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部

巴林部

巴林部為蒙古古老部落之一,其名稱最早見於13世紀蒙古文名著《蒙古秘史》,到明初,明人用漢字音寫的《秘史》譯作巴阿鄰。用波斯文撰寫的14世紀名著《史集》通作Barin,漢譯作八鄰。

源流


第一時代

可以上溯到公元10世紀。蒙古歷史上的這個時期正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世祖,孛兒只斤氏的創始人孛端察兒的時代。據一些可靠的史書記載,蒙古巴林部就是孛端察兒的後裔所繁衍。孛端察兒與其兄征服一群“無主”之百姓時,從中捉拿到札兒赤兀惕部的名叫兀良合真的婦女。《秘史》說:“那個婦女又跟孛端察兒生了一個兒子,因為是捉拿來的女人,就給那個兒子起名叫巴阿里歹,也就是巴阿鄰氏族的祖先”(§41)。

第二時代

巴林部的祖先孛端察兒去世以後,他的子孫曾一度歸屬泰亦赤兀惕部。到了成吉思汗時代投靠了成吉思汗(《秘史》、《史集》),參預了汗統一蒙古建立蒙古國的活動,立下了豐功偉績。從而成吉思汗將巴林部的三千戶百姓由該部的諾顏(部落主)“豁兒赤管轄,做萬戶,沿著額爾的思河林木中百姓之地,自由紮營居住”(《 秘史》§ 207)。從此大部分巴林人從東西遷,移到今阿爾泰山西北,額爾的失河上游。達延汗在位時代,巴林部在左翼三萬戶之一的喀爾喀萬戶名下,以其十二鄂托克之一而出現在歷史舞台上。
蒙古圖們汗在位時代,巴林部蘇巴海擔任了汗庭五位執政大臣的要職,參預處理政務。明萬曆后勢力衰落,明萬曆四十八年喀爾喀五部的28名諾顏(部落主)以“刑白馬烏牛誓盟”,向後金乞和,其中有巴林部。

第三時代

天命十一年,后金以巴林叛盟,征之,戮其貝勒。天聰二年(1628年),巴林部為察哈爾所破,蘇巴海之孫色特爾等率領巴林部投降后金。天聰八年(1634年),改封色特爾之子塞布騰郡王,主右翼,滿朱習禮為貝子,主左翼,襲封。右翼、左翼同游牧地,當潢河(西拉沐淪河)北岸。東界阿嚕科爾沁,南界翁牛特左翼,西界克什克騰,北界烏珠穆沁。

