,以圓滿完成自己所承擔的工作職責;它要求從業人員在道德、態度、知識、技能、觀念、思維、心理、行為等等方面都要符合職業規範和標準。
職業化包含著三個層次的內容,即職業化素養、職業化技能以及職業化行為規範。其核心層次是職業化素養。它包括職業道德、責任意識等等。所謂職業道德,也可以視為“從事任何職業的道德資格”,就是要按照職業道德標準行為。這是一種最重要的職業素養。職業榮譽感、積極進取等職業精神、高標準嚴要求等職業責任意識也是職業化素養的重要內容。總之,職業道德、職業榮譽感和職業責任感等等是職業化素養中最根本的內容。
職業素養的培養是對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從業人員應自主地培養職業道德,養成職業責任感。由於企業無法對員工的職業素養進行強制性的約束,因此更多地要靠員工的自律;特別是“知識工作者”,他們的工作開展主要要依靠職業化的素養。當然,企業也應當對員工的職業素養進行培養和引導,以幫助員工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下逐漸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職業化素養還要求在工作包括決策中盡量克服主觀性,去除個人的私心雜念。從業人員應該嚴格按照職責的要求來設計自己的工作內容,以實現工作的最優效果為目標,體現出一種“大公無私”的職業化素養。在任何具體的工作情境中,從業人員應按照一定的標準去行動,而不是依個人興趣自行其事;任何個人的理念或愛好都不應影響正確履行職責。
職業化的中間層是“職業化技能”。掌握熟悉的職業技能是職業化的基本要求。從業人員不僅應該掌握相當程度的專業技能,擁有融專業知識和能力為一體的一技之長,而且還需要學習型的態度和方法,能夠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技能,隨時應對技術、知識更新等等的變化及挑戰。
職業化在具體的行為標準上的要求稱為“職業化行為規範”,它是職業化的最外層。按照既定的行為規範開展工作是職業化的具體體現。每個行業都有本行業特定的行為規範或標準。從業人員應遵守這些規範或標準。一個好的從業人員應能體現該領域的從業人員所應具有的最優秀的品德,即“行業美德”。職業化行為規範要求從業人員遵守行業或組織的行為規範。它包含有職業思想、職業語言、職業動作三個方面的內容。職業化是新型勞動觀的核心內容。勞動既是一種謀生手段,也是一種成就自己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途徑。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需要嚴格要求自己,配得上職業人的稱號。
在現代社會,人們多是通過職業目標的實現來為社會做出貢獻的。能力有大小,職業無貴賤;貢獻有差別,態度需認真。儘管有職業類別上是否符合個人意願的差別,但沒有貴賤等級之分。只有根據能力大小來選擇職業,才能找到展現自信的職業,做出自己獨到的貢獻。正確的職業觀念要求從業人員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精湛的技藝來完成自己所承擔的職責。職業精神一方面是指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如敬業、責任、團隊、創新和學習等等;另一方面則是指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例如體現為中國傳統修身要義中的“慎獨”,即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要達到高標準的職責要求,並具有職業榮譽感或成就感。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從業人員對職業目標的自主追求以及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是職業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
◎職業化與職業道德
職業化中包含著德才兼備的內涵。對於所有從業人員來說,職業道德是從事任何職業的道德素質或道德資格;而職業技能則是履行職責的必要條件。從業人員應具備一定程度的專業化,努力達到該領域的專家的水平。常言所說的“術業有專攻”,包含著職業技能方面的要求。它意味著基於社會分工不同的人力資源配置的專業化的要求。儘管在實踐中人們會忽視對職業道德的考核,但實際上職業道德是履行職業責任的必要條件,並在“德”、“才”二者中具有優先地位。對職業道德和職業才能的重視,是職業化的核心。這是一種新的意義上的“德才兼備”。傳統意義上的德才兼備側重於比較理想化的目標,希望人們各方面的品德都能達到很高的標準;而這裡所討論的“德”和“才”則是專門針對職業化的要求的,這裡的“德”主要是指的職業道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