分類


據《秘史》和《史集》的記載,巴林氏族可分四支:一曰巴阿鄰;二曰蔑年巴阿鄰;三曰你出古惕巴阿鄰;四曰速客訥惕(Sugaina't)。

歷史方位


巴林部,在古北口外,至京師九百六十里。東西距二百五十一里,南北距二百三十三里。東阿魯科爾沁旗,西克什克騰,南翁牛特,北烏珠穆沁。

歷史追溯


齋元太元太祖十六世孫阿爾楚博羅特生和爾朔齊哈薩爾。子蘇巴海,稱達爾漢諾顏,號所部曰巴林。
子巴噶巴圖爾嗣。有子三:長額布格岱洪巴圖魯,次和托果爾昂哈,次色特爾。初皆服屬於喀爾喀。
古天命四年,額布格岱洪巴圖魯偕喀爾喀部長遣使乞盟,允之。
波斯人拉施特所著《史集》一書認為,所有的蒙古氏族都是遠古傳說中的涅古斯和乞顏二兄弟的後裔,他們的後代形成迭列斤和尼倫兩個大部。
其中,尼倫部據傳說就是成吉思汗第十一世祖母阿蘭豁阿夫人的子孫,巴林部即屬於尼倫部,是孛端察兒的後代。
孛端察兒,也作“孛端義兒”,全名是孛兒只斤·孛端察兒,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的十世祖。他是朵奔篾兒乾和阿蘭豁阿的幼子,被元朝皇帝尊為始祖,並被追謚為“毅玄皇帝”,上廟號為“熙祖”。
據說,孛端察兒自幼沉默寡言,家人都說他傻,只有母親阿蘭豁阿認為他是兒子中最有出息的一個。阿蘭豁阿死後,哥哥們分走了家產,孛端察兒只能獨自一人在草原上流浪。後來,他捕獲到了一隻雛鷹,將其養大,用它捕獵,成為草原上的英雄。
《蒙古秘史》記載,孛端察兒與其兄征服一群“無主”的百姓時,“捉拿到扎兒赤兀惕部的名叫兀良合真的婦女,這個女人又跟孛端察兒生了一個兒子。因為她是被捉拿的女人,就給這個兒子取名叫巴阿里歹。”
巴阿里歹的子孫形成了一個部落,叫巴阿鄰部,即巴林部。
孛端察兒去世以後,巴林部眾曾一度歸屬於蒙古大部泰亦赤烏惕,游牧於杭愛山與不兒罕山、肯特山之間,稱“毛氈帳篷中的百姓”。到了成吉思汗時代,巴林部已經繁衍成為四大支脈:一為巴阿鄰,二為蔑年巴阿鄰,三為你出古惕巴阿鄰,四為速客訥惕巴阿鄰。
巴阿鄰,其族長為豁兒赤。
蔑年巴阿鄰,其祖為赤都忽勒孛闊,是巴阿里歹的兒子。這個人妻妾很多,子孫也多,“蔑年”就是“繁多”的意思。
你出古惕巴阿鄰氏,其族長失兒古額禿額布干,他及其子阿剌黑、納牙阿在泰亦赤烏惕部稱“家人”。
關於速客訥惕巴阿鄰氏的來歷,《史集》是這樣記載的:“八鄰的一個弟弟,如前所述是三兄弟中的一個,他家中有一個年輕女奴。他看中了她,伺機與她發生了關係,於是她懷孕了……到了分娩的時候,她在一個僻靜的地方,生下了一個男孩。她畏懼他的妻子,便從他的皮襖上割下了一塊貂皮,把嬰兒包裹起來,拋到了檉柳叢里。幸好他經過這片檉柳叢,把這個嬰兒帶回了家,由他的母親撫養成人……”
這個棄嬰長大后,他的後代雖然也是巴阿鄰人,但前綴“速客”,即“檉柳”的意思。
公元十三世紀末,蒙古社會充滿了動蕩,“天下擾攘,互相攻劫,人不安生”。
這時候,“一代天驕”鐵木真出現了,其所在的乞顏·孛兒只斤氏族迅速崛起!
宋淳熙十六年,即公元1189年,乞顏部推舉鐵木真為汗,並通過“十三翼之戰”、“浯勒札河之戰”等一系列的戰爭,力量不斷強大。宋慶元六年,即1200年,鐵木真會同克烈部王罕,大敗泰亦赤烏惕於鄂嫩河,你出古惕巴阿鄰氏的失兒古額禿額布干與兒子納牙阿帶領其部屬投奔了鐵木真。
從此,巴林部積極輔佐鐵木真,在平定乃蠻部、征服西夏的戰鬥中立下了大功。
1206年春,鐵木真在斡難河源頭舉行忽里台大會,蒙古貴族擁戴鐵木真為大汗,號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本著與親族共議的原則,將許多千戶編為左右兩翼。其中,右翼各千戶分佈在直到阿爾泰山的蒙古西部地區,以提爾術和博爾忽為正副萬戶長,即右手萬戶;左翼各千戶分佈在大興安嶺的東部地區,以木華黎為萬戶長,這裡面就有巴林部的三千百姓。
當時,在成吉思汗的周圍,還建立了護衛中軍,其中也有巴林部的一支,你出古惕巴阿鄰氏的納牙阿做了中軍萬戶,成為成吉思汗左手軍大異密木華黎的副帥。
異密,即司令官、將軍、總督的意思。
納牙阿的同胞兄弟阿剌黑也是開國功臣,封為左翼千戶兼斷事官。後來,阿剌黑征戰西域,攻陷費納客忒和忽氈等地區,被追封為準安王。
費納客忒,在前蘇聯塔什干西南;忽氈,今之塔吉克列寧納巴德。
巴林部中的另一支速客訥惕巴阿鄰氏也有兄弟二人被封為左翼千戶長,一個叫兀客兒·合勒札,一個叫忽都思·合勒札。
成吉思汗還為巴林部分封了土地,他對豁兒赤說:“在豁兒赤巴阿鄰族三千戶外,再與塔孩、阿失黑二人一起,把阿答兒斤氏族和赤那思、脫斡劣思、帖良古惕湊成萬戶,由豁兒赤管轄,做萬戶,在沿著額兒的思林木中百姓之地,自由居住,鎮撫林木中的百姓……未得豁兒赤的同意,林木中的百姓不得做任何行動。”
成吉思汗為什麼如此重視豁兒赤呢?
原來,成吉思汗與札木合分裂后,豁兒赤對鐵木真說,神人在夢中指示他,一頭白色的牛用它的角撞翻了札木合的營帳和車子,又有一頭強壯的犍牛拽著營帳的下樁,吼著說:“騰格里(天)命鐵木真為人君!”隨後才有了成吉思汗的叔父答里台、堂兄弟阿勒壇、撒察別乞、忽察兒商議將自忽圖剌后空懸的汗位贈給鐵木真的事情。
因此,鐵木真稱汗后,當然不會虧待了這個有功之臣。
那麼,額兒的思又是指哪裡呢?
額兒的思即額兒的思河,即額爾齊斯河流域。
額爾齊斯河是中國惟一一條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源出中國阿爾泰山西南坡。
這裡也就成了巴林部最早的實際封地。
達延汗的中興
據明清時期的蒙古史籍記載,巴林部的首領是蘇巴海,這個人是孛兒只斤氏。
那麼,巴林部的世襲首領為什麼由巴阿鄰氏換成成吉思汗的後裔了呢?
其中根由,還得從元末明初的中興之主達延汗說起。
元末明初,各據一方的分裂勢力使蒙古草原再一次陷入苦難的沼澤,戰爭的風雲已經將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掃蕩得幾乎殆盡了,廣大的蒙古人民渴望和平,蒙古貴族們也希望平息內亂,恢復汗權。
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之下,蒙古民族的另一位英雄人物出現了,他就是巴圖蒙克達延汗。
孛兒只斤·巴圖孟克,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孫,察哈爾氏鼻祖,又稱察哈爾·巴圖蒙克。
在穩固了統治權以後,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分封諸子,建左右兩翼六個萬戶——左翼三萬戶為察哈爾部萬戶、兀良哈部萬戶和喀爾喀部萬戶;右翼三萬戶為鄂爾多斯部萬戶、土默特部萬戶和永謝布部(哈喇慎、阿蘇特)萬戶。左翼三萬戶由孛兒只斤·巴圖孟克自己直接統轄,大汗駐帳於察哈爾部萬戶;右翼三個萬戶由濟農代表大汗行使管轄權,濟農駐帳於鄂爾多斯部萬戶。
孛兒只斤·巴圖孟克的這些舉措,為後世蒙古各部落形成的起源,重新劃定蒙古各部的行政版圖等,均影響極為深遠。
巴圖蒙克達延汗在位時間從公元1480到公元1517年,終年四十四歲,後人稱其為蒙古的“中興之主”。
延達汗統治時期,巴林部歸喀爾喀萬戶管轄。
至此,問題又來了,巴林部為什麼會從額兒的思河流域遷移到喀爾喀流域呢?
其中的原由眾說紛紜,尚無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到了十三世紀末,巴林部就已經活動在喀爾喀流域了,即現在的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縣級市)、黑山、海城等地區。
如是,達延汗劃分喀爾喀萬戶時,巴林部自然就在其中了。
十六世紀初葉,左翼的兀良哈萬戶發生叛亂,平息后被分割,併入其它五個萬戶中。喀爾喀萬戶也被分為兩部分,即漠南喀爾喀集團和漠北喀爾喀集團。漠南喀爾喀集團,即內喀爾喀集團,包括巴林部、扎魯特、弘吉剌惕、巴約惕和兀者五個部落。
據《萬曆武功錄》卷十二記載,虎喇哈赤為達延汗之孫,統領內喀爾喀五部,勢力十分強大,“勃勃著名於塞上矣”。
虎喇哈赤去世后,他的五個兒子衛征、蘇巴海、烏班貝穆多克新、索寧岱青、舒哈克卓里圖鴻台吉(炒花)分別成為喀爾喀五部的首領。
這五部中,以蘇巴海統領的巴林部最為強大,蘇巴海也就成了這五部的首領。《萬曆武功錄》記載:“延之蘇巴海愈益驃悍,每當出入即秉纛張旗,鼓金吹螺。”此時,五部的活動區域主要在遼河地區,距明邊400餘里。
在一次交戰中,蘇巴海被明將李平湖射於馬下,明之蒼頭軍李有名割其首而亡。
蘇巴海一生驍勇,且形貌異常,“級大如斗也”。
巴林部歸清
蘇巴海死後,巴林部眾及喀爾喀各部官兵皆去帽頂,免冠示孝致哀,老幼盡哭泣。
此後,隨著滿洲女真努爾哈赤的強大,喀爾喀五部為其攻破,五部衰弱,退至西拉沐淪一帶,依附於察哈爾林丹汗
明末,女真族首領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汗國,對靠近它的蒙古諸部採取“征”與“撫”的策略。
天聰元年,即公元1627年,察哈爾大汗以喀爾喀各部抗擊后金不力為名,興兵攻略喀爾喀諸部,揚言服從者養之,抗拒者殺之,巴林部和扎魯特部遭受的損失最大。這兩部不堪掠奪,投奔科爾沁部,但又不見容於科爾沁。在這種情況之下,巴林部首領色特爾只好帶領著兒子色布騰和侄子滿珠習禮歸附了后金。
巴林部歸附后金后,向努爾哈赤貢獻了駱駝和馬匹。后金政權對巴林部的歸降十分重視,努爾哈赤親率諸貝勒出迎5里,賜大宴款待。此後,巴林部的色布騰和滿珠習禮等率部眾參與了后金征服察哈爾林丹汗和征伐明朝的戰爭,並且在戰鬥中屢建功勛,受到了清廷的賞識,為後來定邊立旗封爵打下了基礎。
后金(清)統治者在征服了察哈爾林丹汗以後,為穩定和統治蒙古各部,於後金天聰八年,即1634年,劃定蒙古諸部駐牧地。巴林部的駐牧地在西拉沐淪中游北岸,位於古北口東北780里,至京師960里,東西251里,南北233里,東至阿魯科爾沁、西至克什克騰,南至翁牛特,北至烏珠穆沁。
在劃定駐牧地的同時,巴林部也被分為左右兩翼,封色特爾為巴林右翼扎薩克,滿珠習禮為巴林左翼扎薩克,兩翼扎薩克的駐地為濟爾哈郞圖河,即今天的沙巴爾台河,還編定所轄戶口,巴林部長色特爾八百戶,台吉滿珠習禮八百戶。
色特爾病故后,其子色布騰接任扎薩克,掌管巴林部。
后金崇德四年,即1639年,色布騰代表巴林部在扎滾烏達地方參加了八部十一旗的楚古拉干(昭烏達盟)會議。
1644年,清兵入關后,巴林部勇士對明作戰,迎接吳三桂,戰敗李自成,平定山東。
順治五年,即1648年,清廷封巴林右翼扎薩克色布騰為輔國公,巴林左翼扎薩克滿珠習禮和台吉塞冷為固山貝子。同年,建旗制,編佐領,建巴林右翼旗巴林左翼旗,欽定輔國公色布騰為巴林右翼旗扎薩克,駐地托缽山,即巴顏套白山;欽定固山貝子滿珠習禮為巴林左翼旗扎薩克,駐地阿察圖陀羅海山,即敖日蓋。
兩旗於駐地建設扎薩克衙門,即旗衙門。
此後兩百年,西拉木倫北岸的巴林草原就成為巴林右、左兩翼旗扎薩克的世襲領地。

戰爭紛飛


十一年春,以背盟私與明和,大軍往討,陣斬台吉囊努克。
冬,討扎嚕特,詔分軍入部境以張兵勢,焚原驅哨而還。會察哈爾林丹汗掠其諸部,台吉皆奔依科爾沁。
天聰二年,色特爾率子色布騰及額布格岱洪巴圖魯子色棱、和托果爾昂哈子滿珠習禮等,自科爾沁來歸,優賚撫輯之。
三年,從征明,由養息穆河入大安口,克遵化。
四年,攻昌黎,與扎嚕特兵圍城北。
六年,從略大同、宣府邊。
八年五月,會兵扎木哈克征察哈爾,賜宰桑布兌山津雕鞍良馬,遂由獨石口征明朔州,克堡八。
十月,遣大臣赴碩翁科爾定諸籓牧,以扈拉瑚琥、呼布里都、克哩葉哈達、瑚濟爾阿達克為巴林界。
崇德元年,選兵從征明。
三年,自牆子嶺入明邊,樹雲梯攻城,台吉阿玉什屬索爾古先登,克之。
四年,圍錦州。
六年,圍松山。
七年,獻俘,賚將弁幣。
順治元年,從入山海關,擊流賊李自成。
五年,詔編所部佐領,以滿珠習禮掌左翼,爵固山貝子;色布騰掌右翼,爵多羅郡王:各授扎薩克。
康熙二十三年,上幸塞外,駐蹕烏拉岱,兩翼扎薩克率諸台吉來朝,賜冠服、弓矢、銀幣有差。
二十八年,詔發古北口倉粟賑所屬貧戶。
二十九年,命額駙阿喇布坦率兩翼兵四百,赴葫蘆郭勒偵噶勒丹。是役也,色布騰子格哷爾圖、納木扎,孫納木達克、桑哩達、烏爾袞,暨族台吉沙克塔爾等皆從。格哷爾圖尤衝鋒奮擊,師旋,得優賚。
三十四年,以噶勒丹掠喀爾喀至巴顏烏蘭,詔檄敖漢、柰曼兵赴阿喇布坦軍,並命納木達克、烏爾袞等防烏珠穆沁汛。是年所部歉收,詔發坡賴屯米賑之。
三十八年,命護軍統領鄂克濟哈、學士蘇赫納往會扎薩克等,將現貯巴林米千石散賑。若人眾米寡,再運坡賴米賑給。
雍正九年,隨大軍剿噶勒丹策凌。二等台吉璘瞻追賊察巴罕河,護駝馬;又擊之於塔爾勒圖、固爾班什勒諸處。敘功,晉授一等台吉。知所部所部二旗:右翼駐托缽山,左翼駐阿察圖拖羅海。爵四:親王品級扎薩克多羅郡王一,扎薩克固山貝子一,附固山貝子二。
光緒十七年,金丹道匪之變,賊渠李國珍擾至是部那林溝地,葉志超遣軍擊平之。
三十三年,以是部墾地置林西縣,隸赤峰直隸州。左翼有佐領十六,右翼有佐領二十六